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意的时机 2:腊八节的朋友圈

王伯伟

<p class="ql-block">  要不是朋友圈的微信,我差点会忘了今天的腊八节。</p><p class="ql-block"> 我特别欣赏X女士发的帖子:六个盆子,一大五小,摆放成三角形;盘中是家里现有的腊八粥食材,有啥备啥,利利索索,却不失情趣与典雅,像她处事的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实,这个节日还不止与粥相关连,还有腊八醋、腊八豆。</p><p class="ql-block"> 朋友圈都在说腊八粥,它与这个日子的渊源关系,我倒是不会去在乎的。有人说腊八喝粥,生活就有种仪式感,我觉得也有些牵强了,民间的节庆日,那有这份圣神的。不过,我相信这两者之间,一定有一种特别的意义关系。粥和腊月初八,在这个特别的时机,都早已经不再只是自身的含义,而是象征着习俗、信仰、经验、秩序等等特别的关系。于我而言,更是包含着某种特别的情感意义。</p> <p class="ql-block">  我翻出了四年前的腊八节写下的美篇,那是一篇有关做腊八豆的随感。文中提到的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园规划,至今已有将近三十年了,那位告诉我发酵豆子的食品专业教授,他的专业与生活智慧,至今让我不会忘记。<a href="https://www.meipian.cn/1214xqvy"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做腊八豆:恭敬的劳作</a></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爱品尝各地的腊八豆:湖北的、湖南的、四川的、口味都不太一样,可腊八豆却是共同理解的名称,都是煮熟的黄豆,在寒冷季节经过发酵,加入调味料做成的。我估计各地发酵的自然菌种,也是随地缘而不同的。我最喜欢的口味,还是以前插队时,乡村里做的霉豆子。身居淮北的D女士知道我喜好这一口味,每次朋友聚会,她都会专门带上一包送我。</p><p class="ql-block"> 去年秋天去固镇看望老友L大哥,临分别时,他带病与女儿一起来为我们送行,特地带来一包发酵好的干豆子,详细告诉我如何泡发,这是腊八豆的又一种吃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晚,我会慢慢熬上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就着泡发好的腊八豆,在我自己内心早已建立起来的朋友圈内,不慌不忙地聊聊,和三十多年前的我自己聊聊,这个朋友圈内的粥、豆子和醋,都是老朋友了,没人会退群,情感不会贬值。</p><p class="ql-block"> 今晚,过了腊八就是年,粥到福到,豆到福到,醋到福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意的时机 1:生活意义的参照</p><p class="ql-block">我在意的时机 2:腊八节的朋友圈</p><p class="ql-block">我在意的时机 3:严寒冻土垡</p><p class="ql-block">我在意的时机 4:圣诞节的较真</p><p class="ql-block">我在意的时机 5:岁末年初</p><p class="ql-block">我在意的时机 6:花卉的等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