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过去的农村,厕所一般都建在院落的外面,四垛土墙围着一个坑,各家用各家的,谁家都也不分男女。妇女们上厕所的时候,随手拿个簸萁或者围裙放在土墙上,以表示里面有人。农村人说媳妇有一个习俗叫做“相家”,就是由媒人撮合,女方带着亲戚来男方家做客吃顿饭,考察一下男方的家境和人脉。当“准媳妇”上厕所的时候,因为人生地不熟,手里也没个东西往土墙上放,这时候便让“准婆婆”钻了空子,“准婆婆”往往会在“准媳妇”上厕所的时候故意闯进去,目的就是想看看这个未来的儿媳妇屁股大不大,因为民间流传下来的古话说:“大躲躲、娃多多”,意思就是说屁股大的女人将来能生很多娃儿。以往的农村,男方家的老人们挑选媳妇并不像现在一样追求的是长相和身材,那个年代更关心的是女方过了门以后能不能操持家务和多生娃娃。俗话说,持家得有三样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媳妇丑不怕,只要能劳动、多生娃就是合格的媳妇。</p> <p class="ql-block"> 《礼记》中在记载结婚的目的时,就指出“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即结婚的目的之一就是繁育子嗣,若是“继嗣乏,则宗系绝,而祭祀废。”如果无人继承后嗣,宗系绝后,那么家族的祭祀便会中断。可见,传宗接代是我们这个民族每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这种重视子嗣观念的其形成,一方面因为在以家庭为单元的农耕社会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的先人祖祖辈辈都是靠力气吃饭的,在这样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下,多一个人丁就是多一个劳动力,自然也就多一份生存的保障,所以在那个年代,多子多孙是家庭发展与宗族壮大的基础,</span>是家族兴衰的象征,<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有人丁兴旺,才能家道聚城;</span>另一方面多子多福的子嗣观念也是受祖先崇拜观念的影响,只有子嗣绵延才能侍奉祖先,反过来祖先才能更好地庇佑子孙<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多子多福”是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最执着、最朴素的幸福观,每到过年的时候,老百姓就会买张画着胖娃娃的年画帖在家里的墙壁上,在增加节日喜气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儿孙满堂、富贵吉祥”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喜庆的节日,除了家人团聚、走亲访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就是认祖归宗。对于“认祖”,我经常在想,我们到底应该认什么?我们不仅要在节日里祭祀我们的祖先、追忆过世的亲人、祝福我们的长辈,而更应该认可他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经历,认可他们在每个时代中的选择,<span style="font-size:18px;">认可他们在苦难之中的铮铮铁骨,更要认可他们当年所谓的“愚昧与落后”、认可</span>他们在漫长而又贫瘠岁月里,始终秉持的那种有情有义、<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血有肉</span>的生命本色。认祖归宗,<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觉得不是虚无缥缈的事情,也不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从形式上的祭拜,我认为认祖归宗的本质就是超越时空的感同身受和血脉相连的亲情大爱。</span>今天我们都过上了前所未有好日子,但是我们绝不能以今天的发达和优越而鄙弃前人走过的征程。认祖归宗,关键就是一个“认”字,这不仅是对历史和人性的尊重,更是对祖先和父辈们最大的感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