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将与病毒长期共存,普通人如何进行心理调适?</p> <p class="ql-block">心理层面的准备:增强与不确定性共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你可能会持续地担心:</p> <p class="ql-block">1.留学无望/校招受挫;</p><p class="ql-block">2.害怕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来应对可能的失业、病痛等问题;</p><p class="ql-block">3.如果自己感染了怎么办,家人朋友会不会也有危险?</p><p class="ql-block">4.感觉慌张,但不确定这种慌张从哪来;</p><p class="ql-block">5.日常再次被打断,又想起了被隔离时的烦躁;</p><p class="ql-block">6.疫情反反复复,我本来就存在心理状况,现在更糟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应该怎么做:</p> <p class="ql-block">1)请你接受自己的感觉,不要回避。</p><p class="ql-block">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不确定性可能引发恐惧反应。人们宁愿接受电击,也不愿接受“有50%的机会被电击”的感觉。新冠疫情不是普通情况,全球都处在一种不确定性之中。焦虑、压力,都是正常的,不要压抑心中的恐惧或者担忧。</p> <p class="ql-block">2)找一张纸,写下你心中对于“不确定性”的担忧,然后把它念出来。</p><p class="ql-block">试着写下你脑子里想说的话,让它变得更明确——这会提高你对不确定性的容忍能力。</p><p class="ql-block">然后试着换位思考:把它念出来(假装是别人写的)。这可以帮助你接受担忧的本质:它们只是想法,并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你可能正在进行“灾难化想象”,用最坏的想象惩罚自己。</p> <p class="ql-block">3)抓住你的“稳定岩石”。</p><p class="ql-block">“稳定岩石”,就是生活中那些确定的日常。</p><p class="ql-block">当你感觉非常不确定的时候,它们可以给你提供稳定的感觉。比如:每天在同一时间醒来;正常饮食;准点睡觉;每天早上做一些运动;每天都和朋友联系等等……正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遛狗、上班、洗衣服),帮助我们营造了一种正常感。</p> <p class="ql-block">做这6件事,可以增强你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p> <p class="ql-block">1)照顾好自己(这是优先级最高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记住,当所有人都很焦虑时,你能做的最好的一件事:照顾好自己。睡好,吃好,每天做一些运动,保持日常状态,固定一个接受新闻资讯的时间。做一点能够帮助你保持冷静和集中的事,比如阅读、正念冥想。</p> <p class="ql-block">2)不要评判自己的和周围人的焦虑。</p><p class="ql-block">对自己和别人都要放轻松。允许自己的焦虑存在,也不要评判别人的焦虑。</p> <p class="ql-block">3)练习容忍不确定性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你可以通过练习容忍不确定性来控制焦虑。比如,在不要看影评的情况下,随便选一部电影看;放弃跟随美食教程,自己乱做一顿饭,管它好不好吃……然后写下这些行为给你的感觉(做之前和之后),写下自己是如何应对的。</p> <p class="ql-block">4)进行“彻底接受”的练习。</p><p class="ql-block">完全放弃无法控制的事,其实是一种很难做到的心态。但人的精神状态是有“弹力”的。你可以静下来想一想,在可控范围内,做到尽可能的让自己舒服了吗?</p><p class="ql-block">一些心理专家建议,这种“彻底接受”的练习可以从积极地自言自语开始。比如告诉自己:今天我会集中精力做一些能够控制的事,晚上我会跳15分钟帕梅拉。</p> <p class="ql-block">5)想办法和别人说话。</p><p class="ql-block">和支持关系互相交流也很重要。你需要和值得信赖的朋友、家人或医生、心理咨询师保持联系。如果你感到自己出现心理状况,也建议寻求心理咨询师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同心同力抗疫情,共克时艰跨困境。</p><p class="ql-block">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疫情终会过去,我们的城市定会风平浪静,光彩靓丽!</p>