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11日上午,我同学孙明、郭哥、我爱人和我有幸随团游览了湖北古城—襄阳。</p><p class="ql-block"> 襄阳古城位于湖北襄阳市,地处汉水中游南部,与樊城相对,城池起源于春秋时期,原是楚国北津戍一个渡口,也是楚王出师北进、东扩、西拓的军事要塞……</p> <p class="ql-block"> 襄阳城约始筑西汉高帝六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雄踞汉水中游,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襄阳城自东汉刘表莅襄作荆州牧治始,历为州、郡、府、县治,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代时改土城为砖砌城。</p> <p class="ql-block"> 由于襄阳所处的地理位置,被历代兵家所看重。襄阳城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p> <p class="ql-block"> 襄阳古城总长7322米,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p> <p class="ql-block"> 城下环以护城河,据史料考证西汉时期在筑襄阳城的同时就开凿了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 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平均宽180米,是北京、西安古城护城河平均宽度的8~10倍,也是我国最宽的人工护城河,整个护城河宽阔如湖泊……</p> <p class="ql-block"> 使得襄阳城易守难攻,固若金汤,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襄阳城共有6座城门,古城与城内昭明台楼、仲宣楼、襄阳护城河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不仅是中华腹地山水名城,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十大古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 全国十大古城:安徽歙县古城、湖南凤凰古城、四川阆中古城、湖北荆州古城、山西平遥古城、河南商丘古城、云南丽江古城、辽宁兴城古城、云南大理古城、湖北襄阳古城。</p> <p class="ql-block"> 临汉门,襄阳城六大城门之一,又称小北门,门上有城楼,城楼为四柱三间,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为清代重修建筑。城台长13.75米,宽22.6米,外有垛墙,内有女儿墙,台西侧有蹬城马道。</p> <p class="ql-block"> 明崇祯1641年间,张献忠率起义军攻占襄阳、袭杀襄阳王朱翊铭、平毁城楼;清顺治1648年间重修小北门,道光1826年间重修临汉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的城市中,城门楼是城中最高的高层建筑,也是城内的主要景色,几乎成了古时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小北门城楼过去年久失修,饱经沧桑,味兼南北之风。建国后几经修缮,至今完好如初,已成为古城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雄伟壮观的临汉门引起游客们的兴趣,我们也分别留下了“我与襄阳古城”的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城门内一角“吹糖人老伯和围观孩子”艺术铜塑</p> <p class="ql-block"> 襄阳城内古城墙土城景观</p> <p class="ql-block"> 襄阳城古文化街,也称北街,北起临汉门,南至古城中心十字街口昭明台,全长860米。这条传统街是襄阳城内繁华的商业街,昔日襄阳豪门府第祠宇、试院学宫多设于此……</p> <p class="ql-block"> 北街沿街建筑古香古色,以仿明清时期建筑群为主,老字号店铺林立。</p> <p class="ql-block"> 随着古城旅游发展,商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是集购物、旅游、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繁华街道,各地游客也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 游客从街上走过,可以领略千古襄阳的繁华历史,感受“华夏第一城池”的兴旺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昭明台,也称钟鼓楼,地处襄阳古城内中心位置,也是襄阳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据悉是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史料记载萧统为梁武帝(梁武帝萧衍系西汉时期相国萧何的25世孙)的长子,生于襄阳,天监元年立为皇太子,未即位就英年早逝。生前曾主持编撰《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诗文总集。昭明台始名文选楼,历代几经易名,清顺治年间定为昭明台……</p> <p class="ql-block"> 古代的昭明台因战争楼毁台存,现在的昭明台是1993年原址重建,青砖筑台,中有条石拱砌券洞,洞高4.5米,宽3.5米。台上建有三檐二层歇山顶楼房5间,高约15米,东西各建有横房,台南有钟楼、鼓楼,昭明台雄踞城中,巍峨壮观,古代就有“城中第一胜迹”之誉。</p> <p class="ql-block"> 重建的昭明台,现在也是襄阳博物馆,馆内有“聆文明之音,品南北之遗韵——襄阳古代历史文化展”,在5个展厅中,结合图片、实物、模型、音像等形式,展出了800余件珍贵文物,也集中展示了襄阳历史文化的清晰脉络和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古代青铜盛鼎。</p> <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时期的通鼎</p> <p class="ql-block"> 三国时代的青铜马</p> <p class="ql-block"> 站立状青铜马,马高163厘米,长163厘米,该马外观肌肉发达,躯体娇健,是国内目前出土时代最早且体型最大的青铜马,堪称“华夏第一铜马”。</p> <p class="ql-block"> 襄阳古城城墙古建模型</p> <p class="ql-block"> 襄阳古城与名人轶事典故壁画</p> <p class="ql-block"> 昭明台上楼外景观</p> <p class="ql-block"> 在昭明台上登高远眺,古城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襄阳古城北大街</p> <p class="ql-block"> 《襄阳舟夜》 白居易</p><p class="ql-block"> 下马襄阳郭,移舟汉阴驿。</p><p class="ql-block"> 秋风截江起,寒浪连白天。</p><p class="ql-block"> 本是多愁人,复此风被夕。</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昭明台,我们沿着繁华商业街来到古城北门,只见城门楼上“北门锁钥”四个大字非常醒目,据导游介绍“北门锁钥”原指北门上的锁和钥匙,寓意军事重地。可见北门在襄阳城古代战争中的边防地位是多么重要。</p> <p class="ql-block"> 《汉江临泛》 王维</p><p class="ql-block"> 楚寨三湘接,荆门九派通。</p><p class="ql-block">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p><p class="ql-block">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p><p class="ql-block">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p> <p class="ql-block"> 《襄阳城》 杜审言</p><p class="ql-block">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p><p class="ql-block">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p><p class="ql-block">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p><p class="ql-block">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p> <p class="ql-block"> 古城外小北门处护城河码头</p> <p class="ql-block"> 古城外汉江支流上的大桥</p> <p class="ql-block"> 《襄阳怀古》 鲍溶</p><p class="ql-block"> 襄阳太守沈碑意,</p><p class="ql-block"> 身后身前几年 事。</p><p class="ql-block"> 湘江千岁未为陵,</p><p class="ql-block"> 水底鱼龙应识字。</p> <p class="ql-block"> 襄阳古城墙外部景观</p> <p class="ql-block"> 游完襄阳古城,在城墙脚下小憩。</p> <p class="ql-block"> 据导游讲襄阳古城地处中华腹地,居楚鄂西北,扼汉江中游,不仅历史悠久,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凭山之峻,据江之险,人杰地灵。襄阳有千古名相三国时诸葛亮古隆中故居、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祠庙等诸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景区……</p> <p class="ql-block"> 米公祠景区,景区位于襄阳市汉江之畔,米芾(1051~1107年)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曾为武汉黄鹤楼书写“天下江山第一楼”匾额。米公祠始建设于元代,扩建重修于明清两代,是纪念米芾而建的祠宇,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襄阳城标志性景观之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六尺巷,“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这是“六尺巷”之歌。记得安徽桐城有六尺巷景区,每天观光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仁义巷,其实,在襄阳历史上早就流传着一个类似的故事——仁义巷的传说。单懋溓是襄阳城内人,他身经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历经清廷六部中的五部,最终主掌朝政,襄阳男女老幼都尊称他“单宰相”。他在做吏部尚书的时候,皇上恩准他建亚相府第,宅基就选在襄阳城北街临汉门内,紧靠城门西侧。这恰同襄阳巨商杨家为邻。相府建成要砌一道围墙,就在下基脚石时,隔壁杨家不依,说占了杨家地界。要说杨家也非等闲之辈,三代经商,江南、山陕都有买卖,是襄阳第一大户。兴建的单府正对着杨家花园,杨家见单家拆旧起造第府,也大动土木建筑。于是两家为尺把宽的地界起了纠纷。两家下人各为其主,几乎闹到要械斗的地步。当时单府总管是单宰相侄子,名叫单太源,他见杨家恃财傲物,出言不逊,便修书一封速递京城叔父,请叔叔替他出口气……</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送信人带回单宰相的复信只写四句话:“千里来信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单太源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是还是按叔父意思,将围墙往里移了三尺。怒气冲天、剑拔弩张的杨家,见单家把墙基往后移了几尺重新开基,暗中一打听,不由得感叹道: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啦!他赶紧吩咐下人也将自家院墙向里移了三尺,以报单宰相礼让之徳。至此,杨单两府之间便隔着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后人称为“仁义巷”。因巷子在北街西侧,又称西巷子。这一让,单杨两家损失都不大,给左邻右舍带来不少方便。</p><p class="ql-block"> 8年后,单宰相父亲仙逝,单宰相回襄阳守孝。过年前,单宰相手书一副对联亲自送到杨家,上联是“两邻为一墙我喊你喳嘁嘁喳喳方寸土地邻里不谐人笑谈”,下联为“单杨结同心互谅互让谅谅让让六尺巷子街坊和睦杨单家”,横批“和气生财”。杨家见单宰相送来亲手书写的春联,高兴的不用提了,心里原有的雾霾一扫而空。从此,单杨两家亲密无间,走动的比亲戚还亲。襄、樊两城都称赞他们是邻里和睦的样板,这个故事在当地也广泛传颂……</p> <p class="ql-block">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p> <p class="ql-block"> 游襄阳古城,这个历史的真实故事也告诫我们“人心向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合</span>为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