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家乡的红灯笼

宋轩

<p class="ql-block">春节办灯展,是中国人的传统。红红的灯笼,就是浓浓的年味,是一种吉祥。</p> <p class="ql-block">灯会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一般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时,举办的大型灯饰展览活动,常常附带有民俗活动,极具传统性和地方特色。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赏花灯的习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传,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五斗米道”而举行“燃灯祭斗”仪式,算是最古老的原始灯会。南朝时期,建康(南京)出现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灯会兴于唐,盛于宋,明朝达到巅峰,其后延袭至今。</p> <p class="ql-block">我所在的小县每年都搞灯展。我的家乡是甘肃省民乐县的一个小村,自有记忆起,这里便办灯会。灯会是与秧歌社火一起搞的,没有社火就没有灯会。我家乡的社火远近有名,套路也很多。人们把民间传说搬到秧歌队进行表演,白蛇传、西游记、三英战吕布等,尤其是八仙传说,赋予了极高的演出地位,就连赫赫有名的孙悟空也仅仅是他们的一个陪衬。</p> <p class="ql-block">元宵节的灯展在我家乡最热闹。当时生活艰苦贫穷,正月十五来临之际,家家户户便自发收集煤块,送到灯展现场,由专门的能工巧匠负责将煤块摆成塔一样的造型,广场四角各摆一座,不倒,不塌,中空通风。元宵节,人们围着这样的火炉聊天取暖,欣赏社火灯展,别有一番趣味。据说这样的火烤了能除百病,一位久病不愈的老人就曾围坐在火堆畔烤了一天一夜,说是把病烤好了。</p> <p class="ql-block">那时条件所限,灯笼都很小,但造型繁多,各类动物都被做成了灯笼。除演出现场有灯展,家家户户也挂灯笼,元宵夜晚,点缀夜空,实在好看,年味十足,苦,但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乡下有抢灯笼的习俗。当时农村很迷信,觉得抢个好灯笼能生个男孩,曾经有人家每年都抢灯笼。如果真能灵验生了男孩,抢灯笼的人会在第二年灯展时备厚礼去到社火队或灯笼主人家致谢,有人家还曾因此而成了亲戚。</p> <p class="ql-block">现在生活水平好了,灯展规模也已大型化。小村做不出那样的灯展,我所在的县城每年都搞大型灯展,内容围绕党的政策宣讲、各项发展成就展示,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而人们过去对灯笼赋予的那些涵义和期盼,也早已淡化成了烟云。这是时代的进步,是文化层次的提升,更是人们价值观和生活观的一种变化。</p> <p class="ql-block">灯会最早为祈福而生,现在为妆点生活而兴,充实着人们的生活,反衬着浓浓的年味。但我还是希望能看到漫天繁星般的红灯笼,红通通的炉火,那围着火炉彻夜唠嗑的亲情,和抢灯笼淳朴谦和的乡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