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05年小年,是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有“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神。我在郑州火车站广场上伫立着,抖擞着,翘首以望。起风了,一阵寒风吹来,又呼啸而过,我瑟缩着不断颤抖的身体,迎着寒风疾走,空荡荡的衣衫迎风飘扬,猎猎作响,呼出的热气马上变成了雾气,缭绕于嘴边,久久不散。</p> <p class="ql-block">家,一个让人温暖而又心酸的字眼,回家,一件做起来简单而又非常困难的事。望着常年漂泊异乡的游子们,挑着沉重的行囊,带着萦绕在心中的幸福,夹杂着拥堵在胸口的酸涩,温馨的梦想催生出无穷的回家的力量,在亲情的牵引之下,他们最想做的,莫过于带着自己的心灵,朝着家的方向,上路。此时“思亲”之意愈加浓重,“乡愁”成了他们的永恒话题。每当这个时候他们都要跋涉万水千山,历经千辛万苦回家,团圆,每个游子都归心似箭。</p> <p class="ql-block">家是什么?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一百个人恐怕会有一百个答案。作家三毛说:“家,是一个人点着一盏灯在等你的地方。”有人认为:“家,是每个人心灵休憩的港湾。”有人认为:“有白发亲娘在的地方,才是永远的家。”有人认为:“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也是每个人走完一生的地方。”有人认为:家是一个“窝”,哪怕在里面四壁皆空,但只要你有这样一个窝,就可以抵挡风雨寒冷,也给你一个可供休憩生活的地方。”也有人认为:“家,是个不讲理的地方。”这句话是专指夫妻之间生活里的琐碎事而言。</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辛苦一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空闲时间回家与亲人团聚,这是一个人起码的情感需要。中国人过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心情和这种礼俗历经上千年的积淀,已经成为了中国人不可缺少的一种表达和对家忠诚一种渴望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物质匮乏的时代,我们时常满足于物质带来的快乐。鞭炮,只有过年放,才最有年味;饺子,只有过年才吃,才最有味道,新衣,只有过年穿,才最亮丽。</p> <p class="ql-block">暮然回首中,岁月的流逝带走了许多东西,一年里有多少打拼,多少努力,多少泪水,但无论曾心怀怎样的委屈,年终岁末都是抛弃这些情绪的天然通道,家是我们精神的寓所,容我们卸下背负了一年的压力,家里那温暖的灯光会洗净脚上的浮尘,褪去心中的浮躁,那样的欢聚诱惑着每一个思乡游子的心。</p> <p class="ql-block">每当自己独自一人的时候,那颗思家念家的心游走在空旷无垠的时空里,把那些已经可以倒背如流的关于家的内容,在脑海翻了一遍又一遍。家,就像是黑夜里的北斗星一样,在那悠远的地方,带来无限的温暖遐思和心灵慰藉,有时也想尽力保留那种无法割舍的中国式的关于家的味道,但在欲望的高速路上,已经被悄悄丢落。:</p> <p class="ql-block">家,一个无论什么时候回去,都有一个人亮着灯在等着你归来的灵魂港湾。把家装在心中,全身便充满暖意,哪怕站在呼啸的寒风中守候,也温暖如春。</p> <p class="ql-block">这时火车站髙音喇叭里传来一阵歌声:“一年的忙碌,只为这一天。一年的奔波,只为早相见。多少次梦里回故乡,多少次醒来泪涟涟。背起行囊挤上月台,遥望家乡归心似箭。”</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情绪连接乡愁,有一种忙碌盛满喜悦,有一种幸福令人神往,回家过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