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浔古镇

华凯

<p class="ql-block">《景区介绍》</p><p class="ql-block">江南好,最忆是南浔。早在四五千年前,南浔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南宋以来己是【水陆冲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淳祐十二年(1252)建镇,文化积淀深厚。明万历至清中叶为古镇繁华时期辑里湖丝声名鹊起为皇家御用贡品,蜚声京都,远销海外。的重要集散地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为代表的富商群体迅猛崛起,对当时中国最为富庶的江浙沪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太湖边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江南古镇中的文化重地。方圆十里,园林书楼,处处庭院深深;人文荟萃,名士辈出,演义诗画水乡;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而又束放适度,中西文化的融合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景区占地面积34.27平方公里,古镇保护范围东界至宜园遗址东侧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起,北界至百间楼,保护面积约168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88公顷。旅游景区共分三大区块。第一块是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文园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第三块是以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镇南浔,有着江南封面的美誉。有句俗语: 江南古镇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言可能有点过,当你来到南浔,或许能够明白。这里景色极其优美,尤其是夜色,是游客更是摄影爱好者的最爱。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廊棚傍溪,人家帎河,一副副江南水乡美景,在夕阳和霓虹灯下被渲染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堂</p> <p class="ql-block">便民桥</p> <p class="ql-block">《東西交界埧橋》</p><p class="ql-block">元末、張士誠建都平江(苏州)后,为便于在南潯駐軍囤粮、以连河通津桥为中心,建南浔城,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開工,次年落成;便民橋為南面的水城門,兼东西两座交界埧桥,均为平石桥、与镇区为界,橋南为南淂镇区,桥北为南浔的城区。东交界垻桥跨司前港口,为东南面的城壕;西交界埧桥跨城壕口,为西南面的城壕,清道光二十年(1840)重建,同治四年(1865)修,一九九一年重建。</p><p class="ql-block">南潯鎮人民政府一九九三年三月</p> <p class="ql-block">《广惠桥》</p><p class="ql-block">位于南浔镇南梅,俗名“张王庙桥”,东西向跨南市河,因桥东塊有广惠宫而得名。该桥始建年代失考,现桥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广重修。长23米,完3.3米,拱矢高5.3米,现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桥东塊北侧有清光绪石狮一对,系用青石雕成,造型生动,刻工精细,与古桥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南浔区人民政府二年五月。</p> <p class="ql-block">【辑里湖丝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进中西合壁式建筑,古地950平方米。历史上为南浔商会,由南浔商会会长梅履中等人于1926年发起建造,解放后一直是南浔政府所在地,1998年10月镇政府搬迁,作为南浔史馆。2010年改建为南浔辑里湖丝馆,该馆共分五个展厅,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实景,配以多媒体声光影像技术,全面展示了南浔与世博的历史渊源和南浔古镇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个集历史、人文体验、科普教育、产品展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兴福桥</p> <p class="ql-block">「刘氏梯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俗称 “红房子”,系南浔“ 四象”之一刘镛第三子刘悌青所建。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为主体,最有特点的南、 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其中北部欧式建筑立面高大恢宏,尤为壮观。洋楼下还沉埋过一件不可忘怀的历史悲剧-清初第一文字狱“庄氏史案”。</p> <p class="ql-block">浔燕楼酒店</p> <p class="ql-block">南浔人家饭店</p> <p class="ql-block">通利桥</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系“四象”之首刘镛的</p><p class="ql-block">私家花园,始建于1885年,后经刘家40年经营,由其孙刘承干于1924年建成。小莲庄占地27亩,建筑、园林兼胜,堪称 “江南园林巨构”。园内十亩荷花池尽收眼底,池畔“东升阁”(俗称小姐楼)中西合壁,美轮美免。碑刻长廊、净香诗窟(又名“升斗厅”)、御赐牌坊、家庙照壁、亭台楼阁等经典之作随处可见;名木异花、曲桥假山,处处充满着浓郁典雅的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p><p class="ql-block">旧宅叉名“懿德堂”。其主人名钧衡(1871-1927)字石铭,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的长孙,一位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儒商巨富。至今宅内还存有他精心收藏的王羲之、董其昌、赵孟頫等历代大家的书画碑刻。现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旧宅建于光绪二十五年至三十一年 (1899-1905)占地面积4792平方米,建筑面积6137平方米,宅院坐西朝东面街临市河,是一座中西合璧的杰作。大宅内厅、堂、楼厢、轩、房约数百间,各具特色。宅内有数以千计的石雕、砖雕、木雕、玻璃雕,堪称“四绝”。</p> <p class="ql-block">老順兴特色小吃</p><p class="ql-block">水晶小馄饨</p><p class="ql-block">粉丝干张包</p><p class="ql-block">姜味多样汤</p><p class="ql-block">南浔臭豆腐</p><p class="ql-block">南浔三道茶</p><p class="ql-block">浔浔溪粽事</p><p class="ql-block">特色烧麦</p><p class="ql-block">萝卜丝饼</p> <p class="ql-block">解放车三野二院院部归址【求恕里】</p><p class="ql-block">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二野战医院进驻南浔,求恕里处作为医院院部和各部门办公室用房,为医院来浔后展开收治志愿军伤病员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野二院自1951年5月中旬奉命移防至南浔镇到1954年9月16日首批志愿军主动从朝鲜撤出回国,共收治志愿军伤病员3000余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