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海 市商会旧址位于北 苏州 路470号,此处原系清政府出使行辕旧址,近代 上海 已是个江海之通律的城市, 中国 派外大使大多从 上海 港出发,为了保佑海上的安全,仿照闽南渔民建 “妈祖庙 ”或 “天后宫 ”祭神保佑平安的习俗,光绪十年( 1884年)在这里征地 8000平方米分别建造天后宫和出使行辕。宣统三年十月( 1911年 11月), 上海 军政府划定铁马路(今 河南 北路)天后宫(原清政府出使行辕),作为 上海 商务公所的办公地址。民国元年( 1912年)二月, 上海 商务公所与 上海 商务总会合并成立 “ 上海 总商会 ”后,在天后宫原址建造议事厅和办公楼,新会址就设在今北 苏州 路 470号。</p> <p class="ql-block">三层楼高的清水红砖墙,两层通高的壁柱上装饰着古典主义特征的典雅花饰,三角形、半圆形山花窗楣……,与背后的全球第四家宝格丽酒店相互衬托。这幢落成于1916年,曾是近代 中国 成立最早的 “商业首脑机关 ”的建筑,比外滩不少落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都要年迈</p> <p class="ql-block">据《 上海 总商会 新建 议事厅开幕纪念册》记载,这幢大楼当时投入经费约 白银 十万余两,聘请了 上海 颇有名望的 英国 建筑事务所通和洋行负责设计,是 上海 一座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古典主义特征的建筑。在1920年前后,沿北 苏州 路扩建了门楼作为 上海 总商会的主入口,以及一段水刷石围墙,以连接主楼和门楼。</p> <p class="ql-block">2018年,经过7年的修复,坐落于北苏州河路470号的的上海总商会旧址重回人们的视线。</p><p class="ql-block">上海总商会大楼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建造,主要建筑为南楼和北楼,均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以清水红砖为基调,饰以精美的水泥仿石柱饰,凸出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具有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特征。</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八年2月22日,经清廷商约大臣盛宣怀的提议,中国第一个商会——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地址为大马路(今南京路)五昌里。清光绪三十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改组为上海商务总会,会员48人。民国元年2月29日,上海商务总会与商埠公所合并,正式成立上海总商会,100位公所、会馆以及其他行业代表入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民国4年,上海总商会迁至北苏州河470号,占地3300平方米,也就是现在的上海总商会旧址。这个地址曾经是闸北天后宫,也是清朝大臣出使行辕的旧址。民国时期,随着庙产兴学运动,天后宫改为他用。上海总商会的建立让此地恢复了生机,中国的第一家商业图书馆、第一部商法草案、第一份《总商会》月报、第一个商务公断处、第一代工商业企业家都在这里孕育诞生。这里曾举办过四次国货展览,1921年12月举办的第一次展会有美术工艺、饮食、农林园艺、机械工业、染织工业、制造工业、化学工业、药品、科学似器、矿产、水产、皮制品等12个门类,展品达33500余件,参观人数超过61000人次,是规模最大的一次。</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市总商会奉命撤退。日本投降之后,上海市总商会迁回国内原址,随即恢复会务,协助各业公会整理会务。1956年,市商会移址香港路5号。原建筑由上海联合灯泡厂、电子管三厂及电子元件研究所等单位使用。如今,经过修缮后的上海总商会是宝格丽酒店的宝丽轩中餐厅、500平方米的宴会厅和威士忌酒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