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进中成长” ———听吴老师讲座有感

阿迪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听吴正宪老师的《儿童教育视角下 的教师专业成长》有感</p><p class="ql-block"> 首先非常感谢高书记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带领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加入本群前我对工作室这个概念毫无理解和探索(真是惭愧)。今天听完吴老师的课程我对工作室,专业成长,师生关系,学生的需求,教师的价值等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听课的过程中我最多的是反思,毕业到现在第六年,我在教师生涯已经走过了真正五个年头,我反思着这五年我干了什么?我有了什么样的进步和成长?我为教育事业付出了多少?答案显然是非常可悲的。因为我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成就,一年复一年,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上课却不多研究,听课却不多交流、有很多想法却没有实际行动....我不怕说出我自己的真实状况,因为我觉得只要有认错才会有改进,如果没有今天的课程我也不一定有这些感慨。一个人连对自己的错误之处都不去面对,应该是不会有进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初来乍到,肯定有不足之处,望前辈们给予宝贵的意见建议。</p><p class="ql-block"> 1、一个教师什么时候能够进步快?</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说当一个老师主动反思的时候会有进步;那一个教师什么时候能够主动反思?吴老师说是收到外部刺激的时候。当外部刺激的时候,会有主动反思再会产生需求最后我们会寻求获得,寻求解决方案。我认为外部刺激可以包括以下方面:</p><p class="ql-block">(1)学生的反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反馈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忽略的正是此环节。其原因我认为有下:</p><p class="ql-block">1.时间关系:中学课堂每节课上课时间40分钟到45分钟不等,有时候课程内容较多,课程设计不够科学或者课堂纪律不佳等因素导致出现拖堂情况,这时实在没有时间去访谈学生,听学生的反馈。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去进行访谈。</p><p class="ql-block">2.想不到去听学生的反馈:每个教师的主观条件不一样,有些时候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或者是非科班出身等因素没有尝试过去听取学生的反馈。吴老师的课堂上从来不缺少学生的反馈,吴老师说她会主动去访谈学生,听取学生的心里话,跟学生平等的谈话,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和改进方法。</p><p class="ql-block">(2)缺乏同事之间的交流和观摩</p><p class="ql-block">听评课环节是对于授课者和听课者都有重要意义。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会观摩授课者的专业水平,上课技巧,控制时间能力,普通话水平,板书书写,布置作业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科学的评课水平是评价一个教师教研能力的方法之一。我认为评课活动对教师的教研方面的理论知识层面的要求更高,一个教师有较高的教研理论知识才能开展更为科学的评课活动。我们需要提高教研方面的素质。吴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提了两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是“同课异构”,第二种是“双师同堂”。同学科教师来说的这两种方法都非常有帮助提高专业成长和课堂效率。人与人的主观条件肯定有所区别,专业水平,经验,教学方法等方面会有所不同,在“同课异构”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改进,它要求的是“高专业品格”。则“双师同堂”对于培养优秀的年轻教师的过程中非常有效的的一个方法。一位是主教,一位是助教,它对主教的要求更高,主教得拥有“高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起到带动作用。要有效利用这两种方法教师要有“高合作精神”,在这过程中我们会得到更为直观地课程评价和专业指导。</p><p class="ql-block">(3)公开课课堂效率往往比平常的课堂效率高记得大学的时候一位老师这样说过:“把每一节课当做你的公开课去上。”当一个教师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他的专业成绩肯定不会太差。但是这个大部分教师往往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的公开课效率和真实的课堂效率有所区别,甚至有很大的区别。公开课是我们的真实水平,但是我们往往没有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真实水平,其原因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上公开课前进行多探索,多研究,多修改,多训练,正常情况下则不是。</p><p class="ql-block">2.潜意识当中还没认清我们授课的主体是学生,觉得的同行的评价比学生的评价更为重要,片面的认为教师群体肯定我们的授课能力就可以,所以对公开课格外认真。</p><p class="ql-block">3.对自己要求不够严,不进行反思。</p><p class="ql-block">4.平时参与的听评课活动较少,除了公开课之外,很少开展评课活动。当然这并不是在说除了听公开课别的时候不听课。当然会听课,但是不进行公开评课或者评课环节仅限于听课记录本上,不跟授课教师进行交流。(4)缺少终身学习因缺少主动学习,所以无法辨别自己是在原地踏步还是在进步。教师本来就是终身学习的职业。吴老师和她的团队一直在“多拿起笔,拿起电脑去记笔记”,刚开始的做记录到写文章,再到写论文到出版许多本著作,从一个人到现在的72人的大团队,这十几年的成长和成就,在吴老师带领下的每一位成员的辛苦探索之下获得的。有“输入”就得有“输出”,这样才会有交流。以上都是外部刺激,人很少能成为自己的“镜子”,只要有外部刺激才会有主动反思,有了反思才会有改进。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方法进行终身学习。</p><p class="ql-block">1.拥有较强的控制力和自律意识。人是感性的,不仅会收到主观因素(自身原因)的影响还会收到客观因素(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要有较强的控制力和自律意识。学习是长久的工程,要有持续性。</p><p class="ql-block">2.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树立明确的目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有具体的要求,目标和计划。要求宁可严格不可放松;目标要有实际意义,不能立遥不可及的目标,更不宜多;计划可按以下单位为制定,如每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一年计划,三年计划等,不要盲目的去挣扎。</p><p class="ql-block">3.有效利用身边的“活”资源,包括名师,骨干,学科带头人,援疆教师。</p><p class="ql-block">4.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比如学科网,中国知网,学堂在线,慕课等资源。5.坚持阅读,坚持写作。每天阅读一点点,写作一点点,要做到量变到质变的卓越。</p><p class="ql-block">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情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魂,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懈动力。要拥有爱,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一)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有情感,有思想,有个性,有差异,有独立人格的人。我们既要把小孩子当做大人们那样去尊重,又要把小孩子那样去理解,读懂,宽容,善待。</p><p class="ql-block">(二)认可学生,肯定学生学生也是人,学生也会犯错误,学生比起大人更加情绪化,学生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情绪,会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会有小秘密,会有属于自己的底线。学生24小时之内最活跃的时间在学校度过的。无论是在授课或者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得尊重每一位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无论是听话的还是调皮的,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尊严,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在群体面前被教训。所以尽可能避免同学面前批评和教育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有点,去认可学生,肯定学生。给学生机会,认错和改错的机会,这个过程中不能急,要等待,要允许,要指导。</p><p class="ql-block"> (3)热爱学生,热爱职业学生有自我保护的需要,我们课堂更是要温暖的,不要吝啬你的表扬,不要吝啬你的爱。学生渴望被认可,渴望被爱,渴望被认真对待。你希望学生怎么对待你,你就要这样对待学生。“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人。”当学生在学校得到爱,他就会爱上上学,同样教师也得到了学生的爱戴,他就愿意付出,他就会热爱职业。</p><p class="ql-block">(4)换个角度读学生</p><p class="ql-block"> 1.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凡事以大人的标准要求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给学生提供机会,也指导学生珍惜机会。</p><p class="ql-block"> 2.要以身作则。只要自己做到了,你才会有底气要求学生完成。比如说养成阅读习惯,远离手机,尊老爱幼,认真学习等方面首先自己要做到。</p><p class="ql-block"> 三、在改变自我中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说过:“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合格的人才来担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才。”那么优秀人才的培养者是谁?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可见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人民教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p><p class="ql-block"> 4、团队建设及作用</p><p class="ql-block"> 结束语:通过本次学习感触颇深,因鄙人能力有限,表达能力不佳等原因今天的感悟就谈到这里。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希望自己有显著的进步和成就。当然这些离不开各位的指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伊吾县中学高中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阿迪拉·吐尔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2.01.11</p>

学生

教师

公开课

评课

课堂

老师

专业

反思

我们

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