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难时期的我

仙人掌董好安

<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正处于极度困难的三年困难时期。我当时正在上小学三四年级,有些事情到现在为止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 ,但仍然记忆犹新,无法从脑海中抹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上小学</b></p><p class="ql-block">我当时上的是本村的小淮小学 ,学校的地址在前巷,我家的位置在后巷,上学的时候要经过一条狭长隐秘的巷道,人们叫它“火巷”,足足有二百米左右。冬天 ,每个晨曦微露的清晨,匆忙赶去上学,常常冻的鼻子尖尖生疼发麻,不知是谁传说,火巷有鬼 ,每次经过此地,我都心有余悸,有时跑着经过,吓得头发都能竖起来。后来慢慢长大,我才渐渐明白,哪有鬼?只是自己吓唬自己罢了。夏天,遇到暴雨天气,过了火巷,满巷流淌着喘急的雨水 ,只得脱掉鞋袜 ,涉水而过。</p><p class="ql-block">那时,我浑身上下,穿的的都是母亲做的土布衣服,土布袜子,土布鞋子,由于卫生欠佳,条件差,袜子里常常可以抠出厚厚的污垢,虽当时司空见惯,但现想起仍令人作呕。</p><p class="ql-block">学校条件也很简陋,桌凳都是同学们从自家屋里搬来的。参差不齐,高的高,矮的矮,那时我家连一张象样的桌子都没有,我只得搬一条凳子上学,上学几年,我搬的都是凳子。四年级时,教我们的是乌苏村的陈仙村老师,陈老师语文好,他抄写作文让同学们背,有几句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我爱林山,是因为林山那天然美丽的容颜使我情不自禁地把它描写一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1年秋,我们升入小学六年级。教我们并兼班主任的是董化民老师。董老师虽学历不高,但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一心扑在工作上,接连几届,小淮学校小考都取得优异成绩,我等都是受益者 。人,必须懂得感恩。我们应该感恩董化民老师,他已过世,我们怀念斯人,愿他在天之灵安息。</p><p class="ql-block">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人们吃不饱,时常挨饿。晚上上自习,墨水瓶做的小煤油灯把鼻子孔熏得黑黑的,同学们拿一支缝衣针,扎一颗从玉茭棒子上寻找的玉米粒在小小的煤油灯的微弱的火焰上烘烤,当玉米粒烤的浑身黑黑的,就快熟了,擦去黑黑的一层就可以吃了,同学们乐此不疲,享受着玉米粒的清香。在那个贫瘠的年代,这无疑是一种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董化民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无形中得罪了一些人。一次,我们正在上晚自习,董老师站在窗户外面,窗户是用纸糊的,他站在窗外,听到教室很不安静,有的同学窃窃私语,不认真学习,站了一会,教室还是安静不下来,他很是生气,即刻双手撕掉窗户纸。老师的方法有点欠妥,但他也是恨铁不成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琐碎的记忆掩藏在记忆的最深处,伴我成长,伴我一天天变老,伴我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现在生活好了,党领导人民克服千难万险,度过艰涩困苦的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忘记过去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二.难忘当年的大食堂</b></p><p class="ql-block">三年困难时期,粮食极度匮乏,农村以生产队为单位都成立起大食堂,每一天每个人供应五两粮食,虽吃不饱但总能保证基本的长期供应。人们为了填饱肚子,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挖野菜,挖蔓菁(油菜的根),採柿子叶,榆叶,熬淀粉等。所谓的熬淀粉,即是撑起一口大锅,把玉米杆,玉米穗(粒已剥去)放置锅内,然后倒入清水,点火熬治,煎熬数小时后,用沉淀的物质与白面杂粮面混在一起,做成面条,我亦亲口吃过。这是在窘困的年代人们不得已而为之,何谈美味?</p> <p class="ql-block">写到这里,想到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困难时期,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吃不饱,自己拒绝吃肉蛋,而是只 吃普通的饭菜。毛主席总是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六位亲人为革命贡献出宝贵的生命。他当之无愧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拥戴,我们为有这样英明的领袖而自豪,我们为做为中国人而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件事始终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一次,我们全家在食堂吃饭,我还小,不懂事,吃饭前用筷子敲击饭碗,父母都在,我们都圪蹴在地上等待吃饭。父亲的脸色很阴沉,不知为何,父亲的脾气顿时暴发,他扇了母亲的耳光。可能是生活的重负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 ,也可能是他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作祟,亦或是沉重繁杂的劳动沁扰着他健康的身躯,他发泄出心中的愤懑。……。其实,母亲也没做错什么,她没有任何的反抗,她默默地一声不吭隐忍了,给足了父亲在大庭广众之下的面子。</p><p class="ql-block">那时的人们行色匆匆,脸上难得绽开笑容,试想一想,都在为填饱肚子发愁,他们能快乐吗?现当今的吃喝无忧的一代人恐无法理解他们的个中的酸甜苦辣。父亲当时还要照顾管理生产队的十多头牲畜,人都吃不饱,牲口可想而知了,饲料少的可怜,有的牲口卧下起不来,父亲组织乡亲们把棍子,扁担塞到牲口身下,齐心协力抬起牲口,有的抬起又倒下,甚至饥饿至极而死也是有的。父亲即要照顾家庭,又要管护牲口,还要谋虑生存,也难为他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重重困难,荜路蓝缕,克服艰难险阻,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历史性胜利,全中国消灭了绝对性贫困,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小康生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光荣牺牲的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他们的遗愿得以实现。祖国强盛了!祖国富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领导14亿中国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前行在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光辉灿烂的金色大道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14日于江苏南京中和桥30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