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军都督佥事谢彦家族

東山玉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都督佥事谢公神道碑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曹国李公景隆</p><p class="ql-block">昔我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握乾符而起淮甸,御宝歴而定万方。豪杰貔虎之士应期而出。以折冲御侮而克戡多难。自正大统,即论功行赏,以报功徳之臣。至于位跻五府,始终哀荣而垂光史册者,盖亦可数焉。</p><p class="ql-block">夏四月六日,前军都督府佥都督事谢公以疾卒。礼部以闻,择葬地於京城桂山之阳,以六月九日窆焉。</p><p class="ql-block">按状,公讳彦,字子超,姓谢氏,世为凤阳府凤阳县於皇里人。幼失怙恃,鞠育于外家,因以孙为氏。</p><p class="ql-block">故元之季,两淮兵兴,公募集义勇,图保乡井。岁辛丑秋七月,乃将其兵南渡大江,从太祖皇帝破安庆、克江州。于时伪汉陈友谅盗名字,置官属,据为国都,至是始奔武昌。公以功授义兵元帅。</p><p class="ql-block">癸卯春三月,由安丰进攻庐州;九月,援荆衡归峡等州。</p><p class="ql-block">乙巳年冬十一月,取通泰州。</p><p class="ql-block">甲辰春二月,徐、宿、濠、泗、颖五州,淮安、高邮、安丰三郡皆入版图;秋九月,转攻湖州;冬十一月,围伪吴张士诚于姑苏;</p><p class="ql-block">丁未春正月,太祖皇帝即吴王位已四年,始以丁未为吴元年。从大将军中山武宁王破姑苏、俘士诚。公又以功升掌羽林环卫,赐以良马。复从征山东,克沂、莒、密州,遂入青州走故元平章扩廓帖木儿。</p><p class="ql-block">洪武元年,戊申春正月,太祖即皇帝位。公驻军东昌,进阶武略将军。寻败故元平章阿普军,取河南通务等州;秋八月,中山武宁王奉诏统兵攻北平,公与在行。故元顺帝既远遁,而燕蓟、永平、保定、真定、中山以次悉平,遂乘胜取山西大同、太原。</p><p class="ql-block">二年已酉春三月,西破潼关。故元平章李思齐弃辎重引兵奔凤翔;三月庚戌,公从中山王驻军陕西,列营长安城北,平章王武率其官属士民迎降;夏四月,取凤翔,即追降思齐于巩昌,遂破临洮、延安、平凉、静宁、庄浪、开成、六盘等处,而秦厔环三郡亦望风而靡,庆阳守将张思道率兵拒战,凡七阅月而思道败走。公复从中山王还军临洮,会故元河南左丞相扩廓帖木儿来袭我军,王率大众亟与决战,既败之于临洮,复败之于定西桥,殪其将校,驱殄其士卒无筭,扩廓帖木儿引残兵北遁。</p><p class="ql-block">四年辛亥夏五月,调公守御处州,升应天卫指挥佥事,进阶宣武将军。</p><p class="ql-block">五年壬子春正月,移守朔州,从征和林。</p><p class="ql-block">六年癸丑秋八月,败故元兵于朔州之北,获其将知枢密院张宝、院使哈剌八都、参政高甚并其所部兵众。</p><p class="ql-block">九年丙申春三月,进军宁夏,败乃儿不花于贺兰山,収其胡儿番妇、驼马牛羊而还。</p><p class="ql-block">十年丁巳,转广威将军。</p><p class="ql-block">二十年丁卯,特升佥前军都督府军事,赐彩帛万疋、黄金百两、白金百两及甲第一区,臧获数十辈。命公征讨云南、广西龙里诸部。</p><p class="ql-block">二十二年己巳秋八月还朝,赐以诰命,授骠骑将军。</p><p class="ql-block">二十三年庚午,奉诏湖广都司,训练官军至贵州置新添卫。</p><p class="ql-block">二十五年壬申,更给新制之诰。九月,公赴山西籍民丁为军,置天成、东胜二卫。</p><p class="ql-block">二十七年甲戌春三月十二日,太祖皇帝御奉天门召公,慰抚之眷倚甚,特赐犀带,命复其姓为谢氏。明日以其季子达入觐,即除散骑。逾月选尚汝阳公主,拜驸马都尉,有玉带、金带、袭衣、鞍马之赐长子忠,复授兴武卫指挥同知。</p><p class="ql-block">三十一年戊寅,公得末疾乃致政家食,甫二岁而卒,享年六十有九。</p><p class="ql-block">显祖讳厚菱,赠骠骑将军、佥前军都督府事,祖妣张氏赠夫人。</p><p class="ql-block">显考讳中善,赠骠骑将军、佥前军都督府事,妣许氏赠夫人。妻郤氏赠夫人。</p><p class="ql-block">子男三人:忠,怀远将军任世袭指挥同知;顺,未仕;达,特进荣禄大夫、驸马都尉。</p><p class="ql-block">女三:长适马旺,次在室,季适指挥同知戴义长子。</p><p class="ql-block">孙,男十人,女十人。</p><p class="ql-block">自昔一代之兴,必有虎臣硕辅、豪杰之材,以翊佐昌运。至于功成治定,而彛常钟鼎之铭,河山带砺之誓,俾与国家相为悠久,夫岂易得哉!</p><p class="ql-block">若公以笃厚之姿,勇果之艺,尽瘁效忠而致位将领,斩关陷阵,搴旗先登,与乎首馘之献,不可以数计。至于鸣剑伊吾之山饮马,捕鱼之海,践霜雪,绝糇粮,冻馁皲瘃,皆身歴之,故能简在宸衷,光承天宠,身居宥府,子为驸马,克享荣禄以致考终,岂偶然哉!</p><p class="ql-block">先武靖王与公逢兴王之运,周旋戎旅二十有余年,予又辱公同朝,而与驸马君忝同戚里,及为是铭,虽重于作,而义不敢辞。</p><p class="ql-block">铭曰:</p><p class="ql-block">天启圣明 笃生皇祖 奋自侧微 丕扬神武</p><p class="ql-block">瓌材杰士 闻风景从 尽用群策 以成治功</p><p class="ql-block">维时谢公 勇逾貔虎 小大百战 折冲御侮</p><p class="ql-block">乃擢将领 乃掌羽林 乃佥卫事 简注皇心</p><p class="ql-block">自东徂西 北南万里 降城破邑 惟上所使</p><p class="ql-block">殚力尽瘁 不有其躬 克殄大敌 寰宇混同</p><p class="ql-block">宥府是登 品列第二 宠锡使蕃 恩荣备至</p><p class="ql-block">光昭胤嗣 孝义弥敦 帝女择配 有赫庆门</p><p class="ql-block">福泽方隆 受天之祉 子孙承传 世济其美</p><p class="ql-block">赐葬征吉 桂山之阳 刻铭兹石 永古流芳</p> 明实录纪实 <p class="ql-block">明洪武二年正月防政傅友德屯朔州时武朔未下 </p><p class="ql-block">五年正月指挥<b>谢彦</b>守朔州 六年四月寇武朔临江侯陈徳巩昌侯郭子兴御却之 </p><p class="ql-block">八月寇朔州<b>谢彦</b>击破之擒其将知枢宻院张寳院使哈喇巴圗防政髙徳并其部众 十月副将军李文忠出朔州擒元太尉巴延布哈 二十五年三月安庆侯仇政理振武朔州武备</p><p class="ql-block"> ○洪武二十年六月庚午以<b>应天卫指挥佥事谢彦为</b>前军都督佥事赐钞百锭,<b>彦</b>深尝从征北败番将乃儿不花,至是加升赏复遣从征云南○辛未苏州民崔奉先妻王氏李彦实妻刘氏及其子妇杨氏皆以夫亡守节不易事闻诏旌表王氏之门曰贞节刘氏杨氏之门曰双节云</p><p class="ql-block"> 〇洪武二十二年三月庚午朔遣使命南征将军颍国公傅友德等还军分驻湖广四川卫所操练友德驻沅州申国公邓镇驻大庸魏国公徐允恭<b>驻常德曹国公季景隆</b>驻安陆开国公常昇驻辰州靖宁侯叶昇驻襄阳普定侯陈桓驻岳州雄武侯周武驻武昌吉安侯陆仲亨驻蕲州安陆侯吴杰驻茶陵东平侯韩勋驻黄州东川侯胡海驻宝庆南雄侯赵庸驻长沙宣宁侯曹泰驻瞿塘宣德侯金镇驻施州靖海侯吴祯驻衡州江阴侯吴高驻永州全宁侯孙恪驻沔阳延安侯唐胜宗驻黄平<b>都督张铨王诚孙彦驻桂阳忠州道州</b>信国公子汤鼎六安侯子王威驻长宁夷陵谕友德等曰西南蛮夷自昔号称难服所以然者其高山深林草树丛密夏多雾雨地气蒸郁蛇虺蚊虫之毒随处而有人入其境不服水土则生疾疫所以功多不就今得尔报已平东川降阿资大势已定然诸蛮夷易变生乱朕恐大军一回彼复跳梁啸聚岂不重劳吾将士乎今且还军分驻要地一以休息士卒一以控制蛮夷使至尔等一如所谕</p><p class="ql-block">  ○洪武二十五年五月丙子召<b>山西朔州卫指挥孙彦</b>入为后军都督佥事命鹰扬卫指挥佥事孙杰署朔州卫事</p><p class="ql-block"> ○ 洪武二十五八月丁卯 上以山西大同等处宜立军卫屯田守御乃谕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等曰屯田守边今之良法而寓兵于农亦古之令制与其餋兵以困民曷若使民力耕而自卫尔等宜往山西布政司集有司耆老谕以朕意乃分命开国公常昇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凤翔侯张龙<b>永平侯谢成</b>江阴侯吴高会宁侯张温宣宁侯曹泰徽先伯桑敬都督陈俊蒋义李胜马鉴往平阳府安庆侯仇正怀远侯曹兴安陆侯吴杰西凉侯濮玙<b>都督孙彦谢熊</b>袁洪□暠徐礼刘德指挥李茂之往太原等府阅民户四丁以上者籍其一为军蠲其徭役分隶各卫赴大同等处开耕屯田东胜立五卫大同在城立五卫大同迤东立六卫卫五千六百人仍戒其各慎乃事毋扰于民</p><p class="ql-block">  ○十二月壬申宋国公冯胜等籍民兵还先是 上遣胜等往太原平阳选民丁立部伍置卫屯田至是还以所籍之数奏之凤翔侯张龙徽先伯桑敬籍平陆夏县芮城三县民丁为一卫定远侯王弼籍临汾襄陵蒲县民丁为一卫宣宁侯曹泰都督马鉴籍洪峒浮山二县民丁为一卫会宁侯张温都督李胜籍曲沃翼城绛县三县民丁为一卫都督徐礼籍闻喜安邑猗氏三县民丁为一卫开国公常昇籍霍州灵石赵城汾西四州县民丁为一卫东平侯韩勋东莞伯何荣籍绛州及太平县民丁为一卫江阴侯吴高都督蒋义籍蒲州及稷山万泉临晋荥河四县民丁为一卫全宁侯孙恪籍隰吉二州及石楼永和太宁河津四县民丁为一卫安陆侯吴杰致仕指挥李茂之籍平遥太谷祈县三县民丁为一卫<b>永平矦谢成</b>籍汾州及汾水孝义二县民丁为一卫西凉侯濮玙籍辽沁平定三州及乐平和顺榆社武乡沁源五县民丁为一卫安庆侯仇正<b>都督孙彦</b>籍石州岢岚保德三州及宁乡临县兴县静乐岚县河曲河津七县民丁为一卫都督□暠袁洪籍忯代二州及崞县繁峙五台三县民丁为一卫怀远侯曹兴籍太原清源徐沟交城介休五县民丁为一卫都督刘德籍阳曲榆次寿阳盂县定襄五县民丁为一卫</p><p class="ql-block"> ○是月(洪武二十七年三月)诏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b>孙彦</b>复姓<b>谢彦</b>字子起本姓谢世为凤阳于皇里人父母早逝育于外家孙氏辛丑渡江归附数从征讨有功累授应天卫指挥佥事移镇朔州洪武二十年升前军都督佥事至是 上命复其姓。</p><p class="ql-block">  ○洪武二十八年六月癸亥朔夜天鸣</p><p class="ql-block">乙丑肃王楧始就国甘肃,丙寅遣前军都督府都督<b>谢彦</b>通政使宋徵奉金册冕服持节诣狭西册秦世子尚炳为秦王册曰朕惟君天下者必封建王国使其子孙世世相传以蕃屏帝室此古昔圣王不易之大法也朕自即位之初法遵前圣分王诸子命尔父樉首王于秦已有年矣近以疾薨逝今尔世子尚炳年已长成特命尔袭封为秦王尔其恪勤忠孝亲贤爱民永为藩辅钦哉</p> 汝阳公主 <p class="ql-block">  惠妃郭氏,明太祖朱元璋妃嫔之一。郭惠妃生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是郭子兴与其次妻小张夫人的女儿。</p><p class="ql-block">人物简介</p><p class="ql-block"> 郭子兴的养女姓马,据说闺名秀英。她不但出身寒微,而且身世凄凉。她的父亲马公早年与郭子兴是挚友,原本是宿州人氏,却因为在家乡地方杀了人,不得不亡命天涯。</p><p class="ql-block"> 据史书的记载,马公的妻子郑氏早在丈夫犯下命案之前就在女儿幼小的时候去世了。</p><p class="ql-block"> 马公逃离故乡时害怕女儿被官府捉去,于是将女儿交托给郭子兴的夫人照料。马公此后的经历不见于史书,小马氏从此成了郭子兴的养女。</p><p class="ql-block"> 马氏品德出众,相貌气度都无可挑剔,唯一的“缺陷”就是她的那双大脚。她出嫁之时已经年满十九(另一说为虚龄二十一),在那时候完全算得上一个老姑娘了。就算她有双大脚不好求配,但能耽搁到这个年龄,可见郭子兴对这名养女的上心程度是很有限的。除此之外,为她选择的夫婿是朱元璋,也显示出郭家并未厚待这个养女。</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与马秀英成婚的时候,正是濠州红巾军内讧激烈的时期。当然,这也是郭子兴急于招募亲信,决定招朱元璋为婿的另一层原因。自己的女儿舍不得嫁,就拿养女充数。可是当若干年后朱元璋有了相当成就,郭家不禁对当年的婚配深为追悔,郭子兴的亲生女儿竟做了朱元璋的小妾,就是后来的郭惠妃。</p><p class="ql-block">郭惠妃</p><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p><p class="ql-block">《明史 卷一百十六 列传第四》</p><p class="ql-block">太祖,二十六子。 高皇后生太子标、秦王樉、晋王?、 成祖、周王橚。</p><p class="ql-block">胡充妃生楚王桢。 达定妃生 齐王榑、潭 王梓。 郭宁妃生鲁王檀。 郭惠妃生蜀王椿、代王桂、谷王橞。胡顺妃生湘王柏。韩妃生辽王植。余妃生庆王&lt;木旃&gt;。 杨妃生宁王权。周妃生岷王楩、韩王松。赵贵妃生沈王模。 李贤妃生唐王柽。刘惠妃生 郢王楝。葛丽妃生伊王&lt;木彝&gt;。而肃王楧母郜无名号。赵王杞、安王楹、皇子楠皆未详所生母。</p><p class="ql-block">《明史 卷一百十六 列传第八》</p><p class="ql-block">永嘉公主</p><p class="ql-block">母郭惠妃。洪武二十二年下嫁 郭镇,武定侯英( 郭英)子也。英卒,镇不得嗣。 宣德十年,主乞以子珍( 郭珍)嗣,语在《英传》。 景泰六年,主薨。世宗即位,元孙勋( 郭勋)有宠,为主乞追谥,特赐谥贞懿。</p><p class="ql-block">十三公主, 早薨。</p><p class="ql-block">含山公主,母 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下嫁 尹清。建文初,清掌后府都督事,先主卒。主至 天顺六年始薨,年八十有二。</p><p class="ql-block">汝阳公主</p><p class="ql-block">永嘉主同母妹,与含山主同年下嫁谢达。达父彦( 谢彦),凤阳人,少育于孙氏,冒 其姓。数从征讨有功,累官前军都督佥事,诏复 谢姓,迁其子 尚主。仁宗即位,主以属尊,与宁国( 宁国公主)、怀庆( 怀庆公主)、大名( 大名公主)、南康( 南康公主)、永嘉( 永嘉公主)、含山( 含山公主)、宝庆( 宝庆公主)七主皆进称 大长公主。自后诸帝即位,公主进封 长公主、大长公主皆如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汝阳公主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明史列传第九》</p><p class="ql-block"> 汝阳公主,永嘉主同母妹,与含山主同年下嫁谢达。达父彦,凤阳人,少育于孙氏,冒其姓。数从征讨有功,累官前军都督佥事,诏复谢姓,迁其子尚主。仁宗即位,主以属尊,与宁国、怀庆、大名、南康、永嘉、含山、宝庆七主皆进称大长公主。自后诸帝即位,公主进封长公主、大长公主皆如制。</p><p class="ql-block"> 谢达的父亲谢彦,凤阳人,少年时养于孙氏,从孙姓。谢彦数次跟从朱元璋征讨四方,有军功,累官到前军都督佥事。皇帝下诏恢复谢彦的本姓,并让他的儿子娶了汝阳公主。明仁宗即位,公主因为地位尊崇,与宁国公主、怀庆公主、大名公主、南康公主、永嘉公主、含山公主、宝庆公主皆进称大长公主。此后诸帝即位,公主进封长公主、大长公主形成了制度。</p> <p class="ql-block">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七月,朱元璋第十五女汝阳公主嫁给了前军都督佥事谢彦的儿子谢达。谢彦是凤阳人,在朱元璋渡江攻占南京时投军,算得上是"老革命"了。洪武朝后期大批勋贵被清洗之后,已经升任前军都督佥事的谢彦开始受到朱元璋的重用。不但把女儿嫁给了谢彦的儿子谢达,洪武二十八年谢彦还作为正使前往西安册封秦世子朱尚炳为秦王。驸马都尉谢达本人则在洪武三十年作为朝廷特使前往四川告诫蜀王朱椿严格控制私茶交易。</p><p class="ql-block"> 永乐二年,驸马谢达去世,汝阳公主则继续默默无闻地活着。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和洪熙元年七月的两次封赏,汝阳公主都没有落下。谢达无子,朱棣命其侄子为嗣,赐名谢镛。宣德十年,公主为谢镛求取官职,获封孝陵卫百户。正统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又应公主的请求,以应天府江宁县民地三十三亩有奇增筑汝阳大长公主寿藏。可是到了景泰四年,谢镛之子谢琰向朝廷上奏称祖母坟茔无人看守。代宗命南京礼部移文应天府江宁县,拨民四户与之。可是汝阳公主什么时候去世的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谢彦子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山东曹县谢氏源流录</b></p><p class="ql-block"> 山东曹县桃源板城谢氏系东山堂,陈郡阳夏谢氏晋太傅安公系。</p><p class="ql-block"> 始迁祖谢忠讳刚忠,明开国武将,于洪武十三年春,扈驾燕王入藩北平,行军至古桃园,尊圣谕屯兵于此因家焉。祖藉江南镇江府丹阳县,为安公三十二世孙,从眀太祖南征北战,军功履建。谕旨赐婚朱氏郡主,荣升郡马,以成皇亲。仕官御前指挥使,祖妣朱氏郡主生二子名讳俱失居金陵(至今未联系上),刘氏淑人生子二人长讳福原、次讳福昌;候氏淑人生子一人名讳俱失居西夏(至今未联系上)。</p><p class="ql-block"> 南门祖福原公,官明西征宣威将军,从成祖靖难入主南京。于永乐元年返桃源之时,将小太子带回桃源逸居。祖妣王氏恭人生四子,长讳士安、次讳士琚、三讳士能、四讳士贤。于永乐元年,南迁板城都,屯兵守度,是为南四门。</p><p class="ql-block"> 其长子士安祖,世袭指挥使,居琉璃阁为南长门。</p><p class="ql-block"> 次子讳士琚,明旌耆老,寿高百岁,德高芳行,皇明恩赐寿官,后裔尊称二老,为南二门,谢集为二老长子恭信公后裔,谢滩为二老次子恭让公后裔。</p><p class="ql-block"> 三子讳士能于永乐二十年随父、叔复征西,功升千总,任职于徐州双沟镇,为南三门,祖妣赵氏继配高氏,赵氏生长子讳恭正,回迁曹县城东谢新庄。余四子为高氏所生,随父士能公留居徐州双沟镇周围或安徽各地。(待考)</p><p class="ql-block"> 四子讳士贤回迁桃源镇大谢寨,承南门,守北祖。为南四门。</p><p class="ql-block"> 北门祖福昌公,官明西征宣武将军,祖妣胡氏生四子:长讳景端、次讳景钊、三讳景春、四讳景芳,因居北乡被称为北四门。</p> 谢彦曾孙谢琰 <p class="ql-block">○癸巳,汝阳大长公主孙<b>谢琰</b>奏,祖母坟茔无人看守,命南京礼部移文应天府江宁县拨民四户与之。</p><p class="ql-block">○戊戌,汝阳太长公主嫡孙<b>谢琰</b>乞入国子监读书,以图补报,从之 。浙江按察司按察使张璇等奏,杭嘉湖三府民运粮艰辛,乞将浙江卫所军余儹运军余不足,于操守屯田军内选补事下,户部议除屯田军不动,其余宜允,所拟乞移文镇守浙江兵部尚书孙原贞等,要在处置得宜从之, 命南京刑部尚书杨宁子堣为直隶新安卫世袭副千户,宁上张自叙其前后军功,乞荫其子,故有是命,时王□禺方一岁。</p> 谢彦墓志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都督佥事谢公神道碑铭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景隆</p><p class="ql-block">  昔我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握干符而起淮甸御寳歴而定万方豪杰貔虎之士应期而出以折冲御侮而克戡多难自正大统既论功行赏以报功徳之臣至于位跻五府始终哀荣而垂光史册者盖亦可数焉夏四月六日前军都督府佥都督事谢公以疾卒礼部以闻择葬地于京城桂山之阳以六月九日■〈穴上之下〉焉按状公讳彦字子超姓赵氏世为鳯阳府鳯阳县于皇里人幼失怙恃鞠育于外家因以孙为氏故元之季两淮兵兴公募集义勇图保乡井岁辛丑秋七月乃将其兵南渡大江从太祖皇帝破安庆克江州于时伪汉陈友谅盗名字置官属据为国都至是始奔武昌公以功授义兵元帅癸夘春三月由安丰进攻庐州九月援荆衡归峡等州己巳冬十一月取通泰州甲辰春二月徐宿濠泗颍五州淮安高邮安丰三郡皆入版图秋九月转攻湖州冬十一月围伪吴张士诚于姑苏丁未春正月太祖皇帝即吴王位已四年始以丁未伪吴元年从大将军中山武宁王破姑苏俘士诚公又以功升掌羽林环卫赐以良马复从征山东克沂莒密州遂入青州走故元平章库库特穆尔洪武元年戊申春正月太祖即皇帝位公驻军东昌进阶武畧将军寻败故元平章鄂普军取河南通务等州秋八月中山武宁王奉诏统兵攻北平公与在行故元顺帝既逺遁而燕蓟永平保定真定中山以次悉平遂乘胜取山西大同太原二年己酉春三月西破潼关故元平章李思齐弃辎重引兵奔鳯翔三月庚戊公从中山王驻军陜西列营长安城北平章王武率其官属士民迎降夏四月取鳯翔即追降思齐于巩昌遂破临洮延安平凉静宁庄浪开成六盘等处而秦屋环三郡亦望风而靡庆阳守将张思道率兵拒战凡七阅月而思道败走公复从中山王还军临洮会故元河南左丞相库库特穆尔来袭我军王率大众亟与决战既败之于临洮复败之于定西桥殪其将校驱殄其士卒无筭库库特穆尔引残兵北遁四年辛亥夏五月调公守御处州升应天卫指挥佥事进阶宣武将军五年壬子春正月移守朔州从征和林六年癸丑秋八月败故元兵于朔州之北获其将知枢密院张寳院使哈喇巴图参政高其并其所部兵众九年丙申春三月进军宁夏败诺尔巴哈于贺兰山収其番众及其驼马牛羊而还十年丁巳转广威将军二十年丁卯特升佥前军都督府事军赐彩帛万疋黄金百两白金百两及甲第一区臧获数十辈命公征讨云南广西龙里诸部二十二年己巳秋八月还朝赐以诰命授骠骑将军二十三年庚午奉诏湖广都司训练官军至贵州置新添卫二十五年壬申更给新制之诰九月公赴山西籍民丁为军置天成东胜二卫二十七年甲戍春三月十二日太祖皇帝御奉天门召公慰抚之眷倚甚特赐犀带命复其姓为谢氏明日以其季子逹入觐即除散骑逾月而选尚汝阳公主拜驸马都尉有玉带金带袭衣鞍马之赐长子忠复授兴武卫指挥同知三十一年戊寅公得末疾乃致政家食甫二岁而卒享年六十有九显祖讳厚菱赠骠骑将军佥前军都督府事祖妣张氏赠夫人显考讳中善赠骠骑将军佥前军都督府事妣许氏赠夫人妻郄氏赠夫人子男三人忠怀逹将军任世袭指挥同知顺未任逹持进荣禄大夫驸马都尉女三长适马旺次在室季适指挥同知戴义长子孙男十人女十人自昔一代之兴必有虎臣硕辅豪杰之材以翊扶昌运至于功成治定而彛常钟鼎之铭河山带砺之誓俾与国家相为悠久夫岂易得哉若公以笃厚之姿勇果之艺尽瘁效忠而致位将领斩关陷阵搴旗先登与夫首馘之献不可以数计至于鸣剑伊吾之山饮马捕鱼之海践霜雪絶糇粮冻馁■〈军攵〉瘃皆身歴之故能简在宸衷光承天宠身居宥府子为驸马克享荣禄以致考终岂偶然哉先武靖王与公逢兴王之运周旋戎旅二十有余年予又辱公同朝而与驸马君忝同戚里及为是铭虽重于作而义不敢辞铭曰天启圣明笃生皇祖奋自侧微丕扬神武瓌材杰士闻风景从尽用羣筞以成治功维时谢公勇踰貔虎小大百战折冲御侮乃擢将领乃掌羽林乃佥卫事简注皇心自东徂西北南万里降城破邑惟上所使殚力尽瘁不有其躬克殄大敌寰宇混同宥府是登品列第二宠锡使蕃恩荣备至光照后嗣有义弥敦帝女择配有赫庆门福泽方隆受天之祉子孙承传世济其美赐葬征吉桂山之阳刻铭兹石永古流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曹国公传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宋端仪</p><p class="ql-block">  曹国公名景隆字(阙)先世家泗州旴■〈日台〉县祖父祯驸马都尉尚曹国长公主父文忠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追封岐阳王谥武靖年四十六卒景隆洪武十九年袭父爵初文忠以武功佐高庙成大业酷好文事景隆少小即使之读书友儒生而景隆亦谦让好修礼贤下士不为近臣贵戚之嗜好尝手録御书体尔祢祖忠孝不息之训严奉于居第之正堂又以春风和气名其燕处之室皆命方希直为文发挥之当时非惟老臣宿将归心而韦布士若天台林右辈皆乐与上下其论伟然为一时儒将文庙时藩国举靖难之师既执北平都指挥谢贵及布政使张昺(阙)兵出近郊廷臣齐泰黄子澄张紞等益画兴兵之策佥谓六军宿将亲而且贤无踰景隆乃命景隆挂北征大将军印赐通天犀带即日推轮送之江浒时长兴侯耿炳文歴城侯盛庸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杨松潘忠宁忠顾成都指挥平安驸马都尉李坚及徐凯李文陈晖等皆属景隆军景隆帅众济江涉丰沛之墟进屯徳州檄山东山西河南三路供饷是年八月渐移北地前锋将杨松等败绩于雄县耿秉文败绩于滹沱河吴高所统辽东兵亦败绩于永平十月景隆围北平城连败绩于郑村坝等处明年四月整师再进仍号百万又败绩于白沟河景隆与督饷叅政铁铉退保济南时铉备御有策北兵攻围三月走袭沧州于是召景隆归京师以盛庸代总大兵陈晖等副之而命铉为兵部尚书叅佐军事景隆既还居位如故北兵临江急命景隆辅潭王守金川门文庙至景隆等开门降是年九月初四日论功行赏封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曹国公増禄一千石通前四千石子孙世世承袭赏银四百两彩缎四十表里钞四千贯寻命充重修高庙实録都总裁官</p> <p class="ql-block">曹国李公歧阳武靖王神道碑铭  董伦</p><p class="ql-block">  洪武十有七年春三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曹国公同知军国事李公薨于第皇上辍视朝三日亲制文遣使致祭追封歧阳王谥武靖赐塟地于钟山之阴越三年秋有司奏王神道碑石已具而未有刻辞明日诏臣伦为文撰次王之勋徳以宠其子孙于无穷臣伦再拜稽首而退谨按王讳文忠字思本姓李氏世为泗州旴■〈日台〉人父陇西恭献王尚曹国长公主生王十有二岁而公主薨时元末大乱恭献携王走军中几不能存闻皇上驻兵滁阳始来见焉皇上喜甚即自养育择师傅以敎之一日取所业示近臣曰是亦可矣当于马上习之岁丁酉乃以舍人领军策应池州伪汉陈友谅发兵冦城王奋击有序败之戊戍春正月进攻青阳石埭太平旌徳皆下二月败元判院鄂尔和于万年街遂破苗獠于于潜昌化获其妇女辎重甚众王恐士卒恃此富骄莫有门志因激怒使其尽杀所获焚其辎重曰此何足惜能努力破敌何患不富贵乎众咸奋厉进次淳安夜袭破伪洪元师营降其众千余三月会宁河王邓愈越国公胡大海兵取严州授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守严州时严新破城壁未备而伪呉张士诚遣其徒率苗獠水陆奄至王与战大败其众复取所斩俘馘载巨筏中乘流而下水冦见之亦遁冬十有二月帅师攻诸暨克之壬寅春三月擢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癸卯春二月苗獠蒋英构乱金华贼杀越国胡公王闻乱率兵驰贼委城夏四月守将谢再兴据诸暨以叛上命筑新城于诸郡之西以拒之秋九月再兴诱士诚寇东阳王自严将鋭师破之冬十月升右丞乙巳春正月士诚遣伪司徒李伯升大率其徒号二十万冦新城王闻之即合将士未至新城十里许有地曰龙潭立营其上新城守将遣人由间道诣王曰众寡莫敌姑宜避之以俟大军之至王曰以众论之则我非彼敌以谋论之则彼非我敌且八千之谢玄破八十万之苻坚庸非众乎吾若未战而退则彼势益炽虽大军至亦难为攻矣莫若与战死中求生正在今日何避之有遂下令曰彼众而骄我少而鋭以鋭当骄可一战而擒擒彼之后辎重皆汝等有也明日交战王横槊据鞍自变量十骑乘高驰下直出阵后冲其中坚敌列骑逆战王格杀数人出入阵中所向皆靡因督众乘之敌遂大溃乱自相蹂躙城中将士亦鼓噪而出呼声动地莫不一当百斩首数万级擒将士七百余人委弃铠仗弥亘山丘自是张不能宁矣丙午八月召还京师升受宸算总水陆之师下江浙冬十月师进克桐庐新城富阳至余杭谢再兴子五人婴城固守王合围攻之一日而拔杭守将潘允明闻之恐遣员外方彛诣军门请降王曰师来临城而员外逺来得无以计缓我师乎彛曰大人奉命伐叛所过秋毫无犯杭虽孤城生齿百万择所托而来尚有他意乎王见其诚引入卧内欢笑欵接因命条画入城次第翼日遣归允明遂封府库籍军数出城拜降王入宿于城上令曰敢有擅入民居者斩有一卒下借民釜即磔以徇由是内外帖然民皆不知有更革事就加荣禄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戊申春正月上即皇帝位国号大明改元洪武二月闽中旣平余烬复合诏王讨平之二年春以王为偏将军副开平王常遇春征进迤北由遵化度鹿儿岭败江文清于锦川次大宁元将伊苏逆战一鼓败之追至湾河斩其宗王庆生遂进次大兴王度其必走乃分兵千余伏其归路敌果夜遁遇伏大破之斩其将鼎珠进克上都秋七月开平王薨于军中八月诏王领其众接援庆阳师至太原大将军中山王徐达已讨平之王闻大同受敌甚急因谕众曰吾与若等受命而来阃外之事有利于国者专之可也若候进止吾恐大同之敌愈盛不可复制于是出鴈门次马邑元逻骑数千猝至王与战擒其将刘平章进次白阳门又擒敌中四大王前军已去敌五十里为营王至遽令迁之复前进五里阻水为营是夜敌果悉鋭来攻王坚壁不动委二营以待敌督令死战自寅至辰度其饥疲乃分军为左右翼出击大破之乘胜逐北擒其将图噜卜降众万余遂进兵至莽格展不见敌而还三年春正月授征北左副将军总兵北伐二月师出野狐岭降其守将进师察罕诺尔擒其平章祝贞夏五月克应昌获元孙密迪哩巴拉及后妃宫女金宝玉册以归元太子仅脱身走追之不及而还过中兴擒元将江唐国公进攻红罗山其拥兵自固者皆请降冬十月朝廷论功行赏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赐铁券四年西蜀平诏王帅兵镇抚五年春诏王同中山复征迤北王总兵东道五月取和林师进于昆至哈喇穆尔敌连遁去王曰兵贵神速千里袭人难多重负乃留东平侯韩政驻辎重于庐车河令士卒各持二十日粮兼程并进至图喇河元将哈喇章曼济悉起营渡河列骑以待王督军力战敌却追至翰海敌来益众王据险为营示以单弱敌疑有伏遁去军还失故道乏水渴死者甚众王患之至格尔玛斯出野寻水脉忽所乘马以足跑地泉随涌出三军赖之乃刑牲以祭六年冬十月将兵屯代县出朔州擒元大位巴延巴哈七年春诏总兵北征王驻兵代县遣将各出至赛音布拉克擒其平章陈安礼玛蘓翻至于顺宁门阳者斩其将珍珠律至白登者俘其国公邓博啰特穆尔秋七月攻大宁高州大石厓克之斩其宗王托多实哩擒承旨巴尔嘉还自是边境肃然矣十三年诏参赞国事禆益恒多至十六年冬十有二月王有疾明年春疾转亟东宫临视明日上亲幸其第抚悼良久乃还王召诸子训以大义翌日而薨时三月丙戍日也享年四十有六高祖讳某赠中奉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妣林氏赠夫人曽祖讳某赠赀善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左丞护军追封临淮伯妣蔡氏胡氏俱赠临淮伯夫人祖讳某赠荣禄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陇西侯妣陈氏赠陇西侯夫人考讳祯特进荣禄大夫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追封陇西王谥恭献妣曹国长公主太皇太后所生皇上皇姊也继妣陈氏追封淑徳夫人王娶毕氏累封曹国夫人子男三世子景隆袭封曹国公次増枝次芳英皆上所赐名女长适汪致渊次适高昂孙男顺安女一王器量沉闳人莫测其际临阵蹈厉奋发至遇大敌胆气益壮故有不战战必胜及释兵家居恂恂若儒生尝师金华范祖干胡翰讲明性理之学其处身处家一循理度惟谨及出为诗词皆伟壮可观至音乐华靡泊如也呜呼王起贵戚际风云之会东征西讨挺立殊功名满天下生有大国之封死有王爵之赐寿虽不及而耿耿者固将与国相永久非可与身同泯也臣伦故谨掇其大事有系于世者为之铭铭曰天生圣人笃开大业风行电指孰不震慑时惟武靖丰頥秀頬皇亲训迪才日煜煜偎长三军屡奏佳捷俾奠南服民心孔惬新城之役血滔四流以少制多归王之谋武林之兵降其守臣市不易肆归王之仁先声旣赫闻者胆落直捣其穴王公就缚彼卒如羊我卒如熊摧陷无坚皆王之功王乃慊然曰我有成皇上所敎匪臣之能海宇载穆倚树啸吟王虽不言简在帝心锡封于曹旌王之劳金符刻誓天意弥高乃赞国经髙密是绍秉诚束礼百僚可表寿岂惟多天夺之暴星殒砥拆伊谁控告皇上悼闵赐兹刻文百世之下昭王崇勋</p> <p class="ql-block">相关网摘</p> <p class="ql-block"><b>朱元璋女婿的不同命运:有人长享富贵,有人落败被杀</b></p><p class="ql-block">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十六个女儿,其中三公主、十公主和十三公主死得比较早,其他公主的婚姻,文献中都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大女儿临安公主嫁给了太师、韩国公李善长的儿子李琪。朱元璋比较重视这个大女婿,但李琪死得比较早,到了洪武二十三年,他的父亲李善长出事,被处死。</p><p class="ql-block"> 二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了汝南侯梅思祖的儿子梅殷,他们的事我们以前说过,这里不再重复。</p><p class="ql-block"> 四女儿安庆公主,和宁国公主一样是马皇后的女儿,属于嫡女,自然比普通的公主更为尊贵。她的驸马是欧阳伦。</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选择驸马,一般都是勋臣的子弟,但这位欧阳伦的父亲不知道是哪位,史料中没有提到,说明根底太浅。他后来被赐死,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年间实行茶禁,茶叶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用来与西北、西南等国家或者地区交换马匹,所以茶叶的出口由国家管制。</p><p class="ql-block"> 如此一来,私自贩卖茶叶出边,就能获得暴利。欧阳伦仗着自己是驸马,指使家人贩卖茶叶,各地官员知道他是皇帝爱女的驸马,都不敢管。</p><p class="ql-block"> 欧阳伦有一个家奴名叫周保,平时具体负责茶叶生意。他和欧阳伦也是作死,干着犯法的勾当,态度却十分的嚣张。</p><p class="ql-block"> 洪武三十年四月,欧阳伦到陕西办事,搞了一批茶叶,还要求官府调用几十辆民间的车辆,供其使用。周保押运茶叶,走到兰县时,因为过桥,与巡检司的官员发生争执,把官员痛打一顿。</p><p class="ql-block"> 官员一怒之下,就把这件事捅了出去。朱元璋知道后,大怒,赐欧阳伦自尽,又把布政司的官员和周保等人全部处死,茶叶全部没收。</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的五女儿汝宁公主,嫁给了吉安侯陆仲亨的儿子陆贤。陆仲亨早年是个孤儿,十七岁跟随朱元璋,朱元璋曾经对人说,陆仲亨是他的“腹心股肱”。</p><p class="ql-block"> 后来陆仲亨被封侯,但到了洪武二十三年,他因为卷入胡惟庸一案,被处死,籍没家财。不清楚驸马陆贤有没有受影响。</p><p class="ql-block"> 六女儿怀庆公主,嫁给王宁,也不算勋臣子弟,但他本身是一位军将,朱元璋派他管理后军都督府。朱棣起兵之后,王宁暗中向朱棣传送消息,被建文帝投入锦衣卫大狱。朱棣登基后,封他为永春侯。</p><p class="ql-block"> 七女儿大名公主,嫁给李坚。李坚的父亲李英也是一员武将,死于战阵。朱元璋派李坚掌管前军都督府。李坚参加了讨伐朱棣的战斗,因为表现好,被建文帝封为滦城侯。滹沱河一战,李坚受伤被俘而死,七岁的儿子李庄继承了侯爵。朱棣登基后,大名公主害怕被清算,主动提出取消李庄的侯爵,所以母子无事。</p><p class="ql-block"> 八女儿福清公主嫁给了凤翔侯张麟的儿子张龙。</p><p class="ql-block"> 九女儿寿春公主嫁给了颍国公傅友德的儿子傅忠。</p><p class="ql-block"> 十一女儿南康公主嫁给了东川侯胡海的三儿子胡观。他们的事,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也已经讲过了。</p><p class="ql-block"> 十二女儿永嘉公主嫁给了武定侯郭英的儿子郭镇。</p><p class="ql-block"> 十四女儿含山公主,嫁给武将尹清,曾经掌管后府都督事。</p><p class="ql-block"> 十五女儿汝阳公主,嫁给了谢达,谢达的父亲谢彦是朱元璋帐下一员武将,也是凤阳人,最高做到前军都督佥事。</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死时,最小的女儿宝庆公主才四岁,明成祖朱棣登基,把这个八岁的小妹妹交给徐皇后抚养。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宝庆公主长大以后,朱棣给她挑选了一位武官,隆重出嫁。武官名叫赵辉,状貌伟丽。后来宝庆公主死在明宣宗时代,而赵辉一直活到明宪宗成化年间,一生经过六朝皇帝,清闲富贵,“家故豪侈,姬妾至百余人”。赵辉死时九十岁,在朱元璋的女婿中,是最有福的一位。</p> <p class="ql-block"><b>女婿难当,妹夫难做:扒一扒朱元璋那些命运悲惨的的公主和驸马们</b></p><p class="ql-block"> 前言: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学作品中,公主和驸马一向是最受欢迎的主角。最常见的故事是寒门学子多年苦读之后,不但一朝高中状元,还获得公主的青睐。从而得以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事实当然并非如此,一般来说除了王朝的开国阶段,驸马还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重用以外,在王朝政局稳定之后,驸马几乎就成为了一个吉祥物。任何一个有志于建功立业的青年才俊,是绝不会希望迎娶公主成为驸马的,因为这几乎意味着他们政治生命的终结。</p><p class="ql-block"> 在明朝初年,为了巩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一般都会选择开国勋贵的子女和自己的儿子、女儿联姻。相对来说,嫁出的女儿如泼出的水,公主和驸马之间的政治婚姻,其稳定性极端依赖于驸马家是否在朝中得势。今天笔者就来扒一扒朱元璋的女儿和女婿们,看看这些天皇贵胄的人生是否真的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美满精彩。</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一共有16个女儿,其中第十女和第十三女早夭,因此洪武朝驸马都尉的人数一共是14人。根据洪武二十七年更定的制度,皇帝的女儿称公主,姐妹称长公主,姑母称大长公主。公主的夫君称驸马都尉,禄秩比从一品。公主及驸马都尉岁食禄米二千石。</p><p class="ql-block"> 为了给大家一个清晰的印象,我们先来捋一捋朱元璋的女儿和女婿都是谁。</p><p class="ql-block">皇长女临安公主,驸马都尉李祺(韩国公李善长之子)</p><p class="ql-block">二女宁国公主,驸马都尉梅殷(汝南侯梅思祖之侄)</p><p class="ql-block">皇第三女崇宁公主,驸马都尉牛城</p><p class="ql-block">四女安庆公主,驸马都尉欧阳伦</p><p class="ql-block">皇第五女汝宁公主,驸马都尉陆贤(吉安侯陆仲亨之子)</p><p class="ql-block">皇第六女怀庆公主,驸马都尉王宁</p><p class="ql-block">皇第七女大名公主,驸马都尉李坚(骁骑右卫指挥佥事李英之子)</p><p class="ql-block">皇第八女福清公主,驸马都尉张麟(凤翔侯张龙之子)</p><p class="ql-block">皇第九女寿春公主,驸马都尉傅忠(颖国公傅友德之子)</p><p class="ql-block">皇第十一女南康公主,驸马都尉胡观(东川侯胡海之子)</p><p class="ql-block">皇第十二女永嘉公主,驸马都尉郭镇(武定侯郭英之子)</p><p class="ql-block">皇第十四女含山公主,驸马都尉尹清</p><p class="ql-block">皇第十五女汝阳公主,驸马都尉谢达(前军都督佥事谢彦之子)</p><p class="ql-block">皇第十六女宝庆公主,驸马都尉赵辉</p><p class="ql-block">撇开年纪最小没能在洪武年间成婚的宝庆公主,其他十三位公主的夫君,绝大多数都是开国勋贵之后。由此公主们的命运,也就牢牢地和夫家捆绑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b>一、消失在《明实录》中的公主们</b></p><p class="ql-block">《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起的历代史实。公主和驸马作为皇室的重要成员,其婚嫁和去世一般都会记录在册。但是朱元璋却有几个女儿莫名其妙就消失在了《明实录》之中,如果这不是史官的重大失职,就是这些公主的结局有难言之隐。</p><p class="ql-block">1)崇宁公主</p><p class="ql-block">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十一月,名不见经传的牛城迎娶朱元璋第三女崇宁公主。次年二月,驸马都尉牛城获赠公田米二千石。但此后不论是牛城还是崇宁公主就在《明实录》中的记载中消失不见,而《明史》对崇宁公主的记载更只有短短一句话:</p><p class="ql-block">崇宁公主,洪武十七年下嫁牛城,未几薨。—《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p><p class="ql-block">从《明史》来看,崇宁公主下嫁不久就去世,但是《明太祖实录》却一字不提,其中必然有隐情。在清世宗雍正朝曾担任云贵总督的鄂尔泰所编纂的《云南通志》中,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p><p class="ql-block">牛城,洪武间驸马,以罪谪戍云南金齿卫。随往。公主道卒,洪武帝闻汛,命械至金齿杀之。—《云南通志卷一百七十》</p><p class="ql-block">金齿卫位于云南都司所辖卫所的最西端,洪武十五年云南平定之后设置,洪武十八年正式设金齿卫指挥使司。结合《明史》和《明实录》来分析,笔者以为牛城在婚后不久就被派往成立不久的金齿卫,恐怕未必是获罪前往。朱元璋是有名的护犊子,驸马有罪发配边疆,何必让女儿一起跟着去受罪呢?牛城的金齿卫之行,恐怕还带着朱元璋对于云南政局的长远安排,因此才会安排公主随行。而崇宁公主半途去世,应该也并非是简单的病亡,这才会引起洪武皇帝的龙颜震怒,最终将牛驸马械送金齿之后处决。但可能此事说出来有损皇家颜面,因此《明太祖实录》才对此略而不提。</p><p class="ql-block"><b>2)安庆公主</b></p><p class="ql-block">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十二月,朱元璋第四女安庆公主下嫁同样毫无背景的欧阳伦。百度上一直称欧阳伦是进士,但是在洪武十四年之前,明朝只在洪武四年举行过一次科举考试。一来当年的进士榜中并没有欧阳伦的名字,二来欧阳伦如果是洪武四年甚至更早时代的进士,那他在洪武十四年时候的年纪也未免太大了,老朱如何会找一个大龄青年来做驸马呢?</p><p class="ql-block">洪武三十年,欧阳伦因贩卖私茶,被朱元璋赐死。而安庆公主也就此消失了在史书的记载之中。从我们对崇宁公主的分析来看,安庆公主很有可能也是非正常死亡。</p><p class="ql-block">安庆公主是马皇后嫡女,按理朱元璋是不可能将她也一并赐死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公主在驸马死后殉葬。但是为了罪臣殉葬被认为有辱皇室尊严,故而《明实录》同样对其结局不予记载。</p><p class="ql-block">3)汝宁公主</p><p class="ql-block">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四月,朱元璋第五女汝宁公主嫁给了开国功臣吉安侯陆仲亨的儿子陆贤。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一案爆发,陆仲亨作为李善长党羽被处死。至此之后,驸马陆贤和汝宁公主就此消失在了史书的记载之中。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陆贤被处死,公主殉葬。</p><p class="ql-block">当然真正仔细的读者可能会指出《明仁宗实录》中记录了汝宁公主的消息,难道不能证明公主活到了仁宗朝么?笔者以为这只是一处《明仁宗实录》中的笔误。</p><p class="ql-block">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在北征途中驾崩,皇太子朱高炽继位。9月13日仁宗大封宗室,当时朱高炽还在世的8位姑母也都得到了赏赐,她们分别是宁国、汝宁、怀庆、南康、永嘉、含山、汝阳、宝庆长公主。</p><p class="ql-block">但是,在11月13日仁宗为各位姑母进封号为大长公主之时,8位大长公主是宁国、大名、怀庆、南康、永嘉、含山、汝阳、宝庆大长公主。其中汝宁公主的名字换成了大名公主。在第二年五月仁宗驾崩之后,皇太子朱瞻基继位,7月13日再次封赏各位大长公主,名单如下:宁国、大名、南康、永嘉、含山、汝阳、宝庆七大长公主。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其中少了怀庆大长公主,确实,因为怀庆大长公主刚巧不巧在本月一日去世。</p><p class="ql-block">从以上梳理可以看出,永乐二十二年9月13日受到封赏的应该是大名公主,而非汝宁公主。</p><p class="ql-block">4)汝阳公主</p><p class="ql-block">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七月,朱元璋第十五女汝阳公主嫁给了前军都督佥事谢彦的儿子谢达。谢彦是凤阳人,在朱元璋渡江攻占南京时投军,算得上是"老革命"了。洪武朝后期大批勋贵被清洗之后,已经升任前军都督佥事的谢彦开始受到朱元璋的重用。不但把女儿嫁给了谢彦的儿子谢达,洪武二十八年谢彦还作为正使前往西安册封秦世子朱尚炳为秦王。驸马都尉谢达本人则在洪武三十年作为朝廷特使前往四川告诫蜀王朱椿严格控制私茶交易。顺便提一句,另一位驸马欧阳伦应该也是这个时候被派往陕西告诫秦王。可惜欧阳驸马顶风作案,最终难逃杀身之祸。</p><p class="ql-block"><b>永乐二年,驸马谢达去世,汝阳公主则继续默默无闻地活着。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和洪熙元年七月的两次封赏,汝阳公主都没有落下。谢达无子,朱棣命其侄子为嗣,赐名谢镛。宣德十年,公主为谢镛求取官职,获封孝陵卫百户。正统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又应公主的请求,以应天府江宁县民地三十三亩有奇增筑汝阳大长公主寿藏。可是到了景泰四年,谢镛之子谢琰向朝廷上奏称祖母坟茔无人看守。代宗命南京礼部移文应天府江宁县,拨民四户与之。可是汝阳公主什么时候去世的呢?《明英宗实录》没有记载。从公主及其家族的际遇来看,应该没有什么不能记录的难言之隐,笔者倾向于汝阳公主的去世时间确实是史官失职漏记。</b></p><p class="ql-block">二、下落不明的驸马们</p><p class="ql-block">1)福清公主</p><p class="ql-block">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三月,朱元璋第八女福清公主嫁给凤翔侯张龙之子张麟。福清公主的结局很史书上交待的很清楚,去世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享年48岁。但是她的夫君张麟何时去世,却是史书无载。</p><p class="ql-block">福清公主,母郑安妃。洪武十八年下嫁张麟,凤翔侯龙子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主薨。—《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p><p class="ql-block">凤翔侯张龙死于洪武三十年,一般来说张麟会有三年的守丧期。如果按照《明史》的说法,那张麟就应该死于建文年间,那《明实录》没有记载就比较合情合理了。</p><p class="ql-block">2)寿春公主</p><p class="ql-block">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三月,朱元璋第九女寿春公主嫁给颖国公傅友德的儿子傅忠。当时的傅友德刚刚进封国公,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朱元璋将最宠爱的女儿嫁给他的儿子,无疑有很明确的笼络之意。按制度公主每岁的庄田收入为一千五百石,但寿春公主的岁入达到八千石,可见老朱对公主和傅友德的器重。</p><p class="ql-block">但是仅仅两年之后的洪武二十一年,寿春公主便不幸去世。至于驸马傅忠,不知是否在洪武二十七年年底蓝宇案余波时,同父亲傅友德一同被赐死。亦或如野史所记,傅友德先杀子,再自杀。</p><p class="ql-block">3)南康公主</p><p class="ql-block">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五月,朱元璋第十一女南康公主嫁给了东川侯胡海之子胡观。在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之中,胡观的兄弟胡玉牵涉其中被处死(胡海已于洪武二十四年去世)。但胡观作为驸马都尉并没有受到株连,反而在七月还接收了他父亲胡海的禄田。</p><p class="ql-block">朱棣靖难期间,我们无法得知南康公主和驸马胡观的态度。但从朱棣登基后对胡驸马频频找茬来看,公主一家应该是支持建文帝朱允炆的。</p><p class="ql-block">永乐元年,胡观被弹劾乘晋王所赐朱漆棕轿,属于礼僣分。永乐三年又被弹劾上元县民女子数十人,又娶娼妇为妾。永乐五年,胡观因"党比李景隆,怨望朝廷"的罪名被打入大牢。根据《明史》的记载,胡观在狱中自杀明志。</p><p class="ql-block">胡观的自尽自然极大地激怒了朱棣,因此其子胡忠一直遭到打压而无法出仕。直到近30年之后的明英宗宣德十年,胡忠才拿到一个孝陵卫指挥佥事的差事。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十月,南康公主去世,享年66岁。</p><p class="ql-block">4)含山公主</p><p class="ql-block">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八月,朱元璋第十四女含山公主嫁给了默默无闻的尹清。这位尹驸马家中有什么来头,不知道。自己本身是否出色,不知道。在整个《明实录》中就出场了这么一次,再也没有下文。再查《明史》,有关尹清的记载如下:</p><p class="ql-block">建文初,清掌后府都督事,先主卒。—《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p><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看,尹清也算是建文朝的红人。那么他的最终结局无非两种:第一死在了建文年间,第二朱棣称帝后遭清算。笔者更倾向于第一种,因为如果像胡观那样下狱,实录中至少也会带到一笔。</p><p class="ql-block">至于含山公主本人,则成为了明太祖所有公主中最长寿的一位,直到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九月才去世,享年82岁。</p> <p class="ql-block">三、守寡多年的公主们</p><p class="ql-block">除了上述8位公主和驸马,剩余的6位都可以在史书上找到他们明确的去世时间,但是很可惜其中5位公主夫君早逝,造成她们守寡多年,际遇非常招人同情。</p><p class="ql-block">1)临安公主</p><p class="ql-block">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七月,大明王朝第一场公主的婚礼在南京城内隆重举行。朱元璋的长女临安公主,嫁给了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的儿子李祺。这场世纪婚礼,也成为了日后所有公主出嫁仪式的范本。</p><p class="ql-block">李祺这位朱元璋长婿,似乎在礼法上多有欠缺。成婚后不久,朱元璋因为生病好几天没有上朝,李善长父子二人竟然连一句问候都没有,遭到了言官的强烈弹劾。</p><p class="ql-block">根据钱谦益的考证,李祺死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而李善长一案爆发之后,临安公主则徙宅于聚宝门外碧寺之南。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七月,临安公主去世,享年62岁。其子李茂则在永乐朝被封为指挥佥事。</p><p class="ql-block">2)宁国公主</p><p class="ql-block">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十月,朱元璋次女(嫡长女)宁国公主,嫁给了开国功臣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梅殷。梅殷这个人,《明史》称赞他"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和宁国公主之间应该也是伉俪情深,琴瑟和谐。</p><p class="ql-block">建文三年年底,梅殷受命率重兵出镇淮安,可他在朱棣兵临南京之时却置若罔闻,按兵不动,未免有负朱元璋临终前的托孤重任。</p><p class="ql-block">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十月,梅殷在上朝时被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挤入御河之中淹死。宁国公主认为此事是朱棣指使,入宫"牵衣大哭"。最终朱棣将谭深、赵曦二人处斩,举报有功的左军都督同知许成封永新伯,梅殷的两个儿子梅顺昌封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梅景福封旗指挥使。</p><p class="ql-block">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八月,宁国公主去世,享年71岁。此时距离梅驸马去世,已经过去了近30年。</p><p class="ql-block">3)怀庆公主</p><p class="ql-block">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朱元璋第六女怀庆公主下嫁无名小子王宁。我们不知道王宁是什么出身,但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命他掌后军都督府事,说明这位王驸马还是很有能力的。</p><p class="ql-block">靖难战争中,王宁一直是朱棣的坚定支持者,为此还被朱允炆抄家下狱。朱棣登基后为了嘉奖他的功劳,封其为永春侯。但此后王宁卷入到皇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的夺嫡之争中,渐渐被朱棣所冷落,甚至因罪被打入大牢。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九月,驸马都尉、永春侯王宁在狱中去世。</p><p class="ql-block">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七月,怀庆公主去世,享年58岁。此前王宁和公主之子王贞亮被封为羽林前卫指挥佥事,王宁获罪之后,永春侯的爵位也就此失传。宣德十年王贞亮之子王彝恳请袭爵,被英宗拒绝,只是让王彝袭父职仍为羽林前卫指挥佥事。</p><p class="ql-block">4)大名公主</p><p class="ql-block">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七月,朱元璋第七女大名公主,嫁给了在收复云南时殉国的骁骑右卫指挥佥事李英之子李坚。李坚作为将门之后,深受朱元璋器重。洪武二十五年奉命于巩昌卫训练军马,洪武二十六年掌前军都督府事。</p><p class="ql-block">靖难战争中,李驸马以左副将军的身份随长兴侯耿炳文一起北伐,前期还以战功获封滦城侯。沱河之战中,李坚被当时的燕军小卒,日后的阳武侯薛禄所俘虏。不知是否伤势过重,李坚在被押赴北平的途中不幸去世。</p><p class="ql-block">朱棣登基之后,李坚名列奸党。大名公主恐惧之下,将滦城侯的世券上缴,只求能保住儿子李庄的性命。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二月,公主去世,享年59岁。其子李庄则一直在南京"放浪诗酒",最终得以寿终正寝。</p><p class="ql-block">5)永嘉公主</p><p class="ql-block">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十一月,朱元璋第十二女永嘉公主,嫁给了武定侯郭英的长子郭镇。对于郭镇的结局,《明史》中说"英卒,镇不得嗣。"看上去似乎郭镇比郭英活得久,但实际上通过方孝孺文集我们可以知道,郭镇其实死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而郭英则死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p><p class="ql-block">郭英在靖难战争中和朱棣有过直接对抗,他死后朱棣虽然没有清算郭家,但武定侯的爵位却一直空缺下来。直到朱棣去世之后,郭家迎来了翻身。郭英的孙女郭氏(非郭镇之女)被仁宗朱高炽册为贵妃,而郭贵妃的兄弟郭玹则被封为了武定侯。</p><p class="ql-block">永嘉公主和郭镇有一个儿子郭珍,按理为郭英嫡长孙,理当袭爵。但胳膊拧不过大腿的永嘉公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爵位传到了郭家二房手上。仁宗去世后,郭贵妃被逼殉葬,永嘉公主本以为有机会翻盘。但是新皇帝宣宗,和他背后的皇太后张氏依然不同意公主的儿子袭爵。</p><p class="ql-block">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武定侯郭玹去世。永嘉公主的儿子郭珍和郭玹的儿子郭聪为了争夺爵位再次互相上奏。但郭珍却在前往北京的途中不幸去世,武定侯的爵位再次空缺。</p><p class="ql-block">对于自己子孙始终无法爵,永嘉公主悲愤无比,直到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她以80岁的高龄去世之时,此事依然是她心中的一根刺。好在两年后明英宗复辟,终于封郭珍之子,永嘉公主之孙郭昌为武定侯,算了圆了公主的一个梦。</p><p class="ql-block">四、唯一长寿的朱元璋驸马</p><p class="ql-block">1)宝庆公主</p><p class="ql-block">宝庆公主,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儿,在太祖去世时年仅三岁。百度上说朱元璋因为公主年幼,没有让她的生母张美人陪葬,这是完全错误的。</p><p class="ql-block">(永乐十一年春正月)己亥,册封皇妹为宝庆公主。主,太祖皇帝第十六女也。生而太祖崩,母张氏亦卒。主育于宫中,上与仁孝皇后抚育之极至。至是就第,上命皇太子送之,资妆视诸公主特厚。—《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三十六》</p><p class="ql-block">从实录的隐晦表达来看,张美人明显是陪葬孝陵了。而朱棣登基后与皇后徐氏一起抚育年幼的妹妹直到她成年。二月,宝庆公主下嫁府军前卫千户赵辉。赵辉的父亲赵和以府军前卫千户的身份从征安南,在异国他乡为大明捐躯。赵辉子承父业,担任金川门的守卫工作。因为长得太帅被路过的朱棣一眼相中,竟然就此做了皇帝的妹夫,可谓是一步登天。</p><p class="ql-block">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正月,宝庆公主去世,享年39岁。《明宣宗实录》给出了"性行敦淑"的评价,皇太后(孝诚昭皇后张氏)、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赐祭,中外亲王、公主皆遣祭。而驸马赵辉则一直活到了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三月,生活奢侈,姬妾成群,以90岁的高龄去世,在明太祖的驸马中独占鳌头。</p><p class="ql-block">结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从明太祖的14位公主和她们的驸马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家庭称得上幸福。其中要么像临安、汝宁公主那样夫家垮台。要么像怀庆、永嘉等公主那样夫家失势。要么像宁国、含山等公主那样夫君早逝,自己守寡多年。更惨的是像安庆、崇宁等公主等公主那样夫君获罪被杀,自己也不得好下场。这些天皇贵胄之中真正生活悠闲惬意而又得享高寿的,还真只有朱元璋最小的女婿、朱棣最小的妹夫赵辉。世间因果,真是奇特。</p> <p class="ql-block"><b>有明基业,肇于滁阳—明太祖的岳父和恩人、滁阳王郭子兴</b></p><p class="ql-block">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江南行省庐州路和州(今安徽和县)城内,江淮红巾军首领之一的濠州元帅郭子兴,在养女婿、和州总管朱元璋的府邸中去世,时年五十三岁。此时,郭子兴的军队分别由其妻弟张天佑、次子郭天叙、以及养女婿朱元璋所统领,在江淮红巾军名义上的君主——龙凤政权小明王韩林儿的诏令下,郭天叙成为濠州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三人一起共管濠州军队(当时的人们遵循元朝仪制,以右为尊,右副元帅高于左副元帅)。</p><p class="ql-block">三年前,至正十二年(1352年),还在家乡孤庄村皇觉寺当小沙弥的朱重八,因为儿时伙伴汤和(此时已经加入郭子兴军队)写来密信,请他前往濠州投军,于是离开了家乡,投奔濠州郭子兴所部。当时,因为一些误会,还留着和尚光头的朱重八差一点在濠州城外被红巾军兵士当做奸细逮捕并处决,幸好元帅郭子兴恰巧路过,遇到朱重八后见其为人豪气、见识不凡,因此下令释放了这个前来投军的青年,并把他收为自己的亲兵十夫长,随侍听用。</p><p class="ql-block">朱重八成为郭子兴的亲兵后,作战勇猛、处事机智,多次建立功勋;再加上他初通文墨,能协助处理文书案牍事宜,在一群文盲组成的亲兵队伍中更显得鹤立鸡群、表现突出,郭子兴越来越喜欢这个看起来前途无量的年轻亲兵。于是,郭子兴做主,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重八为妻,还给他改名为朱兴宗,字国瑞,后来又改名为朱元璋。</p><p class="ql-block">当时,濠州城内有包括郭子兴在内的五位起义军首领,郭子兴因为以孙德崖为首的其余四人粗鄙鲁莽、经常肆意劫掠民间而对他们很是不满,时常想要削弱他们的势力,所以遭到了孙德崖等人的忌恨,于是合谋想吞并郭子兴部。正好这时候,元军攻破徐州,徐州义军首领彭大、赵均用等人辗转投奔到濠州。孙德崖等人为了对付郭子兴,于是故意推举他们为濠州新首领,地位在原有的五位首领之上。郭子兴因为彭大有智谋、气度高而亲近彭大,却对心胸眼界一般的赵均用不加尊崇。</p><p class="ql-block">于是,孙德崖等人趁机挑拨赵均用,说郭子兴“只知道有彭,不知道有赵”。赵均用果然大怒,发兵捉住了郭子兴,把他关在孙德崖的家中,准备杀死。这件事被刚从其他军营办事归来的朱元璋知道后,立即联络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直接跑到彭大的营中求救,然后和彭大一起冲到孙德崖的家里,摆出火并的姿态,强行砸破屋门,把郭子兴救回了家。因为此事,郭子兴对朱元璋这个养女婿感激不尽,更是重用。</p><p class="ql-block">此后,元军大举包围濠州,围城攻打,这时候濠州城内的义军首领们才暂时放下私人恩怨,合兵一起抵抗元军。经过五个多月的艰苦抵抗,到至正十三年(1353年)春天,因为指挥攻城的元军统帅贾鲁病逝,元军撤退,濠州这才惊险地获得了安全。</p><p class="ql-block">但守城获胜后,濠州城内又开始内讧,彭大和赵均用凭借所辖军队较多而开始称王,郭子兴与孙德崖等五人实力弱小,只得继续称元帅。彭大称王后很快去世,赵均用看不起彭大的儿子彭早住,在濠州城内一天比一天专横,还挟持着郭子兴等人强行进攻盱眙、泗州等地,并企图吞并原濠州义军势力。</p><p class="ql-block">年轻的朱元璋志向远大,并不想局促在小小的濠州一地,他见城内诸首领争权夺利、彼此敌视,内讧不断,知道这里不是自己发展壮大的最佳选择。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朱元璋向郭子兴请求回乡募兵,并以濠州义军的名义向其他地区发展,以扩大义军的影响,郭子兴认为这样做可以壮大自己的势力,并和赵均用部相抗衡,于是很高兴地同意了朱元璋的意见。</p><p class="ql-block">于是,朱元璋凭借着郭子兴“濠州元帅”的名头,返回家乡——钟离乡太平孤庄村招募壮丁,他幼年时的伙伴徐达、郭英等人,以及孤庄村附近村子的青壮年得知朱元璋加入了红巾军、并在军中做到了中层将领、此次返回家乡来招募新兵后,都踊跃报名从军,投靠朱元璋;不久的时间内,朱元璋招募到七百多人,顺利返回濠州。得到这么多有生力量加入的郭子兴大喜过望,把立下大功的朱元璋提拔为军队镇抚。</p><p class="ql-block">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天,朱元璋在濠州城内观察了半年之久,见诸首领彼此之间勾心斗角、相互提防,没有兴盛发展的气象(包括自己的主帅、养岳父郭子兴在内),知道和他们混在一起成不了大事,便再向郭子兴请求,自己愿意“为军前驱、南略新地”,单独率军向南方发展、扩大势力。郭子兴因为有之前朱元璋募兵成功的先例,也表示支持,但不希望朱元璋带更多的军队出濠州(因为要留军队在手、和其他首领对抗),朱元璋于是只带了自己的心腹亲信二十四人(即淮西二十四将:徐达、汤和、费聚、周德兴、郭兴、郭英、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在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初一出城,向濠州以南的定远等地进发,从此开始了自己独当一面、扩张发展、乃至于攻略天下的第一步(淮西二十四将中,除了在大明建国前就战死、病薨的几个人外,其他人在大明建立后,都成为获封公爵、侯爵的开国勋贵)。</p><p class="ql-block">至正十四年(1354年)初,朱元璋带着二十四名心腹一路南下,先后招募了进军途中的地方武装三四千人,壮大了自己的势力,然后在定远横涧山击败当地驻守的的元军,获得了降军中的精兵二万人,都编入自己麾下,并在南下滁州(安徽滁州)的半路上得到了定远当地有名儒士李善长的投效,朱元璋任命李善长为自己幕府的掌书记;就这样,离开濠州不过才几个月,朱元璋的基业就初见雏形、并向着更加兴旺发达的态势发展,这和固守濠州、固步自封的诸义军首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p class="ql-block">朱元璋势力大涨后,在徐达、李善长、汤和等亲信的协助下,很快攻取了滁州,得到了自己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地盘。而此时的濠州城中,义军内讧却越演越烈,赵均用在自称永义王后,对自称鲁淮王的彭大之子彭早住不断压制其权力、夺占其势力范围,而彭早住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两家终于在至正十四年(1354年)六月爆发火并,在濠州城内大打出手;而郭子兴、孙德崖等五元帅也各自站队,郭子兴支持彭早住,孙德崖等支持赵均用,纷纷出兵参与混战。</p><p class="ql-block">内讧火并的结果是赵均用一方获胜,彭早住大败被杀,濠州城被赵均用、孙德崖等人全部掌握。对于站错队的郭子兴,起初赵均用、孙德崖想要把他直接杀死、吞并其部属,但远在滁州的朱元璋得知此事后被,写信给赵均用,述说当年他被元军赶出徐州,投奔濠州时,是郭子兴主动接纳,这才得以立足,现在如果要杀郭子兴,那么天下人都会认为你赵均用是一个恩将仇报之人,将来怎么能再招纳人才、成就大事;况且郭子兴现在还有一万多部属,如果硬要强行火并的话,你们也会损失惨重,另外,自己作为郭子兴的养女婿,也不会坐视岳父被杀而不管。</p><p class="ql-block">因为有朱元璋这样强硬地表态,所以赵均用、孙德崖等人也不敢真的对郭子兴下手,但又不愿意他继续留在濠州碍事,便借口濠州地方狭小贫瘠,不足以维持这么多军队,排挤郭子兴出城,带着他那一万多人的军队,和妻弟张天佑、次子郭天叙、三子郭天爵、女儿郭氏、养女马氏等亲眷,到滁州去投奔养女婿朱元璋(郭子兴长子在其起兵之初就去世了,或许是战死在战场上,其名经后世考证,大概是叫郭大舍)。</p><p class="ql-block">朱元璋在滁州得到郭子兴要前来的消息后,没有做出任何不满的表示,并亲自出城迎接岳父,将所掌握的兵权和地方治理权立即交给郭子兴,态度恭敬而谦逊。郭子兴很是高兴,让朱元璋像以前一样辅佐自己,担任左右手。</p><p class="ql-block">郭子兴是地方豪强出身,性格强悍、豪迈、耿直,但也有易怒、多疑、不能容人等缺陷(所以才和孙德崖、赵均用闹翻),虽然他很赏识朱元璋,也确实是他提携、重用了朱元璋,才使得这个当年的乞丐小沙弥得以迎风而起、成就如今的一番事业;但郭子兴本人起兵后屡屡遭受挫折,又被赶出老巢濠州,狼狈地投靠原本的下属、养女婿,所以心里一直怨气深沉;再加上别有用心的人(大概率就是他自己的亲眷等)为了攫取更多权势,多次挑拨他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撺掇他削弱朱元璋的权力,收归自己手中;所以郭子兴慢慢地开始对朱元璋猜忌怀疑起来,疏远而冷漠地对待他,还把朱元璋下属中的得力之人调离他的管辖,以削弱朱元璋的兵权。</p><p class="ql-block">朱元璋机智聪明,怎么会不知道这是郭子兴听信了谗言,在猜忌自己。于是,他平日里行事更加小心谨慎、不落把柄给想要陷害自己的人,其妻马氏在他的示意下,也加倍殷勤侍奉养父郭子兴,替朱元璋笼络人心。因此,郭子兴和朱元璋这对翁婿,在滁州时总算可以安宁相处,没有明面上的龃龉。</p><p class="ql-block">和当初主动请求离开濠州、以便出外建立自己的独立势力范围一样,朱元璋见和郭子兴一起呆在滁州的结果是处处受制、不能成就心中的大事业,于是又一次向岳父提出向滁州外围扩张发展,以壮大己方的势力(以此借机出外镇守、离开郭子兴的直接统领)。郭子兴也有这种扩张势力的愿望,便采用朱元璋的谋划,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初,命妻弟张天佑与朱元璋部将汤和率军出征,假装元军,偷袭和州(今安徽和县)并一举攻克了和州。</p><p class="ql-block">和州被攻克后,朱元璋向郭子兴请缨,愿意前往和州驻守,作为滁州的外围屏障,郭子兴因为之前朱元璋将滁州经营得很好,自己才有这块稳固地盘,也想朱元璋将来把和州像滁州一样治理好,便同意了朱元璋的请求,委任他为和州总管,率本部军队前往和州驻守。</p><p class="ql-block">当初,赵均用、孙德崖等人在火并彭早住、赶走郭子兴之后,独占了濠州,但濠州经历多年战火之后,地方穷困,灾荒连连,义军队伍缺粮情况严重。孙德崖无奈之下,只得率部离开濠州,四处就食,此后辗转来到和州境内。孙德崖知道和州守将是当年曾经一起抗击过元军的朱元璋(选择性遗忘了曾经抓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甚至要杀害他的旧事),于是向其去信,请求进入和州城内,暂时解决一下缺粮的窘境。朱元璋大度地同意了孙德崖的请求,让他的军队入城,还提供粮食给孙德崖的军队。</p><p class="ql-block">朱元璋前脚接纳了孙德崖,后脚就有人向在滁州的郭子兴告状,得知仇人来到了自己的地盘,而养女婿没有为自己报仇,居然还提供粮食给孙德崖之后,怒气万分的郭子兴立即率军赶往和州,要向朱元璋当面问罪,并发兵攻打孙德崖。</p><p class="ql-block">朱元璋在郭子兴来到和州后,恭恭敬敬地前来参拜,郭子兴心中愤怒,很久都不理会朱元璋,还命令军队戒备,要发动对孙德崖的进攻。朱元璋苦劝良久,以“家事缓急皆可理,外事当速谋,为大恢复计,应以和为贵”为由谏言岳父,郭子兴才勉强同意了朱元璋的意见,但是要朱元璋立即将孙德崖部驱逐出和州。</p><p class="ql-block">此时,孙德崖已经得知郭子兴来到和州,为了不给接纳自己的朱元璋添麻烦,他准备主动离开和州,朱元璋提出自己去孙部已经出发至城外的前营,以送行的名义做人质,孙德崖则在城中的后营中主持撤军,双方都尽量保持和平的态势脱离接触。可就在朱元璋按承诺到孙德崖前营中送行时,城内的孙德崖却被郭子兴发动突然袭击生擒。得知主帅被擒后,孙德崖的前营也将朱元璋抓住,声称如果不放回孙德崖,那么就杀了朱元璋。</p> <p class="ql-block">当时郭子兴犹豫不决,不能做出决断,形势万分危急。关键时刻,是朱元璋的心腹大将徐达主动提出出城去换回朱元璋,并联合城中的朱元璋亲信们“力劝”郭子兴不能坐视朱元璋的安危不管(否则就不再奉郭子兴为主帅),一定要保证孙德崖的安全。此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人质交换过程,孙德崖被释放出城,朱元璋和徐达也先后安全归来,这一场惊天动荡才最终落幕(这也是明太祖戎马一生中,最为凶险紧张的时刻,几乎因此而丧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子兴平生最恨孙德崖,这次几乎将他除掉,可是因为女婿的缘故,最后还是让他给逃脱,心中的懊恼就别提了。另外,因为此事,让他也知道了朱元璋如今的实力已今非昔比,不再是自己能够轻易掌控的(徐达为首的诸人“力劝”他要保证朱元璋的安全就是明证),女婿羽翼已丰、势力扩张迅猛,自己再也没有对其发号施令的资本了。在这些负面因素的刺激下,心里既懊恼怨恨、又焦虑失落、且惴惴不安的郭子兴抑郁成疾,直接病倒在和州,虽然朱元璋和马氏悉心侍奉、尽力照料,但还是没有使其痊愈,就在孙德崖逃离和州后不到一个月,心病和身疾都十分严重的郭子兴在和州病逝,年五十三岁(郭子兴死后,孙德崖想乘虚偷袭滁州,被郭子兴部将击败、斩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护送其灵柩返回,归葬于滁阳。此时,郭子兴部的大部分军队都归于朱元璋所掌握,但也有一部分军队是由郭子兴的妻弟张天佑及两个儿子郭天叙、郭天爵统管。龙凤政权首领小明王韩林儿趁机招揽这支颇有实力的军队,发布令旨,以郭子兴次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女婿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按实力和智谋来说,朱元璋勇谋兼备、将士同心,比郭天叙和张天佑更有资格担任主帅,继承郭子兴所遗下的军队和地盘。但朱元璋考虑到龙凤政权的名号正统、又势力强大,可借助威势壮大自己,于是同意听从其号令,屈居张天佑、郭天叙之下,并奉小明王为主,以成就自己的事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元璋所部虽然占据了和州,初步建立起势力范围,但和州地方狭小,出产不足,不利于朱元璋继续扩大势力,而与和州相对、紧靠长江南岸的太平(安徽当涂)、芜湖等地,则地方富庶、物产丰富,是适合建立根据地的好目标。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猛将常遇春归附朱元璋,巢湖廖氏、俞氏水师也前来归顺,朱元璋渡江攻取更大地盘的条件已经成熟。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朱元璋亲率大军,渡江攻克采石、太平,把势力范围扩张到江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元璋攻克太平后,亲元的江南民间武装首领陈埜先率领数万人前来攻打太平,在徐达、邓愈、汤和等将领的合击之下,陈埜先大败,被生擒至朱元璋面前。见到朱元璋之后,陈埜先立即要求投降,当时有多人向朱元璋进谏说陈埜先为人狡诈阴险、心怀不轨,劝朱元璋不要接受其投降。朱元璋则以:“杀之,恐失豪杰之心”为由,接受了陈埜先的投降,还把他释放回自己的军中,让他率领地方民军作为己方的附从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正十五年(1355年)七月,郭天叙、张天佑、朱元璋等人率军攻克溧水、溧阳、句容、芜湖等地,完成了对元朝江南重镇集庆路(今江苏南京)的包围;八月,各军逼近集庆路,其中郭天叙、张天佑率军驻守集庆东南处的方山,陈埜先部驻扎在城西南的板桥,朱元璋部由徐达等率领驻牛首山,朱元璋本人则以左副元帅的身份留守于太平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已经有人探知了陈埜先正在谋划复叛、重新投靠元军的计划,并秘密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并没有立即对陈埜先采取反制措施,而是派人把他召来,大方的说:“人各有志,我不强求;从元还是从我,任你所选。”陈埜先则对天发誓:“我如果背叛您的再生之恩,神人共殛之!”朱元璋不加深究,放陈埜先返回了军营,也没有把陈埜先有谋叛意图的消息告诉正在前线的郭天叙和张天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埜先返回驻地后,积极准备复叛,并向朱元璋请求,邀他到前线来指挥攻击集庆路,朱元璋心知肚明,没有应答。陈埜先见朱元璋不肯来,就又诓骗朱元璋,说元集庆守将左答纳识被自己诱到营中,请副元帅前来将其俘获,朱元璋也没有中计,不接受这个意见,但还是没点明陈埜先要作乱的企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见蒙骗不了朱元璋,陈埜先转而将目标放在了驻军方山的都元帅郭天叙、右副元帅张天佑身上,于是在九月间向郭天叙、张天佑发出商议军事计划的邀请,请都元帅和右副元帅到自己驻军的板桥军营内会面,并讨论进攻集庆路的计划。郭天叙、张天佑事先根本没有任何提防,于是应邀赶赴陈埜先的军营中议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天叙、张天佑到来后,陈埜先趁其不备,突然发动袭击,当场杀死郭天叙,擒获张天佑,然后押着张天佑向元集庆路最高守将、江南行台御史大夫福寿投诚请功;福寿大喜过望,重赏了陈埜先,并处死了张天佑。随后,福寿和陈埜先里应外合,对群龙无首的郭天叙、张天佑部发起突袭,将这一部分郭子兴的旧部击溃,损失惨重,溃败逃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在追击溃军的时候,陈埜先在金坛县(今常州金坛区)被地方武装“误杀”,只比郭天叙、张天佑多活了两天。陈埜先死后,福寿命其子陈兆先接管他的旧部,驻守在方山,协助守卫集庆路(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再次进攻集庆路,破城外的陈兆先部,收降陈兆先和其部属三万余人。当时朱元璋看出陈兆先与降军们心存疑虑,军心不稳,于是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人充当亲卫,在夜里守卫在自己身边。陈兆先知道此事后十分感动,从此甘愿追随朱元璋左右,效尽死力。后来,在朱元璋和陈友谅鄱阳湖大战中,陈兆先奋勇作战,最终战死在军中,被追赠为颍上郡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名义上地位高于朱元璋的都元帅郭天叙、右副元帅张天佑都莫名其妙地死于陈埜先以及元军之手,所统帅的军队也大都溃散,失去了整体作战能力。而在郭天叙、张天佑被杀,军队溃败后,在后方太平府的朱元璋派出军队,将四散逃亡的原郭天叙旧部收拢,归并到自己属下,重新整编,成为了隶属于自己的军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天叙被杀后,郭子兴的子女只剩下三子郭天爵和女儿郭氏尚在,为了将来能够生活安定,郭子兴的二夫人张氏(郭氏生母)主动提出,把郭氏嫁给朱元璋为妾室,以求日后的平安,对于这个请求,朱元璋和马氏都没有异议,于是,郭氏就追随养姐马氏的脚步,嫁给了朱元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郭子兴第三子郭天爵,此次没有随军出征,而是留在后方滁州、和州。原本他以为舅舅和二哥被杀后,将由自己接替他们的位置,成为父亲所留下军队的新统帅;但当时军政大权早就被朱元璋全部掌握在手中,郭子兴的旧部也因溃散而被朱元璋收编,再也没有了原先的势力,所以郭天爵什么职位也没有捞到,成为了一个不相干的外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汇集大军,再次攻打集庆路,在十天内便破城,并改集庆为应天府。小明王得知获胜的消息后,晋封朱元璋为龙凤政权同佥枢密院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但不知出于何故,小明王又将郭子兴仅存的儿子郭天爵封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成为朱元璋的副手。</p><p class="ql-block">根据后世《明史》的记载,郭天爵担任行省右丞后,“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朱元璋),论罪诛死”,就是说他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又对朱元璋“夺占”了郭家的基业而充满怨恨,久而久之,便想谋划作乱,暗杀(或者直接起兵)朱元璋,被查明后,论罪处死。但郭天爵的死因,更加真实的《太祖实录》中,却言辞模糊,没有过多记载,很大可能是朱元璋不想留着郭天爵这个威胁,找了个借口除掉了他。</p><p class="ql-block">郭子兴三个儿子中,长子很早就战死了,没有后代,而郭天叙、郭天爵也没有后代在世的记载,因此,郭子兴的正统男性后裔就此断绝了。不过,野史还有记载,郭子兴有一个小儿子,叫郭老舍。</p><p class="ql-block">当朱元璋建立大明,成为皇帝的时候,他在洪武三年(1370年)追封岳父郭子兴为滁阳王,敕令建庙祭祀,并让郭氏当年的邻居宥氏世代为滁阳王守墓,这个时候,还没有郭老舍的记载。但宣德年间时,曾经有一个滁阳人名叫郭老舍,以滁阳王之子的身份到京城朝见明宣宗,宣宗“赐钞而还”(定远县志记载)。弘治末年,又有一个名叫郭琥的人,自称是郭老舍的曾孙,是滁阳王的玄孙,向朝廷请求奉祀郭子兴,居然一度得到同意,授予冠带“奉祀滁阳王”。</p><p class="ql-block">不久后,奉太祖诏命世代祭祀郭子兴的宥氏家族向朝廷揭发,说郭琥的身份是冒充的,滁阳王早就绝后了。此事经过弘治、正德、嘉靖三代查访,最终嘉靖帝一锤定音,以礼部的名义宣布:“滁阳王的身后祀典,是高皇帝当年所定的,滁阳王有没有后代,他的庙碑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郭老舍及郭琥不是滁阳王的后代。”自称郭子兴后代的郭氏从此被剥夺奉祀郭子兴的资格,依旧由宥氏负责祭祀。</p><p class="ql-block">不过,郭子兴虽然男性后代断绝了,但女儿这一系还是有后代的,他的亲外孙就有三个。当初,郭子兴之女郭氏嫁给了朱元璋,大明建立后,郭氏被太祖(朱元璋)册封为惠妃,并生下了三子两女,即: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汝阳公主。其中长外孙蜀王朱椿朱椿性格孝友慈祥,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好善近儒,是太祖诸子中少见的温文尔雅、气度温和之人,太祖时常以“蜀秀才”来称呼他。</p><p class="ql-block">因为滁阳王郭子兴是朱椿的外祖父,所以朱椿稍稍长大后,在前往成都就藩前,每年清明前都专门向太祖请求,去滁州祭祀外祖父以示孝道,太祖对朱椿的孝心甚为赞许,每年清明都让朱椿代替自己给岳父扫墓、致祭。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成年后也曾数次前往滁阳,给外祖父扫墓。郭子兴的外孙中,除了谷王之外,蜀王、代王世系都传到了明末,这在某种意义上,算是延续了郭子兴的血脉传承。</p><p class="ql-block">郭子兴的长外孙女永嘉公主嫁给了开国元勋、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镇,生子郭珍。永嘉公主一直活到景泰六年(1455年),八十高龄才寿终正寝,是太祖最高寿、也是最后一个去世的子女。永嘉公主的儿子郭珍一系后来世袭武定侯,家族爵位传到了明末,这也是太祖一朝所封的开国侯爵(仅指侯爵)中,唯一一家和大明相始相终的勋戚。</p><p class="ql-block"><b>郭子兴的另一个外孙女汝阳公主,长大后嫁给了开国功臣、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谢彦的儿子谢达,虽然谢家不如永嘉公主的驸马郭家门第、爵位高,但也是朝廷武将中的顶级成员。汝阳公主后来在明仁宗时期晋封大长公主,生活安宁平静,高寿而终,也是很惬意的一生</b>。</p><p class="ql-block">如上,这就是明太祖成就帝王事业的最初领路人——滁阳王郭子兴及其家族后代的故事,虽然郭子兴的儿子们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都没有能够善终,而且还断绝后嗣,但他的女儿以及外孙、外孙女,却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女婿统一华夏、成就帝业后所带来的富贵荣华,女儿晋封皇妃,三个外孙是亲王,两个外孙女是公主,子嗣代代不绝;更不要说他的养女马氏,最后成为了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大明皇后。郭子兴在地下有知,应当不会再怨恨当年的那个亲兵养女婿在自己死后,接管了自己所开创的基业并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件事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朱元璋的那些儿女亲家们最后什么下场?</b></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白手起家,建立了大明王朝,在建国和称帝后他广纳嫔妃,最后生育了二十六个儿子和十六个女儿,其中九子和二十六子以及十女和十三女夭折,其余的三十八个子女都长大成人,因此这些子女男婚女嫁成为了父亲朱元璋的头等大事。</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早年选择的亲家都是追随自己的开国功臣,随着他的统治越来越严厉,大批的功臣被处死,因此他的很多亲家都被满门灭绝,能够存活下来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后期选择的亲家都是身份较低的官员甚至还有普通人,因此明朝在之后形成了皇子公主结婚选择出身级别比较低的官员家庭和普通老百姓的别的朝代没有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第一亲家徐达</p><p class="ql-block">  要说朱元璋亲家里最厉害的当属徐达。</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的重要将领,为明朝建立立下大功,开国第一功臣,北伐推翻元朝在中原的统治,最后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p><p class="ql-block">  他的长女嫁给朱元璋四子朱棣,后来成为皇后。次女嫁给朱元璋十三子代王朱桂。四女嫁给朱元璋二十四子安王朱楹。</p><p class="ql-block">  善终的儿女双亲家郭英</p><p class="ql-block">  郭英一家在朱元璋起兵后就跟随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姐姐嫁给朱元璋就是郭宁妃。郭英也是少有在朱元璋清洗功臣时没有受牵连的功臣。封武定后,追封营国公。长子娶朱元璋十二女永嘉公主。三女嫁朱元璋朱元璋之十五子辽王朱权,五女嫁朱元璋二十四子郢王朱栋。</p><p class="ql-block">  早死的亲家常遇春</p><p class="ql-block">  常遇春朱元璋的大将,骁勇善战,作战勇猛,自言能带十万兵马横行天下,最后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暴卒军中,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其长女嫁给朱元璋长子皇太子朱标。</p><p class="ql-block">  女儿一直是侧室的邓愈</p><p class="ql-block">  邓愈是朱元璋重要的将领,最后凭借军功封卫国公,成为开国六公爵之一,死后追封宁河王,谥号“武顺”。邓愈也是朱元璋的亲家,只不过比较尴尬的事他的女儿一直是侧室,两个女儿先后嫁给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和七子齐王朱榑。</p><p class="ql-block">  善终的亲家吴复</p><p class="ql-block">  吴复早年跟随朱元璋屡立战功,被封为安陆侯,只不过他和朱元璋并不是儿女亲家,主要是他的两个孙女先后嫁给朱元璋的七子齐王朱榑和二十三子唐王朱桱</p><p class="ql-block">  善终的亲家吴良</p><p class="ql-block">  吴良是朱元璋手下大将,明朝建立后凭军功封为靖海侯。两个女儿先后嫁给朱元璋七子齐王朱榑和十二子湘王朱柏。</p><p class="ql-block">  善终的亲家汤和</p><p class="ql-block">  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朱元璋才走上称帝建国之路。汤和为人谨慎,不贪功,因此受到朱元璋信任,被封为中山侯,晋封信国公,主动交出兵权,归老家乡,因此成为少有的善终开国功臣。死后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其女嫁给朱元璋十子鲁王朱檀。</p><p class="ql-block">  可遇不可的的亲家王保保</p><p class="ql-block">  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是元朝末年著名将领。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他的妹妹被俘虏,然后被许配给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p><p class="ql-block">  善终灭门的亲家梅思祖</p><p class="ql-block">  梅思祖严格来说不是朱元璋的亲家,因为是他的侄子梅殷娶了朱元璋次女宁国公主,而梅殷能够成为朱元璋的女婿肯定离不开梅思祖的突出表现,而梅殷也成为了朱元璋最信任的女婿。梅思祖被封为汝南侯,后来在云南病死,善终。不过他的儿子因为胡惟庸一案被满门灭绝,梅殷在靖难之后也被朱棣害死,梅氏一门彻底没落。</p><p class="ql-block">  善终灭门的亲家於显</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亲家,也是开国功臣,以军功封英山侯,后来因病去世,其子於琥因为胡惟庸一案被满门杀死。其女儿嫁给朱元璋八子潭王朱梓</p><p class="ql-block">  善终没落的亲家张龙</p><p class="ql-block">  张龙是朱元璋的将领,军功自然比不上徐达等人,但是也凭借战功被封为凤翔侯,其子张麟娶朱元璋八女福清公主,他的这个爵位后来没有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善终的亲家胡海</p><p class="ql-block">  胡海不是胡大海而是另一个人,他也是明朝开国功臣,凭借战功封东川侯,最后病死善终。其子胡观娶朱元璋第十一女南康公主。</p><p class="ql-block">  善终的亲家冯国用</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手下大将,是冯胜之兄,不过他并没有活到朱元璋称帝,暴卒于军中,后来追封郢国公。儿子冯诚官职右军都督府右都督,冯诚的女儿嫁给朱元璋的儿子二十字韩王朱松。</p><p class="ql-block">  被杀的亲家傅友德</p><p class="ql-block">  傅友德是朱元璋的大将,南征北战,平定西南一带立下大功,最后被封颍国公。但是最后被赐死。其长子傅忠娶朱元璋九女寿春公主。</p><p class="ql-block">  被诛灭满门的亲家李善长</p><p class="ql-block">  李善长是朱元璋文臣里第一名,出生入死,功劳颇多,被视为萧何一样人物。因此长期出任丞相,封韩国公。后来因为朱元璋再次兴起胡惟庸一案,以七十七岁高龄全族七十多人被杀。只有他的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长女临安公主幸免于难,被流放。</p><p class="ql-block">  被杀的的亲家冯胜</p><p class="ql-block">  冯胜出名冯国胜,是朱元璋的大将,“开国六公爵”之一,封宋国公,最后因为功劳太大被朱元璋猜忌被赐死。其女儿嫁给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p><p class="ql-block">  被杀的亲家王弼</p><p class="ql-block">  明朝开国功臣,重要将领,以军功封定远侯,后来因为蓝玉案被杀。其女儿嫁给朱元璋第六子楚王朱桢。</p><p class="ql-block">  被杀的亲家谢成</p><p class="ql-block">  明朝开国功臣,跟随朱元璋起义,以军功封永平侯,后来因为蓝玉案被杀。其女儿嫁给朱元璋次子晋王朱棡</p><p class="ql-block">  被杀冤枉的亲家蓝玉</p><p class="ql-block">  蓝玉是朱元璋重要将领,开国功臣,以军功封为永昌侯,后来再凭大破北元军功晋封凉国公。不过为人跋扈居功自傲,最后惹恼朱元璋,为了保证朱允炆统治顺利,被朱元璋以谋反罪被杀。朱元璋借这个机会大兴冤狱,屠杀之前的开国功臣,最后牵连多达一万五千多人,史称“蓝玉案”。其女儿嫁给朱元璋十二子蜀王朱椿。</p><p class="ql-block">  被杀的亲家陆仲亨</p><p class="ql-block">  陆仲亨是明朝开国功臣,以军功封吉安侯,后来因为胡惟庸一案背书,其子陆贤娶朱元璋第五女汝宁公主。</p><p class="ql-block">  纯文人亲家吕本</p><p class="ql-block">  吕本是个不起眼的文人,明朝一个普通官吏,先后做过礼部尚书太常寺卿,不过他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长子皇太子朱标,并且生下了朱允炆,后来吕氏直接成了朱标的正妃不再是侧室,朱允炆登基后成了皇太后。吕本没有等到这一天,他很早就去世。</p><p class="ql-block">  一笔带过的几位军队武将亲家</p><p class="ql-block">  孙继达是个普通的军队中的指挥使,可以说是默默无闻,最后结果不得而知。不过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第十四子肃王朱和十五子庆王。</p><p class="ql-block">  兵马指挥张泰,是军中宿将,其女嫁给朱元璋十七子宁王朱权。</p><p class="ql-block">  右都督袁洪,是朱元璋晚年的心腹,官至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他不光和朱元璋是亲家,而且和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也是亲家。袁洪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十八子岷王朱楩,而朱棣的女儿则嫁给了袁洪的儿子,总之关系挺乱的。</p><p class="ql-block">  兵马指挥周铎</p><p class="ql-block">  周铎是一位武将,很有胆略,据说曾经单骑上黑麋峰劝降叛军,使得长沙百姓免遭生灵涂炭,他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朱橞。</p><p class="ql-block">  指挥使张文杰</p><p class="ql-block">  明朝一位普通的武将,其女嫁给了朱元璋子二十一子沈王朱模</p><p class="ql-block">  右都督刘贞</p><p class="ql-block">  刘贞地位很高,官至右都督,曾经在靖难中和朱棣为敌,因为本身能力不突出没有对朱棣造成打的打击再加上及时投降,故此朱棣并没有为难他,反而做主让自己最小的弟弟伊王娶了他的女儿。</p><p class="ql-block">  前军都督佥事谢彦</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的心腹,跟随朱元璋征讨四方有功,因此朱元璋特意将十五女汝阳公主家给他的儿子谢达。</p><p class="ql-block">  骁骑右卫指挥佥事李英</p><p class="ql-block">  李英本来是元朝河官员在朱元璋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投降朱元璋,后来四处征战,颇有军功,战死在云南。其子李坚娶朱元璋第七女大名公主。</p><p class="ql-block">  千户长赵和</p><p class="ql-block">  赵和是行伍出身,早年一直跟随朱元璋,不过官职一直是个千户长,后来在安南战死,这对亲家没有见过面,因为他的子女结婚的时候朱元璋和赵和都已经不在人世了。</p><p class="ql-block">  宝庆公主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儿,备受疼爱,朱元璋死后,朱棣夺取皇位后对这个妹妹也是很疼爱。</p><p class="ql-block">  赵和战死后,其子赵辉继承了他的千户长职位,后来被派守卫南京金川门。朱棣经过千挑万选选中了赵辉做自己的妹夫。</p><p class="ql-block">  普通人亲家牛家,其子牛城娶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女崇宁公主,而牛城也是被朱元璋杀掉的两个女婿之一。</p><p class="ql-block">  普通人亲家欧阳家。其子欧阳伦是进士出身,故此迎娶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女儿安庆公主,但是因为欧阳伦秉性不好借这个身份敛财走私被朱元璋杀死。</p><p class="ql-block">  普通人亲家王家。其子王宁娶朱元璋第六女怀庆公主。王宁因为娶了公主备受重用,后来因为给朱棣通信被朱允炆下了大狱,后来朱棣靖难后被释放,但是因为别的事又下了大狱最后实在狱中。</p><p class="ql-block">  普通人亲家尹家。其子尹清娶朱元璋第十四女含山公主。</p> 明朝卫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明朝卫所</b></p><p class="ql-block"> 前军都督府在京下辖三卫。在外下辖直隶一卫,湖广二十七卫、三十三个千户所、四个仪卫司、三个群牧所。湖广七卫、九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福建十六卫、二十个千户所。江西四卫、十一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二个群牧所。广东十五卫、五十一个千户所。</p><p class="ql-block"> 卫是明朝的地方军职,通于各省都指挥使司。卫的主要长官为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的最高长官为指挥使,为正三品级。指挥同知为从三品,指挥佥事为正四品。</p><p class="ql-block"> 明代文武馆俸禄正三品为420石,从三品为312石,正四品为288石。</p> <p class="ql-block">指挥使,明朝的军事指挥职务, 为卫所一级最高军事长官,秩正三品。下辖指挥同知2人(副长官,从三品),指挥佥事4人(正四品)等属员。建明之初朱元璋设置锦衣卫,下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南北镇抚司镇抚、千户五职,皇帝任命自己心腹出任指挥使。 1,建明之初朱元璋设置拱卫司,统领校尉、隶属都督府,为皇帝侍从军事机构,后改拱卫司为拱卫指挥使司。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拱卫指挥使司又重新更名为亲军都尉府,别设仪鸾司归其统领。后又将仪鸾司改为锦衣卫,下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南北镇抚司镇抚、千户五职,皇帝任命自己心腹出任指挥使。2,锦衣卫建立前的仪鸾司只是替皇帝管理仪仗的普通侍卫机构,改为锦衣卫后,权力增添了很多。除拥有侍卫职权外,还有权巡察缉捕和审理诏狱。锦衣卫属下的镇抚司承办由皇帝命令查办的案件。他们用刑十分残酷。廷杖为其中一种,初期杖满即停刑,后期直到打死为止。还有一种是用300斤重的立枷,很快就可将犯人压死。这种对犯人严刑逼供、非法凌虐的做法,致使民情激愤、怨声载道。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朱元璋不得不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后来在明成祖时期,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司专门处理诏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军都督府</b></p><p class="ql-block"> 官署名。明朝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的简称,为明代最高统军衙门。明太祖初置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1380)分置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唯锦衣卫等亲军卫、上直卫不隶王府)及在外各都司、卫所。永乐间在北京设行在五军都督府,永乐十八年(1420)去“行在”字,以在南京的五府加“南京”字,分掌南京诸卫所。各府设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但军令权操于兵部,故得互相箝制,以杜专擅。</p><p class="ql-block"> 官署名。明洪武十三年置,分领在京各卫所(锦衣卫亲军、上直卫不属王府)及在外各都司、卫所。五军为: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明史·职官五》:“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每府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其属经历司经历(从五品)、都事(从七品)各一人。都督府掌军旅之事,各领其都司、卫所,以达于兵部。”</p> <p class="ql-block">  飞熊卫,明代皇帝直辖亲军“上十二卫”之一。朱元璋称吴王时,罢废诸翼统军元帅,设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武德卫、龙骧卫、豹韬卫、飞熊卫、威武卫、广武卫、兴武卫、英武卫、鹰扬卫、骁骑卫、神武卫、雄武卫、凤翔卫、天策卫、振武卫、宣武卫、羽林卫。</p><p class="ql-block"> 明代兴武卫是皇帝的亲军十二卫之一,主要负责保为皇帝安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