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厦 —沪上老饭店体验式入住

王旭东PPT美篇版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摄影、制作:王旭东</span></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音乐:凤凰于飞<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部分图文源于网络<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2021年5月7日,9月8日两次入住</span></h3> 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Broadway Mansions的音译),1934年由英商所建 。 1951年5月1日,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决定将百老汇大厦正式改名为 “上海大厦”,以此命名来突显大厦当时在上海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上海大厦拥有着辉煌的历史,在1934年落成,大厦由一栋的主楼以及两栋的辅楼而组成的。大厦原址是上海英商电车公司,现为挂牌五星级涉外饭店。 <p class="ql-block">上海大厦地处北苏州路2号,南靠苏州河,东临黄浦江。大厦高76.7米,22层,气势雄伟挺拔。</p><p class="ql-block">红圈处为我入住的带有东、西两个看台的15层行政套房。</p> <p class="ql-block">由上往下数,第四层。带有东西两个露天观景阳台的行政VIP客房。</p> 主楼是采用近代摩天轮形式建的,楼高78.33米,一共二十二层,采用了当时最盛行的艺术装饰风格,用浅褐色的泰山面砖覆面。鲜为人知的是,“上海大厦”这4个字,出自郭沫若手笔。 屹立于黄浦江之滨、苏州河畔的上海大厦作为外滩经典的五星级老饭店,至今有88年历史,犹如外滩的一块瑰宝,属外滩14栋近代历史文物保护建筑之一,曾经拥有上海最高的观景餐厅,最早楼内停车场,是上海这座美丽城市的地标建筑之一。 由于受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上海大厦外部和内部装饰均较简单,没有繁复的古典装饰,仅在檐部等处饰以带艺术装饰主义风格的花边。有人认为百老汇大厦是上海高层建筑趋向现代主义风格的早期代表。<br>  对上海大厦而言,熙熙攘攘的外白渡桥是它的姊妹,它们共同见证旧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沧桑和新中国繁荣昌盛的历史,忠实记录着上海滩的变迁与兴衰。<br> 上海大厦,1934年为英商所建。由英国著名设计师法雷瑞设计,动工于1930年。<br> 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由于位于百老汇路顶端而得名(今大名路,1943年 10月10日改现名),它坐落于外白渡桥旁,外滩金融街、南京路商业街近在咫尺。<br>  采用近代摩天大楼形式,双层铝钢框架结构,整个建筑给人很好的节奏感。从11层起逐层收进,建筑造形独特别致。<br> 建设中的百老汇大厦场景,大约拍摄于1933年(图片由上海大厦提供)<br> 1934年,外滩建筑群里唯一东西走向的“三高公寓”(高层、高颜值、高投资),历时4年、耗费500万多两白银后,终在外白渡桥畔迎来高光时刻。她就是百老汇大厦,现在的上海大厦。 它的地理位置独一无二,非常好,它地处苏州河与黄浦江“江河交汇”,是能将外滩风光和浦东秀色一收眼底的绝好方位。 上海大厦是最早拥有室内停车场的酒店,大厦后部的4层楼的停车房是当时独一无二的,总数能停80多辆。(现在改建成酒店3号楼,3层楼的停车房仍保留60多个车位)。 它最早是作为酒店式公寓使用,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上海大厦被日军占用,1945年国民政府接管了上海大厦用来作为励志社第七招待所。 历史上,上海大厦在外滩是与沙逊大厦、中国银行大楼齐名的三座高楼。<br>  北苏州路20号上海大厦(百老汇大厦旧址)卓然耸立的百老汇大厦高76.7米,22层,外形呈><状,不但巧妙解决房间的朝向和采光,还使得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挺拔。<br>  大厦虽紧靠黄浦江边,几十年来未见明显下沉迹象,足见工程质量之高。<br><div>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役中,上海大厦成为解放大上海的最后一个堡垒。当上海大厦顶部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也意味着上海的解放。<br></div> 上海大厦的镇店之宝:老钢琴、老式英式斯诺克台球桌、 OTIS 老式手摇电梯和经典柜式留声机。<br> 这架钢琴是1932年从英国原装进口海运到上海的,从大厦开始建造时期,就一直陪着大厦一同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并见证大厦逐步成功演变成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历程。<br>  众所周知上海大厦曾经接待过许多国家元首和政府要员,像这样一架历史悠久的钢琴,大家能想象的出留下了多少位领导人及夫人或是名人的手印呢。<br>  虽然年事已高的它可能已经弹奏不出当年那动人心弦的旋律,但它的外貌被大厦保持得依旧如新,它静谧地站在酒店大堂向21世纪的宾客们弹奏着当年的故事。<br> 上海大厦负一楼的英国酒吧<br> 老式英式斯诺克台球桌<br>  这台斯诺克台球桌大家能看出它哪里与众不同之处吗?它正是上海大厦4宝之一,是其他上海酒吧所没有的镇店之宝,它与大厦同龄,1934年英国出产。<br>  仔细看它的造型和尺寸,你会发现明显比现代的斯诺克球桌来的要小一圈,连它的台球也比现在的要小,而且球的质感明显圆滑而精细,这就是当时的台球桌标准尺寸。<br>  台岸上的标牌是象牙做的,充分说明了当时拥有这样一台斯诺克台球桌是多么时髦,英式台球也是个贵族运动项目,当时上海大厦主要接待对象是英、美洋行的老板、新闻头目等,他们经常设立俱乐部开展活动。<br> 相信这块经典的老式记分牌记录下了当年他们的完美比分。现在它躺在与它风格一致的英国吧内,十分受到酒店宾客的欢迎,小酌一杯美酒,挥动着球杆,这是多么享受的件事啊。 老式手摇的OTIS电梯,堪称近代“元老级”文物的老式手摇电梯,这种电梯在现在的各大小上海宾馆中,已经非常罕见。这部电梯以及运载设备从1934就开始运行,时至今日虽然进行了多次的维修,但是还是保养的非常好的。<br>  OTIS电梯公司的创始人孙子在参观上海大厦的时候,都对这部电梯称赞不已。<br> 沿用至今的铜质电梯按纽、铁质指针式电梯运行楼层显示器 这台品质高贵的经典柜式留声机,由美国胜利留声机公司于1917年制造。该公司于1901年10月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坎顿成立,其留声机及留声机录音技术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留声机是“VICTROLAS”品牌旗下的产品,不同于桌面机的是,它将可转动和有放大功能的号角卷收在一个木柜里,这不是为了声音而是为了视觉上的美观,希望留声机看起来不要像机器而更像家具,可以给家里带来装饰效果。虽然价格高达数百美元,但当年推向市场马上热销,并成为上层社会达官贵人身份的象征。 以政要名人、艺术文人为主要接待对象的百老汇大厦(现命名为上海大厦),有幸珍藏了这台留声机,而且将它完好保存至今。<br>  当您放上老唱片,手摇上紧发条,打下柜门,这台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留声机,依然能播放出悠扬动听、保真度高的乐曲,岁月留声,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怀旧之情顿然而生。<br> 百老汇大厦落成后不久,17楼和18楼便被长期包下,设立 “美国新闻记者俱乐部”。 <br>  当时在上海滩颇具影响力的英、美洋行的老板、高级职员和新闻头目等也都纷纷入住,使得百老汇大厦很快成为当年上海滩上流社会无不羡慕的豪华酒店式公寓。<br>  “山”字形的百老汇大厦,内敛、稳重,外滩30年代一个体面的“屏风”。<br> 上海大厦成为对外开放的宾馆,然后一路发展为如今的五星级豪华酒店;17-19楼宴会厅更是俯瞰浦江两岸的最佳场所,曾有多位国家领导人在18楼登高台伫立眺望上海美景。上海大厦先后接待了世界各国1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代表团等,见证十里洋行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 著名风水大家赵丹青先生,评价道:这栋建筑,呈内弓形,矗立在苏州河北岸,她的东面是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后又造起高大的海湾大厦和外滩茂悦大酒店,符合理想风水之“左青龙、右白虎”。她的北面是金融大厦,南临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口,正所谓“前朱雀、后玄武”。 248间客房和套房,传承其近80年来的一贯风格,仍保留了名人房。所有客房均以整洁宽敞的空间和优雅舒适的环境而著称,风格古典而柔美,设施豪华完善。 每间客房及套房设施豪华完善,给商务及观光宾客提供舒适惬意的私人空间,凭栏凝目,亦可欣赏迷人的浦江风光和外滩的璀璨夜景。 所有客房设施功能齐备,尽显人性化经营理念。不仅满足客人日常的需求,更创造性地考虑为商务客人提供便利。 10至16层的百老汇行政客房以及全景式行政酒廊,不仅带给宾客上海五星酒店的难忘舒适体验,更在商务工作之余,呈现完美休憩空间。 上海大厦拥有客房248间,其中130间江景房、13间拥有私人露台的外滩景观房、8间连通房,以整洁宽敞的空间和优雅舒适的环境而著称,客房风格古典而柔美,不仅体现出上海大厦原有的建筑风貌,更融入现代美学的发展趋势。 我于2021年5月7日第一次入住上海大厦的普通江景房<br> <p class="ql-block">亲爱的朱顺珍,当年我们恋爱时只能当作背景拍照留念的三个沪上老饭店,如今我都带你入住过了。你一定瞑目知足了吧!</p> 2021年9月8日再次入住带有东西两个室外看台的行政房<br> 我入住的15楼带有两个看台的行政VIP客房,也是上海大厦的最佳观景房。此房作为宾馆的保留客房,一般并不对外出售。<br> 行政房外面的看台。上海大厦是国家保护建筑,保留了80多年的原来设计风貌。<br> 1958年,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同志陪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在上海大厦十八楼俯瞰上海全景。1971年、1973年,周恩来总理先后陪同挨埃塞俄比亚皇帝,法国总统蓬皮杜登上十八楼观景平台(有玻璃围栏的阳台)。 1973年9月,周恩来总理和法国总统蓬皮杜站立大厦18楼露台,俯瞰外滩景致,开启中法关系新篇章。<br> 很多旅行者来到上海,会选择去东方明珠俯瞰整个上海滩,而在半个多世纪前,要想俯瞰浦江和外滩景色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我今天站的地方,被称为最佳观景点的上海大厦。 在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与陆家嘴金融商贸区、外滩金融商贸区隔江相望,这里是黄浦江沿岸的最佳观景点。上海大厦18楼观景平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鸟瞰上海全景的最佳眺望点。我第二次入住的行政房因为带有两个阳台,观看江景的范围更加广阔。 从大厦的客房向外看,可以观赏到近在咫尺的苏州河和整个外滩。如果登高到屋顶花园,还可以将整个上海一览无余,这也是上海大厦一直以来闻名遐迩的亮点和卖点。 当年百老汇大厦业主在选址上,颇有眼光,看到外白渡桥1907年开通特别是有轨电车通行后,强有力拉动虹口区域的经济繁荣,苏州河另一岸(虹口)地价有极大增值空间,故1930年代在外白渡桥北堍英商上海电车公司车场原址上耗费巨资500多万白银,兴建这栋摩天大楼。 住宿目标人群上,百老汇大厦业主精准定位专供在沪高端外国人使用的旅馆兼作公寓,两端设有电梯和楼梯,供四翼客房单独使用,中间设两部电梯,供中部房间住客使用,垂直交通很方便。<br>  因此,大厦开业后,当时的英国友邦银行、美亚保险公司等英、美洋行大老板,和大美晚报主编等外籍高管长包百老汇大厦。彼时大厦的住宿生意十分兴隆。<br> <div>苏州河旁有名的历史建筑---上海邮政大楼<br></div>百老汇大厦业主还有可贵的前瞻眼光,80多年前,就似乎预料到汽车的普及,设计建造大厦时,特在大厦北面建造车库一座。该车库建筑规模,当时在远东是最大的,中间、两头上下斜坡车道较宽敞且坡斜度倾斜合理。这座80多年历史的车库,至今还在默默服务上海大厦的商旅住客。 站在大厦平台上俯瞰浦江两岸,无论是江面上缓缓移动的巨轮,还是经典的外滩万国建筑群,以及市区熙熙攘攘的繁华街道和楼房,无不尽收眼底。 黄浦江对岸的上海国际会展中心<br> 黄浦江对岸的白色三角形建筑是上海水族馆<br> 外白渡桥和外滩著名的世界博览建筑群<br>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碑<br> 高楼林立,尽收眼底。<br> 中国银行大楼<br> 中国海关大楼<br> 俄罗斯领事馆<br> 黄浦江第一湾,画出优美的S型。<br> 夜幕下的外白渡桥,与上海大厦一起,共同构筑了上海滩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br>  此时再站在白渡桥上,近处是历经沧桑的上海大厦,远处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东方明珠塔,迎着黄浦江吹来的凉风,彷佛可以感受到一起经历的那些年风雨沧桑,感慨万千。<br> 每一间朝南的房间都能看到外滩风貌。华灯璀璨,外滩和浦东陆家嘴地区的绚丽夜景尽收眼底。上海大厦也因此曾被称为 “浦江最佳观览点”。 今天从上海大厦上观赏浦东陆家嘴雄伟的东方明珠和造型新奇的金茂大厦,观赏浦江上伟岸的大桥,以及欣赏欧陆风情昂然的外滩,仍是上海最佳的观景台。 苏州河夜景<br> 今夜我住15楼 17楼名为广粤楼,分别有7个宴会厅组成:六福轩、禧玉轩、艺韵轩、祥麟轩、逸品轩、荟雅轩、水墨轩,两头的宴会厅拥有独立的会客休息区域和露天阳台。 18楼英国厅,是酒店著名的VIP宴会厅,曾接待过许多国外政要、各界知名人士,各国元首在此用餐。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曾赞誉“上海大厦淮扬菜达到国家水平”。<br>  18楼的露台更是驰名中外,上面有块登高牌上,记录了无数领导人在此登高台伫立眺望上海美景的一刻。入夜,外滩和浦东陆家嘴地区的绚丽夜景尽收眼底。<br> 19楼廖天楼,由我国著名书法家郭沫若先生题词,沿着旋转的木楼梯盘旋而上,仿佛来到另一个独立空间,私密幽静的宴会厅在上海2010世博年,<br>  作为市政府指定的接待酒店,18-19楼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各省市重要领导。<br> 上海大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X型建筑风格和方形的窗子,外表看上去非常整洁、没有细节上花哨的处理,几何平面的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中显得别具一格。<br>  夜晚下的上海大厦有点复古又有点严肃,让我对这座大厦产生无尽的联想和兴趣。<br> 1956年,作家周瘦鹃两次入住上海大厦,心情溢于言表,写文章赞美道:“我曾在上海大厦先后住过十二天,天天过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这巍巍然耸立在苏州河畔的上海大厦,简直是我心灵上幸福的天堂。” 不幸的是,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百老汇大厦被日本人强行买走。<br>  随后的十几年,大厦又先后成为日本特务机关和国民党的驻地,度过了最为黑暗的一段时光。<br>  直到上海解放后,百老汇大厦才重新回到人民手中,1951年正式更名上海大厦。<br> 如今的上海大厦,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国际化饭店服务相融合,成为了一家蜚声海内外的五星级豪华饭店。但入住的宾客还会如同时光穿梭般,时不时与当年的老物品相见。 15楼走廊4个镶嵌式展示橱窗内陈列着各种六七十年前的餐具等老物品;5号员工专用电梯内上世纪三十年代的;1417号房间的清末龙凤床头柜;1507房与大厦同龄的热水汀;历史沉积的深厚文化底蕴得到了完整的保存。 上海大厦拥有和大厦同龄的电话号码(46260)并且延用至今。<br> 1939年,开业5年的百老汇大厦,被迫以低于造价数倍之代价,将产权卖给日本恒产株式会社。大厦业主业广地产公司在懊恼之余,也被痛苦收割了在上海开埠以来最贵的地产税。<br> 1940年,20岁的歌星也是中日混血儿的李香兰,一边在纠结自己的出身即中国是“生母”日本是“养母”这个问题,一边在百老汇大厦歌唱《何日君再来》粉饰歌舞升平的“孤岛”。 1949年7月22日,出生上海青浦练塘的陈云,时任中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那年44岁的他,回到上海,下榻百老汇大厦,开启了经济战线上“淮海战役”的第一站。 1951年,“两岁”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将百老汇大厦改名为上海大厦。上海大厦,成为上海唯一一座以“上海”为前缀命名的酒店。 1958年,16岁的王寿山,惜别陪伴多年的梅兰芳,以淮扬菜厨师的身份来到上海大厦,他用梅先生爱吃的核桃明虾、鸡茸扒鱼肚、炒菠菜泥拼白烧豆腐等菜肴,向《霸王别姬》缅怀致敬。<br> 2010年, 87岁的世界摄影大师、玛格南图片社元老之一马克·吕布,第22次来到中国,他登上上海大厦18楼露台。风雨中,他向外滩怅然一望。6年后,马克·吕布在法国过世。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这座城市的高度在不断的刷新,曾经的高楼转眼都成了钢筋水泥中的小矮人,唯独上海大厦矗立外滩,风华依旧。 “一番屋”(上海大厦分店)是一家专门提供正宗日本佳肴的日式料理店,倾心烹制多款超值典雅的定食午、晚餐料理,包括:肉质软嫩并有嚼劲,入口即化得“和风安格斯牛排”、来自挪威深海的真正美味的“刺身三典圣”、大快朵颐的“法式芥末籽汁羊排”等。 一番屋装饰清新、格调高雅,3个风格创新包间让您与家人朋友能够静静享受私人空间,一番屋是商务用餐、朋友聚会的理想场所。 一楼的酒吧,可以享用下午茶。<br><div>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大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着特殊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任务,也由此有着特殊的经历。<br>  中共中央华东局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部,兼管上海市的统战工作,上海市长陈毅自兼任部长,副市长潘汉年任副部长。<br>  为了给统战部一个较好的办公地址,便决定让曾山同志领导的财经委员会从百老汇大厦迁出,交给统战部使用。<br>  1950 年 3 月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统战部成立后,潘汉年夫妇和周而复都从华懋饭店搬到百老汇大厦住,上面 12 层作为宿舍,下面 11 层作为办公。<br></div> 周而复日后回忆,百老汇大厦耸立在闹市之中。他忙完公务或者写书累了,经常会走到客厅东边的阳台上俯视外滩高楼大厦的雄姿,他看着静静的苏州河向外白渡桥下面流淌出去,和黄浦江汇合,浩浩荡荡地向吴淞口外的大海奔腾而去。电车在外白渡桥上穿梭来去,不时发出叮叮的铃声和蓝色的电花。大厦的工作和风景都让他激情澎湃,文思泉涌,激发出无比的创作热情,开始在这里动笔完成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 珀玏坊西餐厅(Belle Vue)位于酒店二楼,取法语“美丽风景”之意命名。临窗而坐,窗外就是著名的外白渡桥,黄浦江和苏州河就在此处交汇,从这个视角,更能体现历史的沉淀感和老上海的风情。<br>  上海大厦的淮扬菜系扬名中外,酒店名厨荟萃,是由一代淮扬菜宗师王寿山的关门弟子亲自掌勺。<br> 由于上海大厦毗邻俄罗斯驻沪总领事馆,酒店客房内可以收看到俄罗斯的电视节目。<br> 我窗下的、流淌数千年的苏州河,似乎见证了上海的历史沧桑。它平静蜿蜒流淌的身躯微弱起伏,从容甩了一个弯,兀自前流,缓缓交汇于黄浦江。它像是幽幽地告诉我: 人生就是这样,潮起潮落,川流不息,分分合合,周而复始,永无穷尽。 朱顺珍,我的爱妻,我带你一起来住上海大厦,履行我对你生前的承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