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感觉走

夏巴述勇(拒绝送花)

<h1>喜欢画画的二兄弟,在汤池谋生,已经好几年了。他已经熟悉了那片土地,爱上了那里的风景。在滇池西南角一条山沟里出生,成长,爱艺术的他,也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div><br></div><div>他让我邀请几位朋友,到汤池走一走。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冬日。我和爱好摄影的老朋友星星,喜欢文学的老同学魂隐清风,来到了阳宗海边的这片山坡。</div><div><br></div><div>家在云之南,有湖,有坝子,更多的是山。每一片山坡,都有它的风格,个性,还有它的故事。</div></h1> <h1>远眺阳宗海。很多年前,我乘夜班火车,经过这附近的一个叫七凸坡的地方。月色如水。我依在卧铺车窗口,往山坡下看那个被称作“海”的湖。那是我一生里少见的奇景。我似乎还写了一首散文诗,以抒发我的美感。尽管有一次,我乘汽车,从湖边擦过,不过,我还是没有在这个我幻想有过神仙的湖边停一下脚步,感受那风,从脸上吹拂而过.....。</h1> <h1>我和弟弟都喜欢这样的山坡。在他生长的那条山沟里,他曾经在这样的山坡上,提着画箱,走过了他的青春。我记得多年前,他那幅被职业画家选中,挂在了省美术馆的墙壁上的那幅油画,就是一个孤零零的红色的山包,没有荒草,似乎有枯死的树。那是一个并不真实的山包。是八十年代初那个激情洋溢,艺术之花在神州大地四处盛开的时候的一朵小花。那片你爬到山顶,可以远看滇池,打开窗户,可以感觉带着滇池的湿度而来的风的地方,有我们失落的艺术的梦想。</h1> <h1>在汤池小镇吃过羊肉米线,我们去走熟悉的铁路。这条一百多年前把昆明和越南连接起来的铁路,叫“滇越铁路”。故事很多。我们今天走的这一段,叫“水晶坡”。1970年,我乘一趟货车,到宜良去看我儿时的朋友,我们同一天到铁路工作的家顺。那时,蒸汽机经过这一段的隧道,呛人的煤烟,便是我的感受。此时此刻,老铁路,拍过无数铁道,隧道、桥梁的摄影爱好者,老朋友星星,走在他熟悉的地方。他已经是至少第七次来这里拍摄了。好几年前,他曾经带我来这里,爬到一个山坡上,在一个准轨火车的隧道口,拍摄准轨,米轨火车几乎同时进入这个峡谷的奇景。我曾经为之写过一篇博文“坐看火车来”。其中,我的一张照片,被铁路老年大学选中,做了庆祝其十周年专辑里的一幅插图。<div><br></div><div>我与星星开玩笑道:“你吃亏啦!把美景告诉了我!”</div></h1> <h1>这段铁路,已经停止运营。公路,准轨火车,都在这个峡谷里通过。</h1> <h1>大火车来了!峡谷里,轰隆隆一串声音。</h1> <h1>下午,我们到了宜良站。滇越铁路重要的一站。这里有机务段,学校。喧嚣之后,一片沉寂。</h1> <h1>滇越铁路的标志性建筑“人字桥”,被画在了老站房的墙壁之上。</h1> <h1>我的老同事,曾经在米轨铁路多个火车站画过画的余先生,他要是看到这些画,会有何感受呢?可惜,他已经很难故地重游了。我年轻时候,在火车站,听他讲过多少精彩的故事啊!</h1> <h1>已经没有火车开动的车站,忽然,一下子热闹起来。一群沿铁路徒步十五公里之后的人,来到了车站。</h1> <h1>老铁路、老树,法国人建的老屋。一百一十二年的光阴,默默等着你去想象。</h1> <h1>两个孩子,在拍法式老站房。这个女孩很开朗,她发现我偷拍了他们,便要看看我相机里他们的模样。然后,她问我这样的单反相机要多少钱。我告诉她,这个老相机,几百块足够了。他问我是不是来旅游,我告诉她,我以前就在这样的火车站工作。</h1> <h1>到了魂隐清风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法国人建的一个小学。</h1> <h1>又一批徒步者到达。</h1> <h1>在去柴石滩水库的路上。夕阳西下,路边这片桉树林,生机盎然。</h1> <h1>在石林一家马肉馆吃过晚饭,驱车至百里开外的通海城,已经是夜里十点多。在云上印象酒店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我们上了秀山。我第一次到秀山,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路况差,从昆明到通海,已经 是午后,匆匆忙忙在山上转了一圈,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了。记得,我还买过一本介绍秀山楹联的小书,自己没有认真阅读,搬了几次家之后,那本小书也不知去向了。<div><br></div><div>秀山,我以为是云南的一座文山。山上亭台楼阁,寺庙里,有不少自元代以来的诗文。</div></h1> <h1>路遇当地老者,他热心介绍秀山风景。</h1><h1>六十岁以上老人,持身份证免费。门票十元一张。想见外来游客不多。</h1> <h1>秀山,林木繁茂。游人稀少。因为是星期天,还有些年轻游客。</h1> <h1>明代山茶一株。</h1> <h1>下了秀山。我们在山脚老城里吃午饭。然后,走走看看。</h1> <h1>老城的地标,聚奎阁。我弟弟说,当年,他来过这里,这木头建筑,没有上漆,古色古香。如今,是色彩鲜艳。</h1> <h1>想起秀山,不是因为诗词,而是昆明电视台介绍说;这座小城,是一个可以让你的心,安静一下的地方。这里是蒙古人到过的地方,据说,还有一个蒙古人后裔的村子。<div><br></div><div>两天的本地游,最直接的感受,是高速公路网的完善。原来,在我心里并不相邻的地方,早已经和“大昆明”紧密相连了。</div><div><br></div><div>感谢二弟,为我们驾车陪游。老友一道分享美好时光,一路谈山说水,文学,摄影,绘画......这一刻,值得用心珍藏。</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