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记父亲入住养护院的前前后后(一)</h3> <h3> 每个人都会老,这是生命的轮回。2021年12月11日,我提前给老爸过了个生日🎂。</h3> <h3> 谁知道2021年最后一天,农历冬月28日19点37分,一顿急促电话铃响,小妹:爸爸又吐又拉,无法站立。在我好朋友、好同事的协助下,120急救车将老人送至市中心医院,拍片、CT、心电图、核磁共振,过关斩将。结论为胆囊、胆管结石并急性炎症发作,住院强剂量消炎。必竟年亊已高,居家近7年的一对一专职保姆,力不从心,多次提出辞工。</h3> <h3> 我们随即就近考察了一家高端老年人养护院一广慈医院。以前老爸一直说:居家养老好,自由自在,专人服务,没有被管束、被抛弃的感觉。期间,从情感上我们也曾纠结、犹豫。但面对老人家体力不支的状态,经过综合分析,缜密比对,考量利弊,同时对老爹身体、生活状态进行了风险安全评估。统一了思想,再孝顺的儿女,经验再丰富的保姆都取代不了医养结合的护理。再加上长期困在家里,四只眼睛👀两张嘴,卧室、卫生间、歺厅三点一线,沒有外界接触,思维反应迟钝,语言功能衰退,老年痴呆乘机而入。况且还有不可预测且无法估值的跌倒、摔跤、急病的风险。</h3> <h3> 元月5日,老爸的各项指标符合出院条件了,我们选个好日子,“六六顺”吧。6号下午两点钟,广慈医院医疗救护车直接开到中心医院🏥住院部楼下。门开了,养护部陈主任一袭白衣親自率队来接老爷子入住广慈医院🏥养护院。</h3> <h3> 我们订的是向阳两人间,按“特护”级别标准。广慈医院大楼集门诊就医、养老护理、住院康复为一体。这里设施齐全,各种适老化细节完善,有一整套规范化的医养流程。其中最关键的是24小时中央空调,全天候热水供应;定期检测血糖,经常监控血压变化,及时调整用药用量。</h3> <h3> 我父亲毕竟92岁高龄了,大部分时间清醒自如,思维短路的现象还是有时发生。他看到房间内外整洁舒适,一尘不染,被套床单枕头全是崭新的,沙发🛋️冰箱干干静静。风趣幽默的告诉陈主任以及医药专员黄老师👨🏫👨🏫说:我找到了新的组织,有了新的领导;我进入了新的生活环境,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h3> <h3> 晚上回家,我们帮他清理衣物。走进简朴温暖的“家”,我泪崩了:一柜子的政治、经济、金融、投资方面的专业书籍;一屉子的人生过往相册;还有许许多多的奖状、证书,几十年前的《党费证》、支部生活会记录、心德笔记……可眼下只能带走应季衣裤,就连身份证、医保卡、工资折都不能自带管理……。也许这就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吧!</h3> <h3> 短短一周,老人家生活环境每天不一样,从急诊室——观察室——病房——养护院。长得一样的房间哪个是我的?卫生间在什么方向?如何吃饭?开始几天我们日间松散陪伴之,好让他尽快适应。</h3> <h3> 住院期间,每天念叨:这不是我的家,我的家🏠在某某小区,天天把护工当保姆。到了广慈医院🏥养护院,面对一批新的管理人员及护理人员,脑细胞很快屏蔽了居家保姆的信息。陈主任、李主任,黄老师、李医生,小刘、小徐、小汪、小周等取代了保姆“小张”的名字。</h3><h3> 元月7日,我们帮老人家定制了“双耳👂助听器🦻”。这是在配置助听器🦻时的照片,配合默契,信心十足。回到房间里后,接到远在重庆的女婿、外孙的电话☎️,这是几年来听得最清楚的电话。</h3><h3><br></h3><h3><br></h3> <h3> 饭桌上偶遇60多年以前的老同事,碰到曾经楼上楼下的邻居。他们聚在一起,聊得很开心😃,话题总是自己日夜牵挂的儿孙们,如数家珍地述说着几十年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讲完后,又周而复始的循环复述。</h3> <h3> 老爸是位有文化、有修养,宽容中厚、豁达乐观的老人,每每别人为他提供服务后,总是温暖的说:谢谢你呀!甚至有时会拉拉你的手,拍拍你的肩,以表达感谢之情。</h3> <h3>起先,我老爸对每月六千元的养护费(不含洗理卫生日用品),不太舍得。但老人自知暮年重荷,心有余而力不足。女儿们开导他:这是您的钱,不够还有我们呢! 要说吃的嘛,哈哈:符合医嘱,“低脂”、“少油”、“少盐”。不过我们会适时补充营养,拾遗补缺。</h3> <h3> </h3> <h3> 放心吧!親爱的爸爸:您是给我们生命,给我们世界的父亲👨,花再多钱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我们愿意用生命历程的火花照亮您最后的行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