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明市区一河两岸六十年一轮的土地变迁中,福建省三明钢铁厂无疑是像周润发、刘德华似的不老男神,当年多少来配戏的美女都先后退场了,唯独三钢还能在沙溪河西岸守望着这座城市,进入下一轮的土地变迁……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钢的厂史就是三明建市历史的缩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上次写过《城市变迁纺织厂》后,就想写三钢1958工业记忆馆了,而写该馆之前我因全书有纵横交错地写福建和三明地域文化的特点,得先写省档案馆的策展成书和市档案馆的编研成就。忙了近一个月后,现在可以来做三钢的功课了。</p><p class="ql-block"> 写三钢的文章汗牛充栋,但在我的阅读范围里,写最好的是张维兹的《三明记忆》和杨庆桢的《钢铸辉煌》,再就是后来找三钢张天培先生要来的资料中看到的省宣传部刘宏星写的《千锤百炼铸钢魂——记改革开放前三明钢铁厂的起起落落》。张维兹的我多次引用过,这里就不重复了,只摘引杨庆桢的和刘宏星的。前者对三钢前四十年的历史描述得特别精粹,后者对三钢改革开放前的起起落落描述得非常到位,真正揭示出了“三钢精神”,其实也可以算是“三明精神”。</p><p class="ql-block"> “三钢,是三明的自豪,福建的骄傲!她凝聚了三明,乃至全省、全国人民的青春、汗水、聪明才智和热情与希望。”[1]当我在2022年1月3日拿起杨庆桢自选集重看《钢铸辉煌》时,引言中的这段写于24年前的文字仍是三钢的最好概括。他虽然不幸去世已一周年,但他的文字依然活着。</p> <p class="ql-block"> 据《越绝书》记载:春秋晚期,古代善铸剑者欧冶子曾在福建松溪湛卢山铸成一代名剑湛卢。考古证实,福州在战国时期已经有了人工炼铁。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复立无诸为闽越王,定都东冶,闽越国以“冶”为国都地名,可见其冶炼技术的知名度。倏忽2000多年过去,高起点的福建冶铁业,发展到改天换地的1949年却仅有几家作坊式小厂,年产土铁300吨左右。[2]</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的福建可以说是“手无寸钢”,按当时人口计算,每人只有4钱8厘土铁。为了改变福建冶金工业的落后面貌,1957年 7月9日冶金部作出决定,在福建省投资兴建一座年产10万吨铁、5万吨钢锭和4万吨钢材的钢铁厂。8月13 日,福建省委成立了福建省钢铁厂筹建选址小组。8月16日由12位领导干部和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小组从福州出发,踏遍茫茫八闽山水,初选13个点。最后经过反复比较,选中了梅列盆地列西村附近这片低缓的丘陵地。10月29日“三明钢铁厂筹备处”正式成立。一个历史的机遇被迅速果断地抓住了,幸运女神垂青三明这片青山绿水。</p> <p class="ql-block">于是,西北的施工队伍调来了,东北的安装队伍赶来了,驻守闽南海疆的解放军部队来了。还有一支特别队伍――厦门大学中文系的200多位师生也跟来了,</p> <p class="ql-block">他们和来自全省各地的民工一起汇聚成一支11万人的建设大军。梅列盆地沸腾了!三明的历史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三元县仅6000多人口,突然间11万人聚集三明,仅三钢工地就达3万多人。先来的人还能找到村头的破庙和农民的柴火房、牛栏打扫干净当宿舍,而后来的人连这样的房子都找不到,只好自己上山砍杂木、毛竹,割茅草、芦苇,搭草棚,糊上泥巴墙,就这样安下了家。</p><p class="ql-block"> 生活的条件虽艰苦,创业的热情却高涨。沙溪河畔红旗猎猎,歌声、号子声响彻梅列盆地,夯声此伏彼起,推板车、担土箕的人流穿梭不停。人们高唱“上盖天,下铺地,餐风食露不怕苦”,“流血流汗建三钢,爱你胜过爱家乡”的壮歌,日夜鏖战。建设者们硬是用镐头削平座座山头,用土箕、独轮车运出130万方土方,用人拉肩扛,土法上马,安装了5500吨金属构件,仅用一年零六个月,一座年产铁20万吨、钢12万吨、钢材15万吨的新兴钢铁城拔地而起。这种建设速度当时创造了全省乃至全国工业建设史上的一项奇迹。</p> 1959年元月3日零点,第一炉钢水奔流而出;1959年10月1日11 时,第一根方坯呼啸窜过轧机;10月6日凌晨,第一炉铁水像火龙腾空而出,从此福建结束了手无寸钢的历史。 <p class="ql-block"> 是江河都有曲折,是海洋都有波浪。三钢诞生了。但她也随着我们的母亲一一祖国,经受了风雨,经历了曲折。三年困难时期被迫停产,十年动乱,蹉跎岁月。从建厂投产到1976年,十八个风雨春秋,只3年盈利。盈亏相抵,亏损净额达7542万元。[3]</p> <p class="ql-block">1977年,三钢被列为全省11个重点整顿单位之一,省委、冶金部和省冶金厅组成联合工作组,驻厂指导整顿工作。整顿工作结合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开展,很快实现了“大治之年的首季开门红”,全年生产基本完成了既定任务,烧结、薄板、钢坯和焦炭产量全部刷新了历史纪录,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仍处于亏损状态。1978年整顿效果进一步显现,主要产品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亏损进一步减少,生产经营的恢复和连续两年较多的基础建设投资为1979年三钢实现建厂以来第一次大幅度扭亏为盈准备了条件。[4]</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的三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三钢插上再次起飞的翅膀,三钢人把握历史机遇,在改革大潮中扬帆启航。</p><p class="ql-block"> 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使三钢的工作重点得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企业管理为重点的轨道上来。三钢成为全省第一批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单位,实行“全额利润包干分成制”,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方面扩大了自主权,从而激活了企业活力。当年实现利润1275万元,实现了建厂以来第一次大幅度的扭亏增盈。1985年实行第一轮投入产出承包,承包期从1985年至1990年,年产钢由24万发展到50万吨,钢材从18万吨发展到42万吨。1991 年,三钢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与省政府又签订了第二轮投入产出承包,承包期1991 年至1995年。形成年产65万吨铁、70万吨钢、62万吨钢材的综合生产能力。改革为三钢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三钢人也及时把握住改革良机,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并充分利用市场有利形势,快速地发展壮大自己。1989年三钢跨入全国最大规模、最大效益 500家企业行列,1991年钢产量登上50万吨大台阶。与此同时,在两轮承包中,依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三钢建成一大批重点骨干工程,如:65孔焦炉、2号高炉扩容、3号15吨转炉以及为年产70万吨钢相配套的3号、4号连铸机、6000立方制氧机、两台24平方烧结机、具有90年代先进装备水平的棒材生产线等相继投产,为三钢的持续发展増添了后劲与实力。</p><p class="ql-block"> 当改革的进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钢材市场迅速地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出现了市场疲软、价格大幅下跌的局面,1994年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92.7%,1995年1-5月份赤字再现,亏损2690万元,严峻的考验再次降临三钢人的面前。[5]</p><p class="ql-block"> 经过淬火的钢更坚硬,经过困难磨练的三钢人更坚强。1995 年9月,调整后的三钢领导班子决心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再创辉煌。</p><p class="ql-block"> 工厂先后组织人马三赴邯钢取经,围绕拓展市场,展开“管理年”活动,迎着市场经济大浪,坚定不移走上“三改一加强”的路子,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几个月的团结拼搏不仅扭转了上半年的亏损,当年还盈利110万元,旗开得胜。</p><p class="ql-block"> 1996年,三钢钢产量从50万吨增长到63.5万吨,增幅26%;1997年钢产量又增加20万吨,比増28%,同时实现“四个五”,即上交税金增加5000万元,多提折旧5000万元,预提工资增加5000 万元,利润增长5倍。</p><p class="ql-block"> 1996年初,三钢召开了首届科技大会,制定并实行厂内科技攻关项目承包责任制。1996年7月16日,炼钢厂创造条件,提前实现全连铸,为实现百万吨钢奠定了基础。1997年,投资2.66 亿元,具有90年代国内先进水平的棒材生产线创造出提前1年零 7个月达到设计生产能力24万吨的全国水平。1998 年元月7日,投资3亿元,年设计能力20万吨的高速线材工程一炮打响,顺利轧出优质高线,并创造出全国高线调试时间最短的好成绩。1998 年技改的四大项目都产生了明显效果。1号高炉D1200 大功率风机的改造成功,打破了炼铁制约炼钢的瓶颈,结束了钢大于铁的历史;小轧易地一火成材改造,使三钢实现了全一火成材;气烧石灰和球团烧结的改造,为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溅渣护炉新技术的运用,使转炉炉龄高达7047炉,雄踞全国同类型炉龄之冠。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三钢的经济技术指标水平,到1998年5月,7 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有6项进入全国同类型企业前五名,综合成材率等三项名列全国第一,产品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主要产品线材和螺纹钢先后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6]</p> <br> 改制后的“三钢集团”<br><br> 在“百度百科”上有“三钢集团”的简介:<br> 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钢集团”)前身为福建省三明钢铁厂,建于1958年。厂区占地面积272万平方米。2000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设立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历经50多年的发展,三钢集团已形成了年产钢500万吨以上规模和以钢铁业为主、集多元产业并举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是福建省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和化肥生产基地。三钢集团有职工1.8万人。总资产173.6亿元,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11家(其中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紧密型企业2家,委托管理企业2家,商贸公司1家。<br> 三钢自1988年以来连年进入中国500强企业行列。公司在“2009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居第237位,在“200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位列124位,在黑色冶金及压延加工业中名列第37位。近几年来,三钢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全国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双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br> 1997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三钢围绕高效低耗、做大做强的主战略,不断推进企业产权制度和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坚持技术进步,走内涵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相结合的路子,企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0年产钢144万吨、2001年达到167万吨、2002年为190万吨、2003年增长到210.75万吨,同期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5、30、35、53.82亿元,实现的利润由2000年的2.53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2.80亿元、2002年的4.67亿元、2003年的10.66亿元。四年累计上缴税金12.49亿元。三钢连续几年以占全行业0.5%的资产,生产了占全行业1%的钢,取得了占全行业2%以上的效益。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总资产贡献率、资本利税率、资本收益率和高炉利用系数、入炉焦比、转炉炉龄、轧钢综合成材率等一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年保持行业领先水平。2003年,三钢跨入了全国特大型钢铁企业行列。2005年钢产量跨上了300万吨,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8.74亿元。2007年,按照省里的部署和要求,三钢成功完成对跨行业的三明化工公司和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三安钢铁有限公司的重组工作,并发挥国有企业影响力和带动力,推动这两个企业持续发展。2007年,三钢集团产钢449.6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9.99亿元。2008年,三钢集团产钢506.67万吨,同比增长12.68%,跨入国家特大型钢铁企业行列;实现销售收入242.62亿元,同比增长51.6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保持同类型企业先进水平。<br> 2009年,三钢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推行精细管理,优化系统运行,深化节能降耗,着力品种开发,积极实施差异化战略,努力化解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2009年,三钢集团累计产钢543.23万吨,同比增长7.22%;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88.23亿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继续处于行业第一方阵。<br> 主要产品为"闽光牌"建筑用钢材,品种规格齐全。公司于1998年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已建立并有效运行。2004年6月份,经省专家组评定,我司清洁生产水平为国内先进水平,达到二级标准。“九五”以来,公司热轧带肋钢筋和热轧圆盘条产品均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多年来,深受广大用户好评。企业先后获得“全国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双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企业职工培训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br> 三钢技术装备精良,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全国同类型企业先进水平。从原料配料到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连轧等主体生产设备全面实现电子计算机控制,实现了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从意大利、瑞典等国家引进自动控制技术的连轧棒材、高速线材生产线,具有国际先进水平。[7]<br> 2019年,三钢集团产钢1240.4万吨,同比增长6.18%;实现营业收入575.6亿元。工业增加值率、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吨钢利润排名行业第3位;人均利润排名第4位;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排名第5位;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排名第6位;利税总额、资产负债率排名第7位,而粗钢产量排名第12位。当前,三钢打造“千亿企业”的目标已经起步,成为全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的宏伟蓝图正在实现。[8]<br><br>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抢占文化旅游大潮的历史先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钢集团在新一轮的土地变迁中,利用自身优势,抢占文化旅游大潮的历史先机。</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将三钢工业旅游区打造成“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据网络媒体“中国绿都 最氧三明”2021年12月18日报道:“为迅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抢抓互联网、信息化发展新机遇,围绕‘网红经济’新业态,挖掘我市标志性文化和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一批新消费品牌、新消费业态、新消费场景,形成具有创意和影响力的网红打卡地,由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承办的2021年度三明网红打卡地评选活动正式启动!”</p> 其展播中就有《三钢工业旅游区》。三钢是福建省内唯一采用焦化→烧结→高炉→转炉→连铸→轧钢的长流程钢铁生产企业,拥有全省唯一的板坯连铸、中厚板、优质圆棒生产线,是福建省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该视频以三钢集团三明本部为核心,由“一馆两雕两园三景区(四工厂)”组成,分别是三钢展览馆(游客中心)、智慧钢铁雕塑、三钢文化浮雕、悦明园、悦华园、铁水奔流景区(炼铁生产工艺)、钢花璀璨景区(炼钢生产工艺)、轧机欢畅景区(圆棒生产线、中板生产线),参观线路流畅,科普性强,能够呈现完整的生产流程。旅游区以钢铁工业观光工厂为蓝本,全面展示了铁矿石百炼成钢的详尽过程,是一部“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标准教科书,也是一部展示新中国钢铁工业历史和传播钢铁文化的专题宣传片。 三明市先有工业、后有城市,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动下,“城里的钢铁厂,美得像花园”。三钢于2018年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9年获评福建省观光工厂、2020年获评福建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9]<br> 网络媒体“聚焦三明”在十几天后的2021年12月29日公布《首届三明“网红打卡地”评选结果揭晓!》,消息称:“自活动开展以来,广大网友踊跃参加,在网络投票期间,投票页面累计浏览量达233万,累计投票数达1262万,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为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同时,还通过各县(市、区)主流媒体和官方网站、新媒体、户外媒体资源,对网红打卡推荐地进行线上图文、短视频等方式多维度、多角度集中宣传、持续传播,为活动全面助力。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选一系列综合测评,最终评选出三元万寿岩遗址——船帆洞、三元三钢工业旅游区、沙县文昌阁——灯光秀等20个首届三明‘网红打卡地’。”[10]<br> <p class="ql-block"> 其次是让1958工业记忆馆讲述好三明故事,特别是其中上海18家迁明企业的“沪明情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如前所述,我是本土草根学人,从小就在砍柴火的山上看这块土地,三钢就是其不是中心的中心;拉板车时从富兴堡的陶瓷厂给三钢拉新耐火砖,回程时拉用过的废旧耐火砖去陶瓷厂回炉,“俯首甘为孺子牛”来来回回时,心中羡慕的对象就是当时在三明最好找老婆的三钢国营工,一个二级工一个月三十七块五能养活老婆孩子一大家子;我进三标厂当装卸工时跟着厂车去送货穿行在三钢各分厂之间,惊艳的是市区里最广阔的厂区;我在梅列大桥的列东桥头卖书时店铺面对着三钢,我的很多顾客和读者朋友就是三钢职工;我写东西时三钢的历史跟三明的建市历史水乳交融般地融合在一起,根本就绕不过去。我做迁明企业的题目以后,对建迁明企业纪念馆情有独衷;我得知三钢在办三明1958工业记忆馆时就等着三钢课题组来找我,我能尽力提供帮助。倒没想到后面是市总工会来找我的。</p><p class="ql-block"> 原来,根据2021年9月24日市委余红胜书记在三钢集团发展专题会议上提出的工作要求,由市总工会负责牵头在“1958工业记忆馆”中设立上海工业三明搬迁企业记忆展览馆事宜。为讲好上海迁明企业故事,展示迁明企业职工风采,收集上海工业三明搬迁企业相关资料及老物件,经研究,市总工会组建工作专班助推上海工业三明搬迁企业记忆展览馆建设。鉴于我热衷、擅长对上海迁明企业的历史研究,且有原三明标准件厂工作经历,对上海迁明企业有特殊的情怀,市总工会邀请我协助做好18家上海迁明企业相关资料,以及与企业生产、生活相关老产品、老物件的收集整理工作。[11]因我与市总工会的缘分四十多年后再演一轮,我受邀后把自己点燃起来,在燃烧状态中奋力一搏,把18家迁明企业都写过一遍!这三个多月的功课做下来,对三钢的历史定位和现今站位都了然于胸。</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都说三钢和三明是小三线的产物,其实不然。“三线”的提法是1964年中央才提出来的,此前没有。当时的福建是前线,建设受限,三钢和三明是叶飞、梁灵光和张维兹等特爱搞建设的省市领导向中央争取来的。这点有些像60年代初的“知青”一样,有这现象,但只能算广义的。大三线和小三线是战争思维,三钢和三明有这方面的考量,也不算太错。到1979年,中央调整政策,大三线大多是四川贵州等边远省份,其企业就雄风不再。而三钢是小三线,地处东南沿海福建省的中心,离海岸线直线距离也就几百公里,所以能在三明是龙头企业,在福建省是最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独占鳌头,还能在未来的大浪潮中除了工业上的发展之外,又利用自身优势抢占文化旅游的历史先机。</p><p class="ql-block"> 三钢与三明的渊源之深举世无双,三钢与上海的互助也史有先例。三钢早期的中层领导就有南下服务团的英才,余震岳就是一例。他曾写过:“三明的重工业基地建设,在中央、省委的领导和关心下,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人民对三明人民的无私援助。上海人民除了为三明钢铁厂的筹建和投产,从上钢三厂、上钢五厂、机修总厂等单位抽调了大批骨干和技术力量,还对三明的轻纺工业发展,给予很大的援助。”[12]</p> 致力于创建三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市委书记、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袁启彤也是南下服务团的英才,曾为我的《这块土地的灵魂》题写了书名,我将头一个有新封面的由昆版送给了市总工会和三钢记忆馆课题组。如果三钢课题组想请袁启彤老书记题写“沪明情深”,是很可能会如愿的。 <p class="ql-block">三钢的1958工业记忆馆“沪明情深”展区是在替市里讲述三明建市历史,但也抓住了三明这座移民城市最大的旅游资源,全三明的迁一代、迁二代和又遍布五湖四海的迁三代们在把三明当第二故乡的同时,也会把三钢当自己和后代寻根的所在。有了三钢此举的三明,因而能在全中国所有的大三线和小三线城市中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1][3][5][6]杨庆桢:《钢铸辉煌――三明钢铁厂建厂四十周年回眸》,《明月沙溪》第520-524页。</p><p class="ql-block">[2][4][8]刘宏星:《千锤百炼铸钢魂——记改革开放前三明钢铁厂的起起落落》</p><p class="ql-block">[7]百度百科上“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词条。</p><p class="ql-block">[9]“2021年度三明网红打卡推荐地展播”《三钢工业旅游区》,中国绿都最氧三明 2021-12-18 19:31</p><p class="ql-block">[10]《首届三明“网红打卡地”评选结果揭晓!》聚焦三明 2021-12-29 19:37</p><p class="ql-block">[11]三明市总工会:《邀请协助收集整理上海工业三明搬迁企业记忆展览馆相关资料及老物件的函》,2022年1月7日补发,落款时间2021年9月29日。</p><p class="ql-block">[12]余震岳:《上海人民的无私援助》,三明市政协编辑出版、袁德俊主编:《堀起在沙溪河畔――忆三明建市初期迁明企业》,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33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0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二0二二年一月十一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