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豫东平原,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这里土地肥沃,民风淳朴,杨柳荡漾。张庄在南,裴集在东,梁庄在西,三村皆有道路相通,互为犄角。因村民往来比较亲密,大事小情相互照应,人们便把三个村子合在一起,俗称“张裴梁”。</p><p class="ql-block"> 三个村子都是清一色的中原古文化院落,坐北朝南,灰褐色的勾檐滴水猫儿头,俨然有着秦砖汉瓦的味道。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带有乡土气息的老房子慢慢消失,逐渐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看着残存在砖瓦上那一块块锈迹斑斑的印迹,当地老人就会提起七十多年前的陈年往事,张裴梁战斗。时至今日,每逢月黑风高夜,巷子里仍会隐约传出“冲啊、杀啊”的声音,有时还夹杂着断断续续的哀嚎,令人毛骨悚然。</p><p class="ql-block"> 《皖南事变》后,中央军委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下辖七个整编师,彭雪枫任第四师师长兼政委。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第四师奉命开赴津浦线以东,首长就把水东独立团留在了睢杞太解放区,王广文同志任团长。随着对敌斗争形势发生变化,水东独立团后来更名为三十团。因为距师部所在地较远,中央军委决定水东独立团暂由冀鲁豫军区管辖。当时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为杨得志。</p><p class="ql-block"> 1946年元月,国共两党达成的《停战协定》开始生效。当时,我冀鲁豫军区三十团驻扎在杞县南三十五里的付集、大郑庄,国民党军队八十ー师二四三团驻扎在付集北十二里的邢口、何寨一带。虽然签署了《停战协定》,但是国民党反动派仍然拦截我方革命群众,大肆搜捕我党地下工作人员,到我解放区抢物抢粮,蓄意破坏《停战协定》。春节期间,他们还到处散布狂言,要在三个月内把水东共产党扫除干净,把三十团消灭在水东地区。后来,二四三团仗着兵强马壮,武器弹药充足,竟然对三十团发送最后通牒,要我军撤出付集、大郑庄,不然的话,就要给我军以颜色看看。我军为维护《停战协定》的实施,不给国民党落下口实,在给敌人以严正警告后,撤至付集南十五里的瓦岗寨。</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建有寨墙的村子为数不多。明末清初,为了抵御战乱,防止土匪流寇侵扰,华北地区但凡有能力的村子,在众人的共同参与下,围绕村庄依地势走向,大多建有类似城堡的寨墙。寨墙多由泥土夯实,层层叠加而成,上窄下宽,高过丈余,墙外有壕沟,上面可以行人,四周寨门皆有人把守,瓦岗寨也是那个时候建成的。</p> <p class="ql-block"> 二四三团进驻付集后,以为我军软弱可欺,变本加厉,曾多次对我军进行骚扰,制造摩擦。</p><p class="ql-block"> 面对敌人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首长坚决执行我党“以斗争求和平、寸土必争”的原则,认真做好群众宣传工作。考虑到敌我双方各种因素及当地实际情况,作出了具体部署:一营驻扎安庄,二营驻扎赵村,三营在马桥设防。</p><p class="ql-block"> 当时,在通许、杞县解放区还活跃着一支新成立的革命队伍,冀鲁豫军区二十八团,又称杞通独立团,团长毛春林,通许练城人,原三十团二营营长。他性格倔犟,为人正直,一米八的个子显得很精炼。他带领的部队说是一个团,其实就是一个加强营的编制,四百余人。</p><p class="ql-block"> 驻扎在付集的国民党二四三团,为首的团长姓丁,他个子不高,生性奸诈,仗着对排兵布阵颇有几分研究,竟不把我三十团放在眼里,到处欺压百姓,横行乡里。在3月初,他带领一个营偷袭我赵村领地,被我三十团打的丢盔卸甲,仓皇逃窜,听说我二十八团力量薄弱,决定伺机下手。</p><p class="ql-block"> 我二十八团为了整顿部队纪律,提高整体战斗力,临时决定在张裴梁修整。</p><p class="ql-block"> 原本张裴梁并非战略要地,也无险可守。四十年代后期,在张裴梁附近十里八村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荆岗寨,裴家集,张庄有个黄老驴。传说在明朝时期,荆岗村出了一位李姓娘娘,村子又是一字大户李家,财大气粗,才修了寨墙,当地人称作李家大寨,易守难攻,常年被土匪二老李占据,至今残垣断壁遗址尚存。张庄有个财主,爱穿一件黄色褂子,为人吝啬小气,人送绰号“黄老驴”。裴集虽然有集市,但村里人多以逃荒要饭为生,人单势薄,根本没有能力修寨墙,但在大家的东拼西凑下,在东西村口修建了两个凌子门,也算求得暂时安宁,根本起不到防御作用。</p><p class="ql-block"> 二十八团进驻张裴梁后,认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村里有位老大娘,无儿无女,行走也不太方便。战士们知道后,有的帮助劈材,有的打扫院子,水缸也担的满满的,宛如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这天天刚蒙蒙亮,村里便有人擓着箩头拾粪。解放前科技比较落后,农村根本没有化肥农药,种地都是靠猪马牛粪,有的也用树叶、杂草沤制做肥料。主要种植麦黍稷、高粱等作物,春种秋收,亩产百儿八十斤,只有地主有吃有喝,穷苦人只能靠麸糠树叶裹腹。自从来了新四军、八路军,大家的日子才有了盼头。 </p> <p class="ql-block"> 当他走到村口,猛然看到村北一闪一闪的,那是敌人的刺刀被旭日一照,反射回来的亮光。敌人来了,他放下箩头,飞快跑回村里报信。 </p><p class="ql-block"> 团长毛春林率领部队紧急集合,下达作战命令。一连在梁庄设防,二连去张庄设防,警卫连及其余人员在裴集东西村口阻击敌人,机枪也架在了张家胡同的房顶上。</p><p class="ql-block"> 敌人出马官庄兵分三路,从东西两侧对我二十八团进行围攻,二十八团本身武器薄弱,人员参差不齐,很快就被敌二四三团的两个营包围。毛团长分析敌我形势,敌众我寡,冒然突围定会吃大亏。在战士们奋力拼杀下,通讯员冲出敌人的火力网,从南坑突围,利用轱辘沟掩护直奔东南而去。张庄很快就被敌人占领,二十八团被压缩在裴集刘家胡同村里最高处几个院子里,其他战士也被困在梁庄几户大院里,团长鼻子也挂了彩。敌二四三团嚷嚷着要消灭毛团,在张裴梁吃猫肉,战斗十分惨烈。</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三十团官兵正在付集南五里的韦庄寨休整。</p><p class="ql-block"> 得到求救信息,战士们顾不得吃早饭,全团马上到韦庄寨南门外广场集合。团长作了简短动员,他说:我兄弟部队二十八团在张裴梁一带被国民党二四三团围困,形势十分危机。既然他丁团长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次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他们一下,把他这颗钉子给拔出来。</p><p class="ql-block"> 从团长到士兵,大家轻装出发,跑步前进,不到半响功夫就到达孟大庄。这里距离裴集只有三里地,枪炮声近在眼前,裴集村东北柏树坟地里的敌人依稀可见。战士们迅速抢占了裴集村东有利地形,架起了两门迫击炮,重机枪也开始哒哒哒响起来。为了防止付集之敌前来增援,又派一个连在裴集通往付集的必经之路上设伏。同时,从张、裴、梁三村的东南、西南、正西三个方向迅速完成了对敌人的反包围。团长王广文上衣一甩,手持双枪,率三连对张庄进行猛攻。真是应了刘伯承元帅那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看到光着膀子的三十团战士,个个英勇无比,敌人便向裴集、梁庄收缩。时间到了中午,战士们越战越勇,一路攻入裴集,与敌人展开巷战。在刘家胡同,一个战士口渴了,到院子里找水喝,一进厨房,只见一个国民党士兵在水缸边,手拿马勺喝水,便随手拽出手榴弹砸了过去,敌人顿时脑浆崩裂。另一路战士插入两村中间,对敌人进行分割围歼。被围困在梁庄几个大院里的二十八团战士,也乘机对敌人进行反击。梁庄之敌受到内外夹击,顿时惊慌失措,乱了阵脚,便拼命向村北的马官庄逃窜,三十团紧追不舍。</p><p class="ql-block"> 被困在裴集的敌人,一见梁庄之敌逃跑,无心恋战,开始向村东逃命。刚到村口,又遭到我预伏部队的阻击,敌人被压缩在村东一片坟地里。到了下午五点多,敌人丢下三十多具尸体,从荒草地里仓皇逃回了付集。被困于马官庄的敌人,也在夜色的掩护下,向北走小路,绕道焦庄、谢洼逃回了付集。</p> <p class="ql-block"> 战斗结束后,竟然有一个国民党士兵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他也是被抓壮丁抓来的。说来也巧,辛好村里有一位大嫂坐月子,家里人把仅有的一碗面汤喂给他喝,才保住了性命。</p><p class="ql-block"> 敌二四三团回到付集后,仍不死心,扬言要对张裴梁革命群众进行血腥报复,一把火把全村烧个净光。后来村里几位老人,用牛套上几辆太平车,把敌人的尸体送回到付集驻地,被放回去的伤兵,也主动帮村里人说些好话,此事才不了了之。</p><p class="ql-block"> 经过这场战斗,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挑衅阴谋,保护了解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极大的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村里年轻人踊跃报名参军,革命队伍迅速发展壮大。</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三十团和二十八团,被编入刘邓首长领导的中原野战军,曾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为推翻蒋家王朝南征北战,为解放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 2022年01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