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俗,是一种习惯,各地风土人情不同,年俗也不一样,但作为一种风俗几千年延续下来就形成了一种文化。</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过年,那是丰富多彩的,特别是在我儿时生长的河北,那是具有中原特色的年。过年,那是浓浓的乡愁,是满满的回忆,是中国的年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 一、赶集</p><p class="ql-block"> 进入腊月以后,年味渐起,节点在腊八,笔者所在的地区有“过完腊八就是年”的俗习,一般喝完腊八粥以后,各家就开始准备年货了。记忆中的“集”从腊月十一开始,然后依次为十六、二十一、二十六等,在集上可以买到过年用的一切物品,其中最主要的是买猪肉,各家主要人物逢集出动,背上用荆条编的“粪筐”,穿梭于用小拉车装着的白条猪市中,一般家庭人口少的买半块“后座”,多的就要买“半扇”了。买完后一般在晚上进行分类,肥瘦相间的切成十公分大小的方块下锅煮成腊肉,留点纯瘦的生肉炒菜用,肥一些的绞成肉馅,一般拿到街上排队,各家的肉都是白花花的,瘦肉很少,当时过年的饺子就是肥肉加菜做成的,也很香。</p> <h3> 二、小年</h3><h3> 二十三糖官粘。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我在的家乡时兴吃饺子,喂灶台,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所以要“吃饱”。</h3> <h3> 三、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四一般是扫房子的日子,名曰殚尘,不过现在很少自己动手了,都是在找保洁公司。</h3> <h3> 四、二十五磨豆腐。小的时候,到了腊月二十五,母亲都是提上几斤黄豆,找做豆腐的作坊磨几斤豆腐。现在一般都是买上二三斤过年,多了吃不了也不会放。</h3> <h3> 五、二十六做腊肉。在我们家乡说的腊肉和南方的腊肉不同,是指腊月做的肉,一般也能保存一段时间,而且味道和其它月份煮的肉不同,有一种年的味道。</h3> <h3> 六、二十七买年鸡🐔。一般在腊月二十七这天,也有集市,买上几只鸡准备过年。现在都是买金凤扒鸡作为年货了。</h3> <h3> 七、发面(起面)</h3><h3> 二十八这一天要发面准备蒸馒头。</h3><h3> 今年二十八还有一件事是贴春联,我在微信里看了一个帖子,说是今年二十九这一天是绝日不能贴,今年年三十是立春,立春就是下一年了,所以也不能贴,因此只能是二十八了。</h3> <h3> 八、蒸馒头</h3><h3> 腊月二十九这一天要将发好的面蒸成馒头,准备过年的面食,习俗源自于初五之前不能烧火蒸东西有关。</h3> <h3> 九、年夜饭</h3><h3> 大年三十吃年夜饭,也叫团圆饭,这一顿饭,都是在晚上进行,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为了这一顿饭,行程万里,都要往家赶,有的吃完这一顿饭后就坐上了返回列车。</h3> <h3> 十、拜年</h3><h3> 大年初一全国都有拜年的习俗。小时候,都是早早的起来,骑上自行车,走街串巷,到同学家、朋友家拜年,还磕头,有的为了能起早,还要在三十的晚上把饺子包好放在外面冻上,那时候,经常有听说谁谁家的饺子被老鼠“拉”走了,因寓意不好,还不敢说,只能发动全家和面重包。现在都是微信短信拜年,单位举行团拜,挺好!</h3> <h3> 十一、回娘家</h3><h3> 大年初二有回娘家的习俗。这天,一般是做女儿的最兴奋的一天,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河北民歌回娘家是最好的写照。</h3> <h3> 十二、烧纸</h3><h3> 初三,上坟,烧纸,对逝者永远的祭祀。我生长的家乡,初三这天是烧纸的日子,一般在上午进行完毕。</h3> <h3> 十三、迎灶王爷</h3><h3> 大年初四,迎灶王爷回家。过去有灶台,需摆上菜酒,一般在下午进行。这一天,全家将过年的剩菜折合在一起吃,不做新饭。</h3> <h3> 十四、迎财神</h3><h3> 大年初五,是破五的日子,这一天迎财神,吃饺子,有的地方要连吃五天,记忆中我小时候只吃一顿饺子,呵呵,条件限制呀!</h3> <h3> 十五、摊煎饼</h3><h3> 正月初七吃煎饼,吃七羹食。</h3> <h3> 十六、放生</h3><h3> 初八有放生的习俗,在这一天将自己养的小动物,或在市场上买的小动物放归大自然,以积德祈福。</h3> <h3> 十七、正月初九、十、十一、十二、十三都没什么印象,只是偶尔听说过什么玉皇大帝的生日和石头节等等,但是都没有实际参与过,所以也说不出什么来。</h3> <h3> 十八、掌花灯闹元宵</h3><h3> 从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就开始准备花灯了,到十五是元宵节,吃元宵,我的家乡有十四六烧柏树枝的习俗,寓意去百病的意思。也有“十五的灯妨公公,十六的火🔥妨婆婆”之说,新过门的儿媳妇在这两天要回娘家住。</h3>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过年的风俗作为一种习惯延续下来,有的甚至延续了几千年,这就形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吸引着每一个中国人,每当春节的到来,人们不远万里奔赴家乡,为了就是要感受这种年俗、这种年味、这种文化,这也是牵动每一个人思乡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现在,历经岁月变迁,有的年俗也发生了改变,但是过年的兴致一点也没有变,虽然它隆重而来,悄然而去,但年复一年,人们照样准备着,忙碌着,世界任何的节日也冲淡不了中国人对年的期盼,这就是年俗中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一跃而进图/网络采撷,在此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