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游戏

B班纪茗予

<p class="ql-block">  今天在进行了简单的课堂回顾后,玩了一个既简单又有趣的游戏——沉没成本。</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规则:一张十元的人民币一元起拍,两人轮流加价,每次加一,直到其中一人不加了,就要扣除相应的学分。若还有人还要继续加价,就在前一人的基础上加,直到无人加价,一人把人民币拿走为止。一开始上去的是两个新生,他们把价格加到了18,有一人坚持不住退场了。这时台下一个人都没有举手,我想:前面那人已经抵掉了17元,我如果报19,只需要2个学分。于是,我就举手参加竞拍。我原本的战术是这样的:一直加到27,花费十个学分,不赚也不亏。但没想到对方是个“愣头青”,继续加到了28,无奈我只能放弃,及时止损。后来又上来一个新生,跟另外一位老生加价到了30,老生被迫退场。此时台下又无人举手,此时我想:刚刚损失了10个学分,这次一定要赚回来。于是我又上场了,最终以37拍到了人民币,赚了3元。下一场竞拍又开始了,拍到后来,一人正要以2个学分拍下人民币,台下再次鸦雀无声,于是我又举手了。不过这次的是个老生,及时止损退场,换了一个新生,他又拍到了我的底线,无奈我又只能放弃。后来,何老师提议要共同创建和谐社会,每个没拿到人民币的人,以2元学分获得一张10元人民币。</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亏损了17元,但是这次游戏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和谐社会是大家谦让出来的,不是争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年度小结:</p><p class="ql-block"> 从2018年10月至今,纪茗予参加童学游学活动已达三年之多。还清晰记得一年级时,学习卡上好多字都需要提前备注拼音,每次听课只能听懂一半,所以作文只能口述大概流程。经过三年的积淀,整体变化还是很大的。</p><p class="ql-block"> 首先说说背诵能力。大概从第二年起,基本上每节课都能抢到红帽子,有两次去晚了,没领到红帽子,看他对头上的黄帽子非常嫌弃,时不时拿下来玩玩。后来每节课都会提前背诵学习卡,到了游学点很快就能抢到红帽子。去年因为请假了一次,没能蝉联一年大满贯,今年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一枚崭新的红帽子,这几天晚上他都戴着红帽子睡。</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时,他就背完了《道德经》和《大学》。当时毕竟年龄小,看到何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奖励背完《道德经》的同学,他就很羡慕,这也是他背诵的动力。后来因为时间有限,加上有些自满,《论语》的背诵始终停留在第六章。拍卖会上,听到陈静轩妈妈介绍孩子背诵国学的过程,又一次刺激到他了,这几天一直在盘算寒假怎么背完整本《论语》。虽然我知道他背完的可能性不大,但我还是要积极配合,说不定能发生奇迹呢。</p><p class="ql-block"> 再来说说文史知识的积累。因为我是理科班出生,文科比较薄弱,所以听说了何老师的课,就毫不犹豫地把纪茗予送到何老师这游学,就指望着何老师可以把他带上道。一年级时,课堂上的他对文史类知识点一窍不通,所以经常听得云里雾里,为此我找了很多历史故事音频给他听。随着识字量的增加,二年级啃完了《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和《上下五千年》,慢慢地他对中国的历史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三年级断断续续地啃完了《明朝那些事儿》。现在他对历史类书籍更偏爱些,有时我问他一些历史知识时,他都说的头头是道。这学期因为多数景点都是二刷了,课堂上的笔记也记得越来越多,知识点的复述也更完整了。</p><p class="ql-block"> 最后谈一谈写作能力。一年级作文以口述为主,二年级起就鼓励他手写,当时校内的看图写话还跌跌爬爬,所以只要认真写了就表扬。三年级起,学习上开始试着放手让他独立完成,也不再写家长手记,所有学分都要靠自己挣。为了多挣学分,课堂上积极发言,作文也由一篇到多篇。由于我不太会指导写作,怕指导了反而影响他的思路,因此每次作文都是他的原文。虽然经常语句不通、用词不当、内容不具体,但我觉得这就是他的真实水平。校内作文三年级才起步,一年多进步很大,慢慢积累,相信今年的游学作文也会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