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成之于礼乐,礼乐以仁德为先,孝又是德之本也,百善孝为先,所以《孝经》成了历代儒者研究学习的核心书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几天看了楼宇烈先生的《中国人的人文精神》。董仲舒说:“何为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他解释说:“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完全用人文的思维来解释:“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也突出了“道”,从“三本”成为了四大,而《钟吕传道集》总结了这个三本和四大,“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最有灵性,所以就能直接参与了天地的变化,形成了“天生,地养,人治”。人怎么治?一定不是乱治,而是基于礼义廉耻和道法自然,《周易》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曹魏学者王弼有补充:“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文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华文化当中,人文不是以威权和武力,而是以文明的办法,即诗书、礼乐来教化人民,由此建立起一个人伦有序的理想社会。尽管历史曲折,但是文化认知的根脉一直生生不息,时不时就会因为群体认同感达到峰值而出现复兴和盛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西方世界,加澳新是把原住民的孩子抢走,隔断和父母的联系,强制同化。美国对印第安人是战争、驱赶、杀戮。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是更为臭名昭著的殖民者、屠杀者,他们在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等地方累计杀戮了一亿多原住民,基本上灭绝了当地的纯正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如今,美国纠集的一众西方“绅士国家”,居然有很大的雅兴来和中国人交流“人权和民主”,这只不过是他们通过意识形态进行新殖民的一种幻想和伎俩,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伤天害理的事,那些政客们就象是一群表演拙劣的跳梁小丑,这些人杀戮成性,虚伪至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书笔记:</p><p class="ql-block">1,父母最大的骄傲就是子女,父母最大的尊严还是子女(母以子贵)</p><p class="ql-block">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p><p class="ql-block">3,每个时代对于经典的解读,都有不同的侧重,和独特的时代特征。</p><p class="ql-block">4,做正事,就是做大事。</p><p class="ql-block">5,不同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20岁有人带,30岁有人用,40岁有人捧,50岁有人跟,60岁有人请教)</p><p class="ql-block">6,人的一生要保持持续前进的能力。</p><p class="ql-block">7,踏实生活,平平安安(志存高远,能者多劳),不是躺平的选择。</p><p class="ql-block">8,非常理想,特别现实(首先要有能力过好当下的生活)</p><p class="ql-block">9,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p><p class="ql-block">10,当下觉悟,当下合一。</p><p class="ql-block">11,集凡而圣。(把各种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有了超越的可能)</p><p class="ql-block">12,安身立命(钱穆:人生三路向)</p><p class="ql-block">13,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p><p class="ql-block">14,向往什么(向往的对象是什么),盼头。</p><p class="ql-block">15,超我,而外在。</p><p class="ql-block">16,精神(宗教)→情感(软心肠),物质(科学)→理智(硬心肠)。</p><p class="ql-block">17,追求逐步向前的路(人生因此逐步充实,欢乐满足),缺憾是,生命自我的支撑点安放在生命自身之外,有不可救药的致命伤,为了满足,不停的向前,为了向前而向前(扑空,幻觉随之而来)</p><p class="ql-block">18,佛家,人生是幻象。</p><p class="ql-block">19,从外转向了内,向外有无穷无尽,向内也是浩瀚无垠。</p><p class="ql-block">20,向内,也有一个难点,如果要摆脱外面的一切事物,就找不到自己的心在哪儿。</p><p class="ql-block">21,遗弃现实,可能是一种逃避(心无所归)</p><p class="ql-block">22,儒家的人生,不偏内外,不偏心物,居中而行,随时随地都可以是终极点。</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