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骚人墨客皆喜欢游山玩水,徐霞客就不用说了,大诗人李白官场不如意,干脆就“散发弄扁舟”去了,还将天姥山梦游了一番,并有诗为证。雪窦山他倒没梦游到,可是宋朝的仁宗皇帝却梦到了,所以雪窦山因而得名“应梦名山”,他的后人南宋理宗皇帝赵祯还当真在雪窦山题上“应梦名山”。仁宗皇帝的梦已在雪窦山的云雾里飘飘渺渺,如秋风里的落叶踪影难觅。然而,雪窦山的景色也就为世人所惦记,毕竟那可是皇上梦游过的人间仙境。 <p class="ql-block">雪窦山作为四明山的最高峰,海拔800多米,一直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的美誉。山明水秀,阡陌纵横,更有飞瀑临渊,古刹镇山,至此登临,那一种登高望远的快意,自非梦游者可意会的了。</p> <p class="ql-block">著名诗人王心鉴云游至此,有感而写下了《溪口雪窦山》,诗云:</p><p class="ql-block">静气弥幽谷,绿竹拂苔路。</p><p class="ql-block">山月照古寺,翠岚湿天柱。</p><p class="ql-block">桥横松溪外,瀑悬云深处。</p><p class="ql-block">凭栏妙高台,尘心由此度。</p> <p class="ql-block">诗人“诗中有画”的描述,深深感染了我,将我引入了雪窦山深幽的山水间。</p> <p class="ql-block">静气弥幽谷,绿竹拂苔路。</p><p class="ql-block">雪窦山的钟灵毓秀,得益于三隐潭山潭的滋润,带来天地间的灵气。沿山间小道前行,深幽的山谷宁静而悠长,时有石阶与栈道相连,山谷里的草树有了丰沛水分的滋养,翠绿葱茏,林间偶尔有几声鸟鸣,悠扬而悦耳,在游人稀少的时节,凸显了此处的幽静。在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秋日里,让我徜徉在这绿水青山间,去享有着幽谷里的静谧。</p> 随着216级台阶徐徐而下,上隐潭的身影时隐时现,身旁“淙淙”的水声打破了山间的寂静,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它多年的孤寂。在潭边,回望来时的台阶,已在山谷的高处,与一泓清水挂在半空。潭旁还有一座龙王庙,据说里面供有三尊龙王,他们各司其职,香客尽可按需上香,不过大家切勿贪多求全,样样都要最终可能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p class="ql-block">顺着蜿蜒的栈道下行约500米,就可来到中隐潭。水潭旁建有寒玉亭,崖壁刻有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山间石头缝中涌出的的瀑布飞坠而下,如白练悬空,水声远播,雾气弥漫在山谷里,带来一股山野的清奇,秋天里的落叶随波逐流,向山下飘然而去。</p> 三隐潭两三公里的路,落差颇大,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山泉踊跃前行,遇有石崖飞坠而去。一路前行,大小瀑布伴随我们左右。 <p class="ql-block">下隐潭距中隐潭也需下行500米许。沿山间小道和阶梯悠然前行,间或可俯看山谷底下的三五游人,穿行于阡陌之间,还有一位孩童在栈道上蹦蹦跳跳,远处传来他母亲的呼唤声,望着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不多时,我们也来到下隐潭,下隐潭集峰、洞、潭、涧于一体,相比于上隐潭和中隐潭,这里地势开阔,景色也多了几分明媚。</p> 潭中有山石横卧,上有蒋先生题字:雪山名胜夸东南,不到三潭不见奇。 <p class="ql-block">三隐潭深藏幽谷,一路走来山光水色,那山谷的清幽,和潭水的喧嚣,相映成趣,人在画中行,时有“青萝拂行衣”,在萧瑟的秋风里,三隐潭依然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桥横松溪外,瀑悬云深处。</p><p class="ql-block">三隐潭飞瀑参差,错落有致,让三隐潭生色不少。然而雪窦山的飞瀑高、险、奇的却另有去处。从三隐潭出来,坐上小火车,省却了徒步的辛劳,再从御书亭,经百步阶,便可来到千丈岩下。</p> <p class="ql-block">千丈岩下筑有仰止桥,石桥也颇有来历,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走上桥头,遥望千丈岩,簇拥而至的山泉气势恢宏,自近百米的岩顶飞流直下,潭中弥漫着氲氤的水汽,山风将散落的飞瀑带到我们的身边,如秋雨疏疏落落,带来了一丝秋凉。阳光下飞溅的雾气形成了七彩的虹,把这幽静的山谷装扮得色彩斑斓,那惊心动魄的千丈岩于是有了几分阿娜多姿。</p> <p class="ql-block">山月照古寺,翠岚湿天柱。</p><p class="ql-block">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大多名山大川皆有寺庙伴随左右,雪窦山也有古刹镇山,山上的雪窦寺开山至今已有1700多年。南宋虽说既要抗金,又要战辽,忙得焦头烂额,在百忙之中还搞了一次天下寺院的评级,雪窦寺被列为“五山十刹”之一。雪窦山因宋理宗御书“应梦名山”,雪窦寺遂有“应梦道场”的盛誉。千百年来,雪窦寺香火旺盛,高僧辈出,是弥勒佛的根本道场。</p> 如今,雪窦山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中国佛教五大名山。 奉化据说是传说中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成长、出家、圆寂之所在,近年当地依据布袋和尚的模样,在雪窦寺后山的山坡上建造了一尊弥勒大佛坐像,并取名为“人间弥勒”。 奉化是蒋介石的老家,雪窦寺也是他常来的地方。据说1927年8月他第一次下野,到雪窦寺参拜求签,当他求到“飞龙升天,腾骧在望”的上上签后,非常高兴,在寺里一呆就是十几天,期间还应雪窦寺方丈的请求,题写了“四明第一山”的匾额。如今一进山门,就可见到老蒋所书的“四明第一山”。 <p class="ql-block">凭栏妙高台,尘心由此度。</p><p class="ql-block">妙高台是雪窦山的胜景,也称天柱峰。由于峰顶有坪如台,故名妙高台。人称登上雪窦山绝顶俯视,只见平台不见峰,从山下仰望,又只见山峰不见台。</p> <p class="ql-block">妙高台是蒋介石的山庄所在,每次下野他都会到此休养生息,让家乡的山水滋养一下受伤的身心,以图东山再起。有时也可在此坐观天下,遥感时势。据称1949年5月,老蒋曾再次登临妙高台,面对一样的风光和不一样的时势,他的故国已渐渐不堪回首了,此时重上妙高台,于他来讲也只能是一次“再也不见”的道别而已。</p> 妙高台三面都是绝壁,常年云雾缭绕,烟霞缥缈,日出可见万道霞光,日落可沐无限夕阳,春来山花烂漫,夏至枝繁叶茂,秋到山月澄明,冬临雪漫山头,妙高台的妙处,我想老蒋一定深得其神韵。 登上妙高台,雪窦山的秋色尽收眼底,远处山峦起伏,直至天际;近处河川交错,阡陌纵横。在云舒云卷,花开花落时光里,妙高台可得天地之真气,一颗为世俗凡尘所沾染的心,尽可在此得以超凡脱俗。 雪窦山沐浴在秋日的阳光里,在雪窦寺的左侧还有一个幽静的住所,那就是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软禁的第一个住所,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也改变了张学良自己的命运。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把蒋介石软禁了13天,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将张学良软禁了一辈子。在雪窦山的日子里,蒋介石给张学良划了一道红线:东不出镇海口,西不过曹娥江。两位你争我斗的一代英豪,最终都客死他乡,他们曾经叱咤风云过的山河也已换了新天。 <p class="ql-block">生活回归平静,就如我们走在雪窦山的秋色里,心静如水。一阵秋风吹过,将风起云涌的过往带走,留下的只剩“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的平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辛丑年孟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