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川藏线自驾游之九,江南好最忆是【南浔】。(完)

梦娜丽莎

说到江南六大古镇,有碧玉周庄、富土同里、风情甪直、梦里西塘、水阁乌镇、富甲南浔。而南浔算是一个比较低调的小镇,但也曾是近代江南最富庶的古镇,镇上的巨富豪绅,几乎都靠经营蚕丝业发迹。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 南浔并不难寻,它地处浙江湖州市南浔区、太湖南岸,南浔古镇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还是湖州市第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历史至今已700多年历史。它最早是由南林与浔溪两个村子组合而成,这也是南浔之名的由来。<div>皖南川藏线的第七天(12/3)下午,我们来到南浔古镇,游览整个行程中最后一个景点。<div><div>南浔古镇景区共分三大区块:第一块是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有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文园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 第三块是以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免费)。<br></div><div>而我们入住的南浔藕舍民宿,坐落于泰安路垂虹公园,在古镇(西大门)出入口边上,不用买票可随时出入。</div></div></div> 我安顿好住宿,稍息片刻后就走进南浔古镇。因为古镇的西北、东北区块,只要不参观收费景点,可以随便出入,那我就先走走瞧瞧吧。 南浔古镇位于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北濒太湖,东接江苏省苏州市,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腹地,是湖州市接轨上海的前沿。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div>我的祖母就是湖州人,从小我们都是穿着她亲手做的丝棉棉袄,祖母的手艺还传给了我们的母亲,到了我们这一辈就失传了。</div> 刘氏通德堂,始建于清光绪中期。屋主系南浔首富刘墉二兄刘鋐,人称“刘二房”。建筑仅存头、未进,其余均毁于抗战时期。 看见这竹椅很亲切,原来我家还保留了一把,是母亲从安徽支内时带回了,一晃已近四十年。 南浔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地势较低,平均海拔在5米以下。境内河流纵横,湖漾密布,共有河道1035条,总长1674公里,历来就是水陆交通要冲。 张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中期。主人为浔商“四象”之一,丝商张颂贤,因其祖籍安徽休宁,故建筑祠堂呈明显徽派风格。 <p class="ql-block">网上查阅资料普及一下:在南浔有一句俗话,叫做:“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说的就是南浔当地的丝帮,他们用动物体形的大小来对丝商的富裕程度进行分级,一千万两以上家产的被称为“象”,五百万两家产以上的家产被称为“牛”,一百万两家产以上的被称为“狗”。</p> 庞氏旧宅(又称承朴堂),是南浔“四象”之一庞云鏳于清同治始建的私宅。庞宅坐北朝南,设计讲究,营造精良,占地面积3550平方米。西侧为庞莱臣所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书画收藏家,民族工业开拓者。东侧为庞青城所居,系同盟会会员,曾出巨资资助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 金氏故居(承德堂),位于南浔东大街38号,系南浔籍著名画家金城祖父金桐在清同治年间所建。建筑坐北朝南,分布在东、中、西三条轴线上,体量庞大、雕刻精美。其正厅高9.6米,是南浔镇私宅中最高的建筑。金家是南浔“八牛”之一,号称“小金山”。 野荸荠食品厂,东大街26号,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二层砖结构,平屋顶,临街墙面雕有精美松鹤延年图案。 该客栈位于东大街20号,七间门面、三层楼房。客栈的前身是南浔国有大陆旅馆,历史悠久。解放战争时接待过陈毅元帅,大陆旅馆的真人真事还搬上过苏州评弹,家喻户晓。 著名作家徐迟先生笔下的《江南小镇》,或许有这三个字来形容南浔,即“水晶晶”。徐迟先生用66个“水晶晶”来形容南浔,“水晶晶的水网、水晶晶的琼楼、水晶晶的雨巷、水晶晶的酒肆、水晶晶的纺车、水晶晶的女孩……”。<div>我才明白水晶晶代表着南浔的个性,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似乎都是水晶晶的,当然,那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是需要我们慢慢去品味。</div> 我们入住的南浔藕舍民宿位于古镇AAAAA景点黄金地段,坐落于泰安路垂虹公园,在古镇西大门出入口边上,,是几位有着共同理想的南浔当地人花费三年时间慢慢筹建而成。民宿出门即是附带的免费地下停车场,方便出行游玩。还有临河风景,夜幕降临时还可以在楼顶花园中饱览古镇灯光景色。 整个名宿呈现简洁、大气、舒适、明亮特色,让每一寸呼吸都透着清凉与惬意,其早餐简单而不失营养,它的地理位置优越是古镇游玩明智之地。 黄昏时分,古镇已开始张灯结彩,远处的桥岸边还有灯光秀,看来古镇的夜景一定很不错。 华灯初上,相比白天时的熙熙攘攘,夜色下的南浔古镇安静了许多。我们漫步青石板路上,时间似乎慢了下来,江南水乡独有的静谧在此时展现的淋漓尽致。 沈家人饭店在当地很有名,是个老字号,遇上常常光顾该店的老熟客,推荐了这青幽幽的绣花锦菜,非常好吃,只有在南浔本地才能吃到。<div>第二天早上我又走进古镇,遇见菜市场正好有绣花锦,顺便买了些带回上海,还分了些给老妈,连老妈也赞不绝口。<div>后来我特意在网上搜索得知:南浔绣花锦菜外形与普通青菜相似,只是菜茎稍细,菜叶的边缘有细细的锯齿形,叶面上的脉胳富有一种曲线美。此菜炒熟以后,依旧碧绿。品尝此菜,不仅菜汁中有一种清香,而且还有一种比普通蔬菜糯软得多的惬意。奇怪的是此菜只长在南浔方圆十里之内,十里之外这种菜就变种,有形而无香。<br></div></div> 晚餐后,我们游走在古镇街区,古镇的夜景是真的美,用“水晶晶的夜色”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我望着蓝蓝的天,水晶晶的河,璀璨的灯光让夜色笼罩下的南浔古镇更加绚丽多彩。 南浔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着柔和静谧的夜景,古镇内河网密布,古民居沿河岸分布,一座座古石桥沟通着横纵交错的街巷。伴随着万家灯火亮起,夜色下的南浔古镇给人的感觉更古了,那深厚的底蕴随之流露而出。站在岸边,随手一拍,水面倒映着灯火、民居、行人,宛若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 一条弯弯的河道两边全是带有廊檐的民居,站在百间楼河边上看古镇夜景,河水静静流淌,眼前惘然是一幅如梦如幻的迷人画卷。 穿过通津桥,古色古香的建筑在夜色中显得色彩斑斓、流光溢彩,五光十色的灯光,点亮了南浔古镇。 据闻,为重现南浔古镇繁华旖旎的夜景,2019年8月南浔旅投集团启动了古镇夜游灯光亮化工程。围绕夜游十二景,通过3D投影、互动装置、舞台电脑灯、激光、雾森、水喷、真人演绎等手段展现古镇的独特魅力。 都说夜幕之下的古镇更有水乡味道,江南豪门、私家园林、明清大宅……朦胧的月色下,河水倒映着古老的拱桥;老屋承载着历史的积淀,向旅人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确实如此!<br> 通过灯光亮化,让高科技手段与传统元素有机融合,打造一场视觉盛宴,给游客带来特别美的体验。 第二天(12/4)一早七点,我又独自来到南浔古镇景区内寻寻觅觅。 外观南西街71号严宅,它始建于中华民国。屋顶为硬山造,阴阳合瓦望板。建筑用材硕大考究,雕刻工艺精美。 其门口有硕大的毛笔,左为“笔王”,右为“笔后”,是世界上最大的毛笔。全长都是5.01米、锋长1.18米、重量达81.5公斤。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殊荣。 外观世博金奖之荣耀——辑里湖丝馆,历史上为南浔商会,由南浔商会会长梅履中等人于1926年发起建造中西合璧式建筑。解放后一直是南浔政府所在地,1998年10月镇政府搬迁,作为南浔史馆,2010年改建为南浔辑里湖丝馆。该馆共分五个展厅,是一个综合性展馆。 桂氏旧宅,南西街98、101~105号等,始建于清代。建筑沿街临河,三轴并列。两轴均存素面砖雕门楼,书刻“永建乃家”,“长发其祥”,山墙做观音兜。 求恕里是嘉业堂藏书楼主人刘承干于1930年所建别墅。刘承干在上海储书之所名"求恕斋",南浔别墅称"求恕里"。求恕里属于典型中西合璧的建筑,整个结构是以门房、甬道、西洋门楼、卷门、庭院和独立的楼厅相结合的。求恕里曾在1951年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二野战医院院部和各部门办公用房。 这家网红面馆“祥和一家”,很想去品尝,可是没有合适的时间去享用,留点遗憾吧! 双桥。 生记米行,南东街141~144号,始建于清代。米行主人潘声和于1931年开设生记米行,后因当时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而关闭停业。 南浔古镇是江南众多古镇中唯一中西合璧的水乡,仅一座古镇就拥有无座园林,由于曾经在这块地域盛行西洋文化,因此这里的建筑大都优雅大气,中西文化合璧,与其他的古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东街152~155号的刘宅,始建于清代。屋主刘铸为南浔“四象”之首刘墉的长兄。建筑为两进楼厅式布局,楼厅沿街临河,做全骑楼,很气派! 广惠桥位于南浔镇南栅,俗名“张王庙桥”,东西向跨南市河,因桥东堍有广惠宫而得名。该桥始建年代失考,现桥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修。 千年道家福地——广惠宫,始建于北宋治平英宗年间,是历史悠久的道教福地,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建观历史长于建镇历史。传说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曾占广惠宫为行宫,故又称张王庙。佛道结合,既供黄大仙,又奉观世音菩萨。<div>广惠宫于2003年上半年重建,是南浔古镇一处道教建筑遗存。<br></div> 桥东堍北侧有清光绪石狮一对,系用青石雕成,造型生动,刻工精细,与古桥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老物件。 这个区域是最东边,游人更少了。 江南明清沿河民居群遗韵——百间楼,由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其女眷和仆人而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始建时约有楼房百间,故称“百间楼”,是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沿河民居建筑群之一。 百间楼东起吊桥,北至栅桩桥,依河立楼,骑楼式长廊顺河蜿蜒逶迤,封火山墙、河埠石阶、木柱廊檐,连同水中倒影,好一幅江南枕水人家的画卷。 百间楼是江南一带极为罕见的沿河民居群落。在暖暖的阳光下,看着温和的光线将木栅栏的影子拖得长长,乌瓦粉墙也渐渐有了暖意。 轻巧通透的券门洞组成的骑式长街里,无论是三叠式的封火墙,还是拱形的过街券洞门、水柱廊檐、或是老百姓忙碌的身影,都在静静地河面上留下了美丽的倒影。 江南第一宅——张石铭旧宅,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石铭所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大宅由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建筑群组成,处处呈现中西合壁的特点。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玻璃雕堪称“四绝”。<div>因为我没有买门票,所以有些景点不能参观,上下图片均为网上下载。相信不久我还会光临南浔古镇,细细寻味。</div> 西风东渐之经典——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南浔“四象”之一刘镛第三子刘梯青所建,是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又一经典之作。整座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为主体,大宅高敞恢弘,融入欧洲罗马式风格。洋楼下还沉埋过一场不可忘怀的历史悲剧——清初第一文字狱“庄氏史案”。 虚虚实实,如梦如幻,这就是南浔。 这里是南浔,相比普通的江南古镇,『南浔』更像是留洋归来的水乡姑娘,海纳百川、中西合璧是她最大的特色。无论是素有“江南第一民宅”之美誉的张石铭故居,还是南浔五大名园之一的小莲庄,都被打上了中西合璧的印记。 人人尽说江南好,“忆江南,最忆是南浔”。在南浔,你可以把时间忘了,从百间楼静谧的巷口,到花园浓泛着青光的石板路,晒晒太阳,随便走走,穿过小巷,踱过古桥,置身其中,每一帧都仿佛如同在梦里,美得让人忍不住感慨岁月静好!<div>在所有的水乡古镇里,游客都太多了,尤其是乌镇这样的地方。那么就去南浔吧!南浔难寻,不好找,所以人少!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br></div> 我们皖南川藏线自驾游的最后一天,中午在南浔古镇吃罢午饭就准备打道回府了。南浔古镇~上海的家全程2小时30分,约120公里。顺利结束此次历时8天行程,期待下一段游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