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河东6 化肥厂里忆往昔

飘渺

到永济的第三天,老马的儿子小斌安排我们参观化工总厂。小斌是厂党委书记,派车把我们接到厂里。<br> 化肥厂如今今非昔比,已经隶属于中国农资公司,规模扩大了若干倍,有了好几个分厂和附属企业,对面家属楼都盖了一大片。进厂必须带安全帽,有安全人员全程跟陪。 厂领导们在开会,派了保卫科长陪我们参观。 一进门就看见那些熟悉的老熟人身影不断出现,走走停停,杨月不断与人说话。 厂区管道纵横,压缩机水泵轰鸣作响,高耸入云的化工设备层层叠叠,各种交换器精炼塔喷着蒸汽,置换排管喷淋着瀑布群,人类渺小的仿佛置身于钢铁森林中。<br> 宽敞的车间内一人多高的压缩机声隆隆声震耳欲聋,流淌液氨的管线裹着厚厚的白冰,各种粗细管线如同天罗地网,五花八门的阀门星罗棋布,一排排仪表显示着现代化仪容。 厂区车间内弥漫着强烈的气味,一种久违了的熟悉的氨味又钻入鼻孔。我们小心地跟着保卫人员穿过地下管道来到包装车间。 厂区路上,拉尿素的车辆川流不息,成品仓库肥料袋堆积如山。离心机下尿素出料口已经是流水线作业,淡红色的肥料袋排成队列从传送带上通过,源源不断。 到化肥厂后杨月最惦念的是曾经工作过的中心化验室,由别人带领下找到。中化室里面依旧是瓶瓶罐罐仪器器皿的玻璃世界,工作台面列成四排,比原来扩大了许多倍,身着整洁工作服的姑娘们正在紧张操作。<br> 化肥厂投产后的前十年没有幼儿园,结婚有孩子后只能带着女儿到化验室上班,想当年自己的孩子就是跟着杨月在这种环境里闻着氨味长大。里面的工作人员一个都不认识了,老的化验员分析工都受不了长期有害气体侵袭,年纪大了就都设法改行调出。<br> 一个年轻的化验员说认识我,我很惊奇。她介绍说自己叫红霞,是我插队村庄冯营东庄贫协主任的女儿,就住在我房东家的隔壁。那时还是几岁的小女孩,女大十八变,当然我认不出来了。杨月留恋地看着这些熟悉环境,仔细地触摸用过的分析仪器,触景生情,不知会有多少想法。 参观完厂区后,来到厂办公室,想见见各位领导。 不巧那天北京中资公司领导来检查工作,主要干部都在开会,到中午了都没有开完。在化肥厂工作过的我们十分理解,化工的性质十分理性严谨,生产上碰到棘手问题,开个几天几夜会议讨论解决问题很正常,我们那时经常半夜被叫到厂里开会,孩子都习惯了一人在家。 书记小斌离开会场出来说:北京总公司来人检查工作,会议开的十分紧张。厂里餐厅条件不好,中午安排在铁道部电机工厂吃饭,我代表厂长给你们接风。小斌派车送我们到电机厂中心酒楼。 铁道部电机工厂是文革时期为备战需要由湖北迁移过来的现代化大厂,占地方圆几公里,管理先进,设备精良,是有两万多人的国家级工厂,生产铁路内燃机车。 厂外生活区街道纵横,医院、邮局、幼儿园、餐厅、影剧院俱全,像一座现代城市一样坐落在优美的中条山麓。<br> 今天吃饭的餐厅是永济级别最高当然也是条件最好的,我们深感不安与荣幸。更让我们惊讶的是,两个包间坐满了与我们最熟悉的亲朋好友,是谁有这么精心的组织能力啊,这么短时间把分散在各处的朋友都召集了来。<br> 总是放荡不羁,穿戴也是不修边幅的老马,外表形象和做派像是个没有知识的农民,但他在那个年代能把三个儿子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是十分不易的。小斌是老马的大儿子,是厂里难得的几个大学生之一。他精明过人,一直在厂里生产战线上摸爬滚打,很早就是副厂长了。几任厂长去职后,他都是唯一人选。老马不让他接任,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化工厂厂长难当,屡次成功推脱,至今还甘心当书记,成为厂里元老,愿为各任厂长保驾护航。 今天他代表化肥厂隆重接待我们,把招待的仪式推向高峰。他说:“笑岚与杨月,和我们有同事或领导的上下级的关系,也有老爸与他们的友情关系,还有我媳妇与杨月是师徒的关系,所以怎样招待都难以表达情谊,我下午还要接着开会,希望大家多给他们敬喝酒。”席面上珍馐美味丰盛异常,亲朋欢聚笑语连连。这么令人激动的场景只能以多喝酒表达谢意。我对菜的品味已经没有了感觉,招架着众人轮番敬酒喝的嘴里渐趋麻木,好在身体素质还好酒量不错应付得下来。这一顿饭吃到下午两点才散,有车送我们回宾馆休息。<br> 下午五点,玄则打电话通知我们晚上还有重要约会,已经派车来接。我们不明所以,赶紧洗漱上路。奥迪车把我们送到市招待所里一处偏僻雅致的包房,进入房间才看到重量级的主人有好几个:为首的是市计委梁主任,市人大杨主任,化工总厂的刘厂长,都是曾经与我们亲密无间的人。还有玄则作陪,看来是他组织的小型迎接仪式。玄则说,这几个领导怕乱,不便参加大众的场合,知道你们来了,选择小范围接待一下。 也是,梁主任年纪虽然不大,但他是化肥厂元老级人物,从化肥厂建厂到现在,几任厂长任免都与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我们大家都不管他的职务是什么,只亲切叫他梁老师。杨主任是第三任厂长,他与我有兄弟之分,我们是同时提拔的科级干部,他在财务科,我在供应科。我白天晚上忙于繁杂的事物,没有精力学习文化,不思进取。他忙里偷闲,专心考取会计文凭。杨善于交际,会维持社会上各种关系,有能力有魄力。当化肥厂出现危机,资金周转不灵快停产时,梁主任慧眼识人请他出山。这个对化工生产不太精通的外行,利用和银行信贷的关系,拯救了濒临倒闭的化肥厂,并申请来资金把小化肥厂整改为翻了几倍的大厂,成了大家公认的厂里技改英雄。现在已经功成名就,隐退到市人大做主任。 刘厂长更是神奇,过去在厂里造气车间当工人时老实得默默无闻,由于他工作认真为人踏实,熬了十年才当上车间主任。这次整改合并到农资公司,那么多生产第一线精英都退避三舍,他竟敢出头承担起重任,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把现在的厂管理的欣欣向荣。他说:“今天上面来人检查,安排的事情期限紧,实在分不开身,中午只好委托小斌招待你们。你们都是化肥厂有功之臣,难得来一趟,要多住些日子,到厂里好好看看,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几位领导都身穿正式衣装,选择在这个清静雅致的地方招待我们,使我们十分感谢和不安。大家一起聊起化肥厂的变迁, 一起回忆走过得艰难时代,都能亲切真诚地说出肺腑之言。<br> 刘厂长拿出两个锦盒,代表化肥厂送给我们做礼物。打开一看,一尊金光闪闪的铜质关公坐像,手缕胡须背插青龙偃月刀,神勇威武,代表忠勇正义,标价888元。还有一套【万荣笑话集】,是当地文化特产。我们心中万分喜欢,欣然领受。 席间,另一个熟悉的仙厂长风尘仆仆笑嚷着找来,他说:“听说你们来了,让我找了一天也找不到你们,总是跟不上你们行踪,最后好容易才知道藏在这里,你们住的宾馆还有许多人再等。”<br> 仙副厂长原来也是我直管上级,为人仗义豁达爽朗,与梁老师是很好交心朋友。现在他已经从厂里辞职不干,在家乡租了一块土地,专职种花,供给厂矿宾馆机关礼仪使用,由于人脉广泛,生意很好。他原来住在家属院我们隔壁,看我们有了孩子房间紧张,立即把房子腾空,让我们打通使用,他搬到厂里住集体宿舍。 仙厂长是我们十分尊敬的领导和朋友,他的到来让有些严肃的领导聚会一下变得热闹起来,我们感到又像是回到厂里生活得时代。 他们几位领导平时也是在各个领域奔忙,很长时间都难聚到一起,有这个机会相聚,都显得十分兴奋。趁着他们聊得热闹,我用摄像机录下这些难得的相聚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