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1月13日</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室内阅读区</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田紫诺、刘昕垚、唐梦氾等</p><p class="ql-block">观察教师:林明明</p><p class="ql-block">根据主题区域活动的更新,我在阅读区为幼儿投放了有关象形字的玩教具供幼儿进行游戏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把玩教具放到桌子上,前提条件是我没有讲述游戏的规则来限制幼儿的玩法。我观察到田紫诺和刘昕垚小朋友拿到教具后带有剪头的底板的摆放是不同的。</p> <p class="ql-block">在玩的过程中山和火的图案有点像,刘昕垚帮助田紫诺从盒子里找到火的图片并把山字的甲骨文图片放到盒子里面。</p> <p class="ql-block">昕垚:这个是山,这个是火。</p><p class="ql-block"> 口去哪了?没有口吗?这是口吗?</p><p class="ql-block">紫诺:这是口。</p><p class="ql-block">珺檍:感觉这个不像是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昕垚:口去哪了?没有口吗?这是口吗?</p><p class="ql-block">紫诺:这是口吧,怎么多了两个竖啊!</p><p class="ql-block">珺檍:感觉这个不像是口。</p><p class="ql-block">后来昕垚把口字的甲骨文图片放到了盒子里面。</p> <p class="ql-block">昕垚:我还是把它调整过来吧,这样更方便些。</p> <p class="ql-block">昕垚:我感觉这个就是口。</p> <p class="ql-block">润邺:喂,反了,把这两个换过来。</p> <p class="ql-block">昕垚小朋友们能够找到雨字的三个图片,但是不知道如何放到带有箭头的方格里,杨润邺小朋友一直在说放反了,不是这样的,应该把他们换过来。</p> <p class="ql-block">紫诺和昕垚先拿来两个图片看了看,后来昕垚在竹子图片一直纠结。</p><p class="ql-block">昕垚:我都不认识字。</p><p class="ql-block">这是仙人掌🌵吗?</p><p class="ql-block">润邺:对,那就是仙人掌。</p><p class="ql-block">昕垚:哪有仙人掌的字啊?</p><p class="ql-block">润邺:把你手中的两个卡片换过来就对了。</p> <p class="ql-block">我观察到紫诺小朋友她的初衷是从卡片到文字的顺序去排列的,但是在月字和木字甲骨文的图片摆放错误。昕垚小朋友是竹字的卡片和甲骨文卡片的顺序出现错误。</p> <p class="ql-block">通过给象形字宝宝排排队我发现田紫诺小朋友认识火、月、木、雨、口、云、山字,对竹字感到陌生。昕垚小朋友对月字、木字见过但是想不起来了,不认识竹字。</p> <p class="ql-block">后来又来了两个小朋友他们也想去排一排,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p> <p class="ql-block">在活动过程中我没有介入,等到他们完成后我问了问他们是如何排队的。</p><p class="ql-block">申喆:从我们现代的字到之前的。</p><p class="ql-block">梦氾:从远古的时侯(月还是月亮的时候)到甲骨文的时候再到现在的月。</p> <p class="ql-block">分析与思考:</p><p class="ql-block">阅读区投放的象形字宝宝排排队。在没有给孩子讲述玩法的前提下,没有限制孩子的玩法有助于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我以为孩子会把底板竖着玩——从左到右,顺序紧紧是从图片到甲骨文卡片再到文字。但是通过观察幼儿只是“我以为”。幼儿在排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的对汉字的演变更加熟悉。</p><p class="ql-block">阅读区的幼儿需要老师的陪伴,在老师的陪伴中幼儿才能成长。</p><p class="ql-block">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通过游戏能够不断积累。</p><p class="ql-block">我的调整是甲骨文卡片应该统一使用,不应该也有金文、也有小篆。并且卡片上应该加上带有方向的剪头利于幼儿如何摆放。</p><p class="ql-block">在后期可以拓展材料例如多种汉字玩具和游戏材料。玩抢汉字、拼名字、拼成语或者熟悉的儿歌、诗歌去掉某些字,寻找填空、对应。促进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