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燃遍三江,神州东极天下粮仓一一入选黑龙江省名录的佳木斯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简述。

齐会林

被誉为“神州东极、华夏粮仓”的佳木斯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战的主战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小延安”、战略大后方和文化摇篮。佳木斯这片红色热土孕育了东北抗联精神和北大荒精神。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生产建设给佳木斯留下了丰厚的红色历史遗存。全市有历史遗址、革命遗迹、纪念设施350余处。入选2020年黑龙江省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51处。择要予以简介。 一、前进区<br>合江省委、省政府旧址<br>位于佳木斯市前进区保卫路与中山街交叉路口的东北侧。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砖木结构。该楼始建于1934年,原为伪三江省公署。1945年11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成立合江省政府,省会设在佳木斯市,此楼被政府征用,成为合江省委、省政府机关所在地。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早期领导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张闻天11月从延安来到东北,于1946年5月至1948年6月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兼合江军区政委。李延禄任合江省政府主席,李范五任副主席。合江省辖依兰、抚远、勃利等19县和佳木斯市。合江省的建立,使合江地区的革命迅速发展,成为东北地区巩固的根据地。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撤销合江省建制,于5月11日并入松江省。现在该楼房为企业厂房。 东北银行旧址<br>坐落于在佳木斯市保卫路和中山街交叉口东南侧。东北银行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军民落实党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战略决策过程中成立最早的大区一级银行,于1946年由哈尔滨市迁至佳木斯市,并建立东北银行工业处(印钞总厂),成为领导和管理东北解放区金融事业的中心,对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支援辽沈战役及全国解放战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二、向阳区<br>东北大学旧址<br>位于佳木斯向阳区德祥街。<br>东北大学原为抗战时期的延安大学。1945年秋,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由校长周扬、副校长张如心率领开赴东北。到本溪后改名东北大学,后撤至安东、通化、长春,1946年6月由副校长白希清、舒群带领师生300人第一批抵达合江省会佳木斯。8月,张如心率延安大学和华北联合大学的第二批百余名教师、干部来到了佳木斯,这一批经过长期革命锻炼的干部壮大了学校阵容。学校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扩大了规模,增办医学院、自然科学院、社会科学院、文学院。文学院易名鲁迅文艺学院并开始招收第二届学生。到1948年7月,在佳木斯共招收三期学生,共计2184人。为党的事业培养了成批人才。 建国十周年纪念塔<br>位于佳木斯沿江公园内。造型宏伟壮观,上塔下厅,厅塔合一,塔高33米,塔身中空,塔下为方形的基座平台,基座横宽27米,高3.6米,基座南北两侧各有八块长8米,宽2米的长方形石壁面,南侧刻有“松花江广场”几个大字,北侧刻有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题写的“一览江天,大江东去”八个大字,全塔是青色花岗岩砌筑。塔身基部为高5.4米,直径7.5米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外围是代表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古铜色人像浮雕。共有31个人物形象。反映国庆十周年举国上下喜庆欢呼的场面。 三、郊区<br>东北抗联战绩纪念塔。<br>  位于佳木斯市西郊猴石山主峰,建于1984年。以纪念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四、五、六军抗日英雄战绩。该塔身高二十三米,塔四角立4支火炬,塔身南侧镌刻有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手书“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东侧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北侧为塔词。该塔依山耸立,庄重肃穆。 刘英俊烈士墓<br>位于佳木斯郊区刘英俊烈士陵园内,烈士陵园建于1967年,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是为纪念沈阳军区某部重炮团战士刘英俊为了保护六名儿童舍身拦惊马壮烈牺牲后、在烈士的牺牲地修建的,全园共分瞻仰区、国防教育区、休闲健身区、儿童娱乐区、办公区五个区域。陵园内建有刘英俊烈士墓、刘英俊勇拦惊马铸铜雕塑、刘英俊全身塑像、爱民亭等纪念设施。 马大桥村抗日遗址<br>位于佳木斯东郊的今长发镇大桥村,1932年5月,民间抗日武装红枪会、黄枪会、白枪会、大刀队奋起抗日,红枪会在大桥村附近与侵略者展开了激战。初战告捷,后因遭到日军增援部队的偷袭,损失惨重,死伤千人,为保卫祖国神圣的领土,红、黄枪会的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黄枪会的英雄壮举,对东北抗日斗争影响很大,李杜将军曾把红枪会誉为"民众抗日军",其英勇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 佳木斯市西郊烈士陵园<br>位于佳木斯市郊区友谊路542号,始建于1949年春,占地4万平方米。修建烈士墓165座,安葬各个历史时期英烈922位,其中无名烈士216位。敬立了抗联名将夏云杰、祁致中、张传福等12位烈士纪念碑。为孙西林、绿川英子、邵云环烈士修建了独立墓区。陵园内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广场、烈士英名纪念墙、思贤亭等纪念设施。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和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佳木斯市郊区列入省名录的还有1处宝宝山抗日暴动遗址。<div><br></div><div>四、同江市<br>拉哈苏苏海关旧址 <br> 位于同江市通江街北段东侧,南距海关100米。1901年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定《辛丑条约》后,清政府为还债,决定以关税为抵押,在黑龙江一带设三处海关作为赔偿,拉哈苏苏海关即为其中之一。旧址为具有欧式建筑风格的建筑群体,主体建筑保存完好,附属建筑分为仓库和民宅,仓库保存完好,民宅现已拆除。旧址现为同江市赫哲族博物馆。<br></div> 同江市还有1处拉哈苏苏海关结关房旧址。(无资料)<div><br></div><div>同江市烈士陵园<br>前身是原同江县位于城北海关林子中的苏联红军烈土纪念碑和章克华烈士墓。1984年5月,经同江县人民政府批准定名为“同江县烈土陵园”,并搬迁至现址通港路中段,现为“同江市烈士陵园”。陵园占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园内主要设施有革命烈土纪念碑、苏联红军烈土纪念碑、同江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章克华等四名烈土的墓碑、章克华烈土纪念馆等。<br></div> 图斯克城址<br>位于同江市乐业镇团结村西,年代为辽、金,类别为古遗址。图斯克是赫哲族语,意既”伸向江心的小岛”。在抗日战争期间,1932年3月—4月和 1938年春天,这里先后发生了抗日义勇军神武队、抗联七军四团与日伪军展开的三次激烈战斗。<br>2005年1月31日,图斯克城址被公布为第5批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头屯伏击战遗址<br>位于同江市三村镇头村。1932年12月,活动在头村一带的红枪会黄枪会得知敌人去街津口讨伐返回的消息,在薛法师和李法师的领导下,在头村设下了埋伏。日军进入了伏击圈,薛、李二位法师一声令下,喊杀声四起,会众人人奋勇争先,高举大刀长矛杀向敌群,日本鬼子丢下大量尸体乘车狼狈逃跑。此战红枪会黄枪会战士牺牲80余人。当地群众将牺牲战士遗体埋葬于头村北大岗。(无图片)<div><br></div><div> 青龙山伏击战遗址<br>青龙山位于同江市以东40多公里处,是抚远和同江交通的咽喉。当时这里山深林密,地势十分险要。1938年10月,抗联七军一师师长王汝起、副师长刘雁来率120余名战士在青龙山附近打了一场伏击战。日伪军丢下70多具尸体仓皇退逃。 抗联战士缴获大量的枪支弹药,马匹。<br></div> 街津口抗日根据地<br>  位于同江市街津口乡 。1932年驻守同江的原东北军35团团长路永才以街津口为根据地,聚集广大爱国志士,组织义勇军、红枪会、黄枪会等抗日武装,与日伪统治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有130多名赫哲青壮年直接加入抗日义勇军、红枪会、黄枪会、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和抗日联军队伍,给日军以沉痛打击。 五、富锦市<br>富民村常隆基殉难纪念地遗址<br>常隆基,1917年生,辽宁省西丰县人。1941年6月被征为“国兵”,在五顶山大营即靖安师二团当警务兵。1943年5月,日本驻满洲顾问南木实隆中将,在伪军事部大臣邢士廉和第七军区司令赫慕侠中将陪同下,由新京(长春)来富锦检查五顶山工事。常隆基偷了连长的手枪,随马队进入检阅阵地,乘其不备掏出手枪将南木石隆击毙。后跑进山林,几经辗转准备渡江去苏联,不幸在山河屯被捕。在押解途中,他再次脱逃,日本调动富锦的所有兵力进行搜捕。情况紧急,他在富锦市富民村东投江殉节。<br>据伪满洲国档案记载:满洲国康德十年,即1943年5月2日午,日本关东军驻伪满洲国最高军事顾问,日本陆军中将南木石隆于满洲国三江省(今黑龙江省富锦市)五顶山要塞视察时被刺身亡。 常隆基殉难纪念地<br>1984年8月15日,富锦市人民政府在富民乡富民村东烈士牺牲处,建立“爱国志士常隆基殉难地纪念碑”。正面刻着富锦市人民政府题词“爱国志士常隆基殉难地”。背面刻有碑文。碑座刻有罗文孝的题词:“忆爱国志士常龙基:男儿壮志冲霄汉,身居虎穴志愈坚。枪击顽凶敌丧胆,青史留名天地间。卧虎含悲呼壮士,松水长流慰忠魂。 富锦市革命烈士陵园<br>建于1947年,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安葬了217名革命烈士遗骨。其中,军职烈士2名,师职烈士6名。1999年分三期对烈士陵园进行修建、扩建。扩大到3.5万平方米,新建混凝土大理石墓穴60座。按照仿古式园林建筑风格,修建10米长、7米高的烈士纪念碑一座和1500平方米碑前广场;修建了870延长米围墙和一座高16米、宽15米的仿古式烈士陵园大门,并由黑龙江省抗联老战士陈雷亲笔题词。 临江社区革命烈士纪念塔<br>位于富锦市正大街与通江路交叉口西北。(无资料) 富锦中学大楼旧址<br>1927年10月,富锦县立初级中学开学.暂借模范两级小学一个教室上课 。1929年,由县商会、农会捐款新建教学楼(三中北院富锦市博物馆楼址),富锦县立初级中学有了标准的校舍。1959年,异地新建教学楼3300平方米,1960年竣工,富锦一中迁进新校址。1989年,富锦一中迁至新址教学楼9600平方米,可容纳24个班。<br>富锦市政府将此校舍作为撤县建市的标志性建筑。 六、桦南县<br>土龙山镇农民抗日暴动战斗遗址<br>1934年3月8日,为反抗日伪统治者收缴民团枪支与地照,桦南县土龙山地区2000多名农民在井振清、谢文东(后叛变)领导下发动了闻名中外的“土龙山暴动”。这支农民武装解除伪警察署和商团武装,打死日伪军20多人。3月10日,暴动队伍在土龙山西白家沟村伏击日伪军,打死日本关东军第10师团第63联队长饭冢朝吾大佐等日军17人、伪军3人。这是中国农民打响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支队伍后经整编取名为“抗日民众救国军”,之后被我党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土龙山暴动”经《大公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媒体传遍了全世界。<br>昔日暴动武装击毙饭冢大佐等日军的战场——土龙山镇建有纪念广场,中间“土龙山农民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赫然矗立。 桦南县七星林场七星砬子抗联遗址<br>东北抗日联军后方基地遗址之一,位于桦南、集贤、双鸭山交界处的桦南县七星林场七星砬子山北坡。<br>1935—1939年,抗日联军第五、八、十一军后方基地建在这里。抗联队伍为东北的抗日斗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李兆麟、陈雷等一大批革命者活动于此,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战斗事迹。抗联第六军一师师长徐光海和抗联第八军政治部主任金根在这里同日寇浴血奋战中英勇牺牲。1936年5月,抗联第八、第十一两个军为坚持长期抗战,先后在七星峰建立了密营、兵工厂和被服厂,武装了抗联部队。解放后,在这里曾出土过兵工厂的机床、缝纫机架、机器零件、抗日联军用的水桶、铁锅、盆等。现在仍有遗址残迹。 青背林场战斗遗址<br>青背林场位于桦南县城北部,场址距县城47公里,隶属于桦南县林业局,行政区域属孟家岗镇。境内山势高低起伏,树林茂密,一条铁路在山下穿过,由于是上山坡,火车经过这里时,速度会明显放缓,这也成了抗联部队打伏击的理想场所。铁路旁的一座小山上有当时抗联用来打伏击的阵地。1937年9月时,抗联部队得到日军火车运输的准确消息后,提前一天悄悄进入阵地埋伏起来,并将山下的铁轨撬走多根。当日军火车经过脱轨后,抗联士兵首先打掉位于火车末节的押送队伍,再一拥而上,将车上的物资全部搬走。 孟家岗镇致富村东北东北抗联遗址<br>孟家岗镇致富村东南东北抗联遗址<br>孟家岗镇致富村东北东北抗联秘营<br>孟家岗林场场区在桦南县境东北部。孟家岗镇一带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东北抗联五军的活动区域。在林场东北部和东南部林区发现抗联密营房址3处,备用密营4处。分别位于孟家岗镇致富村屯东北、东南,房址墙体为石头砌筑。房址四周有土筑矮墙,设有掩体。<br>孟家岗抗联密营是佳木斯地区重要的一处东北抗联密营遗址。它具有东北抗联密营的典型特征,是佳木斯地区已发现抗联密营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据考证,密营应建于1936-1939年之间。 七、桦川县<br>会龙村张闻天工作旧址、<br>位于四马架镇会龙村,镇政府西北6公里处,距佳木斯市15公里,该旧址房屋面积约150平方米,分4间格局,采取民国时期建筑模式,五檩五桕结构,拉哈辫子编制围墙,窗户为木质古式的方格双扇调式。桦川县1946年是合江省开展土改运动的试点县,时任合江省委书记的张闻天1946年11—12月和1947年1月曾三次来到桦川县会龙山村蹲点,就工作和生活在这所房子里,在该遗址中培养典型、总结经验、指导全省,取得了土改运动的伟大胜利。 敬夫村东北抗联联络站旧址<br>敬夫村是以抗日英雄赵敬夫烈士(1916—1940)命名的村屯, 赵敬夫,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政治委员。出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任抗联三军五师任宣传科长。随部队远征海伦、通北。1939年5月,赵敬夫率部在克山以北、讷河以东、嫩江东南的平原地区坚持抗日斗争.1940年被任命为第三支队政治委员。7月下旬在朝阳山对日突围作战中牺牲 ,年仅24岁。1936—1937年期间,他的出生地曾是抗联三军的联络站。 悦来镇烈士陵园<br>1984年,桦川县在悦来镇建革命烈士陵园,园内安眠着诸多革命烈士的忠骨。陵园中部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铭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纪念碑周身雕栏玉柱,台阶环立。纪念碑和烈士墓周围,鲜花锦簇、四周白杨树枝繁叶茂,颇为壮观。冷云烈士纪念碑也伫立在青松翠柏中。 葡萄沟村抗日战斗遗址<br>横头山镇葡萄沟村距县城西南60公里处,镇政府6公里。葡萄沟村抗日战斗遗址在葡萄沟高山南坡。1937年3月,抗联六军六军保安团团长李凤林所在部队在桦川县的葡萄沟与日军遭遇,战斗中李凤林壮烈牺牲,年仅27岁。<div><br></div><div>桦川县列入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的还有1处乌龙村抗日战斗遗址。<br></div> 八、汤原县<br>亮子河林场抗联六军遗址<br>东北抗联六军密营遗址位于汤原县黑金河乡大亮子河林场场部东5公里处。1936年春,抗联六军领赵尚志、李兆鳞、冯仲云、夏云阶、陈雷曾经在这里战斗生活成立,1936年秋开始在汤原亮子河山沟里创建了几座密营。著名的抗日将过。这里是东北抗联六军军部机关所在地,也是三军、六军主要的休整、后勤补给及作训基地。有一首诗《抗联遗址缅怀》“松榆柞桦满坡头,亮子河水拍山流,十八盘上闪长缨,山林百年隐戌堠,骁勇屯河缚倭寇,锐志密林斩敌酋。贼徒崩腾望旌拜,人间正气万古流。”就是当年抗联将士与日寇艰苦斗争的真实写照。 老等山抗联西征出发地遗址<br>位于梧桐河农场东北10公里处。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老等山是抗联六军二师的后方基地。1938年5月,在老等山召开了师、团以上干部和下江特委领导参加的会议,会议讨论了下江的形势,一致拥护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第七次会议关于西征的决定。三次西征,前两次都在老等山出发向海伦进军。 汤原县烈士陵园<br>位于汤原县城东北部。汤原县是“北满”临时省委所在地、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根据地。夏云阶、戴鸿宾等著名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和一大批革命先烈在此牺牲。为纪念牺牲的烈士,陵园于1960年始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有烈士纪念塔、纪念馆、烈士纪念碑、墓区、抗联文化长廊等,安葬有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军长夏云阶、参谋长冯治纲和第11军政治部主任金正国等著名烈士,有名烈士墓322座,无名烈士合葬墓10座,安葬无名烈士300多名。“烈士血染汤旺河,千古留芳万古歌”。陵园是黑龙江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鹤立镇十二·烈士牺牲地<br>鹤立镇烈士纪念地<br>日伪时期,这里是伪鹤立县日本宪兵队驻地。1933年中秋节前夜,汤原中心县委书记裴治云带领县委委员金成刚(女)、崔圭复、共产党员丁重九、孙哲龙等十二人秘密开会,遭叛徒出卖,被抓到了日本宪兵队,同时被抓的还有抗日人员的家属柳仁化。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种种酷刑,十二位抗日战士宁死不屈,魔鬼般的敌人在不屈不挠的抗日战士面前束手无策,最后竟残忍地将十二位同志推入日本宪兵队院内的枯井里活埋了。 鹤立镇云阶中学校舍旧址<br>位于汤原县鹤立鹤农机厂院内。为培训师资,兴办教育事业,适应扫盲需要,迎接全国解放,原鹤立县在1946年春根据上级指示,创办了“云阶中学”。顾名思义,是为了纪念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长夏云阶烈士而命名的。当时开设三个班:初中一年、二年和补习班。除本县学生外,还有佳木斯、桦川的学生前来报考,共招收学生130多名,校长白露,是由延安抗大调来的,教师梅国华、李愚、于雄飞、杨忠是由东北军政大学调来的,还有本县的朱志学、冯克义、汪润斗、刘兆锋等。 汤原县黑金河张传福牺牲地<br>汤原县黑金河果树示范场坐落于城北黑金河沟口处,东面山坡立着一块石碑,上书一行字:张传福烈士牺牲地。1938年7月上旬,张传福师长率领抗联六军第二师(二师十一团、一师六团)远征部队,由老等山密营启程进行西征。目的地是海伦县八道林子,那里由三军五师张光迪部已经建立了一小块根据地。西征部队的目的,是穿越人迹罕至的小兴安岭,冲破日伪对下江地区的重重包围,到达松嫩平原,建立新的根据地。7月27日西征部队在黑金河沟口遭遇敌人袭击,在激烈的战斗中,张传福身负重伤,7月29日英勇牺牲,终年三十六岁。2017年12月7日,张传福孙子张徳昌寻觅到此,拜谒爷爷牺牲地。 南靠山村高庆云烈士牺牲地<br>高庆云是早期中共地下党员,其家民国初年来汤原西北沟落户,曾任西北沟区委员会书记,汤原中心县委员会书记。1932年日军入侵汤原境后,高庆云即以甲长公开身份为掩护秘密组织西北沟民众投入抗日运动,当时中心县委员会地址即设在南靠山村高庆云家院内土仓里。1932年9月,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冯仲云来下江巡视住在高家。1933年高庆云参与组织领导游击队义勇军、大排队,攻打汤原伪县公署,使日伪政权遭到重创。1933年10月3日,日伪军突袭西北沟,高庆云与其子高凤鸣同时遇害牺牲,高庆云时年49岁。(无图片)<br><br>曾波村 杨曾波烈士牺牲地<br>曾波村 杨曾波烈士纪念碑<br>位于汤原香兰镇曾波村 杨曾波(1916~1946),1937年参加抗战救亡工作,1938年秋至延安北大学习,是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前线画报》社主编、延安大学秘书等职。1946年被派到黑龙江省汤原县参加土改工作,任香兰区土改工作队队长。1946年7月21日不幸被土匪杀害。牺牲于原新城村,时年30岁。香兰镇的曾波村是以杨曾波烈士的名字命名的。  太平川村抗日根据地遗址<br>太平川位于汤原东北部小兴安岭西麓平原地区,距汤原17公里。1934年春,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开辟了太平川抗日游击根据地,到1935年底,汤原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基本形成。可以解决游击队的给养,而且对于游击队依托小兴安岭山区,向汤原、佳木斯、萝北开展游击战十分有利。抗联六军将领冯治纲、张传福的家都在太平川村。东北抗联第六军有很多战士都是这里走出的, 伏胜村三甲伏击战纪念碑<br>1936年6月22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四团准备从汤原尹家大院(今胜利乡伏胜村东)渡过松花江,到依兰县东部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部队在行进中,突然发现从汤原县城方向开过一辆坐满日军的汽车。四团团长张传福下令全体指战员做好战斗准备。当日军汽车因格金河涨水无法前行而准备返回时,进入我军设下的伏击圈内。张传福团长一声令下,四团战士迅速向敌展开射击。战斗仅进行了20分钟,就歼灭日军22名,仅有1名日军钻进庄稼地潜逃。击毁军车1辆,缴获轻机枪,掷弹筒,步枪,手枪等19件。六军四团团长张传福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送到格金河后方医院治疗。其余部队由代理团长陈绍宾率领,南渡松花江,开辟依兰、桦川抗日游击区。 抗联六军夜袭伪汤原县公署战斗遗址<br>1937年5月抗联六军军政联席会议决定,由冯治纲率留守的二十八团190名战士担任主攻,西北沟与太平川两区抗日群众配合,在内线救国会员策应下,突击汤原县城,直捣伪县公署。5月18日夜,在提前打入伪汤原县警察大队的抗日救国会员王春林、李心善等人的接应下,抗联部队接近汤原县城。一路部队越过城墙直扑县公署并迅速进攻县长官邸及日本官吏住所,另一路部队分兵进攻敌监狱、拘留所、武器库。由李心善、王春林带路的一路部队遭遇敌守卫队的顽固抵抗,李心善牺牲。王春林等救国会员继续引领抗日战士冲入守卫队屋内,解除了敌人武装。日本参事官宫地宪弌、警长傅宝珍、唐玉山等人被击毙。另一路部队打开监狱及武器库,救出全部被关押的抗联战士及无辜群众。此战抗联部队缴获迫击炮3门,轻机枪3挺,手枪5支,炮弹96发,子弹35000余发,军马35匹。拂晓前,冯治纲指挥夜袭部队交替掩护,胜利撤出汤原县城。抗日军民联合突袭敌伪重镇及县公署,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抗日军民必胜的信心。 汤原县团结林场夏云阶烈士纪念碑<br>夏云阶烈士墓坐落在黑龙江省汤原县团结林场卧虎砬子山腰处。为纪念夏云阶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光辉业绩,由中共汤原县委员会、汤原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10月动工修建,1984年6月竣工。夏云阶是汤原抗日根据地和抗联六军的创始人之一。夏云阶烈士墓依山而建,周围青松环绕,占地面积40平方米。墓呈长方形,墓前竖有高2.4米的墓碑,墓和碑皆采用天然大理石板贴面。碑身正面镌刻着陈雷题词:“夏云阶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镌刻着介绍夏云阶烈士生平事迹的碑文:夏云阶,1903年生,山东省沂水县人。1926年春流落汤原。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身抗日队伍。1932 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军事委员、县委书记,汤原抗日游击总队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长、北满临时省委委员等职。1936年11 月21日在汤原石场沟遭敌伏击,身负重伤于26日光荣牺牲。 石场村夏云阶烈士牺牲地<br>抗日战争时期,石场沟一带是红地盘,抗联六军经常在此活动。1936年11月21日,抗联六军军长夏云杰为解决部队的冬装等,在行进的途中,路过石场沟时遭敌袭击,不幸中弹,当时医疗条件很差,不幸于11月26日壮烈牺牲,年仅36岁。 太平川村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授旗遗址<br>1936年1月12日,汤原反日游击总队正式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并在汤原县太平川村举行了授旗仪式。改编后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下设4个团,一个保安队。夏云杰任军长,张寿签(李兆麟)任政治部代主任,陈绍宾任参谋长,黄吟秋任秘书长。发表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成立宣言》。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成立后,1936年9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在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和(北满)联军总司令部的直接领导下,为驱除日本侵略者与日伪军警展开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div>汤原县团结林场黄皮沟抗联秘营遗址(无资料)。<br></div> 九、抚远市<br>浓江队村抗日战斗遗址<br>浓江队村距离抚远市10多公里。小村今有160多户人家340人居住。 这个地方还有一段抗联史:1939年1月,抗联七军一师师长王汝起等人在这里逮捕处决伪警察多人,随后伏击了跟踪追剿的500多名伪军,经一天激战,毙敌170余人。(无图片·)<br><br>良种场村抗日战斗遗址(无资料·)<div><br></div><div>最后,用抗联秘营一座纪念碑的一段碑文来做本篇结尾·<br></div> 注:篇内资料图片多汇集于网络,致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