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乔保国</p><p class="ql-block"> 不久前,张君民先生光临寒舍,将其洋洋洒洒33万余言、由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大有书局出版的新著《一蓑烟雨任平生》递于我手中。对这份溢着墨香的珍贵礼物,我不仅格外欣喜,更是几分惊奇。</p><p class="ql-block"> 惊奇之一,盖因过去赠书文友,大多为文坛老将:有资深报纸总编、著名杂文家,还有颇负盛名的作协主席、剧作家等。而张君民于我而言,算是后生晚辈,在漯河文坛几乎没有知名度。但他却不显山不露水,悄无声息地埋头笔耕,突然间推出这样一部书写历史文化名人的厚重著作,着实令我感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惊奇之二,张君民是我市税务系统稽查局的“一把手”,心想他在忙忙碌碌的政务工作中,怎么还能有闲暇时间著书立说?但通过简单交谈得知,近三年他几乎牺牲了所有节假日,谢绝了各种不必要的应酬和社交活动,也挤掉了游历名山大川的兴趣爱好,甚至连女儿高考都没有投入更多关注。他常常挑灯夜战,或查阅资料,或伏案写作。如果第二天不上班,他可能会忙活到雄鸡报晓、东方泛白。可以说,这部书浸透着他太多的心血与汗水。</p><p class="ql-block"> 惊奇之三:张君民呕心沥血于笔端的,是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苏大学士乃“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耸立在中华文化史上一座巍峨的高峰,曾被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为公元1001年至2000年间世界12位千古英雄之一。他一生给后人留下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散文及一大批书画作品。作者敢于动笔写苏东坡,我想除了胆量、学识,恐怕对苏东坡“爱之深、情至切”,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 我一向爱读文化名人的传记,尤为关注其不同寻常的人生轨迹,及其如何创造辉煌文化成果的过程。而张君民在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里,就用生动多彩的笔墨为我提供了这两方面翔实的内容,展示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文化先贤的不凡经历:你看,苏大学士穿过时空的隧道,披着岁月的烟雨,带着亲切和蔼的笑容,款款地向我们走来了。</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生于四川眉县,逝于江苏常州,葬于河南郏县,享年66岁。他21岁出川,“筋力疲于往来,日月逝于道路”。有人测算,苏东坡一生往返各地的路程有三万余公里,在路上奔波的时间近八年,占其有生之年的八分之一。苏东坡八次到汴京(今开封),加起来仅有六年。其中在登州(今山东蓬莱)仅仅五天,就又奉诏返朝。甚至有时还在上任或被贬谪的路上,就已经五易诏书,重新改道。他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磨难。但无论走到哪里,他或以儒家的态度积极入世、建功立业;或以道家的思想养生避世、磨练自己;或以佛家的禅意出世养心、丰满自我。他一生喜欢游览寺庙古迹、拜访名士贤达;常常走进乡野田间、查访民生民情。但每到一地都会留下诗文。这些诗文,或针砭时弊、或讴歌黎民、或赞美山水、或抒发心情,一经流传,便家喻户晓,成为千古绝唱,亦为所去之地披上了艺术的盛装。许多地方,皆因他工作过、生活过、途经过、吟诵过、题写过,皆成为文化地理的标志,成为美和艺术的栖息地,进而声播四海、名扬天下。通过阅读《一蓑烟雨任平生》,使我有机会跟着苏东坡的步履行走,在生动的文字间了解他的生活史、成长史、创作史,实现了寻访他、接近他、聆听他、感悟他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在《一蓑烟雨任平生》里,张君民用清新的文笔向我们展现了苏东坡许许多多诗词书画创作的由来,并以较大篇幅解读和诠释了东坡先生的众多名篇。这些大作文采斐然、立意阔远、情怀博大、参透人生;既可见高山流水,又能观明月清风,散发着仙风神韵。翻开书卷,我真切的感受到出自苏东坡手笔的名句何其多!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代表,其作品超越了陶潜的消极避世,洗却了李白的天马行空,回避了杜甫的悲苦愤懑,一反程颢兄弟的一本正经,表现出亦庄亦谐、天真纯朴、精深华妙、放逸洒脱、清风飒然的风格。难怪千百年来为后人津津乐道、赞不绝口,甚至连妇孺童叟、贩夫走卒也能信口背诵,从而深深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我素来认为,写历史名人传记是很难动笔的一件事,它不同于写小说,可以恣意虚构和想象。当大量的史料记载指向一个真实有感的历史人物时,留给作者写作的空间就极为狭窄了。如何根据人物史迹写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可读可信的苏东坡,这确实是个极大的难题和挑战。但张君民不畏风险、迎难而上,通过打捞历史,钩沉往事,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独特感悟,不断拓展艺术思维,精心打磨故事细节,合理描述人物心境,将一位诗书画三绝的通才、一位有良知的政治家,一位悲天悯人的道德家,一位秉性难改的乐天派,鲜活地推送于读者面前,实属不易、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需要捎带一笔的是,苏东坡一生颠簸流离,受尽磨难。他在1094年58岁时,再次被朝廷贬谪,从开封到广东惠阳(今惠州)上任。途径我的故乡睢县(时称襄邑)正逢大雨,便入住于古刹乾明寺。住持老僧闻知大学士到来,即刻盛情款待。襄邑是酒乡,产有两款名酒,一为“洞庭春色”, 一为“中山松醪”,再配上“襄邑抹猪”等名菜,实乃大饱口福、美哉快哉!苏东坡乃性情中人,美酒配珍馐,更觉惬意至极,酒酣耳热之际,于是起身挥毫,一气写下《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赋》两幅长卷。苏东坡以“洞庭春色”喻睢水之妩媚,以“中山松醪”颂睢酒之醇香。这一气呵成的两赋,构思精巧,立意淡雅,与他的人生感悟紧密结合,读来令人击节叫好、拍案称绝。两赋甫出,陪同在侧的乾明寺方丈随即收藏,之后即请匠人镌刻石上,置于寺中一凉亭,自此成为襄邑一景,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至。作为睢县人,我对于苏东坡留史于故乡的这段佳话,颇为自豪。而张君民乃系睢县的女婿,倘若此书今后能够再版,大可将此史实予以记述,亦必定会给读者平添不少雅趣。</p><p class="ql-block"> 张君民在大学时是读文科的,学生时代就有文学作品见诸于报端。20多年前他作为人才引进到漯河,未曾想走上的工作岗位与自己所热爱的文学专业相去甚远。但他时刻不忘刻苦读书並坚持磨砺笔头:他写故乡的人,会让你闻到浓郁的人间烟火味;他写故乡的树,会让你体味到延绵不尽的乡思乡愁;他写故乡的土地,会让你嗅到最熟悉的草腥气和泥土香;他写关于《道德经》、《论语》、《周易》的读后感,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其独自的思悟。只不过他勤奋写出的这些文字,几乎都是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罢了。一篇篇不同题材的作品,尽显出他扎实的文字功底。张君民如今能够推出这部《一蓑烟雨任平生》,更说明了“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这也是他在读写方面长期埋伏练兵、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期冀张君民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笔耕不辍、佳作频仍,为漯河文坛奉献出更多可口的精神食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