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绘制美好的晚年生活(副本)

顾侠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访恩师王励新老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些日子,老同学王秋月、韦新囡和我相约去杨浦区拜访我们的恩师王励新老先生,一位传奇的上海布艺手工艺品创始人。能和已经94岁高龄的中学时代老师面对面在家里交流,亲耳聆听她退休后的从艺经历,亲眼目睹欣赏她在晚年倾心绘制的布艺手工艺品,实在是三生有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顺便回顾一下,从1963年入学至今我们和王励新老先生已经有将近六十年的师生缘分了。当年她是我们的化学老师兼班主任。1968年8月我们那届学生毕业后各奔东西,我和老师并没有什么联系,直到二十几年前王励新老师七十岁生日,那时我们同学也年近五十岁,我们曾经在辛庄的顾月珍同学家为老师祝福。在以后的年月里,我和几个同学曾拜访过老先生家,以后班级同学的多次聚会,也常常能与恩师见面。每次相会都会给我们留下温馨而又难忘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秋月安排和老师电话联系,老先生说:“来吧,下午一点可以,我从来不睡午觉” 。呀!这又让我们大大的称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1的12月29日,这是一个寒冷而又让人倍感温暖的冬日。天高气爽的天空上飘浮着朵朵白云。 老师家住上海杨浦区本溪路一个普通居民小区,下午一点我们准时敲开了王先生的家门,为我们开门的是她的女儿,一个长的酷似当年王先生的妇女。正在客厅阳台前藤椅上休息等我们到来的王老先生立刻起身,满脸笑容,让我们在客厅沙发就坐。在老师家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可以随意,当然时间宝贵,机会难得,没有什么客套寒暄,我们直奔主题,要品味王先生艺术珍品,要了解一下,她是怎么制作这些精美绝伦的布艺手工画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六年前,我们的恩师王励新先生在布艺手工画的诞生地上海杨浦区四平路街道文化中心展出时,记者采访她时的照片。那年老人家已经88岁,她是那样的神采奕奕,精神抖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午后一点暖暖的阳光洒满了客厅,慈祥可爱的王先生笑容可鞠,那一口糯糯的无锡上海话,是那么的亲切而又熟悉。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又回到了从前:记得她给我们上化学课,让我们背元素周期表,让我们写化学方程式,虽然枯燥,但老师亲切的语音,不急不缓的语速,可以沁人心扉,令我们受益终生。还记得1966年文革开始,废除了高考,我们只好在学校瞎混游荡,那时也常常会在学校巧遇王励新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曾语重心长用她那糯糯的无锡上海话对我们说:“现在学校是没有课上了,你们还是不能放松书本知识的学习呀。”当时我们不以为然,现在想想王励新老师真的是有远见。今天我们又听到那糯糯的话语,她正在用她那特有的缓缓语速叙述着她的从艺经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已经94岁的王励新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任上海59中学化学老师。教书育人几十载,可谓桃李满天下。退休后不甘寂寞的她曾经在一家企业担任技术总监。步入七十岁后,一次偶然的机遇,她在北京的雍和宫发现了中国传统的布艺画,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回来后潜心研究创新发展,开始了追逐幼年和少年时梦想的旅程,她从“女红”起步,创意创始她的布艺手工画,终于独树一帜。她的海派布艺手工画,成为了上海手工艺品的一大特色,成为非遗产品,这里给大家呈现她和她的几代传人的部分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艺术人生,欣赏她那美轮美奂的布艺手工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依然精神抖擞,侃侃而谈的老先生向我们介绍她是如何选料布局,来完成她的布艺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转发王先生的布艺作品得到朋友的羡慕和喜爱,老师送给了我的北大荒学生高静,一本她主编的“布艺画制作”,但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梦想成真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先生为我们介绍她的手工艺品工艺画的制作过程。她起身走进她的卧室,拿出一些裁缝店剩下的边角料,还有包装盒里的绸缎面几张硬板纸,被丢弃的泡沫垫,棉絮等,看到了经过她构思后精心的拼贴,缝补,描绘……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飞鸟鱼虫,鲜花绿叶,它比一般的绘画多了立体感,比传统的刺绣又多了美术构图,真的是别具匠心风格别致。我们似乎明白了,这就是它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个视频有王老先生制作工艺图画的一些细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看看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看这个年年有余的视频实在是太精彩,太精彩了!我们几个同学,异口同声,称奇赞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让我们称奇的不仅是王先生这些精美绝伦布艺画制作的一丝不苟的复杂过程。还有她对生活安排的有序和得体,她告诉我们,现在她的主要任务是带徒弟,她的手下已有八代传人,她的第一代徒弟有三人,是她的得意门生。说起来也奇怪,在王先生步入她的布艺手工时,我们几个同学也欣赏了她的杰作,她是有心让有兴趣的同学跟她学习,遗憾的是,我们居然没有能成为她这方面“徒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人家不仅思维敏捷,谈吐自如,而且还手脚灵便,说着说着,起身走进了她的卧室,双手捧出了已经收藏在各种相框里的作品,给我们一一作起了详细介绍,让我们欣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再次欣赏老师的布艺作品,让我们连连称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除了她的布艺作品,这几年先生还精心画作了她的一些中国山水和花鸟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王先生最关注的是她潜藏一生手艺而创立的海派布艺画 的传承和发展。正如她一再强调的:我已经九十多了,传承这门手艺还是要靠年轻的一代呀。我想,这也是王先生接受我们去她家打扰的理由之一,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为她宣传这门独特的手工艺品艺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令大家感到欣慰的是杨浦区四平街道的三所小学校都开办了布艺培训班,上海有七所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这里找到了传统民间手艺和创新产业的对接点。老人家兴奋的告诉我们,前不久还有复旦大学的学生到她家来请教有关布艺画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她的名下有孙金凤等三位嫡传弟子,各自形成自己的流派和风格。她满怀期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也期待着她名下的八代传人,一代更比一代强。繁花似锦,栩栩如生,巧手绘制出一片新天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也该起身告辞。我们依依不舍,王老先生意犹未尽。她亲自拿出了她早为我们准备好的她这几年的作品送给我们三位同学,我们每人得到了她的一幅大框的布艺手工画,还有两个造型各异的布艺挂件,这是王先生送我的艺术珍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先生赠送给我的作品——两个中国结,新春挂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临行前,她还是满脸微笑关切地和我们聊到班级的同学们,班级的微信群,还有同学们的一些近况。现在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活跃在班级群里的王先生,为我们转发各种有情趣 有格调 有品味的帖子。还在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天下午的三点半,收获满满的三位老同学手捧老师赠予的珍品,走在那条陌生而又亲切的杨浦区本溪路上,向地铁八号线走去。路上也吸引了一些路人的好奇,我们骄傲的向他们展示这是九十多岁老师送我们的最新杰作。当然得到的是啧啧称奇。真诚祝愿我们的恩师王励新,健康长寿!老师,我们的敬畏您敬仰您!您让我们懂得了,人生要有目标和追求,到了老年更应该有兴趣和爱好。实现梦想什么年龄都不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也步入老年了,虽然我们不能加入布艺画制作的行列,但是我们也可以为社会为家庭为自己做一些有益的事,追求美好生活,永远不迟,永远在路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临别时,她的女儿为我们留下的合影。时光不老,我们不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