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

冰镶月

<p class="ql-block">沧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喜欢听歌曲,是从教数学的老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音乐课开始,八十年代里,山里的学生们谈不上什么音乐课,更谈不上乐器一说,记得那是上一年级时,数学老师说今天上音乐课,就由老师唱一句,学生们唱一句:《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海浪把战舰轻轻的摇……》把一句话带上调子说就是唱吧?不过,还是很好听。</p><p class="ql-block">后来也就注意了公社里的大喇叭,除了播放秦腔,偶尔也放一两首歌曲,《东方红,太阳升,东方出了个毛泽东》。</p><p class="ql-block">那天,在一个飘雪的傍晚,当听到《春季里么到了这,水仙花儿开》时,多想能天天听到这么好听的歌曲,好像是从这首歌开始,才更喜欢了听歌。</p><p class="ql-block">时光不紧不慢,从有了收音机后,能听到的歌也多了,脑海里存在最多的当然是《小喇叭开始广播了》,电池也确实是挺贵的,也不是说随便就开收音机,再说了,打开收音机也不是你想听就会有。后来,村里出现了单卡录音机,见识了高科技,磁带放进去就有声,也知道了唱歌的人叫歌星,如邓丽君,李玲玉…,</p><p class="ql-block">后来,双卡的组合音响出现了,从费翔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的故乡的云,冬天里的一把火开始,流行歌曲就喷涌而出,当自己也有了一台组合音响后,就去城里的磁带店买了几盒磁带听,店主播放的是小提琴曲,《梁祝》听着挺好听的,就问店主放的是那盘磁带,当拿到手上看时,是盛中国的巜梁祝》,也就咬咬牙,再花六块钱买一盒,歌曲磁带那时三块钱都能买到,这带子不讲价。</p><p class="ql-block">木格子窗外,一轮明月,几片白云就静止在天空,秋风与树叶也在轻和着这梁祝的弦声,一遍一遍的听着,好像这没有人声的声音更宁静,也更让人喜欢。</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中听坏了四五盘梁祝,虽然是听不懂,但就是好听,好听到你闭上眼睛就有了画面。</p><p class="ql-block">时间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又发现新的听歌神器,光盘,不但音质好,还有画面,后来,自己也有了这神器,在卖光碟的指导下,才知道∨CD没有CD的音质好,从那时起,才对音质有了那么一点挑剔,当然了,《梁祝》依旧是盛中国的独奏,窗外,无论是明月还是雨声,巜粱祝》的弦声依旧,更喜欢的是当窗外飘雪时,听着梁祝,看着打上灯光的落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Mp3,Mp4一闪而过就到了手机播放了,巜梁祝》依旧播放着,一年一年的熬着日子,歌星如春绿般年年抽新,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的喜欢上了钢琴曲,古筝曲,到现在也慢慢的开始能感触到古琴的韵味,在听浑厚悠长的古琴曲时,一般惆怅莫名的袭来,拨弄一下白发,偶尔记起来,可以用歌词搜索歌名儿,《春季里么到了这》只一句就捜出了巜花儿与少年》的歌名,当我转换到循环播放上,久久的沉醉在那个飘雪的傍晚中,童年,只剩下了这两个字,童年,那么清晰,又是那么遥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