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踏歌</p><p class="ql-block"> 最近中国舞台上“踏歌”很兴盛。</p><p class="ql-block">踏歌,中国传统舞蹈,特征是集体性,边歌边舞。</p> <p class="ql-block"> “踏歌”中国诗文中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 唐 刘禹锡《踏歌行》:</p><p class="ql-block">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p><p class="ql-block">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p><p class="ql-block"> 唐 储光羲 《蔷薇篇》:</p><p class="ql-block">连袂蹋歌从此去,风吹香去逐人归。</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p><p class="ql-block">记得昨宵踏歌处,有人连臂唱刀环。</p><p class="ql-block"> 邓拓 《忆多姿·赶集》词:</p><p class="ql-block">最是春风吹舞衣,踏歌如梦飞。</p><p class="ql-block"> 踏歌是很随意的,有时就是行吟,边走边歌。</p><p class="ql-block"> 唐 李白 《赠汪伦》诗:</p><p class="ql-block">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p><p class="ql-block"> 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有说远古已有,《诗经》可见端倪,如《子衿》《溱淆》《采薇》,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它的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见识一下上图:随意一看,就是一幅普通的山水画,但仔细看,在画的下部能看到一群好像在跳恰恰舞,又好像在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农民伯伯。这幅画便是宋代宫廷画家马远的《踏歌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踏歌图》的主题是“踏歌”,人物占的比重并不大,但他们在整幅画中却极为引人注目,也正是田埂上尺寸很小的带着几分醉意的四位老农,将“踏歌”这种古老的歌舞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根据马远的这件作品做出的踏歌动图,四个老人动起来以后,是否更有趣了呢?</p> <p class="ql-block"> 我的同学杨群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已经十八年了,据他介绍,联袂踏歌,今天在少数民族环境中保留的非常好。上面的笮山锅庄,是四川省峨边县与盐边县的艺术家与彝族傈傈族苗族村民的作品,这就是他们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感谢少数民族朋友保留下祖先的歌舞,也感谢艺术家发掘开发传统文化。真如杨群同学所说:和乡下的少数民族朋友在一起联袂踏歌,满满的幸福感,平凡的喜悦心油然而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