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三川(四):周口大闸

黄山松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淮流域的豫东平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源地之一。</span>择水而居,依水而生,是中华始祖为生存而创造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周口,地处豫东平原沙河、颍河和贾鲁河的交汇之处,是典型的依水而造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周口大闸始建于1959年9月,建成于1975年9月,历时16年。</p><p class="ql-block"> 1958年,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周口大闸开始规划,计划建闸门14孔。建成之后是一个集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及生活供水相结合、多用途的水利枢纽工程。</p><p class="ql-block"> 1959年9月,周口大闸开始动工兴建。但是,建造到1961年10月,由于苏联专家的撤离,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困难”时期,出现资金、物资匮乏,周口大闸不得不停建。</p><p class="ql-block"> 1974年,周口地委、周口地区行署决定对周口大闸进行续建。先期规划建设的14孔老闸由于种种原因,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安全泄洪的标准要求。因此,1974年续建大闸时,技术人员又在其南面设计扩建一座10孔的深孔闸(后称新闸)。1975年9月,新闸建成之后,两闸总设计蓄水水位达到47米,闸上蓄水3429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5万亩,控制流域面积19948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周口大闸成为当时全省的第一样板闸,而且在全省水利建设中推广,并成为周口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沙颍河<span style="font-size:18px;">航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周口的航运可以追溯到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通过沙颍河进入淮河,直达江海。周口大闸建成后,由于没有建造过船闸,周口的航运被迫中断近半个世纪。</span>最近几年,周口大闸又进行了改扩建工程,修建了过船闸,重新开通了航运,再次开启了周口航运直达江海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周口大闸建成之后,舒缓和开阔的水流,还促进了周口水上运动的开展。周口现在建有水上运动中心,周口的皮划艇队多次在省内外比赛中获取殊荣。每年的端午节期间,周口当地政府还要在周口大闸附近举办“龙舟大赛”。赛事期间,沙颍河两岸人山人海,人头攒动,让周口人民观赏和享受了“北方龙舟赛”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现在的周口大闸,蓄水和排洪能力更强了,沙颍河两岸更宽、更亮了,航道和路面更加畅通无阻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