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我的另一半——兰平先生

高山明珠

<p class="ql-block">吾与吾夫兰平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二年同时考到一所师范学校的同班同学,毕业以后我们一马二虎地就走到了一起,没有较长的恋爱过程,没有婚誓,没有交杯酒,更没有聘礼,我们结婚的时候不能说家徒四壁,但也只有两套他家里给做的行李。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家从只有两双筷子两只碗开始治起,我们到现在已经可以说达到小康水平了。尽管这几十年共同生活的道路坎坎坷坷,但风雨兼程,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儿成就,孙绕膝。我们已进入暮年,相依相伴度晚年。</p> <p class="ql-block">我最佩服我夫刻苦学习的精神。自我感觉我也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但比起吾夫兰平的刻苦专研,持之以恒的精神来,就显得相形见绌了。</p> <p class="ql-block">闻鸡起舞、程门立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这些成语故事都是赞扬古人刻苦学习的典故。吾夫兰平虽然还达不到以上这些古人学习的精神,但他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刻苦学习的情景历历在目,确实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p> <p class="ql-block">他嗜书如命,每月的工资下来大半都要用于买书。因为那时我们的经济拮据,所以为此事我们也没少吵闹,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买的书无计其数。除了看书就是写字作画,后来又学习篆刻,一块石头,磨了刻,刻了磨,反复折腾,真佩服他的耐心。</p> <p class="ql-block">1987年,他考入了太原理工大学轻纺美院专修美术专业,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山西名师画家陆贤能、吴德文、谭兴渠等,他如鱼得水,竭尽全力地吮吸着书画艺术知识的营养。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刻苦,得到了老师们的厚爱,毕业以后就留校任教了。</p> <p class="ql-block">1995年,他又得到了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那就是到中央美术学院专修史论课,在那里,他接触到了许多国家顶级的书画界老师和书画界名人。诸如薛永年、邵大箴、范迪安等。 他孜孜不倦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眼界更开阔了,知识面更丰富了,书画篆刻的技艺更精湛了。</p> <p class="ql-block">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事业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好多书法绘画作品获奖,好多书画爱好者求他刻章。他成为了省书协会员,区书、美协理事等,工作从小学调到中师,从中师调到大学。事业蒸蒸日上。</p><p class="ql-block">当然在这期间,他冷落了家庭,基本顾不上关照我和孩子,我也有许多怨言,吵闹是断不了的,但我想,既然当年就是因为仰慕他的才华才选择了他,那就要接受他的一切,包括他所有的优点和缺点。</p> <p class="ql-block">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6年6月18日他不幸得了中风病,从此左手失去了功能,左腿行动不便,不能再继续工作,事业如日中天的他,一下就跌到了谷底,倒下了。我为他的遭遇感到痛心,为他落泪。</p> <p class="ql-block">住了40多天医院,出院以后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独立行走,我到处为他求医问药,针灸理疗,帮他康复训练,希望他能好起来,但他左半身的功能一直没有恢复。那年他才51岁。</p> <p class="ql-block">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身体稍有好转,扶着拐杖能走到写字台前,他又开始笔耕不辍,每天早晨五点多就起床,读书、写字、画画,我以为他会从此一蹶不振,不想他又振作精神,鼓起勇气,站立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章草这种书体就是在他生病以后才开始练习写的,他每天不厌其烦的临摹、临摹、临摹,临摹的作品装订起来一本一本的,老高一摞,现在终于写得相当不错了。</p> <p class="ql-block">他有许多书画界的师友、学生,基本上每天有人来家里与他切磋、请教,高朋满坐,谈笑风生,他的生活十分充实,一点也不空虚寂寞。</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光阴似箭,转眼间,十六年过去了,我作为他的老同学,他的糟糠之妻,对他不离不弃,十六年如一日,精心照料,虽然无力回天,让他方便地行动,但他的病情基本保持稳定,还能继续做他所酷爱的事业。</p> <p class="ql-block">2017年几位好朋友鼓动其出书,我帮他整理他的恩师齐白石嫡传第子王绍尊先生给他的信札时,更加了解了其求知求学的不易,刻苦专研,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p> <p class="ql-block">现在他的一套四本书终于印出来了,包括书画、篆刻、文集、恩师王绍尊先生给他的信札。他十分高兴。</p> <p class="ql-block">山西书法名家陈巨锁先生墨宝。</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我为他的《啟萌箴言》写的后记,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兰平学名宋增耀,出生在灵石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母都没上过学,所以他的求学、从艺之路比起城市或平川的孩子来要难走得多。但由于他从小爱学习,尤其酷爱书法、绘画,所以通过他克服困难,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学习,到现在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年轻的时候,兰平为了学习书法、绘画,常常徒步走上几十里山路,到县城请教他的启蒙老师关生成裴云贵等。1975年,他终于得到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县文化馆派他到太谷师范进行为时3个月的美术训练学习。他当时是如鱼得水,喜出望外,不舍得浪费一分一秒时间,努力学习绘画、书法知识,也就在那时,他有幸接触到了当时在山大艺术系当教授的齐白石的嫡传弟子,已经在全国篆刻界享有盛名的王绍尊先生。兰平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认真刻苦地从王先生那里学习绘画,书法和篆刻知识。转眼间三个月的短期训练学习结束了,他又回到那偏僻的小山村,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比起现在来要差得多,于是为了向王先生求教,他就一封一封地写信。</p> <p class="ql-block">王先生是一位平易近人,性格温和,德高望重的学者,他从来没有因为兰平当时只是个对艺术还说不上入门的毛头小伙子而冷落他,先生一次次的给他回信,详细的为他解答请教的每一个问题。几十年如一日,先生像一位慈祥的父亲一样,不遗余力地教他书法、绘画、篆刻技艺。孜孜不倦的教他做人的道理,甚至关心他的身体、生活,看到他有一点点进步,就鼓励他。那时候,国家物资匮乏,一些美术、书法、篆刻方面的书籍在小地方的书店里是根本买不到的,王先生为了给他的学生兰平买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不知在北京各大书店往返了多少次。买好了又亲自到邮局寄出。试想像这样爱护自己的学生,视自己的学生如己出的老师,古今中外有几?</p> <p class="ql-block">我在用电脑替吾夫兰平敲打王先生写给他的这70多封信件时,深感字字扣人心弦,句句感人肺腑。对王先生的人格、人品油然而生敬意。我感到兰平今生能遇到王先生这样的好老师,真是三生有幸。如果说兰平今天在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取得了一点成就,都与王先生诲人不倦的教诲分不开,王先生对兰平的几十枚篆刻印稿的详细点评就足以说明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2002年,兰平将自己多年学习篆刻的拓片寄给王先生,请求王先生指导,王先生不顾年老体弱,事务繁忙,硬是一枚一枚地为其点评,深厚的师恩没齿难忘,在兰平的生命中,王先生是恩师、是父亲、是灯塔、是指路的航标。</p> <p class="ql-block">兰平自2006年六月患中风以后,行动不便,年迈的风烛残年的王先生仍然通过电话一次次地问候兰平,兰平也托朋友代他去看望王先生,师生感情可感天地。</p> <p class="ql-block">我编写这本信札,一为圆兰平缅怀已故恩师王绍尊先生的梦,二为鼓励后辈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珍惜时间,感恩尊师,认识到要做成一件事是多么不容易,从这70多封信件中可以看到,兰平拜师学艺是多么不易啊,算不上程门立雪,但诚恳的态度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兰平的另一位尊师是全国著名的版画大家力群先生。力群先生是延安时期鲁艺的美术教师,也是兰平的老乡,力群先生在世时,兰平也常常去拜见先生,向先生请教一些问题,先生每每悉心教授,兰平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兰平与版画大家力群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1995年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硕士研究生课程时,更接触到了许多国家书画界的顶极名人老师,如邵大箴、薛永年、王宏建、袁宝林、易英、范迪安等。</p> <p class="ql-block">兰平观看书画评论大家薛永年先生作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兰平与书画评论大家薛永年先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观看邵大箴先生作画。</p> <p class="ql-block">兰平与恩师刘石林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兰平与恩师赵景魁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兰平与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兰平与山西书画大家董其中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兰平与前山西书法家协会主席林鹏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兰平与山西著名书画家王朝瑞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山西美协主席王学辉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观看大作家胡正先生作书。</p> <p class="ql-block">兰平与大作家胡正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兰平与原太原市长耿彦波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家人(拍摄于1999年)。</p> <p class="ql-block">最后用兰平《花甲回望》一首诗作结:</p><p class="ql-block">七岁发蒙作蠹鱼,</p><p class="ql-block">穷经探酉遣岁时。</p><p class="ql-block">初识可风望项背,</p><p class="ql-block">小脉望中星已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相信只要他生命尚存,就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不辜负王先生和他所有的恩师对他的教诲与期望。我也会继续帮助支持他。这就叫终生厮守,白头偕老吧!</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兰平的部分书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昨天刚写的新春联!</p> <p class="ql-block">此生有你,缘结无题</p><p class="ql-block">你若不离,我亦不弃</p><p class="ql-block">汝之益华,吾之好逑。</p><p class="ql-block">执子之手,与子偕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想所愿,一切安好</span></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作者李小庆,山西省祁县人,山西师范大学教管理干部专修科本科毕业。退休前一直在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任教,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喜欢旅游、唱歌、写美篇。生活充实,积极向上,锐意进取。信条:我要把每一天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来过。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亲人,珍惜朋友,珍惜我所应该珍惜的一切,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让自己生活的每一天都有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