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温州往事”

蓝湖

<p class="ql-block">  冬日阴云,天气寂冷,我来到公园路儒英坊内爱玲中山雅舍。长条石板嵌成的几净巷弄,两旁是民国风情的青砖建筑,有茶馆、咖啡店和音乐餐厅,有画家、作家和其他艺术家的创作工作室,也有文青们用来发呆怀旧的别致小庭院。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爱玲中山旅舍,也即她当年“千里寻夫”来温州的下榻处。旅舍二层沿街挑出水泥栏干小阳台,上端是行书体“爱玲往事”四字,再上方是张爱玲头像。这一切引我们穿越时空,仿佛回到民国那些水墨记忆,倾听爱玲哀怨,诉说着她的那段伤心的“温州往事”。</p> <p class="ql-block">  1920年,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显赫的大家庭里,然而到了父辈家道却渐渐衰落。张爱玲的童年并不幸福,但从小喜爱古典文学,才情迥异,极富洞察力,终使她走上文学之路,以《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色戒》《太太万岁》等名盛中国文坛。</p> <p class="ql-block">  为了探究张爱玲在温州期间的林林总总,我特意通读了她远奔温州的情感纪行《异乡记》,她的自述体长篇遗作《小团圆》,她的前夫胡兰成纪实体散文《今生今世》,以及电视剧《上海往事》,彼此互相印证,得以构成我脑海里的一些画面,也就是张爱玲在温州经历的一些事情,尤其是情感经历。</p><p class="ql-block"> 在《异乡记》里,张爱玲用最诚实的文字,写她快到温州城的感受:“我从诸暨丽水来,路上想着这里是你走过的,及在船上望得见温州城了,想你就在那里,这温州城就像含着珠宝在放光。”分明写自己对胡兰成的一往情深,爱屋及乌,兼喜温州城。在《小团圆》里,明眼人都知道,小说中的九莉就是张爱玲,邵之雍就是胡兰成。九莉明知邵之雍的身份和为人,却依然爱他。当然最后她爱情理想破灭,才把他抛弃。虽然张爱玲不断辩解,《小团圆》是小说,九莉是小说中人物,同张爱玲不是一回事,可没有人理会她。至于《今生今世》,抛开胡兰成的政治身份与私人生活,作品算有文采,不过如果不夹写张爱玲,也只会沦落为街头书摊的读本。</p><p class="ql-block"> 《上海往事》则是长轴式的画面镜头,把我拉回到1944年2月的一天,胡兰成登门拜访张爱玲。次日,爱玲回访了他。两人边聊边撩,暗生情愫。临走时,张爱玲把自己的一张肖像照送给胡兰成,背面写着:“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同年8月,二人登报公示结婚,内容为:“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张爱玲拟前两句,胡兰成补后两句。那知,胡兰成给张爱玲“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婚姻承诺,有效期只有四年。四年后的1947年,两人离婚。</p> <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胡兰成作为汉奸被民国政府通缉,在一斯姓朋友的帮助下逃往温州。1946年春寒料峭的二月,张爱玲从上海辗转来到温州看他,住在公园路一家“推开窗能见到公园的”的旅馆。当时温州公园路是“照相一条街”,齐集露天、南洋、吾友等十来家照相馆。张爱玲下榻处的中山旅舍,位于中山公园对门、吾友照相馆楼上(现迁至百米开外儒英坊内)。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写到“旅馆后边通往公园草坡,有树有草,还有牛”。胡兰成将张爱玲安置在这里,因怕警察查夜未敢留宿,只白天偶尔陪着她,晚上依旧去窦妇桥,住在他另一个爱人范秀美的母亲家中。</p><p class="ql-block"> 张爱玲寻情而来,终于在中山旅舍见到胡兰成,沉湎于重逢的喜悦,“看着胡兰成,眉眼都是笑”。胡兰成却“心生不悦”,因为他此时已有新欢范秀美。范秀美是斯君守寡的庶母,温州人,与胡兰成同居在窦妇桥(现改名叫胜昔桥)。斯君即斯颂德,胡兰成好友。胡兰成落难后,由他介绍胡兰成到范秀美娘家温州避难,并由范秀美一路带到温州,两人途中便产生了暧昧。此时,胡兰成却把张爱玲作为“妹妹”介绍给范秀美,三人尴尬地相处了二十多天。胡兰成一边敷衍张爱玲,一边对范秀美热情洋溢,张爱玲终于明白:胡兰成是一个“无赖人”,便要他做出选择。胡兰成竟不肯选择,因而在公园路旁弄堂里发生激烈争执,酿成情天恨海。</p> <p class="ql-block">  这期间,有个细节与对白蛮有意思。一日,范秀美照例将饭菜送到公园路的那间旅舍,张爱玲与胡兰成在此。三人吃罢饭,张爱玲说范秀美长得美,要为她画像,勾了脸庞,画出眉眼,却忽然停笔不画了。范秀美走后,张爱玲对胡兰成凄凄道:“我画着画着,竟觉得她的眉眼神情越来越像你,我心里一阵惊动,一阵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表面能委屈求全的张爱玲,终究也不会一直忍受多女并存的局面。她要胡兰成作个决断:“那只有请你,在我与她之间做一个选择,这样你不两难,也少一个人受苦。”“我想过,我要是不得不离开你,我也不至于去寻短见,我也不能再爱别人,我就只能萎谢了。”</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天后,张爱玲带着悲伤离开温州,留下一段“爱玲往事”。两人在江岸边分手时,正值大雨,张爱玲后来写道:“船启航了,你回到岸边,我一个人在雨中撑着伞,对着滔滔黄浪,伫立涕泣久之。”回到上海后的张爱玲,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消化了这次旅行带来的痛楚,也认清了这段关系的本质。张爱玲终于把绝交信寄到窦妇桥,胡兰成展开信时,如同青天白日响起炸雷,信上说,“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张爱玲与胡兰成这种旷世奇爱,就此画上句号。</p> <p class="ql-block">  需要补白的是,无论《小团圆》、《今生今世》,抑或《上海往事》,上世纪四十年代温州城区的街道巷弄、古寺亭台、地方特产、风土人情,一一展露无遗。水系密布的塘河支流,形态各异的石板桥,小桥下浆声欸乃,船老大撑箬篷蚱蜢船,在哗啦哗啦地划着。幽深、弯曲的小巷中,走着手拿油纸伞、穿对开襟衫的本地市民,两边是一爿爿店木门,店内卖的圆木器有河埠头洗衣用的木杵,温州人敲击鱼片用的小木槌。窦妇桥边绿油油的菜畦,牛群哞哞叫着走过,范秀美娘家隔壁的准提寺(现籀园小学旁边),过年时童孩在路边放鞭炮,围观糖人儿担,统统让来自大上海名门闺秀的张小姐惊奇不已。张爱玲在温州期间,在等待胡兰成“表态”的煎熬日子里,常常在公园路周边踯躅盘桓,“去附近木器店里看看床柜雕刻,去庙里看罗汉,去松台山看新兵操练。”张爱玲肯定也吃过温州小吃,走过府前街、五马街、蝉街,爬过华盖山与松台山,看过松台山的佛塔和胡公庙,故而写出“松台山草木深秀,还有含笑花正在开放,真是秀媚可爱”的话来。</p> <p class="ql-block">  张爱玲生前并未出版《异乡记》,但其死后,于2010年由她的遗产执行人宋以朗整理出版。对喜欢张爱玲的人来说,这本书实在是个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超越了她的许多名篇佳作,成为“张粉”们的最爱。张爱玲后期远走异国,在同时代作家纷纷搁笔之时,写出长篇代表作《小团圆》,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刻画出她最熟稔的人生素材。张爱玲的才情犹如暗夜高悬的月,照进生命的幽微之处。她孤傲的灵魂,犀利的文字、跌宕的人生至今让人们念念不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