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篇小时候读过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让我念念不忘红井,<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首甜甜的赣南民歌,让我向往魂牵梦绕的红都瑞金。</span>去年初,为寻访红色印痕、瞻仰先辈,我走进了共和国的摇篮一一瑞金。</p> <p class="ql-block"> 在红井旁,我们一边喝着清甜的井水,一边听沙洲坝的讲解员告诉我们:1933年4月,毛泽东随同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和中革军委从瑞金的叶坪村迁到沙洲坝。沙洲坝地处干旱地带,住在沙洲坝的人吃的是又脏又臭的塘水,很容易生病。毛泽东看到这种情况很是痛心,决定要帮村民解决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一个清晨,毛泽东带着几位同志沿着沙洲河步行而上去寻找水源。沙洲坝是一个前连丘陵、后依高山的村庄。前面村边蜿蜒而过的沙洲河河床遍地沙石,滴水不存。他们费尽苦心,历尽坎坷,终于在后山找到了一股山泉,暂时解决了村里的吃水问题,但仍然无法长远供水。于是,毛泽东和大伙商量挖井。但沙洲坝村民怕挖井影响风水,引起鬼神不悦。毛主席笑着对大家说:“挖井是为了大伙有干净的水喝,要是有鬼神来闹,先找我毛泽东。”听到毛主席的话,大伙都笑了起来。在毛主席的耐心讲解与积极鼓动下,大伙同意挖口井。</p><p class="ql-block">为尽快挖好井,毛泽东积极发动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一起来挖。在毛泽东的带动下,村里的老百姓、红军战士、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挖的挖,铲的铲,挑的挑。一个礼拜左右,一口五六米深的水井终于挖好了。为了使井水更加清澈,毛泽东还亲自下井底铺砂石,垫木炭。</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为老百姓挖井的事一传开,中央各机关纷纷给沙洲坝其他各村挖起了井,一时掀起了为老百姓开挖井水的热潮。从此,沙洲坝人民喝上了又净又甜的井水。</p> <p class="ql-block"> 瑞金是我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是毛泽东思想主要形成地和苏区精神、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主要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迁驻瑞金。同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同时组成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局及其他部门由上海迁驻瑞金。从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党、政、军、群等领导机关全部设在这里,瑞金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中心。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中央红军出发长征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一代伟人在瑞金走过辉煌历程;共和国的九位元帅、人民军队的七位大将及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从瑞金走出。叶坪的谢家祠、沙洲坝的大礼堂、云石山的古寺庙、大柏地的前村壁、武阳河的杉木桥构筑成瑞金这块红土地的神圣和厚重。</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115处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物、52个中央国家部委旧址、3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0000多件珍贵文物,使这里成为全国最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绿意盎然的生态胜境。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飞瀑流泉、层峦叠嶂的罗汉岩风景区,枝藤缠绕、古木参天的黄柏原始森林,塑造了闪亮的“中国绿色名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片。历经千年沧桑,瑞金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客家风情摇曳多姿,客家遗存星罗棋布,宋代古村九堡密溪、壬田凤岗九厅十八井、笔架凌霄等客家风物,又为瑞金赢得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瑞金交通发达,323、319、206三条国道交汇于市区,赣龙铁路贯穿瑞金腹地,厦蓉和济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赣州机场距瑞金仅100余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您进出方便,来去自由。这里生态环境优越,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平均气温为18℃。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温,现在的瑞金市,不仅仅是红色教育基地,并且己经打造成为理想的观光旅游胜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