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残荷又称枯荷,历经深秋严冬风霜雪雨,褪去翠绿罗裙留下褐色傲骨,重复着一年又一年的轮回……</p><p class="ql-block"> 历朝历代文人雅士,没少以残荷的诗画暗喻世间的淡凉、褒扬赞美它宁折不弯的风骨。</p>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开始,在深秋隆冬与摄友们结伴或独自去市区公园人工湖,湿地荷塘拍摄残荷。</p><p class="ql-block"> 也许与夏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姿反差太大,几次都找不到感觉扫兴而归……</p> <p class="ql-block"> 自己镜头留下的总是一团横七竖八傲立水中的枯叶孤茎……</p> <p class="ql-block"> 回想拍摄残荷,其实是个人艺术欣赏水平的再现。主观上对残荷美视而不见又怎能从画面的取舍、被摄体的不同视角、光影的明暗……提炼它的美,而后按下快门呢?</p> <p class="ql-block"> 每一项技能的提高从来没有捷径,都是循序渐进学习过程,欣赏水平与摄影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以后的日子里,每到秋冬拍摄残荷季节,向几位结伴摄友虚心请教,得到过他们很多帮助指点;去新华书店留意书画家的残荷水墨作品;借助微信吟读历代诗人以诗言志有关残荷的诗句;仔细揣摩领会摄影减法的真谛,从乱和纷杂中提高欣赏水平……</p> <p class="ql-block"> 从审美角度,客观事物以其对称性为最基本的美,包括非对称物体与自身光影形成对称性。从这基本道理感悟到,拍摄残荷主要选择其自身和它的光影。</p><p class="ql-block"> 所以拍摄残荷最佳时间应是选择上午和下午,逆光或侧逆光斜射在残荷的时机。</p> <p class="ql-block"> 拍摄过程有条件的话用长焦镜头,可选范围大的水域,远近比较稀疏的残荷拍摄。</p> <p class="ql-block"> 摄影除了纪事摄影,后期制作也逐渐被接受成为摄影人必备的技能。</p><p class="ql-block"> 所以一些实在无法避开纷杂当中的拍摄对象,可以通过后期制作保留自己需要的部分,屏蔽不需要对象。</p> <p class="ql-block"> 以上是自己几年来几点拍摄残荷的感悟,与摄友们分享。也借此感谢曾经帮助指导过我的老师摄友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