<p class="ql-block">还记得《家有儿女》中这一幕吗?</p> <p class="ql-block">刘星抱怨妈妈没“逼”他,如果当初逼他一把,他也许也能成为一个才艺双全的小明星。</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父母都“不懂事”,都不愿意逼迫孩子,一句<b>“孩子不喜欢就不要逼他了”</b>解决所有麻烦。</p> <p class="ql-block">以下这段话,想必每个琴童家庭都不陌生:<br><br>“妈妈,就再弹一遍行吗?”<br><br>“妈妈,太难了,我不想学了。”<br><br>“妈妈,我困了,现在没办法集中注意力。”<br><br>......<br></p> <p class="ql-block">每到这个时候,家长便要跟孩子“斗智斗勇”一番。有时候看着委屈到泪眼汪汪的孩子,心软的家长便开始妥协:<br><br><b>“算了,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了。”</b><br><br>但是,殊不知这一时的心疼,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今天要是“算了”,明天也会“算了”,但是<b>唯有教育和成长,必须坚持,必须“逼一把”, 不能算了。</b><br></p>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现在逼你我心疼</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不逼你以后更心疼 </font></b></div></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前段时间,奥运首金00后“清华学霸”杨倩频上热搜。无数光环加身的她简直可以原地封“神”。<br><br>可观众只看到了她成功背后的万丈光芒,却看不到她背后无数次的企图放弃。<br></p> 12岁那年,崭露头角的杨倩进入了高手如云的青奥队,面对巨大的实力悬殊和一次次的被击败,她无数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br><br>每当她向爸爸委屈的哭诉时,杨爸爸总是态度坚定地说:<b>“不行,你不能放弃。你想想你当初有多热爱射击。再坚持一下吧!”</b><br><br>在爸爸的“逼迫”下,她只好咬着牙坚持下来。后来她考上了清华大学,每天既要训练,又要上课。忙得没法休息的她想到了放弃学业。<br><br>这次杨爸爸再一次逼着她坚持下去:“读书,任何时候都不会错。”<br><br>就这样,杨倩也同样咬着牙把学习一点一点完成了,从来没有挂过科。这才有了如今的清华大学奥运冠军——杨倩。<br><br>想必,没有一个家长在“逼”孩子的时候不心疼,但是他们更明白,有些事情必须逼着孩子去做。因为,<b>现在逼你我心疼,不逼你以后更心疼。</b>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年少时所有的轻松</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长大后都是遗憾的深坑</font></b></div></h1> 如果问:<b>那些“没被逼”的孩子长大后会感谢父母的仁慈吗?</b><br>绝大多数人都会连连摇头,然后一声叹息。<br><br>是啊,<b>多少成年人的后悔,源于年幼时期的放弃。</b>而这样一份放弃,原本有可能被父母阻止。<br><br>《清华学霸教子经》里的一句话:<b>“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b> 当孩子“不主动”的时候,如果父母一时心软,同意孩子就此放弃,那这样<b>换来的不一定是孩子的感恩,反而有可能是一生的埋怨。</b><br><br>因为从小“没被逼”的孩子,虽然得到了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可余生等待他们的将会是碌碌无为的人生,和午夜梦回时的悔不当初。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遵循规律</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循序渐进"逼"孩子</font></b></div></b></h3> 也许有人会说,“逼孩子”太残忍,会让孩子有一个不快乐的童年,甚至产生负面影响。<br><br>事实上,<b>现代教育理念中,“逼”的概念,不是一味的强硬和逼迫,而是在遵循教育规律中不断前行。<br><br>那么,在“逼”孩子的过程中,该如何既有效又不伤害孩子呢?</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注重引导,胜过强硬</font></b></h3> 郎朗学习钢琴,一开始也是被父亲逼着学习,被疯狂的父亲逼急了,郎朗和父亲爆发冷战,曾经有三个月的时间都不碰琴。后来,父亲痛定思痛后,改变了自己的方法,<b>变强硬为引导、鼓舞</b>,郎朗才重新拾起钢琴,从此人生开挂,一发不可收拾。 <b>在“逼”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做一个“懂”孩子的父母很重要</b>,不能一味的强迫,要学会变通,适时“威逼利诱”“恩威并施”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用心陪伴,给予反馈</font></b></h3> 在“逼迫”孩子学习时,<b>父母的用心陪伴,会成为孩子坚持下去的动力。</b><br><br>但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br><br> <b><font color="#ff8a00">放心手机,全身心陪伴</font></b>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习惯时不时看手机,有的甚至是全程都在看手机。这样的陪伴,不仅会干扰到孩子的注意力,可能还会让孩子产生你不重视他的感受。<br><br>在陪伴孩子时,要尽可能放下手机,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在意,他才能更愿意坚持下去。 <h3><b><font color="#ff8a00">给予孩子及时的反馈</font></b></h3> 父母的陪伴,可不仅仅为了不让孩子感到孤单,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练习过程中给予他们反馈。除了孩子自己,父母也是做出反馈的重要人选。<br><br><i>这首曲子哪里错音了?这遍弹奏哪里听起来没那么流畅?这一遍你可以弹的更好的?</i><br><br>这些只要父母用心,都能给出一些反馈。而这些反馈会让孩子找到问题,并不断进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有些路很远,走下去会很累,可是,不走,又会后悔。</b></font></h3> <b>可是相比于一时的累,余生的悔更难以承受。</b><br><br>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该“逼”孩子一把,别让他们在该辛苦的年纪过早选择了安逸,否则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深深的懊悔。<br><br>只有从小“被逼”着长大的孩子,才会锻炼出强于常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样的孩子在成年后,才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才能过上向往的人生。 教育很美好,道路很艰难,今天的父母一定更要有更强大的内心,为孩子坚持正确的教育。<div><br>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b>只有抗住了年少的苦,才能体会到未来的甜。</b></div> <p class="ql-block">⭐星河艺术中心⭐ 地址:双子铂金广场B幢负一层 热线15605939239,0593-818226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