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现代有影响的各界人物(二)

红纹石

<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我自豪我是达斡尔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达斡尔族从历史至今,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有影响杰出人物,他们的名字如璀璨的群星般在中华民族之林中熠熠发光,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们是应该被我们族人记住的名字!继发表《达斡尔族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美篇之后,又编此系列美篇(二)做为留存,并就个别知名人物的介绍资料查寻不到,无法编入文中致以歉意。本文有哪些不足遗漏之处,请读者朋友们多加指正并予以谅解包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巴图宝音,1933年12月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达斡尔族,中共党员,副研究员。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理事,文学学会理事等职。长期从事少数民族文学工作,屡次获奖,成就斐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0年至1962年,巴图宝音在鄂伦春小学、鄂伦春自治旗党委任教师、教导主任、组织干事、副部长、办公室主任;期间于1956年出席过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1962年至1966年,在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文艺研究班攻读文学研究生,1966年至1984年,在内蒙古文联任办公室负责人,《草原》文学月刊编辑,编务组长;1984年至1985年,在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任小说编辑;1985年至1993年,在中央民族大学文艺研究所搞科研,任文学研究室主任:其间曾出席1986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为了表彰其取得的成绩,内蒙古作家协会于1986年颁发“三十年来为繁荣发展内蒙文学事业做出显著贡献”的荣誉证书;国家民委于1989年授予其“长期从事民族工作”荣誉证书。培养了许多鄂伦春族干部、人才和党员,培养了各族业余作者。创作发表了许多文学作品,其中叙事诗《勇敢的交通员》1957年获内蒙古文学创作奖;小说《猎村歌声》1981年获内蒙古文学创作奖;鄂伦春族民间故事的搜集1982年获内蒙古民间文学翻译奖;论文《论鄂温克族民间文学》1984年获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论文《从“讷耶尼耶”的由来和文字传说看族源》1990年获内蒙古达斡尔学会优秀成果荣誉证书;文学评论1990年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少数民族文学分会的评论奖荣誉证书。出版有儿童文学散文故事集《漫话山上人》、民间文学集《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集》、民俗文化专著《达斡尔族风俗志》,并在《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一书担任副主编;《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一书担任主编;合著出版《中华民族》、《教育大辞典》等书;合著5集电视连续剧本《相思草》、13集电视连续剧本《巴拉根仓》、15集电视连续剧本《骁郎、岱夫传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恩和巴图,别名莫尔丁恩和巴图,达斡尔族,1936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讷河县二克浅村,原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尔拉人。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语文研究所满洲通古斯语研究组负责人、教授、研究生导师,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恩和巴图1962年8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蒙古语言文学专业。1985年调到该系蒙古语言教研室边学习边从事蒙古语言的教学工作,任助教。1970年5月至1976年9月,调甘肃师范大学(现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从事蒙古语言的教学、科研工作。1976年9月至1979年5月,调西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任教。1979年5月至今,在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恩和巴图研制“达斡尔记音符号”并出版相关的词典及读本《达呼尔文正字法》。多次参加有关国际学术会议,先后出访土耳其、日本等国。1987年11月、1989年1月先后两次到日本国北海道大学参加中日共同研究学术讨论会。2001年9月至2002年2月应聘日本东北大学客座教授,讲授蒙古语等课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恩和巴图长期致力于达斡尔语、蒙古语与满洲通古斯语比较研究,先后在内蒙古大学、甘肃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学院讲授现代蒙古语、蒙古语族概况、达斡尔语、基础满语等课程。20世纪80年代初参与发起建立内蒙古达斡尔学会,曾任内蒙古达斡尔历史语言文学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1994年后任理事长。任内蒙古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三届委员、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院学术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语言学会常务理事。1985年被内蒙古教育厅授予“光荣人民教师”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乔梁,1939年生人,达斡尔族,国家一级演员。黑龙江省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及舞蹈教育家,曾任省歌、市歌舞蹈演员,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舞蹈教师、省舞协副主席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乔梁从教60年,出版两套黑龙江民间舞蹈教材《东北秧歌》《神鼓》。潜心创作《绢花迎春》、《暖冬》、《小院》、《情醉女儿鼓》等舞蹈作品,荣获全国“荷花杯”、“桃李杯”舞蹈比赛大奖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奖项;被文化部授予“中青年尖子人才”;荣获“ 黑龙江省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 、“黑龙江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荣誉称号;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待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乔梁自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师从于多位著名民间艺人,在学习、继承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东北秧歌舞蹈进行挖掘、收集。六十年代起,乔梁将广场艺术的东北秧歌经过整理、提炼,又融入了自身对东北秧歌独特风格的认知和理解,将其提升到民族民间舞教学实践中,乔梁根据东北人粗犷、直爽、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着重吸收大量的、朴素的东北秧歌特点,把握典型的地秧歌舞蹈风格特点,探索各种可延伸发展得角度,注重身体的训练和增强身体的表现力。乔梁始终坚守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风格性、训练性、系统性,代表了中国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的整个舞蹈学科体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孟苏荣, 1942年9月出生,达斡尔族。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无党派人士。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少数民族委员。2007年10月,孟苏荣教授被国家教育部聘为2007—2011年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这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又一位获得此类殊荣的教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吴团良,字凯健,别名艾谢金·团良,1952年7月出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达斡尔族。1976年毕业于黑龙江省艺术学校舞美专业,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加山又造日本画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黑龙江省美术馆专职画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吴团良2007年开始担任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画展,入选第六、七、八届全国美展和历届全国工笔大展并获奖。《美术》、《人民日报》、《中国报道》、《国画家》,香港《美术家》,台湾《封侯笔记》等刊物曾辟专栏作画家评价。曾多次在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港台等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出版多种个人画集,入选《现代中国美术史》、《中国工笔画选集》、《世界华人美术家》、《中国当代美术》、《科学中国人》等多部大型画集和艺术家名人辞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鹏林,1953年出生,达斡尔族,齐齐哈尔梅里斯人。语言学家。197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3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美国东西方中心、夏威夷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香港大学人类学系执教和从事研究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鹏林曾在《中国社会科学》,美国的《普通语言学》、《人类季刊》,德国的《中亚学报》,俄罗斯的《人类学与文化论坛》等学术刊物发表文章。现为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终身教授。多年从事达斡尔语和其他阿尔泰语言的研究,对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的数词形成和认知模型及数词的早期扩散和联系深有研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民族语文》、《语文研究》,美国的《普通语言学》、《人类季刊》,德国的《中亚学报》,俄罗斯的《人类学与文化论坛》等学术刊物发表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敖继红,达斡尔族,1954年9月出生。呼伦贝尔日报社编辑、记者,作家、画家,中共党员。主任编辑职称。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呼伦贝尔日报》第一个个人专栏“女子驿站”的创办人,著有《心之虹》、《界河军魂》两部专著。1988年内蒙古自治区巾帼功标兵,在2004年有呼伦贝尔市妇联编撰的《巾帼颂歌——呼伦贝尔杰出女性风采录》中,她被誉为“草原上勇敢翱翔的鹰”。敖继红现已在国内各级媒体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100多万字,20多次获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94年,北京召开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为呼吁社会关注无障碍,敖继红毅然说服家人,征得单位领导同意,自己独自坐轮椅飞到北京。她用抢先写出的远南新闻人物稿和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打动了大会组委会,成为正式注册记者。敖继红采写的张海迪、叶乔波等名人专访获得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也给地方报纸带来一股清新之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98年至2002年,敖继红数次深入边防第一线,出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她发现了边防某巡逻艇大队这个“金矿”。为了完成采访,她一个一个地同官兵谈心、寻访,几乎走遍了这个边防团队的每一个基层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敖继红2009年起重新拿起画笔,近年美术作品连续参展获奖。其中40余幅作品捐赠公益事业。同时美术作品也不断被机构和个人收藏及拍卖。敖继红的美术创作涉及油画、丙烯、粉画、钢笔画、中国画等不同领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才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满苏荣,达斡尔族,黑龙江省讷河县人。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舞蹈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全国“桃李杯”一至八届舞蹈大赛专家评委。培养了大批的舞蹈精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艺术团体、大学、教育机构中,其中多人在全国的舞蹈大赛中荣获各级奖项,有些成为了国家级舞蹈演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沃泽明,达斡尔族,笔名嫩江雪,1955年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现为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包头市达斡尔族学会名誉理事长,主要从事达斡尔族历史文化研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沃泽明曾长期在包头市统战部门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一直关注着宗教、民族问题,对于自己的民族达斡尔族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工作多年来收集了很多达斡尔族的资料,也与国内的很多达斡尔族学者和其他人士有着广泛的联系,也积极参加国内的一些关于达斡尔的研讨会。在2012年到2018年期间参与了多次研讨会,并撰写有20余万字的论文20多篇。2012年,孟志东提出要编撰《中国达斡尔族通史》时,他就积极参与组织联络。而且参与了第八章和第二十五章的编写和全部图片的收集整理制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六年中,沃泽明组织募捐、协调联络其他编委、协调出版社、为主编做服务性工作,事无巨细,尽心尽力做了很多,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主编和其他编委以及其他达斡尔乡亲的认可和拥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沃泽明早年在南开大学上过经济学研究生班,对于经济问题有较多的关注和一定的了解,于是他主动承担了第八章和第二十五章的编写。第八章《清代的达斡尔族》分为四节,包括农牧业、其他产业发展状况、清末达斡尔族的经济发展情况、学校教育。第二十五章《达斡尔族的传统体育和游戏》介绍了射箭、骑马、摔跤、赛跑、滑雪、游泳、比劲力,尤其是打曲棍球、扳棍有达斡尔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并介绍了体坛健将的成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沃泽明为了达斡尔族第一部通史编撰出版,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杜伟军,达斡尔族,1956年出生,莫力达瓦旗人。空军大校(副师级),特级飞行员。1974年入伍,先后毕业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和空军指挥学院,历任空军飞行学员、飞行教员、飞行副大队长、机关处长、飞行学院副院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杜伟军先后在《中国作家》和《民族文学》杂志发表长篇小说1部、电影文学剧本1部、中短篇小说4篇。长篇小说《纳米比亚上空之舞》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小说《天地线》获《空军文艺》杂志征文一等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乌尼日,达斡尔族,1956年6月出生。呼和浩特市人,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78年12月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首任广西大学政治学院院长兼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首届广西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学会理事。现任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员、广西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广西中共党史副会长。第一届全区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首席专家。第三届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丁石庆,达斡尔族,1956年6月出生于新疆塔城。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院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双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阿尔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曾赴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作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学人等。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1994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1994年至1995年在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师从保加利亚著名突厥语专家艾米里·鲍耶夫教授进修副博士学位课程。2000年至2003年师从张公瑾教授在职攻读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文化语言学方向博士研究生,获文学博士学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敖英芳,达斡尔族,1956年7月出生,黑龙江讷河县人,中共党员,1974年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运动创伤外科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时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2005年6月—2016年4月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兼任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主持医学部党委全面工作,协助书记分管医学部党的建设和全校统战工作,协管党委统战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敖英芳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6年,临床专业为运动创伤学,临床医疗业务专长为运动损伤性伤病的治疗,重点是膝关节损伤治疗、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膝关节伤病的手术、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前交叉韧带修复与重建、后交叉韧带修复与重建以及复合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为全国运动创伤外科与关节镜微创外科学术领域的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致力于运动创伤、关节与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关节镜微创外科临床治疗与研究。在“关节镜微创外科治疗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关节镜微创外科在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以及“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研究”等方面取得临床与研究成果。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8名、博士研究生11名,已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及主编多部专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第九届吴阶平医学奖―包罗•杨森药学奖一等奖(运动医学)。现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运动医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运动创伤学组组长,全国关节镜外科学组副组长兼秘书长,北京市关节镜外科学组组长,北京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骨创杂志》副主编,《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常委,《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编委,《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中国骨科杂志》编委;国际骨科运动医学、关节镜外科、膝关节外科学术委员会(ISAKOS)会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苏华,笔名苏都热·华、娜迪雅等。1957年1月出生,达斡尔族,莫力达瓦旗人。198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大中文系文研班。1973年参加工作,在旗广播站任达斡尔语播音员,后历任旗文化局秘书,鄂伦春旗史志办,莫旗税务局秘书及地税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宣教科长、工会主席等。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牧歌》,散文随笔集《母鹿·苏娃》。短篇小说《母牛漠库沁的故事》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小说“母牛莫库沁的故事”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小说奖;小说“缀满秋香的山坡”获呼盟第二届文学创作“骏马”奖;散文随笔集《母鹿·苏娃》获呼盟第三届文学创作“骏马”奖;1997年创作的话剧小品《街头相遇》荣获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全国税务系统文艺调演纪念奖”;2004年散文随笔集《母鹿·苏娃》获内蒙古达斡尔学会第三届优秀文学作品一等奖;2004年获国家图书馆颁发的《国家图书馆图书收藏证书》;2008年短篇小说“小镇舞会”获呼伦贝尔市第五届文学艺术创作骏马奖。此外还获得过一些征文奖项,作品入选过多种文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苏华是呼伦贝尔达斡尔族女作家群体中的佼佼者,她既写小说,也写散文,并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她在文学家园辛勤劳作了十余年,取得了较大的文学成绩,成为蔚为大观的达斡尔族女作家群体里的中坚力量,对弘扬达斡尔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苏华1991年加入内蒙古作家协会,2001年当选为呼伦贝尔市作协副主席,2002年6月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被著名文学评论家王云介誉为“达斡尔民族文化的描绘与构建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诺敏,达斡尔族,国家一级编剧,著名词作家,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呼伦贝尔市文化局局长、民族歌舞剧院院长。他是达斡尔民族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是草原音乐文化的耕耘者和传播者,是当代达斡尔民族歌曲创作的领跑者,也是第一批走村下乡录制鄂伦春民歌的先行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他不仅是达斡尔族的赤子,更是致力于发展呼伦贝尔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草原之子。他所创作的《草原炊烟》《养鹿姑娘》《阿里河呦,母亲河》众多反映鄂伦春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歌曲都广为流传,成为经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诺敏自1978年代末开始从事文学和音乐创作来,有百余篇散文、随笔,在《民族文学》《人民文学》《随笔》《人民日报》《草原》等文学期刊发表。还曾为歌曲《珊瑚般的鹿茸献给党》《女修理工之歌》等十余首歌曲谱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诺敏在致力于音乐文学(歌词)创作后,先后创作了三百余首歌词作品,部分作品在自治区乃至全国广为流传。其中,歌曲《草原炊烟》获1995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五届入选作品奖”,广播电影电视部“第二届广播新歌征集金奖”。“中国广播奖”(政府奖);歌曲《纳文江边的思恋》获“第四届广播新歌征集金奖”“中国广播奖”(政府奖)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几十年如一日的笔耕不辍,诺敏的创作步伐从未停歇过。由他担任艺术总监、出品人、编剧(与人合作)的民族歌舞诗剧《呼伦贝尔大雪原》,获文化部“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国家民委、文化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由他担任出品人、总策划、艺术总监的民族历史话剧《拓跋鲜卑》,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奖”及“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吴团英,达斡尔族,1957年4月生,黑龙江龙江人。1976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哲学学士,研究员。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中国蒙古学学会第一任会长。内蒙古自治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吴团英在学术研究方面,累计发表论著、论文、理论文章百余篇,其中论著1部,编著6部,论文50多篇。较有影响的有:《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及其在内蒙古的实践》(合著)、《内蒙古的期刊事业》(编著)、《民族心理素质是民族最具有普遍性的特征》、《略论草原文化的几个问题》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金铁宏,1957年7月出生,达斡尔族。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交响乐爱好者协会副理事长,北京民族音乐研究会副理事长,内蒙古师大音乐学院副院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代表作品有《扎思达呀》、《鄂温克人民歌唱党》、《鲜花献给老师》、《江南造船厂厂歌》、《摇篮边的天使》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金铁宏1985年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创作了管弦乐作品《第一交响乐》、弦乐四重奏《梦》、民乐会奏《欢乐之歌》等近20部管弦乐曲。在国家级和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了自治区教育厅课题一项,主持完成了“十五”国家艺术类课题《内蒙古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传统音乐比较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一项。出版专著《和声学》一部。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了《和声学》、《音乐创作》、《作曲主课》等六门课程,多年来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了大量音乐人才,为祖国和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晓青,达斡尔族, 1959年生于内蒙古海拉尔市,1976年在呼伦贝尔草原下乡,1980年毕业于内蒙古扎兰屯市师范学校美术专业;198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士;199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艺术硕士。1999年定居加拿大。现为北京中关村学院美术系教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毅松,1960年9月出生,达斡尔族,黑龙江省讷河县开阔浅村鄂嫩哈拉人。黑龙江大学大学学历,研究员,曾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2011年11月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毅松在从事研究工作中,多次主持、参加完成国家、内蒙古自治区的科研项目,撰写出版了《内蒙古少数民族风情》(合著)、《呼伦贝尔盟民族志》(合著)、《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词典》(合著)、《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达斡尔族哈力村调查》(主编、合著)、《绿草繁茂的时节——达斡尔族家庭实录》(独著)、《来自森林草原上的人们》(合著)、《内蒙古毡匠营村调查》(合著)、《中国原始宗教百科全书》(合著)、《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文化研究》(合著)、《文化内蒙古》(第二卷主编)、《达斡尔族百科辞典》(副主编、合著),主编《达斡尔族研究》(论文集)第6、7辑。撰写发表的论文有:《试述历史上达斡尔族商品经济的发展》、《达斡尔族民间神话故事的哲学思想》、《达斡尔族传统科学技术初探》、《郭道甫社会政治思想初探》、《达斡尔族传统饮食习俗的文化特色》、《达斡尔族研究20年》、《达斡尔族的农业习俗》、《达斡尔族的私塾教育》、《伪满时期的达斡尔族中高等教育》、《达斡尔族民俗在现代的承传与发展》、《达斡尔族人口城市化及其对民族发展的影响》、《达斡尔族人口城市化及其城市人口特点》、《在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中推动农村牧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等论文80余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术成果有5篇论文和1部著作分别获得内蒙古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青年奖,1篇论文和1部合著分别获得内蒙古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合作的1篇论文和1部著作分别获得内蒙古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毅松作为内蒙古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硕士生导师,带有7名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已有2人毕业。为学生讲授了“达斡尔族研究”、“毕业论文设计与田野调查”课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萨娜,1960年出生于大兴安岭牙克石,达斡尔族。敖拉姓氏。现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旗生活。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5年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萨娜1977年参加工作,历任大兴安岭牙克石林业设计院绘图员,大兴安岭吉文林业一中、莫力达瓦旗民族中学教师,莫力达瓦旗文化馆创编,馆员。1993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发表小说二佰多万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代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多布库尔河》(作家出版社,2013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篇小说《有关萨满的传说与纪实》、《阿西卡》、《一种走向》、《一个感情理想主义者的死亡》、《过程》、《你脸上有把刀》、《野地》、《流失的家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短篇小说《结局》、《幻想的河流》、《涛声》、《夏日》、《哈勒峡谷》、《古夜》、《秋影》、《戏歌》、《械斗》、《皈依》、《苏醒的秋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有关萨满的传说与纪实》、《幻想的河流》受到好评并有专家的评论在《作家报》、《当代》刊登。短篇小说《结局》获1999年《中国作家》优秀小说奖。作品被多家选本选载。2002年参加“鲁迅文学院全国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2003年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创作会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阿凤,达斡尔族,1960年10月出生,内蒙古莫力达瓦旗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在莫旗农机修造厂工作,1982年调莫旗文化馆,1992年调甘肃省体育工作第一大队至今。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木轮悠悠》,散文集《木刻本色》。短篇小说《咳,女人》1990年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特别奖,短篇小说集《木轮悠悠》1999年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改革开放以来,达斡尔族女性作家创作势头强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创作群体。阿凤就是她们当中最早步入文坛的达斡尔族女作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阿凤创作的小说有《遥远的月亮》、《娜木日》、《爸爸、妈妈、妹妹和我》、《牛们》、《五叔和系白纱巾的女人》、《姑奶奶》、《长大》、《那天》、《普通人家》、《那片甸子》等,以及《大兴安岭密林的一个故事》等一批散文作品,分别被收进小说集《木轮悠悠》和散文集《木刻本色》。阿凤的创作具有一种开创意义,她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和皈依的同时,进行积极的探索,开掘属于她自己的生活,经过真实地表述自己的审美知觉和文化体验,摆脱了“借别人的生活而发泄自己的想法”的束缚,与她的姐妹们一道探索出了一条达斡尔族文学创作之道。她的短篇小说《咳,女人》曾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小说集《木轮悠悠》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多立安,达斡尔族,1962年7月生于黑龙江省富裕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渤海学者。现为天津师范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天津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调控与机场鸟击防御研究中心主任。分别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专业、东北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南开大学生态学专业毕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200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2至2003年应邀于新西兰梅西大学自然资源研究所作高级访问学者。兼任天津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技术咨询专家。&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先后承担《现代生态学进展》、《应用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基础生态学》、《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观赏园艺学》、《现代草学概论》及《生态学实验》等课程。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重点课题5项。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osphere》,《Applied Soil Ecology》,《Scientific Report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其中7项实现转让。现为《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osphere》等多个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的特约审稿人。&nbsp;</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德全英,达斡尔族,1963年生,新疆塔城人。教授,法学博士,我国知名法学家,新疆第一位法学博士,师从法学家刘瀚先生。现任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德全英曾任教于新疆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法律系,先后担任新疆大学法律系党总支组织委员、教研室主任、研究生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新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新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新疆财经大学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大学国际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师范大学人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郭伟忠,达斡尔族&nbsp;,呼伦贝尔学院原副院长、教授&nbsp;。国家一级摄影师&nbsp;、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nbsp;、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nbsp;、内蒙古旅游摄影协会副主席兼呼伦贝尔分会主席&nbsp;、中国人像摄影协会理事&nbsp;、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郭伟忠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摄影创作。无论是担任莫力达瓦旗委领导,还是调任呼伦贝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副秘书长兼市接待联络办主任,他都利用节假日,身背相机深入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进行创作。三十年如一日,他含辛茹苦,栉风沐雨,拍摄了大量反映呼伦贝尔草原、民俗文化、野生动物、蒙古族和三少民族的摄影作品。这些摄影作品多次在《民族画报》《中国国家地理》《中国科学探险》《博物》等报刊上发表或在影展影赛中入选获奖,极大地提高了呼伦贝尔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他的摄影作品,对于繁荣内蒙古文化艺术事业,推动呼伦贝尔旅游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郭伟忠的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家、自治区等影展比赛获奖。在“天堂草原——陈巴尔虎”摄影展上,他两次荣获一等奖;2005 年,他荣获呼伦贝尔第四届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2006 年,他荣获内蒙古艺术摄影创作最高奖——萨日娜奖和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摄影艺术创作最高奖——金鹰奖。2007年,在全国中外百名摄影家看内蒙古摄影艺术展中,他的作品荣获金奖;2008年,在《人、自然、环境》内蒙古人眼中的世界摄影艺术展上,他的作品荣获金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吴晓华,1963年出生,达斡尔族。研究员,硕士。1985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系,于2000年获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于2000年1—9月在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CIMMYT,墨西哥)加工品质分析实验室研修;2005年在“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北京)”进行为期1年的小麦产后加工品质测试与评价研究。自2002年以来,一直负责内蒙古农科院小麦品质分析实验室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吴晓华先后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八五”至“十一五”小麦育种联合攻关课题;国家开发办项目“优质小麦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国家“863”项目“东北春麦区中、强筋水浇地小麦新品种选育”子课题。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国家支撑计划等十多项科研及推广项目的研究。完成了内蒙古小麦品质区划初步研究,该项目对于确定内蒙古环境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和小麦的区域化种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吴晓华的科研成果是丰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蒙麦28”、早熟优质小麦新品种“农麦201”和优质、高产、专用小麦新品种“农麦2号”和“农麦3号”的主要育成者。这些品种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在国家及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编委出版专著2部。参加完成了3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选育国审及省级审定小麦新品种7个,制定颁布自治区小麦地方标准7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吴晓华自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参加完成的“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集体奖1项、“麦后复种增产增效技术大面积推广”获自治区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自治区农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自治区技术监督局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情报成果三等奖1项。2017年度获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 和“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鄂忠齐,达斡尔族,1963年4月生,黑龙江齐齐哈尔人,1985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曾任宁安市市长,穆棱市委书记,绥芬河市委书记。现任黑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孟新,1965年生于新疆,达斡尔族,祖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航天地面应用系统技术,卫星组网技术研究,空间科学任务仿真技术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纪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孟新先后担任我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副主任设计师,中欧合作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地面应用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副总师,现任我国火星探测工程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师。国家高技术863计划专家,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委员,《空间科学学报》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任务仿真与分析评估技术、空间信息处理与摸拟技术、卫星组网技术、航天任务地面系统技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自2001年来,孟新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载人航天突出贡献”奖、载人航天有效载荷应用中心研制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多个奖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郭丽茹(娜吉日),1965年出生,女高音歌唱家,达斡尔民歌非遗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妇代会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第十二届常委。内蒙古音乐家协会理事,内蒙古达斡尔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曲艺家协会理事,“三少”民族曲艺专委会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辽阔的巴尔虎草原、浩瀚的呼伦湖水养育滋润了郭丽茹,使她从小就显露出不凡的音乐天赋。家里的收音机是教她唱歌的老师,当地的牧民是她忠实的听众,少年时代的郭丽茹最大的愿望是能成为一名乌兰牧骑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2年,十七岁的郭丽茹如愿考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报幕、唱歌、跳舞,在乌兰牧骑这支扎根草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团队中,郭丽茹很快成长为一名一专多能、深受牧民们喜爱的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郭丽茹从事文艺工作以来,曾担纲大型蒙古剧《满都海斯琴》、歌舞剧《情系兴安》、蒙语歌剧《七彩的锡尼河》等三部大型剧的主演。先后出版了《映山红花满山坡》《眷恋的故乡》《这片草原》三张个人演唱专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主要代表作品有:《纳文江边的思恋》诺敏词、阿拉腾奥勒曲;《达斡尔人家》《达斡尔乡亲》诺敏词、那日松曲;《兴安岭 我的爱恋》程建林词,乌兰托嘎曲;《我自豪,我是达斡尔人》程建林词、斯琴朝克图曲;《永远的马头琴》孙声和词、新吉乐图曲;《呼伦贝尔雪》焦力宏词、新吉乐图曲;《祖国草原祝福你》词阿古拉泰、曲新吉乐图;《眷恋的故乡》孟志毅词、乌嫰齐曲;《八月的草原等你来》张建中词、楚伦布和曲;《亮丽的内蒙古等你来》词吴志君、曲郭娜吉日;《崛起的风采》词吴志君、曲关守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吴艳刚,达斡尔族,1967年3月出生,黑龙江富裕县人,研究生,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曾在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总厂六分厂工作,任助理工程师。在华东师范大学法律政治系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班学习。曾任内蒙古党委讲师团干事、内蒙古党委讲师团讲师、内蒙古党委讲师团副团长。曾任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理论处助理调研员、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任内蒙古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曾挂职任乌海市副市长。2006年至2011年,任通辽市委常委、纪委书记;2011年8月任呼和浩特市委常委、纪委书记。2019年5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巡视六组组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苏梅,1967年10月出生,达斡尔族。1998年毕业于黑龙江教育学院美术系,现任内蒙古莫力达瓦旗文化馆研究馆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呼伦贝尔市美术家协会理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2017年6月2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党代表会议上当选中共十九大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95年,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获“中华巧女”称号。2004年,出席“首届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博览会”,剪纸艺术作品《哈尼卡》获金奖。2005年,剪纸作品《丹顶鹤的传说》获中国首届仙鹤杯剪纸精品大赛特等奖;《达斡尔风情》获全国剪纸作品大赛银奖,由大赛组委会收藏。2008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遗“哈尼卡”传承人。2010年,十一件传统“哈尼卡”纸艺术作品被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收藏。2011年,参加在马耳他共和国首都瓦莱塔“中国文化中心”开展的“中国文化周”交流活动,现场演展“哈尼卡”。2014年,受邀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前往澳大利亚,把传统“哈尼卡”传授给莫斯曼中学的师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孟晖,达斡尔族,1968年出生于北京。1987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90~1993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94~1998年北京艺术博物馆保管陈列部工作,曾任北京三联书店《读书》杂志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著有长篇小说《盂兰变》(2007),随笔集《维纳斯的明镜》(2003)、《潘金莲的发型》(2005)、《花间十六声》(2006)、《画堂香事》(2006)、《贵妃的红汗》(2010)、《金色的皮肤》(2012)、《唇间的美色》(2012)及学术作品《中原女子服饰史稿》(1995)、译作《西洋古董鉴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苏莉,达斡尔族,52岁,内蒙古通辽市文艺创编室,国家一级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旧屋》、《天使降临的夏天》、《万物的样子》,小说集《仲夏夜之温凉时分》,散文集《旧屋》2002年获得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多次获得自治区“索龙嘎”文学奖及首届“科尔沁文化政府奖”。其作品入选《大学语文》教材以及《1991散文年鉴》、《民族文学三十年精品选》、《人间:个人的活着》、《2018散文选集》、《散文海外版》等多种选本,影响广泛,是达斡尔族文学的重要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苏莉创作成就斐然,广受读者喜爱。自198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一直笔耕不辍。她的作品亲切自然,因其接地气的风格而广受读者喜爱。最新创作的散文集《万物的样子》大受读者们的追捧,新书出版一个月首版就售罄,再版之后热销全国。《文艺报》发表评论《生命维度的写作》,高度评价苏莉取得的创作成就。她是全国各高校研究达斡尔族文学的必读作家之一,有多篇研究苏莉作品的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00年苏莉曾因创作成绩突出被推选为全国第九届青联委员、自治区青联常委及通辽市第一届第二届青联常委。后因广泛的社会影响出任通辽市政协第二、第四、第五届委员。现为通辽市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市妇联三届执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鄂云龙, 达斡尔族。现任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担任北京生命在线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地网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等法定代表人, 担任北京生命在线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地网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等股东, 担任 北京生命在线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地网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等高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鄂晓梅,1970年3月出生,达斡尔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无党派代表人士,法学博士后,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入选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候选人名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鄂晓梅教授在2002年至2004入选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比较公法和国际法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2005年自北京大学获得国际法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8年,在联合国大学高等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鄂晓梅教授是法学院的教学科研骨干。现担任校级精品课程《国际经济法》课程主持人,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世界贸易组织法》(双语)、《专业外语》、《国际经济法》等课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鄂志寰,达斡尔族,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区人。鄂志寰学历为经济学博士,是IMI学术委员、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员,国内著名金融分析专家。曾任中国银行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曾在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工作,现任中国银行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曾在中国银行总行和纽约分行从事研究管理和战略制定工作二十余年,参与了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相关研究,及国务院研究室组织的亚洲金融危机考察等工作。在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人民币汇率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鄂布斯·勇林,又名鄂布斯、鄂勇林。达斡尔族,中国内地演员,中国电影表演协会会员。主要电视剧作品有《天龙八部》(饰耶律洪基)、《朱元璋》(饰徐达);主要电影作品有《嘎达梅林》(主演,饰嘎达梅林)、《绿野晨星》、《城市牧歌》等,曾获2002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电影题材“骏马奖”最佳男演员奖,2003年第九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3年,拍摄个人第一部影片《绿野晨星》,因在片中饰演金巴而出道。1988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进修。1990年,担任电视剧《沉默夕阳》的制片主任。1994年,回故乡创业,在呼伦贝尔草原创建了名为金帐汗部落的内蒙游牧文化特色景点。2001年,主演冯小宁执导的英雄影片《嘎达梅林》,而他也凭借该片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电影题材“骏马奖”最佳男演员奖。2003年,获得第九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同年,在胡军主演的武侠剧《天龙八部》中饰演耶律洪基。2006年,参演冯小宁执导的古装剧《朱元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孟盛彬,达斡尔族,内蒙古莫力达瓦旗人,1978年6月20日出生。副教授、人类学硕士生导师。2010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2010年9月—2014年11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2010年7月在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学、民族社会学、萨满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敖丽芳,1980年出生于内蒙古莫力达瓦旗。达斡尔族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现任呼伦贝尔市民族歌舞剧院独唱演员。第六届中国环保形象大使。中国音乐学院高级访问学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敖丽芳曾获得中央电视台全国少数民族歌王争霸赛“争奇斗艳”达斡尔族冠军、内蒙古自治区室内乐比赛民族唱法一等奖、内蒙古三少民族歌手电视大奖赛一等奖。出版发行个人首张专辑《嫩水流芳》,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敖丽芳——我自豪我是达斡尔人”个人独唱音乐会。担任独唱的原创民族歌舞诗剧《呼伦贝尔大雪原》,先后荣获内蒙古“第八届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奖”、“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第十届文华奖“文华优秀剧目奖”。从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后在家乡呼伦贝尔大剧院举办《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敖丽芳独唱音乐会。录制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天天把歌唱》,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记住经典》《乐进新年——星光璀璨新民歌演唱会》“江山如画”国庆交响乐音乐会,《争奇斗艳冠军歌手故乡行》。曾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主题音乐会《草原儿女心向党》演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出生于艺术世家的八零后米娜,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达斡尔族。深受画家爷爷和舅舅的影响,自幼习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米娜秉承了达斡尔人性情,又有文静恬淡的性格,双重性格的她对绘画、音乐有着天然禀赋。灵动的她坚持在本色中追求自然、纯净中追 求完美,她所画之景不是眼睛看到的景物,而是生命瞬间体验的心灵之境。画面中斑斓的色彩与她淳朴恬淡、文静内敛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内心纯真的渴望与画中明快的色彩成为一体, 形成了她独特的画风,特别是代表作《 九 色 鹿 》,浓 郁的青绿与黄赭的对比构成迷幻的画面主调,一群麋鹿时隐时现,浓墨重彩凝练为浩渺意境,被誉为“行走在浪漫色彩中的达斡尔族新锐女画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17年12 月,米娜考入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岩画保护利用与岩画创新艺术创作人才培养” 创作班,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青年画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米娜作为新一代美术创作人员,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获取灵感、汲取养分 ,把握新时代特点 ,继 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思想,运用绘画艺术形式表达心中的梦想。 近年来,她的作品多次参展、获奖或被收藏。作品 《遨游丝路》曾荣获“珠海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作 品《祭》《九 色 鹿》《狩 猎 季》入选“ 巴彦淖尔-阴山岩画艺术馆之中蒙俄国际岩画艺术 双年展 ”,其中《 九 色 鹿 》参加 “吉祥草原岩画艺术—内蒙古巴彦淖尔美术作品台北展”,并被收藏。她的近作 《丝 路·印 跡》以独 特的视觉 、 新颖的画风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和好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