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秋】春节的情思

陈乐秋

震耳欲聋鞭炮声,提醒人们又一年新春佳节来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几年,少年所经历过的往事有如过眼烟云,渐渐淡忘了。唯有对儿时过大年的记忆却历久弥新。记忆的深处,还是儿时那农村的年、清贫的年、欢乐的年。<br> 那时候,过了阴历的腊月二十三,村庄里就时不时的响起零零星星鞭炮声,伴着飞舞的雪花在村庄的上空爆响,我们便掰着手指,开始计数年的行程。 吃罢早饭,我们就站在院里侧耳聆听。谁家院里有猪叫,便一溜烟地跑去看杀年猪,一眼不漏地看杀猪师傅在蒙蒙雾气中放血、通条、吹气、煺毛、开膛、灌血肠。看罢杀猪,就挨家挨户看谁家贴了年画。那时,在我们眼里,年画是多么殡纷多彩啊!印象最深的年画有“才子佳人”四格式、“花鸟对屏”二格式、“吉庆有余”的太胖娃娃等。虽然岁月迢递。这些年画的印象却没有在我脑海消失。那朴素的民风、民族的智慧、满屋子飘着的油墨清香至今难以忘却。还不能忘却的是生产队排练的节目,那混合锣鼓点也让我们格外兴奋、神往。那心情也随着鼓点的节奏澎湃不已。此间,每每村外土路上来了汽车,我们就跑去看谁家在外地工作的人回来过年。随后成群结伙地去凑热闹,看人家的衣着打扮,听人家讲城里的故事,顺带讨几块糖吃,正月里,排练节目的生产队队部,更是凑热闹必去之地,《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的台词和好笑的剧段,成了我们这群纯真无邪的儿童全年游戏的主体项目。 欢声笑语、蹦跳嬉戏,想起来是格外的累,但现在回忆起来只有快乐。在大人的指使下,打扫卫生,购置年货,到几里外用水桶挑豆腐,给大人垒“旺火”搬煤......这都是我们的任务,对于完成这些任务,从来都是任劳任怨,不打一点折和。那几天,极度兴奋的我们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疲倦。<br> 年夜饭更是欢乐的高潮。虽然是一家人过年的重头戏,但对我们这些儿童却总是忘乎所以。全家团聚,丰盛的饭菜中,有冷盘、有熟炒、有炖肉、有麻花。 除夕夜要“熬夜守岁”,大人们忙着家务,我们则提着点有蜡烛的灯笼,结伴结伙地奔波在全村家家户户。寒冷的风,把脸蛋吹得红扑扑的,一家一户地“挣”着糖果、花生和核桃。孩童们为了防范初一拜年时,被大人们在酩酊大醉和相互祝贺声中冷落,故就采取了后半夜提早拜年。 回到家中,已夜过四更,刚刚睡着,母亲的“吃饺子了”的喊声,就会象冲锋号把每个孩子叫醒。吃饺子并不是因为饿到什么程度,关键是想吃“奔子”(硬币)。要说吃饭.初一的饺子我们吃的最多。尽管在大人们的导演之下,我们肯定能吃出“硬币”,但有时吃了好多饺子就是吃不出,不免着急起来,最后还需大人们把他们吃出来的“硬币”重新填进另一个饺子交给我们吃,终于吃出“硬币”来了,于是便笑逐颜开了。现在想起来,真是别有一番风趣热闹。 当全家还在相互谦让着吃饺子时,拜年的问候声便响起来了,人们高声的问候、祝福。这时亲朋好友会塞给我们“压岁钱”。那个时候,我们心想,如果人与人之间永远像大年初一似的该多好啊!<br> 有一位西方先哲说过“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回昧这句话,同样适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我们今天的城市也都是由最初的乡村成长而来的,年的根须依然扎在乡村的土壤里。我的一位同事当知道我写“春节的情思”时,他告知我,他们幼童过年虽然在一个南方的小城市里,但过年还是拥有乡村年味的馨香…… 岁月流逝,长辈不再给压岁钱了。对年也有了更成熟、更深刻的别样感受。正如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一篇文章中讲到:“年纪愈长便觉得过年是一个关卡,它仿佛是悬崖峭壁,中间只有一条小小的缝,下面是水流湍急,顺着那岁月的河流往前推移,旧的一年就在那湍急的水势中没顶了”。的确,这几年在城市里.过年的氛围远远不如乡村那样浓厚,那样令人神往。春节前,奉组织委托,到农村去送温暖。那里的农户贴春联,燃爆竹,敲锣鼓,闹红火。集贸市场琳琅满目的年画摊前,人们采集着一年的欣喜和愉悦,街头上人声鼎沸,人潮涌动,家家户户的院落里,挂上大红灯笼,飘出了香气和喜庆;家家户户的大门口,贴出了大红的春联;走在村巷上的男人、女人和小孩,精气十足,脸上带着发自肺腑的笑容。看得出,这里年味浓厚.这里过年全民欢庆,喜气洋洋。相比之下,虽然城市万家灯火通明,万家饺香人乐,条条长街的路灯像巨龙蜿蜒.喧嚣的夜空,不断绽放着五彩缤纷的焰火……但总觉得城市过年,还是缺乏我童年时代在乡村过年的气氛.缺乏那种欢乐纵情的感觉。 一年又一年的春节在我的记忆中渐渐远去,现在我已成为知天命之人,过年之日,主要想着年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单位值班的安全、离退休、病残职工干部的衣食暖行……心绪交织,丝丝缕缕缠绕在脑海。<br> 噢,终于悟出来了,既不是大年的气氛失味,更不是今不如昔的变化,而是一名党多年培养的干部、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品质使然。正如党和国家领导人每逢节日期间都深入偏僻山区访贫问苦、慰问一线的工人、战士、工作人员一样,他们辛劳繁忙,忘却与家人团聚,不就是为了普天之下老百姓欢天喜地过大年吗?!<br> 想着想着,年的味道又浓了起来,城市和乡村过年的气氛又相融相合了。过年真好,愿人间天天似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