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坚持的生命一一苦青春</p><p class="ql-block"> 老李头出身在名叫李家沟的小小山村。在家论兄弟排行老四,论姊妹们不知排第几,听说奶奶一生共生了十几个孩子,有病死的,饿坏的,送人的,日本人飞机炸死的,最后留在身边的只有八个。这么多人,这么多张嘴导致吃成了那时最大问题,暂不用说让吃饱,吃好,就是吃的不好,也填不饱个肚皮。那年老李头患眼疾,在我家住了好些日子,这也是老李头一生在女儿家住的最多的日子,也是女儿和父亲从长计议聊天的第一次。听老李头说:他爹是个长工,从字面意思来讲,我从课本中《周扒皮》,巜白毛女》中知道“长工”是个什么角色,但真实的接触到“长工”这一词,而且是从父亲口中得知祖父是做长工的,那一刹那间,我的心里隐隐做痛,难受极了,任谁都想不到他家该有多穷。但是老李头又补充了一句,他还很爱赌博。听着老李头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假思索的回忆着过往,我的心不由得抱怨深深。接着老李头又说,他还把你奶奶藏起来了的东西都偷去赌博了。那你怎不恨了!我问老李头。老李头风轻云淡地说恨了又怎的,反正他早早的就去了。老李头又接着说:我们能活着都是你奶奶的功劳。我奶奶是当时很有名的神婆,我问老李,神婆是假的吧?谜信之说吧?老李头说,也不全对,像你奶奶从十几岁就顶神了,给人看病,打卦,还蛮灵的。所以奶奶便把别人给的一点点祭献神灵的祭品带回家供孩子们吃。在这样食不裹腹的日子里,孩子多便是拖累,尤其是较小的孩们。父亲打开了如洪水般记忆的闸门,心酸的回忆着:那时没饭吃,我4岁还走不了路,家人们以为瘫了,屁股上踢一脚,踢一脚的,说不如早死了的好。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学走路,但腿软的,走路也走不成。老天不让我死,你奶奶给人们下神,从外面带回来一点点吃的,偷偷的来给养我,我才慢慢的站起来。咱村离陕西近,当时日本人的碉堡在过河的陕西吴堡县,你大伯当时也就十来岁被抓去挑水,到了晚上那些不坏心的日本伙夫把吃剩的大米和肉菜,让你大伯挑回去,就这样的补给,我才走起来。到了十二,三岁,自己也有力气了和你六叔相跟上,去外地帮人种地,干其它临活。但那时下乡务农,挣工分的政策,不让劳动力出村,很多时候出去了,也会被抓回来,再加年龄小,时不时的就让政府送回来,就这样来来回回的,出去挣上一点点,回来了住上些时,又偷偷溜出去,又被抓回来。因为人多,劳力多,有的留家种地,有的出去挣点活钱,随着时间推移,生活就这样艰难的过着,挨着。弟兄们都大了,自立成家。但日子还是穷的揭不开锅,你二伯的女儿,因为饿差点寻死了,你二伯母因家穷,走了出去。看着父亲神游的眼神,所有的过往一页页像打开本陈旧的书,翻着泛黄的书页,书中的故事让读者极其的痛苦。我可以想象到当时的生活过的有多苦多难,但我真的觉悟不到那时人的毅力从哪来!!!是什么力量来支撑着他们日复一日!!!</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回忆还在继续着:有一次,乡里招工人,我父亲听说后又偷偷的溜出来,报了名。至此我父亲的人生真是柳喑花明又一村 ,呵呵呵,翻了个篇! 他被招到柳林县铁厂, 成了当时人们很羡慕的工人,有了一碗饭,不再饿肚子了。做了炉前工的父亲,苦不怕,累不怕。不分日夜,不拖班的干着,挣全勤,挣奖金,热火朝天,把年轻的力气都使出来,父亲此时应该是觉得,生活有盼头了吧!那干劲映证了,习主席新年贺词中说过的一句话:撸起袖子加油干!</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时候常去铁厂,给父亲送饭。看着那高达2000度以上的燃烧带,似一片火海。熔融后铁水灌入铸模,成为铸铁。然后送到它该去的地方。这时候在岗父亲和他的同事都是穿着背心,汗流浃背。用我母亲的话来讲:咱家的钱是你父亲从头流到脚后跟的汗水换来的。写着写着,我又不争气的流下眼泪,是心疼的泪,想到父亲近些年来,睡觉一脱衣服,全身痒的难忍,估计都是那会唠下的病。父亲为了挣得更多,下班了,还做装卸工,挣点外快。世人有谁是想赚钱而不拼命呢!!!因为父亲的积极表现,领导让父亲做材料保管,但父亲婉拒,肚子里水墨有限😉,这是父亲一生的遗憾,父亲常常提起就唠叨这件事。一天家饿肚子还念书。我就问父亲那你现在最想的好事,是什么事?父亲脱口而出:家里保持有两缸粮食就好!真是饿怕了!我说现在能和那时比了,要什么出去买上就好了。父亲说,那也不如有两大缸粮食眼喜,踏心。</p><p class="ql-block"> 呵呵!父亲的苦日子熬出来了!那些过往的苦日子任现在科技再高,也可能复制粘贴不上吧!</p> <p class="ql-block"> 抓住的幸福一一中年乐</p><p class="ql-block"> 父亲报名后,没有任何忧郁和羁绊,带着一切的美好与向往从祖籍地来到了县城,来到了他此生的第二故乡薛家湾。因为那个县铁厂在这个村子附近驻扎。但是让父亲没有想到的是,他来到这里后,他此生的家便安落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这个村子是县城郊区,很美!面南背北,一条清澈见底,冬暖夏凉的出了名的“40里抖气河”横贯全村。夏天清澈见底,鱼儿欢游,女人娃娃嬉笑打闹于河边,男人下班洗漱,纳凉。冬天热气腾腾,白气形成了与河流同长的气带,那河流上空的热气,像雾又像云,在气雾缭绕的下边又是同样欢乐的人儿与鱼儿,他们享受着这温泉水舒适的温度给人带来的惬意感!我便是这里的常客🤗🤗,摸鱼的高手😎😎每天往少里数是3次😅😅。出生在这里,我童年,少年的一切快乐都拜它所赐,直到我现在中年,所有记忆中的美好与快乐都历历在目!我和伙伴们下河里摸鱼,嬉戏,洗涤。好像我小时候就三点一线,学校,家,河边,不亦乐乎!这是我们村里的一景,也是我们吕梁出了名的美景!我想对于一个从干山沟里出来的父亲,靠天吃喝,看天接水。看到此景,一定是很喜欢这里的吧!还有这里的阳光很足,很暖。尤其是冬天大雪过后,这里的阳光就像高海拔的西藏,特晃眼。那雪必在一天就融化了。相反河对岸的青龙城又暗又冷,好像太阳有偏心似的,到处是冰。小时候我妈常派我们去我姨那送东西,实话讲,我很不情愿去,不是不喜欢姨,而是不想走那条阴凉,一路要滑到好几次的冰雪路。直到现在青龙城发展的很好,但我还是不愿在那边购房。这么美哒哒的乡村还是让父亲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美景,我觉得并没有养育了一群真善美的民众。我真不喜欢这里的乡人,我觉得这个村里的村风不正,乡邻不睦。但我父亲肯定不怎么认为,因为来到这个村里,他认识了我母亲😊😊。他肯定觉得这个乡村是景美,人美!😎一切的美好,因姻缘而美,在此注定!只能说父亲偷偷溜出来打了个双赢仗!😂😂</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的认识简单而又直接,父亲在乡下也有过一段短暂婚姻,许是太穷了,不留人。就这么散了。来这里做工人一段时间后,也许是别人看父亲可怜,也许是父亲的憨实被别人看在眼里,觉得母亲和她的孩子们跟上父亲受不了委屈,就这样一段新的婚姻接替了旧的生活,磨灭了所有孤单且孤苦的日子!母亲和3个遗孤,与父亲组成了一个未来可期的新家庭。在这个新的家庭里有了男主女妇,有了孩子们不懂事的嬉笑打闹,有了家的味道,有了人间最真挚的爱,家的温暖充盈着家里的每个成员。简简单单的日子,锅碗瓢盆的碰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自然。父亲不在是单身,身上担子斗然加重了不少,又开始为了吃饱饭而奔波。父亲不是有大本事,能说会道的男人,但他实诚,尽自己的努力分担了母亲的多一半责任,母亲是个智者,对父亲的吃穿也是尽了十二分的照顾!这样真诚的以心交心,这个家庭慢慢走出了乡邻们鄙视和不看好视野,成了奇葩,也成了乡邻们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人生陡然改变,曰子虽然过的还苦,但心里不苦,虽然还穿打补丁的衣服,但那补丁整齐而精致;虽然还吃稀饭窝窝头,但那稀饭是热腾腾的;虽然还在2000度炉前炼铸铁,但衣服不再是汗臭味;这样子的日子父亲就觉得苦尽甘来!父亲把每月领到的工资分文不动的递到母亲手里,有时赚点装卸工的外快,会时不时的从他自行车后座的帆布挂包里倒出些时令水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说着,吃着,笑着,欢乐声从那个三尺小窑洞里时不时的传出。时光机不断的转着,不知曾几何时,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又成了乡邻眼中的议论热点!!!</p><p class="ql-block"> 岁月静好!时光不负!这个家随着我和弟弟的加入,尤其是弟弟的出生,父母心里乐开了花。一家七口,终于过成了,老辈子人标准家庭,有父有母,有儿有女,有春播,有秋收,更有冬藏。日子在母亲的操持下,在父亲的助力下,一步步的走向了稳固。母亲和父亲有了新的打算:盖新房。这个大于天的计划,对于他们刚顾了温饱的日子来讲,困难不是一般的,孩子们小,还要供上学,供吃穿。日子比之前过得更节省了!当时之事,我也是模糊记忆。反正至我记事,我大姐就不上学了,在家帮忙,而后又去打工补贴家用!尤其是到秋收的时候,因为山地离家路程较远,坡又陡,山路要走十多分钟,平路再走十几分钟,一担一担的谷子,糜子,豆子……等农物都是从妈和大姐肩上挑回的,当然爸下班也赶紧去接应。所以到现在他们三人小腿肚都有静脉曲张。因为我们全家人的辛苦努力的付出,所以爸妈的计划慢慢开始实施,首先,批地基是个大问题,不好批。那时的村干部品德坏透了欺软怕硬,好点的地皮不批给乡人都中饱私囊。爸妈没实力,平川批不下,只能说山上就山上吧,好种地,离地近(农民离不开土地的想法😉也是一种凄凉的无奈)。不管怎地,是批到了一块宅基地。那时候整理地基可不像现在这么优越,挖机来回填平,压实。更糟的又遇我们家的宅基地是块石头山,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爸妈都没有放弃。我爸在倒夜班时,晚上上班,白天和我妈在那里撬石头,经过不知多少时间,呵呵呵!肯定比愚公移山时间短😂,终于有了个模样,随后我叔叔,伯伯,哥哥们都来帮忙才奠定了地基。终于可以拉砖起窑了,我们不辞辛苦的几个舅舅都会泥瓦活,早上干完家里活,天刚亮就赶回来开工,必等到天黑才收工。我三伯每天驻工地,赶着他的马车拉水,拉砖。不是讲笑话,我三伯来我家时,我三伯母给他穿了一双新纳的手工鞋,赶3孔窑洞建起来时,我三伯鞋底也磨完了,前脚掌还开了两个孔。兄弟情深似海,为了他兄弟的日子,为哥的是真心付出,不仅我三伯一马帮到底,他还把儿子们也叫喊来,记得我五哥还小,但人小力气不小,开工跟着三伯来,到最后完工跟着三伯回。我大哥只要有空三伯便也呼过来。我三伯家有五个儿子,😁😁😁😁劳动力满满的。早些年常常听母亲叮嘱:不要忘了你三伯家的大恩!咱那时修窑洞,我一早5点多工地去做饭,你三伯早已把水缸的水挑的满满的。(因为我们盖窑洞,都是自家人帮忙的,所以我妈每天要去工地做饭,接不上自来水都得挑水)。你三伯一个月来到咱家都不曾好好休息过。(一般农村盖房都在开春,雨水少,几天赶趁的盖起,然后房子经过春夏秋冬的洗礼,赶第二年把门和窗安毕,就能住了)。在红红火火起窑的日子里,吃又成了问题,人多又赶在春季青黄不接,姥姥便把家里储存的秋菜,如干豆角,干南瓜皮拿来接应,都是自家人吃饭也不挑。我大舅,三舅开工上砖,我堂哥们提水上泥。我家窑洞比别人家的宽又高,当时我妈说,咱家人多,这几年住在三尺小窑洞里真是憋坏了,这次自家盖宽敞点,说话透气也敞亮,为弟弟的为了实现姐的愿望,真是费心费劲!<span style="font-size:18px;">个把月工功夫,三孔又大又亮堂的红砖扇型窑洞矗立而起。那时我还小在上小学,没有见证到那天我们收工合龙口时的情景,我现在也无法设想到当时所有在场人的喜悦之感和成就之感,也许是我知识浅薄,用文字语言也无法表达吧。但舅舅,伯伯,叔叔们的心里肯定是欣慰的,父母肯定是激动和高兴的眼泪溢满了双颊。这三孔窑洞的完工,不仅仅是完成了父母的心愿,更是一个家庭中兄弟对苦难姐姐的帮托和放心;也是一个家庭中,哥哥对弟弟成家定性的认可与欣慰;同时也是一个小家庭的归属与未来可期!!!都是发自内心的,爸妈乐了,我们也乐了,亲人们更乐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新房子的落成,无疑成了这个家庭生活轨迹的里程碑。父母的脊背直了很多,虽然白发与皱纹平添了许多,但心里的慌恐与不安被美好生活的憧憬所吞噬着,新的希望鼓舞着父母亲对生活的斗志。每每父母去维护房子时,总是长长的吁上一口气。因为他们终于觉得他们也是中国14亿人口的其中,不再那么自卑与可怜。父亲做为个没啥本事的男人,看着新房子,肯定心里有点小傲骄:我终于站稳了生活的脚跟!!!所以父母亲把快乐传递着!!接励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执着的生活一一 夕阳甜</p><p class="ql-block"> 生活的稳定,子女的成长!这个家庭有了一股后生的力量!!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们也各个积极向上。虽不是什么官富大家,但也稳妥安康。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大家庭!幸福的来临多不容易啊!我们真的真的很珍惜。但不幸还是要发生,母亲的生病去世😭,带走了我们全家的快乐😭,也带走了父亲所有的幸福与祈盼!好在父亲没有被不幸的生活打爬下,在母亲离开十多年的日子里,父亲心里虽苦,但依然默默的完成着母亲遗留下的任务,完成着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超额完成着一个爷爷应有的责任与承担。就是这个没本事的男人,成就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一个拙舌笨脑的男人,拯救了一个苦难伶仃的女人;一个不会表达对孩子情感的男人,没有私心的养大了五个孩子;爱来爱往,福来福报。老天的安排一切刚刚好。前不久,父亲的老同事给父亲介绍了个老伴,阿姨人好,又精神,和父亲年龄一般。每每说话就跟我母亲说的一样贴心,真让我感到了母亲在世的叮咛。老伴老伴,人老了就得有个伴,无论孑女怎样孝顺也不能时刻陪伴在父亲身边。谢谢阿姨的关心照顾,让苦了一辈子父亲过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上苍也许有眼晴,有时也可能闭眼休息,有时可能睁眼看世人。我想也许是这样,所以人世间会有很多的公平与不公平。当它休息时,给世人关上一扇门,当它清醒时给世人开上一道窗。所以老李头一辈子会有苦一一乐一一甜的花样年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