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相册里有我一张我们那一代千千万万人都曾梦想的像片——天安门前的留影。这张相片记录了我们这代人的几多彷徨,几多迷惘。记录了我们这代人所经历的难以置信的一段历史。一九六六年中国历史上,荒谬的一页,轻轻地掀开了,我们这代人统统地被苇卷进了文革的狂潮。十五岁,正在初中念书的我整天跟在战斗队的阿哥、阿姐们后面,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行动”。曾几何时,各地掀起了“大串连”活动,千百万小将纷纷向我们心目中的“圣地”北京进发。像我这类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当时是无资格参加首批革命大串连活动的,只能就地闹革命,还经常遇到同学中一些“假洋鬼子”式的斥责。使一心一意闹革命的我常常受到沉重的打击。看着“红五类”们个个趾高气扬,戴着红袖章免费去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我的心简直要碎了,我痛恨自己投错了胎,为什么不出生在“红五类”家庭。但我倔强的个性,坚定了我“朝圣”的目的。我宁愿用与家庭决裂的方式,表明我的革命性,我咬破手指写下了“海枯石烂不变心,永远忠于毛主席”的誓言。向学校文革小组表达了革命的决心,终于感动了头头们,批准了我北上串连。我把我这个瘦小而又革命的身躯塞在火车座椅底下,颠簸了几天几夜,来到了北京。1966年11月26日,我们啃着免费供应的馒头、苹果,汇集在天安门前东西长安大街。一张张天真、幼稚、赤诚的面孔,一遍遍声嘶力竭的呼喊,还有挥动着的红色语录本,汇成了一片鼎沸喧腾的红色海洋。日头西斜,最最幸福和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同学们喊着、跳着、哭着、笑着……解放军战士手挽手筑起了人墙,车子驰到了我们面前,领袖向着我们举起了那只我们在银幕中早巳熟悉的气吞山河的巨手,我清楚地看见领袖微微耸了一下双眉。但车辆很快从我们面前闪过。第二天,我站在摄影师用粉笔划成的圆圈內,“卡嚓”一声完成了我在天安门前留影的夙愿。站在圆圈内我环顾四周,昨天这里是个狂热的世界,今天虽然依然是红旗、红袖章的海洋,但却显得有点冷清。我实然想家了,我想尽快回到我欲与之“决裂”的父母身边。廿多年来,(至今56年了)我拿出这张像片,细细品味,悠悠往事顿时浮现眼前。象历史教科书中所描叙的史事一样,人们总是在后来才了解过去的真实面目,而当年十五岁的我,虽身临其中,但幼稚的心灵和嫩弱肩膀怎么能承受和承担历史的重负?相片中剩下的只能是十五岁的迷茫和同代人的惆怅。本文刊登在1994年1月10日温州日报</h3> <h3>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h3> <h3>1966年10月革命大串联在北京</h3> <h3>温州市新民中学文化革命领导小组介绍信,1966年10月。</h3> <h3>1966年11月串连住在北京女子五中就餐证</h3> <h3>革命师生串连乘坐火车证1966年10月至11月</h3> <h3>革命师生串连乘坐公交车证,1966年</h3> <h3>温州市工读一中学生证,1967年2月颁发</h3> <h3>1970年6月上山下乡……</h3> <h3>2003年6月去北京、沈阳,办事。</h3> <p class="ql-block">从一个悲壮的故事开始,到一个悲壮的故事结束,回首往事都是那样惊心动魄,但在这一份惊心动魄的背后我们体会到的是对往事的敬重与对将来的信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