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次治病经历

君子兰

<p class="ql-block">  如果阴郁向你袭来,请努力让心放晴……。 ——题记 </p><p class="ql-block"> 2021年暑假,我像往年一样计划去西京医院看病,和往年一样,在看病前泡在百度网上海阅,也和往年一样昼夜纠结是否接受胆囊切除,直到每次都恍恍惚惚、头疼脑胀才暂且停歇。大约7月20日晚9点多,我跳完广场舞回来,曾写过一首《雨夜苍茫》来表达这病后苦闷的心情: </p><p class="ql-block"> 风起云涌向家还,</p><p class="ql-block"> 路遇疯犬退田沿。 </p><p class="ql-block"> 门外凝目露台湿,</p><p class="ql-block"> 户内伤神花叶干。 </p><p class="ql-block"> 时光静谧欢歌易,</p><p class="ql-block"> 心潮翻涌笑语难。 </p><p class="ql-block"> 聚诉寻无抑心田,</p><p class="ql-block"> 何时从容似从前。</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特别怕去医院体检的人,更别说让我去医院动手术了。</p><p class="ql-block"> 7月24日晚,我和老黄去影院看了一场电影《夺冠》(开始的片名为《中国女排》)。影片对我触动很大。女排姑娘们在大年三十彻夜练球;还有飞身鱼跃、配合团结的中巴对战场面;片尾曲《生命之河》响起之时……也正是这部影片激起了我敢于直面手术的勇气。一想到女排姑娘们经受那么艰苦的训练,那么紧张的比赛,那么大的伤痛和压力都顽强到底,为信念而战。我就反问自己的小病小痛算的了什么,如果还害怕,真的是太丢人太懦弱了,所以我仿佛坚毅强大起来,将计划中的西安看病之行当作是一次勇士的出征。</p>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8日下午3点多,我住进西京医院第二住院部十三楼肝胆胰脾外科三病区。</p><p class="ql-block"> 装有中央空调的十三楼处处温度适宜,整洁安静。护士站的几位护士各自忙碌,交谈甚少。四五位医生在一间工作室里各司其职,有的看资料,有的写病案,有的在向病人询问病史做记录。接管我的主治医生是刘世茂,不到四十岁,中等个,冷峻而严肃;主刀医生是赖全有,三十岁出头,北大保送研究生毕业;还有一个笔录医生,四十岁出头,平和儒雅,说一口极不好懂的西安方言。</p><p class="ql-block"> 当晚七点多,我走出病房,看见好多个手术过的病人在环形楼道散步。还有几位没做手术的病人聚在楼道小声闲谈。我也加入其中,听到有的病人说自己体内胆囊结石快长满了;有的说自己的胆囊息肉较大;有的说自己的结石长了十多年,已达到2厘米多……这些言语自然会引起我对自己病情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六年前夜半3点多,我的身体曾发生过一次难忍的巨疼,半小时后就劫后平安,第二天照常上班,随后也没在意。一年后单位体检查出有胆结石0.7厘米、胆息肉0.2厘米。才想起一年前的那晚疼痛可能是胆结石卡顿而造成。之后的五年,我对胆固醇较高的蛋类、肉类等近乎禁食,同时,加强广场舞锻炼,大概这个缘故,当多次体检时,结石直径到了0.9厘米后并没有继续增大,胆囊上的息肉依然是0.2厘米也没增大。只是所有看过我B超单子的医生都说我的胆结石长的位置不好,处在胆囊颈部,极易卡顿引起巨疼。写病史报告的医生曾回复我的咨询,说保胆取石并不可取,也不主张做。还说我可能是结石体质,取石后可能会在胆囊内继续长结石,最终也许需要二次手术,会更麻烦,建议选择微创切胆小手术,病后恢复快云云。</p><p class="ql-block"> 可是我的病情和这些病友比起来,貌似我的情况还不够严重,因此这次西安之行,我所选择的手术切胆是否草率呢?我又怎能不想起住院前看病时的情景呢?</p><p class="ql-block"> 这次看病,我最先挂的西京网约号是名声颇大的周景师教授,面诊时周大教授对我的病情却没做出明确的手术答复,反而让我自定是否手术,还说也可吃药治疗半年,如果胆部还疼的话再手术也行。我考虑连续两月的胆部疼痛已经影响了睡眠,而吃药花费太大,还伤胃伤肝,吃药后要多次复查,且不一定奏效,半年后的寒假时间又短,不利于术后休养身体,所以已充分做好手术心理准备的我,采取了老黄的建议,在第二天空闲时,又到西京医院加普通号后再决定。</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10点多,我顺利挂上了周教授诊室斜对门赖医生的加号。他看了我的B超单后,毫不犹豫地建议我手术治疗,赖医生说只要我能抓紧做完院前检查,第二天下午就可安排手术。这和头天的周教授给我看病的模糊态度截然相反。应该是赖医生的果断决定与住院安排影响了我,我也担心半夜巨疼的事情再次发生,同时妈妈、儿子还有朋友,他们都希望我早做手术,当然,更有中国女排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我,就这样我最终做出了手术治疗的决定,住进了西京医院。</p><p class="ql-block"> 28日进院当晚8点多时,我的责任护士来到病房,交代我晚10点以后和第二天早晨都不能喝水、吃饭。晚9点多时,我无事点开了周教授的网上诊室,向周教授说明了关于赖教授诊断的事,周教授此后再没有回复我,这也是我预料中的事。</p><p class="ql-block"> 29日早上8点刚过,有同楼层的病人被实习护士接去手术室了。其他几个等做手术的病友相互打听,都不知道自己的手术何时能进行。等待的时间有些漫长而焦灼,我只好翻看手机平复心绪。中午快10点时,护士给我挂上了吊瓶补充能量,共一大瓶两小瓶。我躺在床上输液时又想起入住前那两种不同的诊断……可是,事已至此,只好听天由命了,但愿这所名医院里的高材生赖大夫不是草率收治病人的。</p><p class="ql-block"> 中午12点,隔壁那个甘肃女病人被护士接走。我猜想自己应该是今天最后一个日间手术病人了,毕竟这种手术前后需要三个小时的。等,继续等!但愿我的胆在我的身体内多留一会儿,虽然它生病了,但它的功能还没有完全丧失,仍是我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它曾为我服务了49年。可现在它即将被摘除要离开我的身体了,其实我很不舍,很不舍!只是这个病的阴影已笼罩了我五年!</p><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最后一瓶液体快吊完时,护士来到我的床前拔了针,带我乘电梯来到同一座楼不同层的手术预备室,在预备室里给我扎上了滞留针又挂上了另一种液体,待观察二十分钟后,才带我进了手术室。我看到从头到脚全副武装的麻醉师、手术师、护士已经在那里等候。有一位医生轻言轻语地让我解开衣扣,肃穆的气氛让我紧张地手无半点气力,终于躺平,头顶上是电视画面中的聚光灯,旁边连接着各种监测仪器,医生往我的胳膊上注入了麻药,我瞬间就失去了意识。</p><p class="ql-block"> 直到下午六点,我被推回病房,移到22号床铺时,我都是迷迷糊糊的。成了“无胆”人士的我,在输液期间,只要稍微一动,腹部的三个微创伤口就很疼;还有就是难忍的腰疼了,侧身侧不了,躺也躺不舒服。再就是入厕困难。由于麻醉药效还没完全散去,每次我都要在马桶上坐半小时排小便……到半夜十二点时终于输完液体。不过,分分秒秒的腰疼还在折磨着我,以致我始终无法睡眠。无奈只有折腾老黄不停推拿我的腰部才能好受点。第二天清晨,腰疼减弱,也排了气。我遵医嘱,10点多时开始喝少量水,又喝了半纸杯小米粥。下午4点多,精神稍好的我下床去看望隔壁比我早三小时切胆的甘肃病友,她的药液还没有输完,得知她的手术后反应较大,伤口疼痛厉害还呕吐,医生只好在她的吊瓶里加进去止吐止疼的药。我认为这可能是个人体质不同,也可能是我的病情比她轻的缘故吧。</p><p class="ql-block"> 后来连续两天,我都是躺在床上输液,半下午时输完四瓶液体。无聊时,我会看看老黄给我拍的照片,有身着病号服的自己以及所切下的“胆囊”照片……每天输完液,精神不错的我照例会下床去隔壁病房,看望那位比我大一岁的甘肃女病友。她那在一所初中任教、戴近视眼镜的丈夫,总是坐在旁边的蓝椅子上默默不语地听我们聊天,而面容娇好身体虚弱的病友也时常微笑地和我聊着她身体的状况。两天当中,赖医生、刘医生许是因为我们这些病人的手术不大,加上工作繁重,所以仅来病房巡查过问过一次。</p> <p class="ql-block">  8月1日清晨7点半,两名护士走进病房撤走我的铺盖。我只好歪坐在蓝椅子上等着去办出院手续的老黄。这时,隔壁那位戴眼镜的甘肃男人,大步流星地走到我跟前,说他们已办完出院手续,准备坐儿子的车去附近儿子的家中住几天再回甘肃。我对他说儿子既然那么孝敬(女病友住院期间,都是她已参加工作的儿子从家带饭到医院楼下),可以多住一段时间……那位陌生的同行最后离开时自然地伸手和我握手告别。我能理解身处外地的病人那份真诚的感谢和关爱,对陌生人友好的热情我还蛮感慨的。不一会儿,老黄回来,我们告别了同室的病友就离开了医院。从医院到最近的宾馆,需上下台阶过地下通道,再走一段并不太远的人行道,虽我用尽气力也最多是缓慢步行,平时需十几分钟的路竟用了半个多小时才走完。到达宾馆后我一躺到床上便沉沉睡去,晚上醒来喝了半纸杯粥后又睡,直睡到第二天凌晨才清醒,才把在医院四天没睡着的困乏消减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8月2日下午5点多,我们坐网约车顺利到家。术后居家休养的日子正式开启。第一阶段,我每天躺在床上喝完了粥就睡,睡好了接着喝粥。经历过虚弱、伤口疼、出虚汗、连续六天没大便这些身体的煎熬。第二阶段开始吃鱼汤、白蒸馍、咸面叶,并在阳台来回散步舒活身体,直到25天后的暑期教师会的来临,我第一次走出家门去学校……。</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的身体已逐渐恢复,饮食和运动也已正常,心情也越来越好,尤其是再有十天就该放寒假了,工作也比较清闲,我终于能如愿以偿地坐在电脑前补写完住院治病的事。可是总觉得有千般言语万般思绪,却无从说起。我知道自己不善言谈,也不擅长文字表述,只能想哪儿写哪儿记完为止了。</p><p class="ql-block"> 我自身的感悟是:</p><p class="ql-block"> 一、如果胆囊还有功能,能不手术尽量不手术。关于我的胆结石合并胆息肉这个病,手术前已发展为慢性胆囊炎,症状主要是心口窝和胆囊部隐疼,以饱餐和刺激性饮食后加重,晚上平躺时疼痛明显,但步行或其他运动时疼痛全然消失。只要没有心理负担、合理饮食、坚持锻炼,增强免疫力,能不做手术还是不做的好。有时候想想见多识广的周教授,许是更多的在考虑病人到没到做手术的最佳时机,更多的担心那个万一的发病概率,才表现出了诊治时“医者仁心”的沉思和犹豫。不管如何,为病人考虑更长远更多的周教授无疑是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医德的好医生,而赖医生手术切胆的做法无非是“防患于未然”,讲究手术指征,态度严谨,二人各有各的站位而已。实际上,对于不太严重的胆结石,病人可适当吃些疏胆化瘀,止疼消炎的药,当然不能少了定期复查,如一旦发病应立即就医治疗。因为手术毕竟是伤气血又少脏器的事,对人后患很大(需要半年才能恢复正常体质、饮食、运动),何况胆结石去除之后,还得继续关注,特别是胆色素结石在胆总管或者肝管内还会继续复发,也会面临二次手术的风险。</p><p class="ql-block"> 二、不透支身体,需珍爱健康。对于休息日很有限的工作人员,一旦手术定要选择好时机,至少需休养两个月,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微创术!切不可大意,不要像我以为的一个月足够,否则一定会影响后期身体的恢复。我就是只休息了25天去上的班,最后导致免疫力,内分泌紊乱,感冒发烧、上火、失眠等轮番上演。总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单位离了一个人工作会照样转,一个家庭离开一个人却会乱了套,一个人硬扛而失去健康的身体更会得不偿失!所以,自己的身体自当爱惜,今日的不在乎必定会在未来的某一日让你后悔不已。</p><p class="ql-block"> 复旦大学优秀青年女教师于娟患乳腺癌去世时年仅32岁,尽管离世前她写的抗癌日记《此生未完成》,让我们了解到海归于博士是多么的热爱生活,多么坚强乐观,多么善良优秀、可爱聪慧,但幸运之神不会因此而垂怜她,而她才2岁的孩子土豆自此永远失去了妈妈,而年轻有为的丈夫光头(赵斌元)自此也永远失去了爱妻,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和妻子同是高学历博士的上海交大副教授赵斌元用妻子的生命换来的醒悟,是提醒全天下人,从平时做起,要关注自己的健康,远离不好的生活方式,如经常晚睡、暴饮暴食、嗜荤如命,野心勃勃、争强好胜等等,不要透支身体,毁坏健康。</p> <p class="ql-block">  三、身体得病不能再让心理得病。同一种病,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症状。不同的医生也会有不同的诊断,甚至是相左的治疗方案。怎么办?不需要自乱阵脚,更不能自己吓唬自己,增为心病而忧心忡忡,也不能人云亦云,不因人而异的分析、判断。即使西医的手术治疗也好,还是中医的保守治疗也好;无论是大医院的博士诊治,还是小医院的普通医生治疗,最终决定权、签字权是病人自己,所以作为最清楚病情的自己,一定要客观、冷静地直面疾病,不受医生的误导,不受别人的干扰,结合医生的分析做出最准确的打算。该怎么治就怎么治,只需尽力配合治疗。一旦做出治疗选择,就不要三心二意,左思右想,让心灵经受煎熬,郁郁不快,被心病击垮而是要增强信心,战胜疾病,拾得健康。</p><p class="ql-block"> 四、活在当下,珍爱亲情。“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每一个病人在最痛苦,最需要人安慰的时候,大多是亲人陪伴在左右,给自己递水端饭,跑前跑后,给与最切实的援助和支持,而脆弱的病人最大的感动也是亲人们的辛劳照顾所带来的温暖和关爱,最牵挂的也是亲人们的健康安好、无后顾之忧。躺在病床上才会真正了悟“时光静好”的意义,一定是家人和亲人都健健康康、和和睦睦、快快乐乐就是最大的幸福。像极了于娟博士的生命临终前所言“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所以,作为普通人,不必沉湎于消耗健康伤害亲情的“名利权情”,(关于于娟博士的“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这句话我非常认同,),只需尽力工作、热爱生活,始终向善向好,始终矢志追求,没有虚度光阴,没有忘记责任和义务,没有抱歉和伤心,哪怕成绩一般,生活平淡又有什么?当今多元化社会,幸福观也是林林总总,不尽相同,但和最亲的人携手相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走过岁月;过着相亲相爱、内心安宁、知足快乐的生活定是人们向往的最大幸福!</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治病经历,让我领悟到一些生活常理:世事难料,生活不易,活着真好!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珍惜生命、珍爱健康。在此前提的人生旅途中,即使遇到疾病、失败、挫折和痛苦,也要有女排姑娘那种打不倒的精气神,不惧跌落,不畏磨难,扫除前行路上的一切黑暗。只有这样,灰的天才能变得清澈蔚蓝,生命之花才能灿烂开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