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学园120年感怀

小草

<p class="ql-block">文 ▏曹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春天是兰溪蒋畈育才学园创办120周年。</p><p class="ql-block">1902年3月,农家子弟曹梦歧本着教育救国的理念,在蒋畈村这个穷乡僻壤小山村创办了育才学园,这无异于平地响起了第一声春雷,在浦江、兰溪甚至中国的乡村文化教育史上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一、溯源</p><p class="ql-block">曹梦岐(1875一1929) 祖籍金华洞井,先祖于明代中叶迁居浦江通化蒋畈村。</p><p class="ql-block">蒋畈位于金华北山太阳岭脚龙门山下刘源溪畔,距通洲桥掛钟尖半公里,百年前是个贫穷落后的小村落。曹家历代种田,梦岐先生是第一个耕余读书人,凭聪慧勤奋,成了一乡"通儒"。清朝未年,他到金华府赶考,以第一名秀才压倒全场士子,震动四邻乡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01年曹梦岐上省应举未中,却开了眼界,接受了维新观点,决心走教育救国,开启民智之路。</p><p class="ql-block">携《王阳明全集》回乡后,就凭着一犁耕到底的牛劲,砍了自家橘园做宅基,造了五开间大厅做校舍(后来学生不断增多又造三开间,还把准备儿子结婚用的新房也用作校舍了),四处敦请名师,自制黑板课桌,买教具……雷厉风行地于1902年3月办起了浦江通化育才学园,广收农家子女,实行男女同校,开了乡村平民教育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身为校长的曹梦岐,兼教国文、历史课、操理教学排课,学生品行学业考核,校内外治安,乃至早打鼓,晚者敲梆,上下课摇铃,事必亲躬。</p><p class="ql-block">梦岐先生倡导"知行合一“,以“立志、求实、学做真人'”校训,把自己的教育理念编进校歌“肩背书包上学堂,即知即行细思量,苦读苦学做真人,励勤崇俭不可忘”。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兼授农耕蚕桑等技能。他最恨读了点书,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无把尿勺”,要求学生在读书做人的同时学几样生产技能。他身体力行,率学生抬石打夯,砌堰垒堤,植树造林,并着力推广熬糖、巢丝、纺织新技术。育才弟子课外能放牛、砍柴、割草、养蚕,农忙能插秧、割麦、车水、耕田,历年毕业升学率都是邻近几所学校中最高的。在浦江、金华、兰溪,对从蒋畈出去的学生都刮目相看。村民们都把自己的孩子能在蒋畈育才读书引以为自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尽心办育才学园的同时,梦岐先生也致力于社会的革故鼎新。距蒋畈半公里的通洲桥,是跨梅江连浦江、兰溪、金华、建德的交通要冲,百年前通洲桥畔榭里交通便利,贸易兴旺,是烟赌盗娼丛生的藏污纳垢之地。疾恶如仇的一介书生曹梦岐,凭着邪不敌正的刚直信念,敢为人先,率育才学生劈烟馆,砸赌场,驱娼妓,推男子剪辫,励女子放脚,劝儿童读书,禁砍伐树苗……居然使通洲桥一带的烟鬼赌徒敛手,强盗娼妓匿迹。他不断把新观念、新文明、新技术引入这块三县交界的凋蔽败坏之地,一点一滴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地方文化的普及和民风淳化,使蒋畈周围百里成了民气之新风的一方水土,有力推动了梅江流域经济社会的进步。乡亲们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梦歧先生尊称"蒋畈曹"。时人把他那忧国忧民,即知即行,敢作敢为,兴利除弊之举谓之“蒋畈精神"。</p><p class="ql-block">耗尽心血倾家办学的梦岐先生长期超负荷劳顿,积劳成疾,54岁英年早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梦岐先生谢世后,其子女媳妇都曾在育才任教或主持校务,二儿曹聚仁和小儿曹艺奔赴抗日战场后,无暇顾及乡事,由曹家二媳妇王春翠(1903一1987)接任校长之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春翠主持校务后,秉承梦岐先生宗旨方略,要求学生修身立德,学用结合,拓展视野,博取知识,为国效劳。</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她创办了“育才学刋”,经常亲自撰稿以唤起民众的抗战意识。还组织了"育才小剧团”,迈着一双小脚率小演员到浦江兰溪山村乡镇演出,"黄河大合唱”“我们在太行山上”……用稚嫩嘹亮的歌声激励国民抗日救国热忱。</p><p class="ql-block">育才学园被敌机炸为平地后,她借用祠堂、庙宇或者在隐蔽的山林中继续办学上课。她不辞辛劳长年奔波于乡间小道,四处劝说农家子女上学,把自己的薪金给特困学生作助学金,让读书声穿越贫困,穿越战火。毅然坚持以求真知,立真人的"蒋畈精神"教书育人。这位呕心沥血办乡村教育的小脚女先生,被乡亲们尊称“王大先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二、育才弟子英才辈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雨,育才培养三千余弟子英才辈出,为国为民颇有建树:名振四海的作家、教授、报人、爱国人士曹聚仁、驰骋抗日战场的远征军少将、南京市政协驻会委员、文史研究室主任曹艺、中国美院教授、雕塑家叶庆文、南京晓庄师范校长王琳、吉林省劳模、铁路桥梁高级工程师曹景绸、南京广电报首任总编汪烈、内蒙煤炭厅科技处长曹景渑、浙江省委党校校刋总编项鲁天……皆为其中姣姣者。</p><p class="ql-block">岁月沧桑,历史沿革中蒋畈育才曾经停办或合併,校舍安置城头水库移民入居,老校长墓园文革中被炸……</p><p class="ql-block">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掛钟尖边的月还是那么明,竹叶潭的水还是那么清,已经深植梅江人心中那“蒋畈曹”办育才学园的故事,仍然象潺潺不息的刘源溪水在老百姓中口口传颂着。</p><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也在正本清源:经全国政协邓颖超主席批示,在兰溪市政府关怀和地方政府支持下,1987年8月,在蒋畈旁边近外阳新建了育才小学;修复了老校长墓园,育才校友著名童话作家洪汛涛书写的育才学园创始人曹梦岐纪念碑矗立园中;一生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的王春翠入选兰溪市政协委员;2005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给梦岐先生的小儿曹艺颁发了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2010年7月5日,曹家后裔受乡亲之托就拆近外阳育才问题走访兰溪市领导,宋子恒书记明确告知:拆村校是浙江省统一安全办校的政府行为。在兰溪市开发区正在基建一所师资雄厚,设备齐全的学校,基于蒋畈育才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在梅江老百姓中有口皆碑,征求网民意见后,市领导四套班子慎重研究拟将该校命名为育才学校,并建校史陈列室,旨在传承"蒋畈曹"办育才的精神。在轻松愉快的坐谈中大家对命名问题达成了共识。</p><p class="ql-block">2011年9月兰溪育才中学正式启用;</p><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曹聚仁和曹艺兄弟俩都荣获了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2020年蒋畈与近外阳、塔山脚合併的聚仁村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村内设“曹梦岐事迹陈列室”……</p><p class="ql-block">近几年,在兰溪市委、政协、教委、育才中学、梅江镇政府的通力协作下,经过开展以“忆先贤,强教育”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已收集大量的文史资料,分别在育才中学和蒋畈两个陈列室展示,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八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p> <p class="ql-block"><b>三、社会各界对育才学园的评价</b></p> <p class="ql-block">曹梦岐耗尽心血,倾家办学,创建育才学园,不仅为蒋畈创立了半世纪辉煌,而且培育出了求真求实的三千弟子。作人端正方直的曹梦岐,使蒋畈开始了生活方式的变革,也使兰溪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正邪之争的历史剧。</p><p class="ql-block">他是主张躬行于社会实践的王阳明信徒,杭应最未一科举人落榜归乡,带回来的就是一部《王阳明全集》。</p><p class="ql-block">曹梦岐的办学思想,与在其后二十五年创办南京晓庄师范的陶行知不谋而合。如若按时间顺序,显然应该说陶行知与曹梦岐不谋而合更确切。</p><p class="ql-block">他身居偏乡僻壤,却心忧天下,一辈子都在做一个梦:让家乡人睁开眼睛看世界,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p><p class="ql-block">一一工人日报主任记者柳白《梅江叹往录》</p> <p class="ql-block">曹梦岐先生是乡村生长。带泥土气息的陶行知。陶行知先生呢,是飘洋过海,吃过洋面包的曹梦岐。着眼乡村文化,注重生活教育,行而后知,实践躬行都是相同的。</p><p class="ql-block">一一育才校友南京晓庄师范校长王琳</p> <p class="ql-block">他自任校长,并兼教国文、修身,倡导学做兼修,知行并进,将一个愚昧落后的穷乡僻壤带向时代的前列。蒋畈有幸。须知在一个穷困之地办学育人,是精神上的开仓赈粮,是最大的慈善,曹梦岐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我见到一位女先生,她的名字叫王春翠,我没和她握手,因为她站在高高的墙上,我只能仰视。</p><p class="ql-block">之所以称王春翠为女先生,不仅因为她是老师,她是校长,她是作家,更因为她在百年前教书育人,传播文明……她迈着一双小脚在乡村中奔走呼吁,动员农家子女就学,毫无杂念地办学,将乡村教育视为生命……她在校舍被日本飞机炸为平地时,借用祠堂庙宇及闲房继续办学……她让读书声穿越贫困,穿越战火,在山区乡村回响……她一生都坚持以求真知,立真人的"蒋畈精神"致力办学,把整个生命都给了乡村教育事业,因此被乡邻们尊称为“王大先生“。</p><p class="ql-block">一一中国作家协会委员,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裘山山《在浙江兰溪仰视王春翠》</p> <p class="ql-block">乡村平民教育家曹梦岐是清光绪年间的一名秀才,受康梁影响,他一生致力于乡村教育,实现社会的革故鼎新。其“知行合一,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和革新精神,仿佛一柄火炬,照亮了蒋畈一带愚昧闭塞的夜空,让人们看到新生活的希望。他是金华学派最后一位学者,生平只用“实践躬行”四字教人。</p><p class="ql-block">一一浦江县政协秘书长张明《曹梦岐/照亮蒋畈夜空的一柄火炬》</p> <p class="ql-block">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是兰溪普及基础教育的开拓者。其业绩与创办晓庄师范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相比,也毫不逊色。</p><p class="ql-block">蒋畈曹与育才学园在兰溪乃至浙江省教育发展史留下了艰辛开拓,拼搏进取的浓重一笔,位于兰江新城的育才学校的必将“蒋畈曹“与育才创业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一一兰溪市府办主任徐国平《蒋畈曹与育才学园》</p> <p class="ql-block">曹梦岐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象炽盛的香火,闪耀在一代代人的心头,依旧远近传扬。</p><p class="ql-block">"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倾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爱因斯坦);“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就是责任心"(托尔斯泰);“责任心就对自己要做的事有一种爱)"(歌德)。所有这些大师应该说都不知道遥远的东方山谷中的这位耿介、执着、勤勉,对世界而言寂寂无闻的乡间老师。但他却足以当得起所有这些大师对奉献者,革新者,改造者的描述和肯定。</p><p class="ql-block">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不仅因为文明本身有其内在的延续性,还因为有着无数曹梦岐这样使文明香火永不息灭的传承者。</p><p class="ql-block">一一江西省作协主席陈世旭《文明的香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让我们把文明的香火代代传承,愿育才学校为振兴中华培养更多栋梁之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春于紫金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