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初八,雍和宫舍粥。作为摄影发烧友,老李已跟拍多年—— 清朝自雍正帝始,至宣统帝退位出宫之前,必在雍和宫举办盛典:用铜制大锅熬粥。由僧人诵经,并派专员拈香礼佛 京城及京外各地信众从四面八方赶来,以求获得僧人诵经加持的“佛粥”,祈愿吉祥平安。 前两年因防疫雍和宫不开放。今年重启:腊八舍粥。信众比往年少了很多 大门严查健康码、行程码,测体温,排队买票进入—— 今年最大变化是每个人必须戴口罩,发放腊八粥方式不一样:以往是每人发小碗和勺,师傅从保温桶舀出来,大伙低头吸溜热腾腾的腊八粥—— 今年雍和宫从浙江定制密封保温盒,每人排队发一盒熬好的腊八粥; 师傅还是往年熟人 为饮食安全加一道工序; 安全员提醒大家拿回家再吃。 为方便携带,每人配发一个提梁牛皮纸袋 有俩人开盖想尝尝,安全员马上制止,提醒公共场所不要随便摘口罩—— 人们守制一一离开 进入雍和门。1694年,清康熙帝在此建立府邸,赐予皇四子胤禛,即雍亲王府。 乾隆皇帝出生雍亲王府内,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被称为“龙潜福地”,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管理其事务,成为全国藏传佛教中心。清朝中后期是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香火鼎盛。雍和宫每人免费发三支细香,表示礼拜诚意。不允许信众自带香火 为防火,刮风天香炉前设置挡火铜板 信众有自愿买莲花、佛珠的 跪拜 殿旁角亭 钟楼 大钟 香炉 调光:显式香炉全景 殿前铜狮子 威武 穿过雍和门 雍和宫有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大殿组成,占地66400平方米。前部七座建筑:昭泰门、钟楼、鼓楼、雍和门、雍和宫、讲经堂、密宗殿<div>参观殿中法物法器展——</div> 随手拍...... 有兴趣朋友可网上查看。 走过一处殿堂 后部殿堂逐渐升高—— 法轮殿内,藏族风格 殿内供奉紫檀木雕刻的五百罗汉 鎏金宝塔正中供奉6.1米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铜坐像;东西还有释迦摩尼为题材的壁画。 还有泥塑讲述雍和宫的古往今来—— 信众烧香跪拜 香烟缭绕 转过去—— 大殿屋脊兽 殿角风铃、经幡杆 雍和宫主殿 匾额用满汉藏蒙四种文字书写 殿前“须弥山”。这是明朝万历年间掌印太监冯宝命匠人铸造,寓意世上最高福山在四大部洲之上。当时在番经厂供奉,后改称法渊寺。五六十年代,法渊寺被拆,要把须弥山当废铜卖掉。幸亏被一位文物保护者发现,联系雍和宫收藏。至今成为雍和宫标志之一。 香烟滚滚 雍和宫黄瓦红墙,彰显皇家威仪 转经筒 有位信众请佛珠、福字拍摄;征得同意,蹭拍 整座寺庙分东、中、西三路。中路由七进院落五层殿堂组成中轴线。左右还有多种配殿和配楼。 黄琉璃瓦歇山顶、五彩斗拱、和玺彩画; 斜方格门窗,明、次间为门 屋脊兽剪影 万福阁,是雍和宫建筑中北端最高建筑:左右连廊西配殿——延绥阁 主楼高25米,上中下各层面阔、进深均为五间,和玺彩画,正中匾为“圆观并应”,中层五彩斗拱,四周带廊及护栏板,正中匾为“净域慧因” 连廊东配殿——永康阁。 万福楼正门,匾由四种文字书写 铜板介绍—— 阁内供奉一地上18米、底下8米,总高26米的迈达拉佛(弥勒站像)。其主干由整棵白檀木雕刻而成。 佛与福音似,因此得名“万福阁。” 图片左石碑记录万福阁历史。 往回走—— 外国女士携保姆,带两个孩子也来感受雍和宫腊八舍粥民俗,过去每年都看到过。还有远自西藏、青海、内蒙等地的信众...... 蓝天白云好天气 祈祥纳福 下午,人渐渐少了 还有远来信众在询问,往里走 更多人提着“腊八佛粥”离开——<div>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到这里喝粥,就是许下心愿:来年国泰民安,家人、亲友人人吉祥如意。</div><div><br></div><div> 2022.1.11.于北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