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照片、文字: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呼伦贝尔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直想知道,我们达斡尔族历史上有哪些有影响的人物呢?从网上查找还真是很多哦。从历史角度看我们这个民族可真是了不起,出现过众多的民族英雄、文化学者等等各方面人物……他们是达斡尔民族的骄傲啊!历史的长河流淌至今,我们现在的族人应该知道,达斡尔族历史上有哪些不该被湮没,而应该被记住的名字,所以,特编此美篇做留存。本文有哪些不足遗漏之处,请读者朋友们多加指正并予以谅解包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我国各民族之中,达斡尔族历史虽然悠久,但人口数量不多,但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达斡尔族儿女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并涌现出许多灿若群星的杰出人才,他们为祖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教等方面的发展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的一些名人,放在一些大民族里,可能算不上重量级人物,但在达斡尔民族中就是名人,这就是达斡尔族的实际。当然,也有不少达斡尔族名人是扬名国内外的,这也是本民族的骄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雅克萨之战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科尔帕 黑龙江中游北岸精奇里江流域西林木迪河一带的达斡尔族部落首领。1643年沿精奇里江东进的沙俄“远征队”头目波雅尔科夫派其属下尤什卡·彼特罗夫率兵抵达莫日迪齐城堡,利用诱骗手段扣押了城堡首领科尔帕、多西依为人质,并逼迫两位首领准许他们进驻城堡,被科尔帕坚决拒绝。侵略者遂猛攻城堡。达斡尔族人按科尔帕等头人的原部署坚决回击。据俄文档案称,科尔帕酋长的部众“神不知鬼不觉地集合起来,从寨里和地道里袭击尤什卡一伙”,“许多骑手从田野奔袭而来进行了一场鏖战。”临近部落的达斡尔族族人也纷纷前来助战,共毙伤敌军50人。沙俄“远征队”狼狈退去,被扣押在敌军中的人质科尔帕亦因伤不治身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科尔帕酋长所属达斡尔族部众自发的抗沙俄侵略的斗争,是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击西方国家武装侵略的第一次战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倍勒尔 生于清代初年,卒年不详,黑龙江北岸雅克萨城敖拉哈拉人。官至达斡尔族总管。沙俄哥萨克武装入侵达斡尔族地区后,任防守瑷珲总管,顺治年间任瑷珲副都统。康熙二十三年五月(1684年6月),受命深入敌方侦察,俘获葛瓦力喇等7名俄兵,移送京都,康熙皇帝命“有司给奖”,并发上谕:“倍勒尔等直抵雅克萨,探其情形,生擒罗刹,可嘉。”当年六月(1684年7月)率达斡尔、蒙古兵在雅克萨城外俘虏哥萨克骑兵30余名。康熙二十四年六月(1685年7月),率领达斡尔骑兵500人参加雅克萨战斗,破坏敌方防御工事,俘虏敌兵一百余人。康熙二十八年八月(1689年9月),倍勒尔派出500名达斡尔族骑兵,护送清廷边界谈判团赴尼布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孟额德 又写做孟格德,生于清崇德年间,卒于康熙年间。祖居精奇里江口(今俄罗斯结雅河口)东岸,苏都尔哈拉人。清代外交家。清顺治八年七月(1651年8月),俄人哈巴罗夫率侵略军占领了达斡尔族苏都尔哈拉人世居的托尔加城堡。当年九月全屯达斡尔族人渡江迁居诺敏河右岸,建立霍尔托辉等屯落,不久迁到齐齐哈尔一带。其后,孟额德家族迁居北京,清廷授其二等侍卫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孟额德于康熙八年(1669年)被清廷派往到齐齐哈尔任总管。自幼聪慧好学,通晓满、蒙、汉、俄等语言文字,其总管任内的主要职责是外交事务和边疆防务。多次受清廷之命赴尼市楚同沙俄交涉中俄边界争端。当时中俄两国间的主要外交问题:要求沙俄武装退出达斡尔族人祖居地,拆除其在中国境内非法建立的军事据点,以及引渡逃入俄境的清吏根特木尔等。都由他与俄方交涉。在外交场合,他每次都义正词严地斥责沙俄武装非法侵犯,残害掠夺中国人的行径。他还曾负责迎送接待经齐齐哈尔赴北京谈判的俄国使团。康熙二十年(1681年)夏,孟额德率队察看雅克萨地形和修筑防御工事,派兵防守,为雅克萨战役作准备。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雅克萨战役结束后,孟额德随索额图、萨布索前往尼布楚,参与签订《尼布楚条约》的谈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卜奎 又做卜魁、博克、白克等。清顺治至康熙年间人。清康熙初年曾任齐齐哈尔总管。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孟额德病故后继任副都统衔齐齐哈尔总管。在反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战役中立有战功。战役结束后随索额图、萨布素前往尼布楚参加中俄谈判。康熙三十年(1691年)因半身不遂请旨致休。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兴修自茂兴至瑗珲的驿路时,选卜奎的宅地房子设驿站,称卜奎站。后来就在卜奎车站址建起了齐齐哈尔城,故齐齐哈尔城亦称为卜奎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玛布岱(1650-1698),祖居黑龙江北精奇里江下游,苏都尔哈拉人。兴建齐齐哈尔城的首倡者和城建工程的主持者,副都统衔总管。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京都侍卫调任齐齐哈尔总管,驻嫩江西岸齐齐哈尔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玛布岱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上书理藩院陈述修筑齐齐哈尔城、加强黑龙江地区边防和社会安宁的重要性,并提出准许达斡尔族壮丁编入八旗披甲驻防的请求。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同黑龙江将军萨布素联名上奏朝廷,重申修筑齐齐哈尔城的重要性。翌年正月,康熙皇帝上谕“蓍不误农时,乘闲筑城”。玛布岱随同萨布素将城址选定在与齐齐哈尔屯隔江相望的嫩江东岸(今齐齐哈尔市区)。首倡建城的玛布岱总管任建城主持人,并授副都统衔。遵照“不误农时,乘闲筑城”和“民筑”方针,玛布岱组织实施以达斡尔族为主力的筑城工程,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动工,康熙三十二年竣工。初建的齐齐哈尔城为土木结构,分内城和外城,除官衙和民宅外,另辟有专事商业活动的街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在齐齐哈尔设副都统衙门,翌年,清黑龙江将军自墨尔根移驻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城遂成为黑龙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后人十分称道玛布岱主持齐齐哈尔建城的开创之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拉夫凯 又称“拉布凯”,17世纪中叶黑龙江中游地区达斡尔族各部中的著名首领。当时,从石勒喀河(黑龙江北源)与额尔古额河(黑龙江南源)汇合处起,至黑龙江北岸支流乌里苏河口处的各部落中,他是最有影响的酋长。他的部族“盛产粮食和驯养牲畜”,是黑龙江中上游最富庶的部落,他们用粮食与蒙古王公交换牲畜,用来自内地的丝绸和白银与周围部族交换猎物。沙俄侵略军把他和他的部民视作必须首先征服的对象。从1638~1649年,沙俄的雅库次克督军府先后六七次派出武装人员秘密侦察拉夫凯的辖地,刺探他居住的地方,甚至还把他的部族分布及所建的城堡绘制成图呈报给沙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649年初,沙皇的雅库次克督军弗兰次别科夫命令哈巴罗夫远征队要“尽力使拉夫凯臣服”,要使拉夫凯的部族“接受沙皇的统治”。当沙俄侵略军进入石勒喀河流域时,拉夫凯指挥各部族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措施,将达斡尔族众转移出去,哈巴罗夫武装面对的是一座座空无人烟的村寨城堡。与哈巴罗夫正面交锋时,拉夫凯怒斥沙俄军队的侵略行径,表示绝不做沙皇的臣民。哈巴罗夫受到震慑,不敢贸然前进,立即从雅克萨遇到拉夫凯城,留下几十名哥萨克兵,自己回到雅库斯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7月,沙皇政府再次命令哈巴罗夫用“战争戡定”拒不交纳贡税的人。哈巴罗夫进逼额尔图城堡时,拉夫凯率众转移至其弟希尔基涅伊的城堡,兵合一处,用弓箭打退拥有枪炮的哥萨克兵的12次进攻,最终城堡陷落,拉夫凯和希尔基涅伊的妻子儿女被俘。拉夫凯被俘后其弟希尔基涅伊牢数百骑手伏击哈巴罗夫率领的哥萨克,继续抗击沙俄侵略军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阿尔巴扎 黑龙江中游北岸达斡尔族城堡雅克萨城头人,率众抗击沙俄侵略的达斡尔部族首领。1650年11月21日,当哈巴罗夫率领的俄国侵略军从拉夫凯城顺黑龙江而下进攻雅克萨城时,阿尔巴扎进行了英勇抵抗。据一些俄罗斯历史档案记载,阿尔巴扎指挥族众使用兽骨和鹿角制造的弓箭等原始武器,纷纷“向城外出击,同哥萨克们从下午战斗到傍晚”“不放哥萨克进入自己的领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贵古达尔 清初黑龙江中游北岸达斡尔族部落首领,同样是抗击沙俄哥萨克东侵的民族英雄。1651年夏,以哈巴罗夫为首的哥萨克武装侵入达斡尔族居住区后,要求达斡尔族村民投降并向沙皇纳税,遭到贵古达尔严词拒绝,他昂然答道:“等我们把自己的最后一个孩子扔掉以后,再给你们纳税吧!”侵略军开始用大炮和火枪猛攻,贵古达尔指挥达斡尔族人以弓箭为武器,依托其防御工事英勇抵抗,激战一昼夜,终因抵挡不住火枪火炮的猛攻,三个城堡逐个陷落。当侵略者闯人城堡后,年逾七旬的贵古达尔率部众用马刀和长矛拼杀,甚至“赤手空拳打”,直至牺牲。此役除十余人冲出战火外,城堡中的达斡尔族成年男子661人全部战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托尔加 17世纪黑龙江中游北岸达斡尔族部落首领,托古勒津城寨抗击沙俄哥萨克侵略的首领之一。1651年9月,以哈巴罗夫为首的哥萨克侵略者鉴于达斡尔族人普遍的坚壁清野行为,以突然袭击的手段进入托古勒津城寨,寨内达斡尔族人的在托尔加等人率领下与侵略者徒手搏斗,“凡是抵抗的人都披杀死”(《俄国人在黑龙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之后,托尔加与图隆恰(多伦禅)奥木捷伊三位酋长及部众270多人被俘。哈巴罗夫逼迫托古勒津城堡的达斡尔族人“忠顺沙皇”、贡纳粮食和实物税,托尔加等人回答:“我们既然落入你们手里,只有一死,要砍头就砍吧!”侵略者将村民圈禁起来,并将图隆恰、托尔加单独关押作为人质。托尔加割下自己的发辫交给夫人,奥木捷伊看到这种暗示,于9月3日凌晨率村民逃出城寨并联络附近各屯居民带着全部粮食和牲畜渡过黑龙江向南逃亡。恼羞成怒的哈巴罗夫对托尔加兄弟施以酷刑,追问村民去向,托尔加二人表示:“我们宁愿自己死去,这总比我们的人都死了强。”哈巴罗夫匪帮在此什么也没得到,无法久留,于是于9月7日将托古勒津城付之一炬,劫持两位酋长顺流而下。托尔加不堪忍受自己的城堡被毁,夺取匪徒的战刀自刎身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讷河景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奇三 生于清乾隆年间,卒于嘉庆年间。原籍今黑龙江省讷河市满那屯,郭布勒哈拉人,时隶布特哈正白旗。清乾隆朝布特哈副总管,敢于为民请命的正直官吏。自康熙朝起布特哈壮丁“贡貂”成为定制,每岁农历五月“楚勒罕”集会时所责貂皮呈变齐齐哈尔副都统衙门选定送京。至乾隆晚年时,选貂者往往借机中饱私囊,大肆敲诈勒索。乾隆六十年(1795年),布特哈官员被勒索事诉诸黑龙江将军,反遭鞭笞、上枷锁之刑。时任布特哈副总管的奇三愤然而起,会同佐领蒙库霍图林嘎检举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等官员鱼肉旗民的恶行。在给清廷的上书中,将他们的所作所为列为勒索落选貂皮、低价强行征购各种细毛皮张、借搭盖阅兵台之名勒索木料、多征蒙古包和奶牛等八条罪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年八月在乾隆帝从热河避暑回京途中,奇三等拦驾将状文呈交乾隆帝。朝廷派兵部尚书等前往黑龙江查案,证明奇三等书中所列罪行主要部分属实,落定案。由乾隆皇帝钦定,以当任将军舒亮不知情,给予减俸留职处分;前二任涉案将军明亮、都尔嘉革职,当任齐齐哈尔副都统安静革职终身禁锢,主犯那音太(协领)处绞刑,从犯叔通嘎(协领)革职处鞭打枷锁。胜诉之奇三、蒙库霍图林嘎也以越职上书、拦阻圣驾获罪,流放新疆伊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清嘉庆年间学者西清称颂奇三为“达呼尔巨臂”(《黑龙江外记》)。奇三为民请命的反贪事迹,被民间艺人编成长篇叙事诗等说唱形式,一直流传于达斡尔族民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扎兰屯的布特哈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由屯 生年不详,布特哈八旗正黄旗西布奇屯盂日登哈拉人。有胆力,善用强弓火箭。曾随驾在木兰围猎时一箭射中老虎,乾隆帝取视其矢,赞曰:“吕布善射,未必能尔。”乾隆二十年(1755年)随军出征新疆,在围剿准噶尔部阿睦尔撒纳叛军中作战勇敢,因战功赏克特尔克巴图鲁勇号,赐一等轻车都尉爵。作为平定伊犁回部的50名功臣之一,画像入紫光阁悬挂。后任齐刘哈尔副都统、正白旗蒙古副都统等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莫力达瓦景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花灵阿 生于清嘉庆年间,卒于咸丰年间,原籍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莫日登哈拉人,时隶布特哈八旗正黄旗。清道光初年任布特哈正黄旗第三佐公中佐领。自幼勤奋好学,任职期间攻读各种史籍,搜集摘录达斡尔族和鄂温克族的满文资料。道光十三年(1833年),用满文写成《达斡尔索伦源流考》,该书手抄本一直流传于达斡尔族民间,后有汉译稿传世,二万余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阿尔山温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敖拉·昌兴(1809~1885)又名阿拉布登,字芝田,达斡尔族,敖拉哈拉,生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索伦左翼镶黄旗双宝佐(今鄂温克旗巴彦托海镇)人。清朝末期达斡尔族著名文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阿拉布丹1809年出生在索伦左翼旗南屯一位文官家庭。著名诗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十五岁时,曾随父亲进京朝见道光皇帝,倍受朝廷的关怀。他一生创作不少散文、游记和诗歌,但有不少已经散失,现在收集到的仅有27首。他的诗歌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其中有社会方面的教诲诗,如《戒酒诗》、《耕读诗》、《诲人诗》等;有生活方面的抒情诗《守边卡》、《双八乐趣》等;有爱情诗《蝴蝶花的烟荷包》、《五色花》等。其中最为有名的代表作当数纪游诗《巡查额尔古纳、黑龙江边境录》。该诗创作于19世纪50年代,全诗300多行。1851年阿拉布丹以索伦左旗佐领的身份,奉朝廷之命巡查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边境。《巡查额尔古纳、黑龙江边境录》就是在这次实地考察中创作的。该诗采用达斡尔族民间叙事体歌曲“舞春”的形式描绘歌颂了大自然的秀美风光外,还赞颂了历史上中国人民抵抗沙俄侵略的斗争精神,同时勾勒出今日官兵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誓守疆土的壮志豪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提起阿尔山的温泉,不能不提敖拉·昌兴这个人,敖拉·昌兴不仅是发现阿尔山矿泉的第一人,也是开发建设的第一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据史料记载,清朝道光末年(1850年),时任呼伦贝尔索伦左翼镶黄旗公中佐领、记名总管的敖拉·昌兴,邀请了一位喇嘛医生,顺着兴安岭山脉的南下,来到索岳尔济山,终于在哈拉巴罕台河边(今称阿尔善河)发现了32个的泉眼,就是今天的阿尔山温泉。敖拉·昌兴回到海拉尔向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通报这一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翌年,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派敖拉·昌兴同喇嘛医、蒙医、工匠赴阿尔山动工建造疗养用房及设施,为每眼矿泉修造木池,用满、蒙、藏文注明每眼泉水的名称和效能,这便是最早的阿尔山圣水疗养院,也是敖拉·昌兴第二次来到阿尔山所做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敖拉·昌兴第三次来到阿尔山是在清咸丰三年(1853年)。由于“哈伦阿尔善”使诸多牧民群众摆脱了病魔的折磨,于是下决心为方便百姓,臣兵、喇嘛和民众化缘的方式集资,重新修造更加坚固时用的泉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经敖拉·昌兴的提议,在其附近修筑了一座庙宇和药神转经筒,建立了一处神泉敖包。同年农历八月,全部修筑工程竣工后,刻制了修建哈伦阿尔山纪念石碑以记其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多隆阿(1817年12月20日—1864年5月18日),字礼堂,呼尔拉特氏,达斡尔族,清代隶属满洲正白旗,清朝名将,擅长指挥马队,在同治中兴时期和湘军第一名将鲍超齐名而过之,有多龙鲍虎之誉[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853年(咸丰三年)以黑龙江骁骑校尉同随胜保与太平军作战,在击溃太平军北伐的战役中战功卓著。1856年被湖广总督官文调至湖北黄州(今黄岗),次年在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统领下,与都兴阿收复武汉、黄州、黄梅,大致抵定湖北省全境。1860年参与收复太湖。1861年配合湘军攻占安庆,任都统及荆州将军。次年攻陷庐州(今合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862年(同治元年),陕西回民起事,多隆阿于十一月抵达潼关,次年二月攻占回军在同州的两个重要据点羌白镇和王阁村,九月攻占苏家沟和渭城湾,杀死叛军一万七、八千人。至此陕西回军被迫向甘肃撤退。1864年(同治三年)4月1日,多隆阿攻占盩厔,进城时遭流弹击中,延至5月18日伤重不治。赠太子太保,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入祀京师昭忠祠,谥忠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都兴阿(1818—1875),字直夫,郭贝尔氏,祖籍黑龙江讷河,达斡尔族,隶属于满洲正白旗。清朝内大臣阿那保之孙。父博多欢是正黄旗蒙古都统。都兴阿是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出生,道光九年(1829年)荫生袭赏三等侍卫,十七年(1837年)擢二等侍卫。咸丰二年(1853年)随僧格林沁赴天津阻击太平军,败之于杜家嘴。后随湖广总督官文进规武汉。咸丰九年,官文派兵进攻安徽。湘军李续宾部进攻庐州,江宁将军都兴阿围攻安庆。三河之战时,李续宾战死,都兴阿弃围安庆败逃,退至宿松、太湖。曾任盛京将军等职,清正廉明。光绪元年,卒于官,赐恤,赠太子太保,谥清悫。有《都兴阿奏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讷河景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穆腾阿,字瑞亭,达斡尔族,生于1824年,卒于1884年。布特哈正白旗满那屯(今属黑龙江省讷河市辖)郭布勒哈拉人。生长于官宦世家,接受过学堂教育,精通满、汉文,文武兼治,学识渊博。著有《演练炮阵图说》、《诸葛兵法》、《楹联录》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咸丰四年(1854),从军于僧格林沁部,翌年加副都统衔。同治初年赴直隶山东与太平军林凤祥部作战,屡建战功。同治十年二月(18、71年3月),任镶白旗蒙古都统,同年六月(1871年7月)升任江宁将军,主持江宁至荆州一带军务。光绪672六年(1880)任镶黄旗蒙古都统。光绪十年(1884)夏病故于蒙古职地,于江宁建有专祠奉祀。在晚清军队中,穆腾阿系有谋略之将领,长于整饬军务,热心兴办书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他对当时国家边疆危机有清醒的认识,当英军陈兵沿海,海防吃紧时,他曾疏请操练后备兵,加强炮队,以固海防。穆腾阿为镶黄旗蒙古都统,次子穆特布为御前二等侍卫。中山清代布特哈满乃屯郭布勒哈拉人,都统。由披甲起家,嘉庆朝驻京,遂隶京旗。历头等待卫、上驷院卿、镶黄旗护军统领、左翼前锋统领等。道光九年,晋正白旗蒙古都统。咸丰元年正月,请求告老还乡,朝廷赏都统半俸待遇。中山去世后,朝廷给丧银千两,归葬布特哈满乃屯先祖墓地,御赐碑文。中山的长子穆腾阿为镶黄旗蒙古都统,次子穆特布为御前二等侍卫。中山的祖母卧诺氏、妻子郭鄂嫩氏都曾被清廷敕封为一品夫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长顺,(1839年-1904年),字鹤汀,达斡尔人,郭布勒哈拉,正白旗满洲,世居布特哈,也就是现在的齐齐哈尔讷河龙河镇。长顺是末代皇后婉容的曾祖父。长顺为清朝军事人物,是三朝重臣,光绪十四年他出任吉林将军,他于光绪三十年去世后,特赠太子少保,并谥号忠靖,入祀贤良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凌升(1886年-1936年4月),又名福贤,字云志,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索伦右翼正黄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人,莫日登氏。呼伦贝尔副都统贵福之子。其先祖明信阿于嘉庆八年(1803年)奉命从戍,由布特哈地区到呼伦贝尔,任厄鲁特旗总管;凌升历任呼伦贝尔衙门副都统和兴安北省省长等职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孟定恭,西布特哈旗人,生于清末光绪十九年(1893年)。历任黑龙江省议会议员、西布特哈总管公署旗务科长、布西教育局局长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他先入布西县县立高级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升入黑龙江省蒙旗师范学校就读。历任黑龙江省议会议员、西布特哈总管公署旗务科长、布西教育局局长等职,后来还主持过黑龙江省的林政工作。任职期间,鉴于他在抚谕鄂伦春部落和办理布西防务方面的功绩,被黑龙江省先后授予银质奖章和金质奖章。还因其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与同族的何鹏被时人誉之为“布西双杰”。陈鸿谟谓其为人尚文雅,有文人学士之风,性情平和沉静,不喜与人争斗,而且喜读汉文历史典籍,有志于学问,常常利用职务便利,走访各地,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史料。对布特哈地方历史沿革、兴废往事多所用心。他有感于当地史纪遗传、文献缺乏,而民族历史、地方掌故仅靠口耳相传,多有错讹,年代久远愈难考证。所以编写《布特哈志略》一书,以贡献于后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郭道甫(1894-?)本名墨尔森泰,习称墨尔色,号浚黄,字道甫。1894年生于呼伦贝尔索伦左翼镶黄旗扎拉木台村,属达斡尔族郭博勒氏。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民族革命家。兼通蒙、满、汉、俄文。1918年他利用自己的家产创办了海拉尔私立学校,自任校长。1919年创办了一所新式女子学校。1929年在沈阳创办东北蒙旗师范学校,任校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郭道甫早年在海拉尔满蒙小学堂读书,1910年考入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1915年入北京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17年返乡后在海拉尔创办私立学校,自任校长。这期间,他曾用拉丁字母创制达斡尔文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23年,在北京蒙藏学校任教员兼学监。后应聘在北京政府外交部中俄交涉公署咨议处任翻译。同年6月,赴蒙古和苏联考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25年初,与白云梯等筹建内蒙古人民革命党。10月,在张家口参加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并任秘书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26年,到伊克昭盟及阿拉善旗开展党务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27年8月,在乌兰巴托召开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特别会议上被撤销秘书长职务。会后,任蒙古人民共和国职工总会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28年7月,与福明泰共同领导呼伦贝尔暴动,要求自治。由于暴动失败,他被迫接受东北当局议和条件,只身前往沈阳会见张学良,出任东北边防长官公署咨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29年,在沈阳发起组织蒙古文化促进会,创办东北蒙旗师范学校,任校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沈阳回到呼伦贝尔。12月,经苏联驻满洲里领事馆进入苏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4年被苏联当局逮捕并判处死刑,后改判10年徒刑,最终死在苏联劳改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9年5月,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为郭道甫平反昭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郭布罗·婉容,秋鸿皇后。字慕鸿,号植莲。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历1906年)。原籍黑龙江讷河市龙河乡满乃屯,达斡尔族人。高祖郭布罗·阿尔景,是咸丰年间的副都统,并封为武显将军、建威将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五十年代释放战犯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郭文林,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人。1928年10月又入陆军士官学校本科学习,直至1931年7月毕业回家。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前后,郭文林追随凌升参与“满洲国”的“建国”活动,1941年3月,升任伪满第九军管区司令官(司令部驻通辽)。领导了“锡泥河”起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5年8月11日,今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地区爆发了呼伦贝尔现代史上反抗日本军国主义的重大事件,即锡尼河事件。在这一事件中,伪满第十军管区中将司令官郭文林、少将参谋长正珠尔扎布在带领所属部队南下途中,于锡尼河地区打死部队内的30余名日本军官,而后集体向苏联红军投诚,从而加速了包括呼伦贝尔在内的我国东北地区的解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重大事件在呼伦贝尔、在内蒙古自治区却鲜有人知,更不为史学著作和相关的书籍所收录,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应该说,这一事件的策划是比较周密的,起事也完全获得了成功,从而为呼伦贝尔现代史留下了极为光辉和有深远影响的一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郭文林、正珠尔扎布率部投诚以后,苏军先是将他们带往蒙古的塔木斯克布勒嘎收容,后将其与溥仪等伪满重要官员和日军高级将领关押在苏联哈布茹斯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方于1950年7月将溥仪、郭文林在内的前伪满重要官员由绥芬河口岸移交给中国,并被送到抚顺战犯管理所。1959年12月,国家主席刘少奇签署特赦令,郭文林走出战犯管理所的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郭布罗·润麒,1912年出生在北京帽儿胡同的荣府。他的姐姐郭布罗·婉容嫁给溥仪皇帝为妻,而润麒先生的夫人又是溥仪的亲妹妹韫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