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艺术源泉,是从我的生活中,获得感悟而来。 看书 拍鸟 幻想 通过绘画 我一直在我的画里确认自我,结论是:没有 没有自我。每每发布作品,亦如街边摊贩,都堆放着一脸的憨笑!再难看的作品,都有一派胡言,绝对是,好像纯粹是,为艺术而艺术…</p> <p class="ql-block">子时:玄,黑也 玄黑之色 如象天地的庄重 《千字文》开篇 天地玄黄 天为玄,地为黄 在阒然无声的夜 万物在玄黑一色里 寂然悠远 凉凉夜色里 张继在姑苏城外 独听夜半钟声 独慰凄然彷徨 李白过峨眉山下 山水相逢,孤影入水 思君不见,独下渝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丑时,又为鸡鸣,或是荒鸡 《春秋左传正义》有:鸡鸣而食,唯命是听。此时的天色 由暗渐明 万物由昏昏进入清明 远处有熹熹光亮 青砖黛瓦 闾阎扑地 隐隐有喈喈鸡鸣 村庄从跌落的夜色里爬起 是黎明前的黛色。</p> <p class="ql-block">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旦日 才近中秋月已清 鸦青幕挂一团冰 夜在黑之外 抹一层薄霜 色如乌鸦翅羽 在茫茫暗夜 隐约见一寒鸦 立于冷夜的枝桠 待天色微亮 噗嗤一声 振翅飞去 拉开一片清明天色 正是平旦时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卯时,日始,又名破晓 日头破水而出 远处霞光入水 半江瑟瑟 半江绯红 妃色之名 一者说是湘妃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一者说为杨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者娇羞,一者娇媚 恰如日色初初。</p> <p class="ql-block">辰时,早时,又名食时 神话之中 辰时是群龙行雨之时 旦行甘露 云雨霏霏 而于人间 却为古人朝食之时 晨光熹微 炊烟袅袅 一派自然的生气 一派人间的烟火气。中国五行之中 黄为土色 为中央之色 土为尊 又象百姓耕作之态 而藤黄较之土黄 愈发明丽 似四月早春里的云烟 在明亮的光艳里变幻。</p> <p class="ql-block">巳时,隅中,又名日隅 过隅未中,故为隅中也 此时日光将盛未盛 将暖未暖 犹如饮一杯薄酿 醉倒在漫漫天光里 满面酡颜。苏轼曾有诗: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清秀的女子 山间的白雪和氤氲的茶气 相映成了醉人的景致 巳时的光景 正是醉人的酡颜红。</p> <p class="ql-block">午时,又名日正,中午 一日之内 午时为日头最盛之时 如同胭脂烈色 胭脂,为多情之色 午时捣花成色 色如美人面色入良人眼 花多情,美人多情 世间万物亦是多情 正午烈烈 恰如纯正的胭脂红 以一抹红色 为素雅中国写一封胭脂色的情书。</p> <p class="ql-block">未时,日跌,又名日央 午时过后 正是未时 天色重回清明 索性抛却杂务 心性归一 去做一个江湖闲散人 或一丹青书生 荡一叶扁舟 看夜雨染成天水碧 看重楼迢迢 看山水隐隐 暂得一时闲 看时与我 看我与时。</p> <p class="ql-block">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 不是秋时亦念秋香 因秋色最是撩人 秋香最是喜人 《红楼梦》中小姐公子的衣服之中 多次提到秋香色 是一种融于黄绿之间的奇妙之色 如午后日色将跌未跌之时 温暖而安谧 申时也称为哺时 故而暖暖日色下 重见炊烟起。</p> <p class="ql-block">酉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 日落江湖白 潮来天地青 此时的天地由昼入夜 日色逐渐沉下去 鸡栖于埘 牛羊下来 暮色降至 酉时更类似中国国画中的花青色 常见却极有张力 它将天地扩得更加深邃 将时光变得更加幽远。</p> <p class="ql-block">戌时,又名日暮,日兮,日晚 伫立在暮色里 一道门隔开两个世界 门外是滚滚红尘 门内是寂然清尘 苍茫黄昏时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满地不开门 不舍昼日逝去 不忍年华老去 不愿有人分离 一寸黄昏的时光 正是一寸相思一寸灰。</p> <p class="ql-block">亥时,又名人定 月落乌啼 月色如水 皎皎月色之下 沉睡着一江袅娜东去的心事月白之色并非纯为白色 而是带着一点蓝色的光华 像是一个晕染蓝色的隐喻《史记.封禅书》中有: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月白名称本于此 月白之色是沉着安定之色 夜深人定之时 千里月白照千古梦中人 ,一时有一时的生息, 生生不息的时辰里, 是一个久远的中国,亦是一个绝色的中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辛丑年腊月春福油画【十二时辰之色彩的联想】。段落文字来源于百度:武汉国际汉语教育中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