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力十景(含释义)

颉卫平

<h3>一、薪火相传种谷台<br>种谷台位于甘肃省武山县马力镇付门村榜沙河西岸台地上,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还有大量的陶片、古石器等遗物,出土文物以1972年出土的人面鲵鱼形彩陶瓶最为著名。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历时三年的考古发掘,这次考古发掘不但弄清了石岭下、马家窑、齐家文化三种文化类型之间的地层叠压关系,而且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到铜石并用时代的房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以及石刀、石铲、陶纺轮、彩陶罐、红陶罐、灰陶罐等。种谷台遗址的博大蕴含逐步进入大众视野,母亲河流域远古文明的宏图渐次展开,祖先的勤劳智慧和创造精神在这片孕育了远古文明的龙川大地上薪火相传。<br><br></h3> <h3>二、奇峰胜境木梯寺<br>木梯寺位于马力镇柏林山山腰,山势险峻,茂林叠翠,石窟、寺庙宛如颗颗明珠,掩映在绿荫之中,石窟四周悬崖峭壁,仅有北侧一 山门可入寺内。相传古时入寺无路可走,在山门口绝壁之上,安置一攀梯,人们攀梯入寺,故名“木梯寺”。木梯寺石窟始创于北魏,经唐、五代、宋、元续凿,明、清、民国重建和维修,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又进行修缮绿化,虽经历代重修,仍不减魏唐遗风,其中宋代作品为全寺之精华。寺内现存窟龛19个、造像80余尊、壁画234幅。该石窟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月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木梯寺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上一处十分重要的佛教艺术圣地,是丝绸文化的实物佐证。</h3> <h3>三、深山古隐禅殿寺<br>禅殿寺位于县城西南40公里的马力镇定荒山南麓,这里山势陡峭,沟深谷邃、峰回路转、景色优雅。始建于康熙六十一年间(1722年),咸丰十年(1866年)重修。寺内有送子娘娘殿、玉皇殿、三官殿、五佛殿、观音阁等,寺内共有明造像五十五尊。比丘铁牛禅师窟内彩塑铁牛禅师,生动逼真,造型优美。窟以伽兰殿窟最大,有琉璃造像二十三尊,多系明清以来作品。其中有一宗两米高的琉璃观音像是很珍贵的文物,武山县人民政府于1981年9月1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四、青峰翠柏胭脂沟<br>胭脂沟全长15公里,山大沟深,林木茂盛,物产丰富,山势陡峭,有金钱豹、狗熊、野猪、崖羊、娃娃鱼、细鳞鲑、红腹锦鸡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树木多以多年生灌木和松柏、桦木等乔木为主,盛产乌龙头、龙爪菜、鹿头菌、蕨菜等野菜。沟内千仞绝壁、沟深谷邃,河水湍急,清澈见底,鸟语花香,景色幽雅,自榜沙村沿河沟而上,主要景点有:木林山、娘娘洞、燕儿潭、月亮崖、独崖、关儿峡、瓦河沟、石案子、砂金沟、胭脂沟、蜂斗山。</h3> <h3>五、丹霞奇峰三杆旗<br>榜沙河进入民武村,在河西有万仞绝壁临河屹立,山顶有山峰突起,形如三面招展的红旗竖立,故得名“三杆旗”,裸露陡峭的红砂岩山体具有明显的丹霞地貌特征,山势雄伟壮观,如同大力士挺立,若义愤填膺。在河东的民武村后有一山峰叫女红山,红岩裸露、秀丽美观,在下部有一深穴,常年有水渗出,看上去宛如一个妙龄女郎,亭亭玉立,似俯首而泣。两峰隔河相望、近在咫尺。在当地流传着一个非常优美的神话传说,相传三杆旗与女红山有千古姻缘,三杆旗是一条龙,女红山是一支凤,龙凤结合就要出皇上皇后,此事被明朝皇帝朱元璋获悉,责备群大臣说:“穷山恶水之邦,焉能出宰世之帝王”,便派风水祖师刘伯温,就在两山正要结合第三杆旗将要展开眉捷关头,刘伯温将第三杆旗顶峰斩断。即有了后来刘伯温要斩尽天下龙脉的说法(山顶有斩石痕迹佐证)。从此三杆旗屹立河西,似含满腔怒火,傲视大地。女红山血染遍体,柔情绵绵,似俯首垂泣。这虽是神话传说,但却是妇孺皆知,久传不衰。</h3> <h3>六、饮水思源红军泉<br>在武山县马力镇王门村中心有一眼泉,因泉上有一巨石酷似蛤蟆而得名,曰蛤蟆泉。三国时姜维屯兵此地,取其水饮之,清香甘甜曰“宝泉”。泉水冬热夏凉,每至冬季早晨常有水汽弥漫,当地人视为一宝,并建一寺,名曰“宝泉寺”。红一军、红四军长征过此地饮泉水后,齐声说“好水”,赞不绝口。红军对泉口进行了修缮,饮水思源,当地又叫红军泉。</h3> <h3>七、榜沙流银水电站<br>南阳水电站建于榜沙上游马力镇南阳村,它是天水地区唯一的一处水力发电站,该电站由陕西冯家山水利工程队承建,1988年开始修建,1990年建成,1991年投产发电,总投资1000万元,年发电量400万千瓦,并接国家电网,水站电一直正常运转至今,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水电工业发展的见证。电站上游建有用于蓄水发电的水库一座,夏季榜沙河水量丰富时节,河水漫过水坝如瀑布流银,加之河道两侧山势林立、郁郁葱葱,形成一道山水相依的靓丽风景。</h3> <h3>八、古塔映月香山寺<br>香山寺位于马力镇马力村李家山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同治年间寺庙被毁,仅留砖塔一座,随着岁月流失,塔体老化加之村民取土搬砖,1984年4月塔体倒塌。1993年,马力村村民自筹资金,仿原貌重建此塔,塔高5层12米,直径4米,圆周12米,为六角方形塔,第4层有三龛,5层有6龛,,其中一龛塑“笑世佛”一尊,面朝村中,以示吉祥。夜晚,每当月出于东山之上,掩映于塔边,黑白对比分明,形成古塔映月之势,美不胜收。</h3> <h3>九、知恩图报兔儿崖<br>兔儿崖位于马力镇榜沙村河峡谷之西,这里水流急湍、幽谷含翠,在千仞绝壁上有一长形洞穴,中有一只石兔,远观似奔跳,近看似俯卧,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俗传石兔为月宫一仙子因犯天规贬下凡间受苦,石兔心地善良,长卧洞中望月,渴望有一天重返月宫,但年复一年,盼不到天庭赦令,于是便安下心来永卧洞中,头北尾南,翘首望月,以报地方收留之恩,为黎明百姓祈福,凡路过之人无不望兔叹息,对石兔的身世感慨不已。</h3> <h3>十、乐善好施爷池情<br>石屲山半山腰有一个叫爷池村小村子,村中有一汪碧绿的水塘,常年清水满池,不涸不溢。当地一直流传着敬奉大王爷的乡俗,传说爷池就是大王爷的饮马池。相传清朝道光年间,当地有个远近闻名的大善人金万镒,他家养着一对耕田的大犏牛,家境殷实,为人乐善好施,经常帮助乡邻,为庄户借租借粮,遇到灾荒旱年,就主动免去庄户的租种。有天夜里,金万镒梦见一个红脸大汉来借他家的一对大犏牛,金万镒为人和善,便爽快的答应了红脸大汉的请求,金万镒惊醒后,披着衣服到牛圈查看,一摸牛身上全是汗水,抓起牛吃的料全是石子儿,天亮后外出一看,在村边山崖下突然出现了一个三亩多大的水池,他顿悟昨晚给他托梦的红脸大汉一定是大王爷,是他给庄户搬来了这汪池塘。村民知道这件事后,就在水池旁边为大王爷修了一座“歇马殿”。现在“歇马殿”已难寻踪迹,但爷池水依旧碧波荡漾,滋养着这一方水土,金万镒乐善好施的好名声在当地人口中久久传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