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而下,直到深渡

宣徽散人

<p class="ql-block">我们出行基本只能算休闲骑行,与动辄全程千公里、日行二百公里的活动不是一种生态。小而深慢而精,在简短旅途里充分感受风光人文。</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江而下,江边乡间公路把一系列皖南村落串成珠链。在这里形成一个大湾,一边平缓倾斜下去,遍开着金黄菜花,对岸时而转出一簇簇黛瓦粉壁的徽州屋舍。</p> <p class="ql-block">小路随着江岸山势起伏,风景尤美,静谧寂寥,相信连徽州本地人也难走到这样的地方。难得皖南拥有我这样的铁粉,也算特殊待遇吧。</p> <p class="ql-block">乡村公路快到尽头时一个小村,村口茂林修竹,建有桥亭一座,风雨亭楹联,铭记建造的初衷,亭子的穹顶有字中华民国戊子年冬月,是1948年十一月建成的。时逢乱世,风雨飘摇。</p> <p class="ql-block">在南源口村,新安江折而向南。我们在江边一个小卖部吃饭,无非方便面面包火腿肠榨菜。在骑行活动中午饭一般都是这样凑合。老板娘去山上茶园干活儿刚回来在,老两口与我们闲聊。他们有两个女儿落在大城市,一个南京一个上海,我们说挺好,你们可以去大城市住住,人家老太婆就笑了,端着碗指指江水,说不去,哪有我们这里好,我说是。</p><p class="ql-block">当午无人,江边系着几叶大肚舴艋舟,随着微波悠闲的荡漾,老板家的矮墙上摆着几盆串红,开的正艳。</p> <p class="ql-block">此刻在南方算来就是暮春了,江水还未丰沛,离岸尚有五六米高。老板说去年发水了,根本没有通知,是上游水电站突然泄洪。洪峰突然涌下来,水位迅速上涨,所有人猝不及防。山上的人都下来帮助抢救,值钱的,轻便的,生活必须的,能搬的紧搬。那场洪水老板家损失了一万多块钱,政府补贴了1300。</p><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时,看粉皮墙上残留的水印还清晰可见。在公路上方两米。</p> <p class="ql-block">豌豆还是蚕豆?</p> <p class="ql-block">野渡无人</p> <p class="ql-block">又见樟潭。17年曾经路过这里,这次也是半巧合半意料的走过来。</p> <p class="ql-block">新安江有游船,三潭是游船停靠的主要景点,所以旅游公司就以舍我其谁的姿态控村收钱。我们又不去什么景点当然不愿意交,能难住骑车人吗?穿街走巷,又得以老百姓指点,我们倒能找到跟好的去处。</p> <p class="ql-block">这处房子看上去锁钥已久,17年过来我们结识了此间住户:一对年老夫妻,老汉告诉我们去哪玩儿,然后主动给我们看车。一个多小时回来,他还端着碗坐在门槛上,对我们告别说说来年还来啊……我问了邻居,他说老夫妻都死了,前年是老妇,去年是老汉。都是八十多岁。</p><p class="ql-block">虽只一面之缘,又时隔五年,但还是唏嘘不已,感叹人生是何物?</p> <p class="ql-block">樟潭村南的千年古树。我们在此小酌一罐啤酒。只有一罐了。</p> <p class="ql-block">五元过江,下一站绵潭。三潭枇杷是皖南特产,只生在这新安江流域的丘陵。</p> <p class="ql-block">小船填上了土,胭脂沾染了灰</p> <p class="ql-block">17年住过的农家院,已经租给某公司了,另觅住处。</p> <p class="ql-block">一千三百年的树</p> <p class="ql-block">天井</p> <p class="ql-block">竹笋1.5一斤</p> <p class="ql-block">老妇在池塘浣洗</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徽派建筑内部,当然是大家豪门的。记得不错应该是员公支祠,好像一家茶行叫做“吴裕泰”就出自这里,喜茶的人应该知道。</p> <p class="ql-block">中午小吃,各种馅料</p> <p class="ql-block">这里已经从深渡被转,先后路过昌溪,石潭等古村落。今天这些村子间都有公路联通,但是几百年间赖以无数徽商和村民通行的青石古道还有很多完整的路段存在于群山丘壑中。</p> <p class="ql-block">又见空心村。</p> <p class="ql-block">这幅照片,就是江南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水沟横放的木头长出来的菌类,仿佛灵芝。</p> <p class="ql-block">里方村外的断桥,早先断桥没有断的时候,连接着村南口的风雨亭,是必经要道。</p> <p class="ql-block">尊德堂。这种建筑如果放在北方就是至宝,当如果北方真有也在那几年砸毁了。</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井,井口磨成了久经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里方还存留着大规模的老建筑,大概很多年前这里曾是集镇。</p> <p class="ql-block">五年前我们来过这个大商店,对墙上的这幅民间书法印象很深,很巧合的是,老板给介绍了旁边一个闲坐的老者,书法就是他三十年前写的。</p> <p class="ql-block">胡新民老先生</p> <p class="ql-block">大商店,样貌类似于我们过去的供销社,但性质完全不同。</p> <p class="ql-block">另一副。有浪仰山高,无风还练静,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大范先生的诗不算热门,老先生有真才实学。</p> <p class="ql-block">老板伺候完他老母亲吃饭,欲言又止,我们告辞他很不好意思,说到时间去绩溪火车站接他老婆了不能留我们了。</p> <p class="ql-block">翻过赢半路最大的垭口,遇到一位来自上海的骑行老友,他88周岁了,我们看了离休证,离开家两个月了,到处游走。他说去过很多地方,你们雄安也去过,并且做了几句评价,很中肯,一语中旳,确实是见过世面的人,眼光毒,有观点。呵呵。</p> <p class="ql-block">他的驼包历经风雨</p> <p class="ql-block">翻过分水岭眼前视野顿开,山下就是瀛洲,这里属于绩溪了。在路边拍照还看见里方商店的老板接媳妇往回走迎面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这条大溪地图上没有名字,可能就是龙川。</p> <p class="ql-block">绩溪县城就在前面</p> <p class="ql-block">紫园,数次路过,没有买票进去。</p> <p class="ql-block">夜宿绩溪的锦江之星,早上舍不得多睡,起来走走。</p><p class="ql-block">绩溪县城有两条河穿城而过,空气湿润,沿河公园有人晨练,文化宣传栏,以绩溪各传统家族的家训为主题。</p> <p class="ql-block">这么漂亮的小区</p> <p class="ql-block">早上吃饭,找到了一家名为老姐小吃,六块钱一碗浇头面,十来种配菜随便吃,瓶装醋,现磨黑胡椒,奢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