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常志诚同志生平简介》</p><p class="ql-block">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大主任楊滿收</p><p class="ql-block">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中国共产党党员,离休干部,原耀县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常志诚同志,2021年5月12日9时45分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常志诚同志遗体告别仪式,深切缅怀这位怀这位初心不改、信念如磐、奋斗终身、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领导、老干部,追忆他的光荣历程。</p><p class="ql-block"> 常志诚同志1934年1月出生于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红岩村白村,1949年6月参加工作,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6月至1950年1月在耀县小丘乡移寨村、梁家河村任教;1950年1月至1951年11月在耀县小丘乡任文书;1951年11月至1956年1月先后担任耀县人民政府科员、财政监察员、合作部组织部干事;1956年1月至1958年11月在耀县县委秘书室先后任秘书、副主任;1958年11月至1960年2月任耀县小丘公社党委副书记;1960年2月至1961年7月任铜川市市委政研室研究员;1961年7月至1979年11月任耀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1979年11月至1980年6月任耀县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6月至1990年3月任耀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0年3月至1993年1月任耀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机关工委主任;1994年1月离休。</p><p class="ql-block"> 常志诚同志在党的培养下,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一路追求信仰、一路立德立言、一路回报乡梓。常老一生坚守忠诚干净担当的信念,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奉献一生的作风,秉承为人宽厚、治家严谨的信条,参加革命几十年来,他始终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对待工作勤勤恳恳,服务群众饱含深情,为人处世忠厚朴实,他把一生献给党的事业,献给了父老乡亲,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耀州大地。在担任耀县革委会副主任、耀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耀县人大副主任和主任期间,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抢抓好时代、好机遇,时不我待,勤奋工作在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线,致力于乡镇企业发展,闯出了耀县线辣椒的大发展。他勇于赶超,积极推进耀县产业升级,在他的积极努力下,耀县信用社、耀县工商银行相继成立,耀县百货大楼等经济单位从无到有、不断发展。他心系群众福祉,大力推动民生事业,尤其是在他分管教育文化工作期间,倾力支持学校建设,塔坡小学等相继建成,积极推进“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及“普九”教育,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了教师住房难等诸多问题。</p> <p class="ql-block"> 他情系耀州传统文化,药王山康养文化的大发展,竭力推进孙思邈中医医院、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在耀县成立。在人大工作期间,他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加强依法行政和民主监督,特别是在推进“二五”普法、科技兴耀、药王山景区管理保护、县城规划建设等多个层面出台了系列决议决定,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p><p class="ql-block">在那一代老同志心中的常老一辈子,为党工作是无私奉献、为群众服务是不遗余力,为人处世是宽厚严谨,是一个时代的榜样,是领导干部的楷模。</p><p class="ql-block"> 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每天坚持收看中央新闻联播和地方新闻、坚持看陕报、铜报、耀县报(新耀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p><p class="ql-block"> 他始终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致力于全区文化公益事业,先后对耀州古城建设、城区广场布局建设三次专门提出书面意见,在市政府组织召开的“药王孙思邈文化研讨会”上,他撰写的《打造药王品牌、发展耀州旅游》专题调研成果获得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1999年他被评为铜川市优秀党员;2009年8月27日荣获陕西省老年教育先进个人;2009年8月、2015年1月先后两次被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6年11月荣获铜川市最美老干部。</p><p class="ql-block"> 1994年离休后,县上安排他担任药王山一天门修复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他经常骑自行车到工地,抓质量、赶进度、解难题,被国家文物局验收定为优良工程。</p><p class="ql-block"> 1996年,在他积极协调下,陕西省果业协会在石柱镇韩古村安排扶贫项目建设千亩苹果示范园,并聘请他担任场长。他克服重重困难,修场部、建制度、栽果树、抓管理,一干就是五年,1230亩果园陆续挂果,为当地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为弘扬孙思邈医术医德,他数十年担任陕西孙思邈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学术顾问等,离休后仍在继续奔波。2008年8月,他协调举办了“药王孙思邈养生文化研讨会”,耀州区委、区政府采纳了“游药王故里、探长寿之秘”的思路建议,把“文化兴耀战略”作为耀州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担任耀州老年书画协会、柳范书画协会顾问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耀县分校校长期间,他用了4年多时间,他与张光浦一起广泛征集核定书画资料,编辑出版了《耀州历代书画名人传略》《耀州当代书画者实录》。针对当前当代少年儿童的思想状况,他主持编印了“二十四教”、“二十四勤”、“二十四童”等故事,并与退休干部原政协主席李有生一起编撰的《药王文化基本知识》,深受广大青少年欢迎。</p><p class="ql-block"> 2008年9月担任耀州区老年大学校长后,他和李有生等老同志一起,积极筹备,多方协调,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老年大学当年按时开学。他担任校长5年时间,学校从开始4个班发展到8个班,学员人数也从每学期150人,不断增强,并最后稳定在350人左右。5年来累计报名入学2510人次,涌现出优秀学员407人。</p><p class="ql-block">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常志诚同志不幸去世,我们痛失了一位好党员、好领导、好师长,常志诚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他的离世,我们深感悲痛,无限惋惜!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我们要把常志诚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胸怀群众,艰苦奋斗的好品质、好作风、好精神继承好、发扬好,努力为谱写新时代耀州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不懈奋斗,继续前进。常志诚同志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2日</p> <p class="ql-block"> 《痛悼念常志诚同志》</p><p class="ql-block"> ——原铜川市耀州区政协主席刘永涛</p><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地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常志诚同志遗体告别仪式,追思这位受人尊敬的老领导,我们的好兄长,向他做最后的告别。</p><p class="ql-block"> 在这肃穆的灵堂前,面对忧伤的亲属,面对痛断肝肠的子女,面对难割难舍的老伴和他的遗像,我们心情十分悲痛,心潮激荡,思绪难平。他的音容笑貌不时涌现在我们面前,他那慈祥的笑容,使我们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虽然是病魔夺走了他的生命,但仍然使人在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p><p class="ql-block"> 我是1970年从县委党校调到县革委会办公室的,他当时任办公室副主任,我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1976年在寺沟公社(现锦阳路办事处)搞路线教育,他任工作队长,我任副队长,长期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桌子对桌子办公,床对床睡觉,我们在一起朝夕相处,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关心,他始终像一位老大哥一样,关心爱护支持我,我们相互十分了解。当年一起工作、学习、生活的场面不时涌现在我的眼前。我们在一起搞路线教育的岁月里,正是农村深化改革实行生产责任制大变革的年月,从开始的“农业学大寨,粮食上纲要”,到联产承包、包产到户,在寺沟公社的21个行政村,在乡村企业单位,在深化改革的群众大会上,在农田基建的工地上,在春灌的麦田里,在农村积肥的现场,在外贸辣椒的烤炉旁,在集体的养猪场,在贫困户的院子里,在老百姓的病床前,在田旁植树的道路上,到处都留下他的足迹。他是一位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爱戴的好干部。到现在一些老同志仍然还常念叨着这位当年的老主任。</p><p class="ql-block"> 他出生于1934年,1949年6月参加工作,当年就加入了共青团,参加工作后,调动了很多单位,一直担任领导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干一行爱一行,由于他工作出色,成绩突出,1952年10月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仅18岁,党龄已近70年了,他一生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几十年的革命生涯磨练出他宽广的胸怀,坚韧的性格,处事认真负责干练的工作作风。和人相处,人见人爱。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说他“德高望重”,一点也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他曾多次被评选为优秀干部、模范党员,还被评选为铜川市最美老干部、陕西省老年教育先进个人、陕西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和奖励,可敬可佩。</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他为党的事业、为家乡经济建设,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默默的做着奉献,他重视学习,爱动脑子,善于思考问题,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自动手撰写调研报告,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在以往工作的日子里,他经常用典型事例及身边的好人好事教育感化干部、群众,从不乱训人,撰写的调研报告多次被刊登在报纸及各类简报通讯上,对促进干部学习、指导工作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 1994年离休后,他没有乐享天年,仍然为耀县社会、民生事业奋斗不息,他担任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老年大学校长、区慈善协会、孙思邈研究会、孙思邈养生协会顾问,耀州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他和张光溥同志共同收集出版了《耀县历代名人字画集》,还编辑出版了《孙思邈养生》、《孙思邈药膳》、《古今美文颂药王》等十多部文献资料,为耀州文化建设立了一大功。他和雷天启等同志一起编辑出版的《耀县誌》,将流芳百世。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他亲自担任主编,组织了50多名老领导及70年代的老干部,用了短短40多天时间,收集文稿48篇,照片50多幅,编辑出版了30多万字的《董继昌在耀县》一书,成功地还原了一位高瞻远瞩、决策英明、亲民爱民地优秀领导干部形象。这部经典文献对启迪世人、激励来者有着不可估量地作用。他还带病坚持和郭建民同志编辑《耀州秦韵》,最近即将出版,这部作品生动地展示了耀州家乡近百年来几代戏曲名流地艺术人生。他熟知耀州地自然地理、风土热情、人文历史,博古通今,堪称一本耀州的活字典。</p><p class="ql-block"> 1983年我被调任小丘公社任党委书记,常志诚同志老家是小丘镇白村人,常姓在当地是个大户,群众普遍反映常家家风严谨,团结和睦,善待乡邻。我任职的6年里,他任常务副县长,在多次地工作接触中,从未提过家里的私事,就连进县城捎几斤土鸡蛋,也要按照市价每斤7毛钱如数付清。他严谨的态度、务实地作风,使我受益匪浅,至今仍为学习楷模,激励着我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病危期间仍不忘叮嘱子女,后事从简,不要给组织增添任何麻烦,这种品质是我党优秀干部之楷模。</p><p class="ql-block"> 常志诚同志地一生,是勤勤恳恳的一生,是奋力向上的一生,是乐于奉献的一生,他严于律己,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为人忠厚、襟怀坦荡、生活简朴、家风严谨、教子有方。在他的教育培养、言传身教下,子女个个成材,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干的很出色。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仍然能看出他当年的作风,至今仍影响着几代人。</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要特别一提的是他的老伴王淑云大姐,她几十年如一日,相亲相爱,生活上精心照料,相濡以沫。就连一个小手绢,都舍不得让老伴自己去洗,是一个忠实的贤内助,值得点赞。</p><p class="ql-block"> 老干部的工作经历是自己光荣历史地真实记录,每一位老同志都是一本书,每一位老同志都是一幅画,每一位老同志都是一部教材。人生是自己写成的,常老这八十八年写成的这本书,内容充实、数据翔实;常老这八十八年绘制的这幅画,浓笔重彩,回味无穷;常老这八十八年形成的这部教材,是一部真实坦诚、朴实无华地教科书,对于启迪后生、激励来者作用不可估量。正声人去后,话语闲谈时,病魔虽然夺走了他的生命,但夺不走他的音容笑貌,夺不走他给我们留下的美好回忆,夺不走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夺不走我们对他的深切怀念,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常主任啊!我的好老兄,今天省、市、区多位领导、当年曾和你一起工作战斗过的老搭档、老同事、老部下,你的亲朋好友、亲属子女都来送你来了,你要一路走好,好人任何时候都会得到好报。</p><p class="ql-block"> 漆沮垂泪,山河悲哀,亲朋同祭,悼念英魂。让我们秉承常老的遗志,继往开来,化悲痛为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耀州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直前,在建设美好家园、和谐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以新的成绩开创未来,告慰英灵。</p><p class="ql-block"> 好人一路平安!</p><p class="ql-block"> 常志诚同志安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