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阅水之“五尺”之徒

林子歌

这是2016年的旧游记,从大周宁网复制出来做个纪念。 “车岭车到天”,对于寿宁的车岭古道,闻名已久。关注车岭古道,不如说是关注冯梦龙。据说,当年61岁的冯梦龙到寿宁这穷乡僻壤当县令走的就是车岭古道。车岭,因岭高且陡而得名。象一条天梯直上云霄,故又有“离天五尺”之说。3月5日。我跟上了老叶的队伍,从斜滩出发,开始了“五尺”之徒。 从斜滩逆流而上,到山田村的古道就修建在斜滩溪的岩壁上。光滑的鹅卵石,整齐的步行道无不在述说这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古道的沧桑岁月。奔腾的溪水,苍翠的古榕树伴随着蜿蜒的古道一路前行,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陡峭,这也是我们整个行程中最轻松,景色最美的一段。过了山田村,从一座残破的石桥开始,只见车岭如一条天梯直上云霄,三座白色的亭子点缀其间。尽管在来之前就知道了车岭五公里的古道岭高且陡。高低落差近600米,全长有12900多级台阶,无一平路。但五公里的路程还真没放在心上,只是真正踏上车岭才能体会到了冯县令当年的艰辛。 到车岭时已是十点半。陡峭的古道,炎热的天气,每迈一步都觉得喘不过气。车岭三个亭,每亭必歇,这在以往的徒步中是极少见的。不禁在想,当年这位61岁的县老爷过车岭有没有轿子坐呢?这城里的读书人到这,爬的上去吗?都说老叶的队伍是“暴徒”,第一次参加还我担心跟不上,但在车岭却被我们拉在了身后,估计是古老的车岭符合他们的年纪,要慢慢感怀61岁冯县令的艰辛吧。我们几个人年纪略小的啥也顾不上了,就第一个劲的往上爬。用叶子的话来说,“早点出发,才不会掉在最后”。峰回路转,当看到隘关时不禁欢呼起来,知道离登顶不远了。 车岭关,系明万历二十年(1594)寿宁县令戴镗在寿宁境内设四关防守的关隘之一。冯梦龙在《寿宁待志》中写到:“车岭关,一线千仞,仰关者无所措足,东南路第一险要处。”,或许是世事变迁,我们也感受不到“逶迤古道逐云升,踏破风霜不计程”的雄关之险。但汗流浃背,两股战战的我们却能深切体会到"千年扁担万年筐,压得背驼腰又弯。磨烂两肩流尽汗,工钱不够饱三餐"的艰辛。通过车岭关,依然是上坡,但是有了盼头的我们干劲十足,没多久,终于见到了“离天五尺”碑。传说中的岭头亭不见踪迹,但“阿弥陀佛”的碑还在。车岭头还有天池寺,百丈漈瀑布。感觉都很一般,没什么特色。 在车岭山庄吃过午饭,我们决定不走回头路,绕小车岭回来。古道在茶园中穿行。沿途陡峭的山坡都被开辟成了茶园,寿宁人真是勤劳。如此艰辛的条件也不放弃。 也许是我们来的时机不对,也许是我们来的季节不对。车岭古道给我们的感觉景色一般,更没见到知县丁居信所描述的:“俯视渺培楼,遐瞻开异境。气候下方殊,阴阳幻光影”。景象。整个行程都暴晒在烈日下。和以往走在山间古道的绿树成荫。翠竹成林形成了鲜明对比。但这条古道承载了寿宁500多年的风雨沧桑。留下过文豪冯梦龙的汗水和足迹,我们仍然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