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马陵山

他乡故知

<p class="ql-block">  冬日的午后,古郯大地风和日丽,一缕暖阳照耀心间,温馨悠然,这种天气容易让人吊古寻幽,产生无限的遐想。和夏政平、邹强两位文友相约共游马陵古道,圆一场穿越时空的旧梦。</p><p class="ql-block"> 地处鲁苏交界处的马陵山脉,南北绵延60公里,以形似奔马得名,因公元前341年那场齐魏大战而名扬天下。以前路过几次马陵山区,但都没能仔细欣赏。这次专门从郯城县城驱车到景区,约10公里的距离。一路上,两位"古郯通"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古郯文化、民俗风情,特别是"马陵之战"的来龙去脉,不知不觉便到了沭河岸畔、连绵起伏的古战场遗址。</p><p class="ql-block"> 景区相对原始,只进行过简单的整理开发,冬日里更是人迹罕至。自卸甲营村下车,西行约五百米,但闻水声潺潺,一股清泉顺流而下,万物凋零的时节,溪边仍翠竹青青,松柏掩映,几树腊梅绽开,溢着芬芳,在这凛冬里昭示着生命的活力和色彩,这里便是史上有名的独龙涧(又名庞涓沟)了。空旷的山坳里,有一位老人正端坐在景区导览图下的马扎上翻阅古籍,饭盒、水杯、点心、烟袋,还有笔墨纸砚……散落面前,老人目光炯炯,精神矍铄,花白的山羊胡高高翘起。</p><p class="ql-block"> 交谈中得知,老人名叫孙传璞,卸甲营村人,今年92岁高龄,年轻时家境殷实,读过几年私塾,诗书字画样样在行,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人。后来兵荒马乱,土匪猖獗,家境慢慢没落,但他没因生活的挫折而沉沦,也没因岁月的流逝而颓废,他喜欢吟诗作画,谈古论今,浑身上下始终洋溢着激情,且至今耳不聋,眼不花,古诗词倒背如流。每每说起距今2300多年的马陵之战,老人总是神采飞扬,如数家珍,俨然成为马陵之战的幸存者。三十多年来,老人甘当古战场遗址公园的义务讲解员,不厌其烦地向游客们讲述着那场孙庞斗智、以少胜多,承载着兵学智慧的经典战例。在和老人攀谈的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老人告诉我们,1942年5月,刘少奇同志来山东指导工作期间,专程来此调研过马陵之战的兵学价值。时值初春,阳光明媚,山青水秀,姹紫嫣红,少奇同志轻车简从,微服私访。在山下的卸甲营村稍事休息后,就在一位私塾先生和警卫员的陪同下,沿马陵古道攀行,他详细观察了周边地形,不时的打开随身携带的兵书对照分析,途经上马石、穆柯寨、禹凿山口、虎头崖、古寨村、箭眼石等遗迹,他都驻足仔细端详,并向先生了解相关情况。还在独龙涧和样山之巅的庞涓墓前即兴吟诗两首,一首曰:“山高谷深独龙涧,马陵古道层林染,古有孙庞征战事,犹闻马萧鸣镝箭。孙庞胜败随史过,功过是非后人断,登山遥望苏鲁地,绵绣山川连海天"。另一首曰:"马陵之战天下扬,庞涓之死在于狂,孙膑念于同窗情,立碑无字后人想。如今我军虽然少,日将疯狂必灭亡,如今虽然尚黑夜,晨曦微露现东方"。</p><p class="ql-block"> 对少奇同志的许多诗作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唯有这两首,我查遍了手头的文史资料均未找到相关记载,两位“古郯通"也是一脸茫然。但老人却能讲的头头是道,出处准确,诠释清晰,也符合当时少奇同志的心理和斗争形势,甚至连少奇同志赋诗时所处的位置和神态表情,都介绍的栩栩如生,让我们不由得心悦诚服。循着伟人的足迹追思缅怀,如同往日再现,身临其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置身于古战场的断壁残垣之中,看着眼前展陈的史料、文物和复原的古战场沙盘,耳畔仿佛又传来了战马的嘶鸣、将士的冲杀声和胜利的欢呼声。马陵之战是古代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经典战例,这次战役中,齐国军师孙膑利用魏军主帅庞涓的弱点,用"减灶法"制造假象,诱其深入,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致使魏国军队在马陵全军覆没,庞涓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逐渐走向衰落,孙膑在报得庞涓陷害之仇的同时,帮助齐国建立了东方霸主地位。</p><p class="ql-block"> 马陵山上盛产一动一植两种药材,功效奇特。传说庞涓死后,齐国兵士将他的尸首拖到涧边焚烧,骨灰被大风刮得四散。落到山坡的就出土长秧,结出异常坚硬的铁蒺藜;落到涧水中的就化作妒嫉成性的红眼山螃蟹。</p><p class="ql-block"> 直到如今,人们行走在马陵山上,要是脚被蒺藜扎了,还骂句:“坏骨头庞涓,死了还这么硬!”疼痛就会减轻不少。这野生的铁蒺藜还具有舒肝开郁、活血化瘀、袪风、清目、消痒的功效,是一味上好的中草药。附近要是有人跌打骨折,都要到独龙涧来捉红眼山螃浸酒疗伤,并且疗效神奇。能用自己的尸骨为患者解除病痛,这也算是庞涓脱胎换骨、痛改前非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邹强老师的家乡地处马陵山腹地,他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随手拿起一块砾石,他都能找到岁月轮回的痕迹, 都能讲出一段沧桑巨变的史诗和风花雪月的故事。经他介绍,使我了解到了许多以前不见经传的马陵传说、历史沿革、名胜古迹和奇闻轶事。</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的山里赵村以前舟车不通,荒山野岭,吃饭靠天。近几年,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引领下,政府投资修路架桥,整山治水,因地制宜进行社区改造,发挥旅游业和种、养、加资源优势,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上了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如今的这里别墅林立,白墙黛瓦,街道宽敞整洁,行道树错落有致,竹泉相映,健身设施一应俱全。冬闲时节,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男女老幼尽享其乐,往日古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早已荡然无存,替之而来的是一片祥和馨瑞,这个社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样板。</p><p class="ql-block"> 山总是与水不可分割,马陵山脉即与沭河相向而行,相依相偎,情同手足。沭河源于沂山南麓,经莒县、临沭等,循沭河故道,由郯城南下江苏,经新沂市,到沭阳县进新沂河入海。沭河是两岸人民的母亲河,滋润了如花的土地,养育了淳朴的乡亲。站在马陵之巅,看玉带缠绕,川流不息,雄伟的拦河坝横贯沭河,古渡口、古渡槽犹在,"文革"字迹尚存,昭示着那年那月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雄心壮志,耳闻目睹,思绪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半日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天色渐晚,清泉寺的暮鼓声声,不时惊起归林的倦鸟,偶有夜莺幽幽清啼,恰是应了古郯八景《禹王台柳莺》中所述的"宛转无心逢丽日,风流遗韵似灵和"。这里丛林茂密,沟壑交织,幽静空灵,气候宜人。黑松、侧柏、银杏、水杉、刺槐、榉树、白杨、红枫、楸树等乔木众多;灌木、藤木、匍匐类品种齐全;藻类、蕨类、苔藓等随处可见;果园、茶园遍布,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这在北方十分罕见,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山坳里一亩见方的平地上建有一座古寺,依山顺势,名曰清泉寺,又称云门寺,创建年代无考,现存"明万历五年重修云门寺记”石碑1方,大殿三间,供奉众佛,侧殿若干,院内古银杏独立寒冬,虬枝伸展,叶已落尽,满地金黄。值身佛门净地,听经声朗朗,观烟雾缭绕,看善男信女顶礼膜拜,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转目西眺,夕阳已斜挂在天边,白桦林静静的伫立在河岸,沭河依然缓缓地流淌,不紧不慢,成群的野鸭在水面上嘻戏打闹,点点帆影点缀其间,对岸的村庄上空也陆续升起了缕缕炊烟……一幅清新秀美的冬日画卷。奔波了一下午,可我们并无丝毫倦意,彻底陶醉在冬所奉献给大自然透明含蓄的美景里,陶醉在马陵文化的博大精深中。</p><p class="ql-block"> 归途中,两位同好仍然意犹未尽的诉说着古郯的昨天和今天,憧憬着更美的明天,鼓励我干事创业,勇毅前行。虽是数九寒天,但我的心里却很暖,很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