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心情浮躁的时候,在生活不如意的时候,便十分地向往那禅的世界,向往那深山古刹,道观溪流;向往那蓝天红墙,白云飞檐;向往那晨钟暮鼓、青灯黄卷的淡泊人生。 <div><br></div> 虽然心里十分清楚红墙之内并非净土,那晨钟暮鼓也不过是红尘中的一种凡音。但是行走在那佛乐缭绕、香烟袅袅的莲花座前,总是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出一种说不清的灵犀,让那颗跃动不安的心宁静下来。 其实那深山古寺庄严庙宇,不是什么世外桃园,只不过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凡夫俗子来说,它的清幽与宁静,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 <div>那梵音渺渺,钟磬肃肃,木鱼声声,仿佛在诉说着心的轨迹; 那经声朗朗,道袍飘飘,参悟着人性的归依。 </div><div><br></div> 很多的时候,我们虔诚的跪在佛的脚下,祈求保佑,祷告平安,或许是因为我们在现实中找不到一种可以倾情的信赖;或许是因为我们在世俗里找不到一颗可以倾诉的心灵。 佛说:四大皆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无的。<div>细细想来,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些欲望,那些在滚滚红尘里挣扎的困惑,那些物质上的奢侈,到了最后都将化为尘土,就像一树又一树的花开零落成泥碾做尘,成为宇宙里渺小的一份子。<div><br></div></div> 所以我崇尚精神,充实自己的情感思维,把虚无转化成内心的禅意,让自己活得自然,活得随性,至于那些纠结,那些苍凉,其实只是我们自我释放的程度不够,心灵蒙上了灰尘,达不到应有的境界,所以才会觉得痛苦,觉得茫然不安,如果能够及时的把心底的尘土都清扫干净就会洒然许多! 在我看来,无论是在大殿上拜佛敬香的芸芸众生,还是在静室里聆听佛乐的高人,他们都是希望能从中悟出一些“禅意”来的。 <div>“禅”字分开来读,其实就是“简单的心”。能拥有简单的心,那就是真正的高人。这样的人,总是以全然的心态,面对现实中所发生的一切,顺其自然就是他们处世的根本法则。大千世界总是苦乐同行,祸福相叠的,那风波亭上瞬间气绝,与千年的墓前长跪,谁又能说清楚这中间的得与失?于是我坚信,虽此生行的是弯弯山道,心无愧便大可悠然坦对。</div> 梵音回旋,知音者心受;香烟缭绕,心诚者心安。 <div>禅意为何意?有人说禅意本无意,有意则非禅意。我说禅意须有意,无意还谈什么禅意?</div><div>禅意并非消极隐居,回避尘世,居繁华闹市中持一份清静;于喧嚣浮躁中留一份清高;在情感泛滥中有一份清纯。不主张铺张浪费,却也不必太过节俭;房间不大,也不影响冲一杯咖啡或泡一杯香茗;家居不豪华,更不影响播放一曲幽雅的韵律;厨房不高档,同样可以调制出美味的佳肴、斟满一杯甜美的红酒,不委不曲,不烦不恼,自然心清明净,天地宽广。</div> 喜欢禅意人生,它会让心灵清澈,让灵魂安宁。安然地活在红尘之中,素淡如一朵莲花,开在水之湄,端然着,回旋着,清盈盈,薄透透。任屋外细雨敲窗,依然清听一曲,细品一茶,“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我们还愁什么呢? 佛说:“得道常在拈花微笑之间,一念成魔,一念成佛”。<div>我不觉得自己感悟了佛教真谛,只是心里隐隐约约有种人去随叶叶随风的感觉。其实世界很微妙也很美妙,只是我们不懂得去珍惜不懂得去欣赏而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