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师的那些人

严州俊哥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1936年刊登在国民革命军第22军第50师编辑发行的刊物《知行月刊》上的照片,为军长谭道源与50师官佐在袁州(今宜春,前些年该市有句比较搞笑的城市广告语:一个叫“春”的地方,呵呵,题外话了)车站留影。我之所以关注这支湘军部队,除了祖父周维新曾在该师149旅300团担任过上尉军医之外,还有该师军医处长钱绳武也是建德人,而且和我祖父一样,都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九中学(严州中学)。</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上从左至右依次为:×××、政训处长潘玉、前师长岳森、军医处长钱绳武、参谋处长沈××、第149旅旅长朱刚伟、副师长彭璋、副官长陈××、军长谭道源、<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span>团长管××。</p><p class="ql-block"> 由于年久及照片质量不佳,人物面部难以辨清,我特地从文献资料中找到了其中几位的大头照。</p> <p class="ql-block"><b>谭道源</b>(1887~1946),又名谭逸如,湖南湘乡人,1903年春考入湖南陆军弁目学堂,1905年夏,经蔡锷挑选,即与同学岳森、雷飚等20余人去广西桂林筹办陆军学堂,并任教官。在1925年担任湘军讲武堂整理处副监及教育部部长时候,毛泽东在那里担任语文老师。每次毛泽东上完课后,总喜欢去谭道源家吃饭,二人关系十分要好,并且还结拜成了兄弟。1931年夏由第50师师长升任第22军军长。1946年8月2日,谭道源病逝于长沙市。2005年,中共中央颁发的“抗日战争60周年纪念金章”及慰问金给其后人。</p><p class="ql-block"><b>岳森</b>(1880~1957),字辅升,号宏群,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雀塘铺乡花园村人,保定速成学堂毕业。与蔡锷系同乡并至交,为纪念蔡锷曾创办松坡图书馆。 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时,第50师与红军某部的改编谈判就是由岳森亲自参与。1949年8月岳森参加和平起义。解放后,任湖南省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委,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1957年6月8日于家乡病故。</p><p class="ql-block"><b>彭璋</b>(1891~1938),湖南湘乡人,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2军50师副师长,1938年5月在安徽宿县抗击日军。突围抵达尹集,突遭日军机械化部队包围,彭璋在与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p><p class="ql-block"><b>朱刚伟</b>(1893~1950),湖南省双峰县蛇形山镇人。毕业于湘军讲武堂及中央军校高教班步兵科。新中国诞生前夕,朱刚伟受程潜、陈明仁之委任为邵阳警备司令。程潜赴邵阳策划湖南和平起义时,他起过保护作用。1950年农历五月初九日病逝于长沙。</p><p class="ql-block"><b>钱绳武</b>(1902~?),字正甫,浙江省建德县城字民桥人,省立第九中学毕业,1923年毕业于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医科第八期,1924年曾在严州开办第一所西医医院长春医局。先后担任过卫生大队长、第五战区兵站卫生处长等职,官至军医署办公室军医监主任、副署长。因抗战劳绩,先后传令嘉奖三次,奉颁勋奖三座。</p> <p class="ql-block">  1930年底,第22军由第18师和第50师组成,军长谭道源兼任第50师师长。第18师师长张辉瓒在龙冈战斗中被红军俘虏后被杀(即在主席诗词“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里提到的那位老兄),由朱耀华继任师长。1937年10月淞沪会战期间,坚守上海大场地区阵地的师长朱耀华兵败自杀未死。长沙解放后,朱耀华于1951年被镇压。第50师继任师长则为岳森、成光耀。</p> <p class="ql-block">  1938年4月上旬台儿庄大捷后,第22军奉命增援徐州战场,军长谭道源亲率第50师乘火车往汉口集中。师长成光耀因病留驻武汉,部队由副师长彭璋率领所辖第148旅(旅长彭诗圭,湘乡人)的295团(团长文德,湘乡人)、296团(团长朱竹轩)和第149旅(旅长朱刚伟)的297团(团长杨大江)、298团(团长贺中杰)及补充第2团(团长叶军三,湘乡人),全师约一万人,随谭道源从汉口乘火车赶赴运河东岸的邳县,战斗序列划归第二十集团军司令汤恩伯指挥。</p> <p class="ql-block"><b>成光耀</b>(1888--1950)陆军中将。字谷泉,原名光辉,湖南宁乡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毕业。第50师师长。1949年起义,1950年病逝于衡阳。</p> <p class="ql-block"><b>彭诗圭</b>,字复白,(1899~1951),湖南省湘乡市月山乡洲上湾人。第148旅旅长。1949年春,彭诗圭应陈明仁之邀出任第71军少将高参兼长沙警备司令部湘乡军警稽查处长,积极配合、参与湖南和平解放进程。同年8月4日,彭诗圭率部在湘乡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彭诗圭奉命入湖南军政大学学习,却因故耽误了入学时机。后加入以运送军粮为主业的“济安运输公司”工作。1951年8月25日,彭诗圭因被人诬告私藏手枪两支而被湘乡县公安局逮捕并判处死刑,终年52岁。1985年8月31日,湘乡市人民政府为彭诗圭平反,恢复名誉。</p> <p class="ql-block">  5月上旬,第50师受命掩护汤军团在邳县之主力撤出后,沿运河作第二线梯次掩护。坚持到15日上午10时,该师撤离阵地,沿津浦路东侧撤退。谭道源和彭璋率军部及残余部队数千人昼伏夜行,数日后抵达安徽灵璧县尹集境内,突遇日军铃木快速部队包围,遭到日军重机枪等火力猛烈扫射。彭璋在指挥部队突围时身中数弹,倒在麦田中,壮烈牺牲,时年四十七岁。军部人员死伤殆尽,仅剩军长谭道源和参谋长李家白从死人堆中爬出,侥幸脱险。</p> <p class="ql-block">【铃木快速部队,日军随军记者摄于徐州会战期间】</p> <p class="ql-block">  在徐州会战中,第50师的女卫生兵刘守玟(湖南汉寿县人)于战场拯救伤员时,用石块砸死鬼子军官,自己不幸负伤,不久伤重不治逝于农户并葬于当地。几十年后,经守墓人及媒体的不懈努力,终于魂归故里。在台儿庄古城大战遗址公园纪念馆里,塑有一尊年轻女兵刘守玟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  由于在徐州会战中损失惨重,兵源、物资无力补充,第50师不久后被陈诚的土木系吞并。</p> <p class="ql-block">祖父周维新,时任50师300团上尉军医</p> <p class="ql-block">(人物介绍,主要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